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9 毫秒
1.
针对青岛某粉煤灰烧失量高达20.88%,不能被大规模综合利用的现状,进行了实验室浮选脱炭试验研究。经过一次粗选,粉煤灰的烧失量降到2.04%,达到水泥和混凝土用Ⅰ级粉煤灰烧失量要求;对粗选精炭进行二次精选,得到的精选精炭灰分为18.67%,碳回收率为86.15%,精煤的发热量为27300J/g。  相似文献   

2.
《煤炭技术》2016,(9):300-302
对江西某电厂粉煤灰进行浮选条件探索性试验。主要对起泡剂与增黏剂配合使用和浮选浓度对浮选脱炭效果的影响,并在最佳条件下探索旋流-静态微泡浮选柱的脱炭效果。研究表明:在优化浮选条件下,浮选柱可使尾煤的烧失量稳定在2%左右,尾灰产率在68%左右。  相似文献   

3.
以台湾高碳粉煤灰为研究对象, 在对粉煤灰的化学成分、物理性质进行系统分析后, 采用电选方法对该样品进行了分选研究, 详细分析和讨论了各操作条件在粉煤灰电选过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粉煤灰除炭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一种新型的柱浮选除炭工艺,通过各种条件下的粉煤灰常规浮选与浮选柱浮选对比试验,表明双射流浮选柱浮选流程的分离除炭效果明显优于常规浮选分选系统,更适于微细颗粒分选,具有入料适应性好、分选精度和产率高的特点。其分选效率和工艺成本均优于传统的浮选机工艺流程。  相似文献   

5.
粉煤灰浮选除炭技术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各种条件下浮选和联合浮选试验,表明二段开路浮选流程分高除炭效果明显优于常规一段浮选分选系统,具有入料适应性好、分选精度和产率均高于常规一段浮选的优点,是解决目前高炭粉煤灰综合利用“瓶颈问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粉煤灰脱炭是资源转化再利用的技术前提,摩擦电选技术在粉煤灰脱炭领域具有较强的技术优势和良好的应用前景。基于材料功函数差异和碰撞概率模型开展了摩擦器的材料选用和结构设计,在明确带电颗粒受力作用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平行电极板高压静电场结构特征及其对粉煤灰颗粒分选的影响,提出基于带电颗粒运动特征的高压静电场设计方法。在掌握粉煤灰样品基本特征的基础上,通过带电粉煤灰颗粒受力分析与计算,建立了极限喷射位置进入高压静电场的带电颗粒运动模型,求解后确定了高压静电场结构参数的合理设计范围,对粉煤灰电选脱炭的工程设计与实践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粉煤灰的脱炭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粉煤灰的堆放是一种污染,而粉煤灰的利用则使它成为一种资源。粉煤灰资源化过程所遇到的主要问题是含碳超过标准。因此,脱炭好坏成为粉煤灰能否综合利用的关键问题。脱炭主要有干法(电选)和湿法(浮选)两种方法。本文分析了两种脱炭方法所遇到的问题,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采用Design-Expert优化粉煤灰摩擦电选脱炭试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脱炭效率指数为响应值,通过Design-Expert设计和优化了粉煤灰摩擦电选脱炭试验。利用其中的Box-Behnken试验设计方案,建立了脱炭效率与各个试验因素(进风风速、摩擦轮转速、矫正流风速、极板电压、收集室风速及收集室宽度)之间的二次方修正模型,得出了不同变量对脱炭效率指数的二阶交互影响作用的响应曲面,深入分析了变量间的交互影响关系。以脱炭效率为优化指标,目标为其最大值,得到最佳试验条件:当进风风速3.7 m/s、摩擦轮转速5 150 r/min、矫正流风速1.8 m/s、极板电压40 kV、炭中灰3个产品收集室风速1.0,1.5,1.5 m/s、炭中灰3个产品收集室宽度2,1,3 cm时,脱炭效率可达128.51%,预测值与实测值吻合度较好。  相似文献   

9.
针对高钙粉煤灰烧失量高,浮选脱炭困难的现状,研究了某高钙粉煤灰的物理化学特性,从界面性质的角度揭示了未燃炭可浮性差的原因。进行了常规浮选和乳化油浮选的试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乳化浮选在降低捕收剂耗量的同时,可以有效提高未燃炭的浮选脱除效率;当乳化柴油用量为1 000 g/t、仲辛醇用量为800 g/t时,可以得到烧失量为4.12%的尾灰和灰分为45.17%的精炭。  相似文献   

10.
粉煤灰中矿物组成的自然属性使得浮选脱炭体系的泡沫稳定性较差,从而影响了未燃炭的有效脱除。通过添加无机盐阳离子的方式来改变粉煤灰浮选矿浆体系的液相性质,研究了不同离子种类和含量对两相泡沫和粉煤灰浮选三相泡沫稳定性的影响,并进行了浮选验证。研究结果表明:无机盐阳离子的添加提高了泡沫的稳定性,阳离子价态越高,这种稳定作用就越明显。利用泡沫稳定性调节中的离子效应,对采自湖北黄石的粉煤灰样品进行了浮选脱炭的验证试验,结果表明:Fe3+对泡沫的稳定作用有效提高了粉煤灰的浮选脱炭效果,与空白浮选体系相比,在Fe3+浓度为3 mmol/L的条件下,浮选低炭灰烧失量由8.85%降低至5.57%,炭脱除率由41.94%提升至74.55%;与添加Fe3+的浮选体系相比,Mg2+和Na+对浮选指标的提高作用依次减弱。  相似文献   

11.
采用摩擦电选的方法对粉煤灰除炭,进行了电压、风量、进料速度、湿度、粒度等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在风量75m3/h、电压50kV和进料时间为130s的综合因素作用下脱碳效果最好。试验证明,用摩擦电选的方法对粉煤灰进行除碳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
在粉煤灰炭粒理化性质研究的基础上 ,论述了粉煤灰湿法选炭的基本原理 ,给出了单元浮选试验、正交试验和分级浮选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13.
粉煤灰脱碳的浮选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某发电厂排放的粉煤灰烧失量较高不能直接利用的现状,分别用浮选机和旋流-静态微泡浮选柱对其进行了脱碳的浮选试验研究,并通过系统的浮选条件试验,确定了最佳的浮选操作条件。经一次粗选开路流程分选,浮选机精矿的碳回收率为85.96%,尾矿烧失量为2.25%;浮选柱精矿的碳回收率达到了92.64%,尾矿烧失量降至1.14%。  相似文献   

14.
本文在介绍了粉煤灰的理化性质以及国内外对其综合利用现状的基础上,重点探讨了现今国内外在材料科学领域对粉煤灰利用的热点(粉煤灰混凝土、水泥、Sialon 陶瓷等),并对粉煤灰今后应用的重点作了展望,希望能给国内粉煤灰及材料工作者给予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15.
粉煤灰在矿山充填中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将粉煤灰用于矿山充填,进行了初步研究。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粉煤灰用于矿山充填是可行的,不仅可以节省水泥,而且可以减少粉煤灰对环境的污染,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6.
利用粉煤灰制备泡沫玻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行了粉煤灰为主要原料制备泡沫玻璃的工业试验,选择了制取优质泡沫下班的最佳工艺条件,并展望了在建材工业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李彩霞  刘健  任瑞晨 《非金属矿》2012,35(4):47-48,51
通过化学成分分析、X-射线衍射、热重分析、红外光谱分析等方法,分析了粉煤灰的性质,对粉煤灰进行化学改性,改性粉煤灰代替白炭黑作橡胶补强材料,制品的抽出力均高于国标和企业标准,而且制品的密度低于用白炭黑的制品密度。  相似文献   

18.
脱硫石膏粉煤灰胶结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状脱硫石膏,不需高温加工成半水石膏,与粉煤灰混合后,在水泥、石灰等激发剂的作用下。可形成具有较高强度、较低表观密度、良好抗水性及保温隔热性能的胶结材。研究表明,激发剂、成型水料比是影响脱硫石膏、粉煤灰胶结材性能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石灰-粉煤灰(二灰)结合料易干缩、早期强度低,堆存的固硫灰(堆存灰)含有可激发火山灰活性的硫酸盐且膨胀物质少,可用于二灰路面基层材料.研究了堆存灰对二灰结合料性能的影响,测试了堆存灰改性二灰稳定碎石的路用性能.结果表明,适量掺入堆存灰可改善二灰结合料的干缩性能;堆存灰的掺入能够提高二灰结合料的早期强度,取代50%粉煤灰或内掺50%时,二灰结合料强度最佳;堆存灰改性二灰稳定碎石抗干缩性能和强度均大于传统二灰稳定碎石.  相似文献   

20.
以粉煤灰为主要原料,掺加少量黏土,经混合、成球、高温焙烧制成粉煤灰颗粒吸附剂,研究该吸附剂对含磷废水的处理能力,并采用单因素试验来确定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吸附剂的吸附特性受吸附时间、吸附剂投加量、搅拌速度、pH值、温度等因素影响,且粉煤灰颗粒吸附剂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吸附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