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半滑舌鳎(Cynoglossus semilaevis Günther)及焦氏舌鳎(C.joyneri Günther)均属温水性底栖鱼类。主要分布在北纬20°00′以北的温带和亚热带沿海。其中半滑舌鳎是中国的名贵鱼类之一。迄今有关该两种鱼类的研究资料报导甚少,本文就它们的鱼卵和仔稚鱼在渤海湾的出现季节分布进行研究,以反映成鱼的产卵特性。  相似文献   

2.
半滑舌鳎胚胎发育组织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半滑舌鳎Cynoglossus semilaevis胚胎发育进行了组织学观察,首次描述了半滑舌鳎胚胎发育过程中脊索、眼囊、中胚层、脊髓底板、神经管、肠、耳囊、脑、口咽膜和心管等组织结构.半滑舌鳎眼原基出现后,肌节在胚体后部开始分化.随后神经管前端不断膨大形成脑原基,脑形成之后在后脑的后面形成耳囊.胚体形成后,脊索位于脑的腹面,在胚胎发育过程中脊索细胞空泡化.肠位于脊索腹面.脊索背部有一排立方体细胞,为脊髓底板,脊髓底板位于神经管腹面并延伸到后脑前端.心脏是含有红血球的一个薄壁管,位于胚体头部腹面,且与中脑平行.  相似文献   

3.
研究克隆了半滑舌鳎Cynoglossus semilaevis膜蛋白AKT-interacting protein (AKTIP)基因, 研究了其在健康组织中的表达模式、鳗弧菌(Vibrio anguillarum)感染后免疫组织和不同病原物刺激外周血淋巴细胞中的表达特征。通过常规克隆和RACE技术, 获得的半滑舌鳎AKTIP基因全长cDNA序列为1224 bp, 其中包括5'-UTR为116 bp, 3'-UTR为117 bp和完整的ORF序列891 bp, 编码296个氨基酸, 预测蛋白质的等电点(PI)为9.12,分子量是33.74 kD; 同源比对发现半滑舌鳎AKTIP的氨基酸序列在不同物种之间具有较高的保守性; 荧光实时定量PCR (qRT-PCR)检测到半滑舌鳎各个组织中均有AKTIP基因的表达, 在卵巢中表达量最高; 鳗弧菌感染半滑舌鳎后, AKTIP基因在肝、鳃、血液、肠、头肾和脾中均上调表达; 病原模拟物PGN、LPS、poly I:C和WGP刺激半滑舌鳎外周血淋巴细胞均诱导AKTIP基因下调表达。研究表明半滑舌鳎AKTIP基因参与了机体免疫反应为给半滑舌鳎免疫防御技术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研究建立了半滑舌鳎(Cynoglossus semilaevis Gnther)外周血淋巴细胞体外培养及染色体制备方法,确定了最佳条件为:在24℃的环境中半滑舌鳎血淋巴细胞在添加20%胎牛血清的MEM培养基中,用终浓度为0.3 mg/mL的LPS为刺激源培养72h,在结束培养前3h加入终浓度0.08g/mL秋水仙素,可获得较多、较好的染色体分裂相。利用这种方法对半滑舌鳎遗传性别进行了鉴定,同时与生理解剖观察、性腺切片、性腺细胞培养、雌性特异标记等方法进行了比较,确定了适宜各阶段不同类型鱼的性别鉴定方法,丰富了半滑舌鳎活体遗传性别鉴定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1984年4月,在南充市解剖两只普通翠鸟(Alcedo atthis Linnaeus,1758),从其胆囊内共查到三条吸虫,鉴定为台湾次睾吸虫(Metorchis taiwanensis)(其中一条未发育成熟)。虫体长4.12—4.67毫米(以下单位同),宽0.558—0.571,口吸盘0.18—0.182×0.18—0.182,咽0.0725×0.0652,食管长0.087—0.090,腹吸盘0.173—0.178×0.127—0.189,贮精囊为弯曲囊状。受精囊0.26—0.38×0.20—0.23,呈肾形。前睾丸0.435—0.439×0.384—0.388,后翠丸0.435—0.438×0.439。虫卵椭圆形,大小为0.0253—0.0287×0.0150—0.0161。据文献记载,台湾次睾吸虫的实验宿主…  相似文献   

6.
福建沿海鱼类吸虫二新种(发状科,隐殖科)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曹华 《动物分类学报》1990,15(2):144-148
从福建沿海的侧条真鲨的体腔内发现发状科的中国连盘吸虫,新种Anaporrhutum sinicum sp. nov., 虫体大小11.0×4.5mm,卵41—56×18—20μm。这是国内首次报道连盘属吸虫及本科的海水种类。又从福州淡水鱼类鲶鱼的肠道发现隐殖科的叶巢外睾吸虫,新种Exorchis ovariolobularis sp. nov., 虫体大小0.340×0.342mm,卵11—14×7—9μm。  相似文献   

7.
1986年3月和5月,分别在四川省雅安市和犍为县采得鱼类的二种新种吸虫,现描述如下(单位:mm)。模式标本保存于四川农业大学兽医学系。 1.叶巢原(?)吸虫,新种Palaeorchis lobiovaris sp.nov.(图1—3) 描述根据28个染色标本的观察和10个标本的测量。 虫体小,纺锤形,中部最宽,向两端逐渐变窄。体表密披小刺。虫体大小为0.960—1.232×0.455—0.566(1.061×0.529)。口吸盘亚端位,近圆形,0.081—0.121×0.101—0.131(0.106×0.112)。腹吸盘圆形,0.1727—0.232×0.172—0.232(0.196×0.199),位于  相似文献   

8.
渤海鱼类复殖吸虫Ⅵ(吸虫纲:孔肠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渤海(大连市)采集的六线鱼肠内发现大连新卷宫吸虫,新种Neohelicometra dalienensis sp.nov.,虫体大小4.8—5.5×0.5—0.6mm。口腹吸盘比1:0.7。睾丸前后排列,较大。生殖孔在咽后。卵巢分叶,在赤道线稍后。卵黄腺在体两侧,起自腹吸盘之后,不伸到体末端。卵43—58×20—33μm。  相似文献   

9.
该文克隆了海洋鱼类——半滑舌鳎(Cynoglossus semilaevis,Cs)的血红蛋白α1 (CsHb-α1)基因全长cDNA序列,并研究了其在短期低氧胁迫下的表达变化.CsHb-α1 cDNA全长594 bp,编码144个氨基酸.氨基酸序列分析表明,该基因与其他物种的Hb具有较高的序列相似性.实时定量PCR检测显示CsHB-α1在心、肝、脾脏、肾脏和血液中表达量较高.与对照组相比(溶解氧:6.2 mg/L),在短期(5~120 min)及36 h低氧胁迫(溶解氧:1.0 mg/L)后,CsHb-α1在心、肝脏、脾脏、肾脏、血液和腮腺中表达量明显升高.这表明Hb-α1的上调是半滑舌鳎适应低氧胁迫的一个重要分子组成.  相似文献   

10.
2006年夏,山东青岛某渔场养殖半滑舌鳎(Cynoglossus semilaevis Gunther)大量死亡。症状主要表现为体表溃烂,鳍基部出血等,解剖可见胆囊发黑,肾脏发黄。从患病半滑舌鳎胆囊分离出优势菌并命名为WY06。人工感染试验证实WY06对半滑舌鳎及模式动物斑马鱼都具有很强的致病性,其半数致死量分别为5.5×103cfu/克鱼(5.2×105cfu/条鱼)和1.9×103cfu/克鱼(8.9×102cfu/条鱼)。该病原菌革兰氏染色阴性,菌体呈杆状。综合该菌在形态、生理生化特征及16S rDNA同源性等方面的结果,确认WY06为美人鱼发光杆菌杀鱼亚种(Photobacterium damselae subsp.piscicida)。该菌对头孢呋肟、菌必治等抗生素敏感。美人鱼发光杆菌杀鱼亚种在美国、日本、欧洲的海水养殖中为常见的病原菌,但作为鱼类病原菌在中国属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11.
1979—1980年,作者在江西抚州地区剖检家鸭时,于胆囊内获得一批吸虫。经鉴定为: 企鹅次睾吸虫Metorchis pinguinicola Skrjabin,1913 企鹅次睾吸虫隶属于后睾科Opisthorchiidae,为我国新记录。作者此次发现的虫然形态与Skrjabin氏的标本很相似,现描述如下(测量单位为mm);虫体中型,白色,体棘止于睾丸前。虫体大小为4.464—5.709×0.693—0.957mm。口吸盘大小为0.330—0.363×0.297—0.330mm。腹吸盘圆形,位  相似文献   

12.
宽头四须鲃,新种Barbodes laticeps sp.nov.(图1) 根据模式标本8尾描记。 背鳍条3,7—8,臀鳍条3,5;胸鳍条1,12—13,腹鳍条1,8。鳃耙8—14。下咽齿3行,2.3.5—5.3.2。侧线鳞38×[6/(5—V)]×42;背鳍前鳞12—17;围尾柄鳞14—16。脊椎骨4+34—36(X光检视8尾)。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半滑舌鳎(Cynoglossus semilaevis)形态性状对体重的影响,实验随机选取137尾半滑舌鳎幼鱼为研究对象,测量全长、体长、体高、体厚、头长、吻端至鳃裂前缘长6个形态性状,并称量其体重.采用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的方法计算各形态性状对体重的直接和间接作用,找出主要影响因子,并建立多元回归方程.结果表明,实验所测定的各形态性状间表型相关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各形态性状通过其它形态性状的间接作用均大于其直接作用,说明体重的主要影响因素是由多个形态性状组成的.采用逐步线性回归的方法建立了多元回归方程y=-77.901+2.404X_1+6.168X_3+33.046X_4+2.950X_5,其中Y为体重(g),X_1为体长(cm),X3为体高(cm),X_4为体厚(cm),X_5为头长(cm).经回归预测,估计值与实际观察值差异不显著,说明该方程可以简便可靠的应用于良种选育及实际生产中.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究半滑舌鳎(Cynoglossus semilaevis)miR-200a和miR-200b在免疫应答中的作用,采用PCR方法克隆了半滑舌鳎miR-200家族的miR-200a和miR-200b的前体序列,长度分别为82和88 bp;用The mfold Web Server和Clustalx1.83软件对其前体序列进行了二级结构和同源性分析,miR-200a和miR-200b都具有典型的颈环结构,与其他物种具有较高的同源性。qRT-PCR分析结果显示,miR-200a和miR-200b在健康半滑舌鳎13种组织(肝脏、肠、脾脏、头肾、后肾、鳃、血液、脑、皮肤、肌肉、胃、心脏和卵巢)中均有表达,miR-200a在头肾中表达量最高,在血液中表达量最低,miR-200b在肝脏中表达量最高,在肌肉中表达量最低;miR-200a和miR-200b在鳗弧菌(Vibrio anguillarum)感染半滑舌鳎后不同时间点的4种免疫相关组织(肝脏、肠、脾脏和头肾)中的表达呈现出先上调后下降的规律,但表达达到峰值的时间点有所不同。miR-200a在肝脏和脾中的表达峰值出现在鳗弧菌感染后6h,在肠和头肾中则是鳗弧菌感染后12h,miR-200b在肠、脾和头肾中均在鳗弧菌感染后12h达到表达高峰;miR-200a和miR-200b在脂多糖(LPS)、肽聚糖(PGN)、葡聚糖(WGP)、聚肌胞苷酸(poly I:C)4种病原模拟物刺激后的半滑舌鳎肝脏细胞系中呈现出上调表达趋势,其中Poly I:C刺激半滑舌鳎肝脏细胞系后miR-200a上调表达趋势明显,6h的表达量为0h的9倍,在WGP刺激半滑舌鳎肝脏细胞后miR-200b上调表达趋势明显,2h的表达量为0的9倍。研究结果为揭示miRNA在半滑舌鳎免疫应答中的作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湖南鸣禽的滑口吸虫研究(复殖目:短咽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湖南省鸣禽寄生虫调查中检获短咽科滑口吸虫属Glaphyrostomum虫种5个,其中有3个新种,画眉滑口吸虫Glaphyrostomum garrulum sp.nov。,两吸盘约等大,睾丸偏于体右侧,卵黄腺始于腹吸盘水平;湖南滑口吸虫虫体较短小,体表在腹吸盘前被小棘,口腹吸盘比约1.0:1.5,睾丸偏体左侧,卵黄腺起始于口吸盘后缘至咽水平,小型滑口吸虫G.minor sp.nov虫体较小,体表  相似文献   

16.
白洋淀鸟类寄生蠕虫的调查Ⅱ.吸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本文报告1963年夏季(6—7月)与1964年春季(3—4月)及秋季(9—11月)在河北省安新县白洋淀共解剖鸟类467只(包括部分夏季解剖的数字在内),隶属13目(夜鹰目未获吸虫),51种,其中42种鸟类在不同程度上感染了吸虫类。 2.共获得吸虫81种,分隶于15科41属,其中包括3新种Echinoparyphium microrchissp.nov.;Paryphostomum baiyangdienensis sp.nov.与Psilotrema pleurodiscum sp.nov.,38个我国新纪录与87个宿主新纪录。 3.附有两表,录有寄生虫的宿主名称,寄生部位,检查季节,感染情况,分布地区及各种鸟类的吸虫名录。  相似文献   

17.
为开展半滑舌鳎(Cynoglossus semilaevis)免疫学研究提供细胞平台, 利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半滑舌鳎外周血淋巴细胞, 采用短期细胞培养法分离悬浮淋巴细胞, 悬浮淋巴细胞在含有0.3 μg/mL的PHA的DMEM完全培养基, 于24℃条件下可连续培养3—4d左右, 采用自制的尼龙毛柱可将悬浮淋巴细胞中的非黏附淋巴细胞和黏附淋巴细胞成功分离; 利用流式细胞仪结合特异抗体检测对非黏附淋巴细胞和黏附淋巴细胞进行鉴定, 结果表明, 非黏附细胞与鼠抗人FTIC-CD3单克隆抗体特异结合, 为T样淋巴细胞; 黏附细胞和鼠抗人FTIC-CD19单抗特异结合, 为B样淋巴细胞。T细胞表面抗原受体TCRβ基因可特异性的在非黏膜细胞中表达, 而在黏附细胞中不表达, 证明分离获得的非黏膜细胞为T淋巴细胞, 采用qRT-PCR (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方法检测TCRβ基因表达, 结果表明, TCRβ基因在半滑舌鳎肝、脾、头肾、后肾、小肠、胃、血液、鳃、皮肤、肌肉、心脏、脑、卵巢组织中均有表达, 其中在肠、胃、脾、头肾中表达量较高; 鳗弧菌感染后TCRβ基因在肝、脾、鳃中呈现明显的上调表达, 且表达峰值出现在感染后72—96h, 表明TCRβ基因在获得性免疫应答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1983年在酉阳、秀山、黔江一带调查解剖了一批家鸭、家鹅。从鼻腔中采得大量环肠科吸虫,经查对鉴定,其中有一种是环肠科Cyclocoelidae噬眼属Ophthalmophagus的鼻居噬眼吸虫O.nasicola。现据四枚虫体整装染色标本测量结果报告于后。度量单位:毫米。标本保存于四川省畜牧兽医研究所寄生虫标本室。虫体扁平叶状,前端稍尖,后端钝圆。新鲜标本暗红色,肠支黑褐色,经10%甲醛固定后虫体呈灰白色,内部器官清晰可见。体长17.5~22.95,最大宽度(体中后部)5.92~7.51,无吸盘,口孔圆形,位于顶端。具前咽,咽近圆形,发育良好,大小为0.52~0.68×0.47~0.6…  相似文献   

19.
艾菲属(Aephnidiogenes)吸虫在我国为首次报道,文中记述了采自海南岛一种胡椒鲷(Plectorhynchus pictus)体内的海南艾菲吸虫,新种(Aephnidiogenes hainanensis sp. nov.),对其形态特征进行了描述,并与相近种作了比较。虫体11.641—17.425mm,卵巢为不规则三角形,卵子66—69×33—45μm。  相似文献   

20.
试验研究了饲料中添加不同水平(0%、20%、40%和60%)的水解鱼蛋白(Fish potein hdrolysate,FPH)对半滑舌鳎(Cynoglossus semilaevis Günther)稚鱼生长及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28d饲养实验结束后,对试验鱼生长指标、鱼体消化酶活性、碱性磷酸酶(AKP)及肠道发育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实验鱼的存活率为64.44%—78.88%,其中20%与40%添加组存活率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5);实验鱼的特定生长率(SGR)随饲料中FPH添加水平升高呈下降趋势,20%添加组特定生长率最高,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5),且60%添加组与对照组(FM)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各试验组鱼体消化酶(脂肪酶、淀粉酶、胃蛋白酶和胰蛋白酶)的比活力在14d与28d时的强弱关系不一致。鱼体碱性磷酸酶比活力大小依次为:20%组>40%组>对照组>60%组,各组间差异均显著(P<0.05);半滑舌鳎肠道微绒毛长度和黏膜厚度均以20%添加组为最优,显著优于其他3组(P<0.05)。以上结果表明,在实验条件下,饲料中FPH的添加水平为20%时,能提高半滑舌鳎稚鱼的存活率及生长性能,并增强其对营养物质的吸收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