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王俊青 《护理学报》2012,19(2):46-47
目的 探讨新生儿脐带双点位压痕气门芯结扎的临床效果.方法 400例活产新生儿按分娩的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0例,两组经初步断脐处理后,观察组采用脐带双点位压痕气门芯脐根部结扎,而对照组采用单点位压痕气门芯脐根部结扎,比较两组新生儿分娩后3 d内残脐干燥,6 d内残脐脱落,20 d内脐窝愈合和发生脐周皮损的例数.结果 观察组3 d内残脐干燥,6 d内残脐脱落,20 d内脐窝愈合的例数均较对照组多,脐周皮损例数较对照组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新生儿脐带双点位压痕气门芯结扎方法操作简便快捷、安全可靠、残脐干燥快、脱落彻底且无脐周皮损,脐窝愈合快,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不同方法断脐对缩短新生儿脐带水肿残端脱落时间,预防及减少脐部感染的效果。方法将出生时脐带水肿的新生儿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断脐。观察组采用暴露脐根部断脐法:新生儿出生经清理呼吸道后,距脐轮约1 cm用棉线结扎第一道,距结扎线上1.5 cm结扎第二道,距第二道结扎线外侧2 cm剪断远端脐带,暴露脐根部1 cm,用无菌纱布包扎残端。结果 2组新生儿脐带残端干燥情况,脐带残端脱落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暴露脐根部断脐法可以促进脐带水肿残端早期干燥脱落。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新生儿脐带处理方法、改良方法与传统方法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产区分娩的新生儿3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脐带处理方法,实验组比常规处理方法少一个步骤,即不包裹无菌脐带卷,使断脐后脐带残端直接暴露于空气中.比较两组新生儿脐带残端脱落时间和脐窝干燥时间差异是否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两组脐带残端脱落时间、脐窝干燥时间的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 断脐后脐带残端直接暴露于空气中,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应用甲壳素Ⅳ型脐带保护带与传统脐带包扎方法的效果.方法 将500例新生儿随机分成观察组(260例)和对照组(240例).观察组采用甲壳素Ⅳ型脐带保护带处理脐带,对照组使用产科传统的脐带包扎方法.观察两组分娩后48 h残脐干燥、72 h修剪残脐出血情况及残脐完全脱落时间.结果 观察组分娩后48 h残脐干燥率(86.2%)及72 h修剪残脐出血率(7.3%)均优于对照组(分别为37.9%和30.0%)(P<0.01),残脐完全脱落的时间(72±12)h短于对照组(120±48) h(P<0.01).结论 应用甲壳素Ⅳ型脐带保护带处理脐带,可加快残脐干燥脱落,优于传统脐带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改良式新生儿脐带结扎方法对新生儿脐带的影响及效果。方法:将2258例新生儿按入院先后顺序随机编号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129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气门芯结扎法,即气门芯距脐根上0.5cm处结扎:观察组采用改良式方法即首次结扎气门芯距脐根处结扎,于新生儿生后24—36h,在新生儿洗澡时去掉气门芯,在原气门芯位置处行脐带二次结扎,结扎下缘尽量贴近脐根结扎,观察两组新生儿脐带出血、干燥、脱落时间。结果:观察组新生儿脐带干燥、脱落时间短于对照组(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改良式脐带二次结扎脐带法,能有效地缩短脐带干燥和脱落时间.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新生儿脐带结扎的最适宜部位。方法选择揭阳市榕城区妇幼保健院2013年6月至2013年7月出生的健康新生儿300例,根据分娩的先后顺序,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0例。观察组在距脐轮3.8cm处结扎脐带,对照组在距脐轮0.8cm处结扎脐带,以不干预法进行脐部护理,观察并比较两组新生儿脐带不同结扎部位对脐带残端脱落时间、脐带干燥时间、脐部渗液及脐炎、脐周并发症发生的影响。结果两组新生儿在脐带残端脱落时间和脐带干燥时间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脐部渗液、脐周损伤、皮下出血发生率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发生1例脐带夹断,2例脐带气门芯脱落。结论距脐轮3.8 cm处结扎脐带能减少脐部感染的潜在因素及脐周损伤,且有护理操作方便的优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两种处理方法对脐带残端干燥、脐部并发症和脐带残端脱落时间的影响。[方法]将1000例正常新生儿分为两组,实验组常规断脐后双气门芯平脐双重结扎,在距脐根0.5cm处断脐后,彻底清除脐带残端内的华通胶和血管,新生儿出生48h~72h后,脐带残端干燥期进行二次剪脐。对照组采用传统处理脐带方法。观察并比较两组新生儿脐带残端干湿情况,脐部并发症和脐带残端脱落时间。[结果]两组新生儿脐带残端干湿情况和脱落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两组新生儿脐部并发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验组处理脐带残端的方法使脐带残端早干燥、早脱落,脐部愈合快,脐部并发症少,降低了新生儿脐部感染几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晚断脐联合自然干燥法用于新生儿脐部护理的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8月在我院足月阴道自然分娩的105例新生儿为观察组,出生后脐部处理采取晚断脐(脐带搏动停止后断脐),脐带残端保留4 cm,断脐后脐部暴露直至干燥自然脱落方法;选择2012年6—12月在我院足月阴道自然分娩的100例新生儿为对照组,出生后脐部处理采取常规断脐法,即早断脐(出生后10 s内),脐带残端保留1~2 cm,断脐后脐部采取无菌脐贴覆盖直至自然脱落的方法。观察两组新生儿脐带脱落时间、脐部渗血、脐部外翻、脐疝、脐部感染发生的情况。结果观察组新生儿脐带脱落所需时间短于对照组,脐部感染、脐部渗血发生例数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不增加脐部外翻、脐疝的发生率。结论晚断脐联合自然干燥法可有效的缩短新生儿脐带脱落时间,降低新生儿脐部感染、脐部渗血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苏丽东  唐鸿玉  陈业芳  梁少清 《护理研究》2009,23(33):3031-3032
[目的]探讨两种处理方法对脐带残端干燥、脐部并发症和脐带残端脱落时间的影响.[方法]将1000例正常新生儿分为两组,实验组常规断脐后双气门芯平脐双重结扎,在距脐根0.5 dm处断脐后,彻底清除脐带残端内的华通胶和血管,新生儿出生48 h~72 h后,脐带残端干燥期进行二次剪脐.对照组采用传统处理脐带方法.观察并比较两组新生儿脐带残端干湿情况,脐部并发症和脐带残端脱落时间.[结果]两组新生儿脐带残端干湿情况和脱落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两组新生儿脐部并发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验组处理脐带残端的方法使脐带残端早干燥、早脱落,脐部愈合快,脐部并发症少,降低了新生儿脐部感染几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改良式二次结扎法对新生儿脐带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6月至2010年6月出生的新生儿4516例,在新生儿体重、无感染、脐带直径、气门芯直径、护理方法条件相同选择应用下,按出生先后顺序随机编号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258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气门芯结扎法,即气门芯距脐根上0.5cm处结扎,观察组采用改良式即首次结扎气门芯距脐根处结扎,于新生儿生后24~36h内,在新生儿洗澡时去掉气门芯,在原气门芯位置处行脐带二次结扎,结扎下缘尽量贴近脐根结扎,观察两组新生儿脐带出血、干燥、脱落时间。结果观察组新生儿脐带干燥、脱落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应用改良式脐带二次结扎法结扎脐带,能有效缩短脐带干燥和脱落时间。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改良式新生儿脐带结扎方法对新生儿脐带的影响及效果.方法:将2 258例新生儿按入院先后顺序随机编号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 129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气门芯结扎法,即气门芯距脐根上0.5 cm处结扎;观察组采用改良式方法即首次结扎气门芯距脐根处结扎,于新生儿生后24~36 h,在新生儿洗澡时去掉气门芯,在原气门芯位置处行脐带二次结扎,结扎下缘尽量贴近脐根结扎,观察两组新生儿脐带出血、干燥、脱落时间.结果:观察组新生儿脐带干燥、脱落时间短于对照组(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改良式脐带二次结扎脐带法,能有效地缩短脐带干燥和脱落时间.  相似文献   

12.
马信姬 《全科护理》2014,12(9):789-790
[目的]探讨研究丝线加气门芯二次扎脐用于新生儿水肿脐带的护理效果。[方法]选择水肿脐带的120例新生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出生时丝线扎脐加第2天沐浴后气门芯二次扎脐的方法,对照组采用单纯丝线结扎法。观察两组新生儿脐带残端脱落时间、脐部渗血率、脐部感染率。[结果]两组新生儿在脐带残端脱落时间、脐部渗血率、脐部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结论]丝线加气门芯二次扎脐用于新生儿水肿脐带的护理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新生儿脐部护理方法。方法将580例住院新生儿随机分为对照组、脐带牵拉组和剪脐组,分别观察各组脐部护理的出血率、局部潮湿率、肉芽形成数及愈合天数,比较分析3组病例之间的差异。结果脐带牵拉组出血率显著低于剪脐组(P〈0.01),脐带牵拉组脐部愈合天数比对照组明显缩短(P〈0.01),脐部潮湿率牵拉组比剪脐组和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结论因新生儿疾病及脐部情况不一,应根据患儿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脐部护理方法。不论是采用何种脐部护理方法,应注意脐带根部结扎及暴露残端促进其干燥。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新生儿脐带低位结扎配合适时二次剪脐在新生儿脐部护理中的效果。方法将1726例正常新生儿依照出生顺序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新生儿出生后用气门芯在距脐根部0.1cm处结扎,再距结扎远端0.5cm处剪断脐带,48~72h后,在脐带干燥期(脐带残端呈胶质皱缩、瘪陷、变细或干燥,色泽为深灰色或深棕色,无异味)的脐带残端实施二次修剪。对照组采用传统处理方法。比较2组新生儿脐带的脱落时间以及脐部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新生儿脐带残端脱落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同时新生儿脐部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脐带低位结扎配合适时二次剪脐,同时实施正确脐部护理,可明显缩短脐带残端脱落时间,减少脐部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清洁干燥暴露法与临床应用75%酒精消毒脐带及脐周两种不同方法进行新生儿脐部护理的效果。方法:将200例正常足月新生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两组接产时无菌结扎脐带方法相同,均在生后24 h打开脐带残端包扎纱布。观察组采用清洁干燥暴露法护理脐带方式,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常规脐周应用75%酒精消毒脐带护理方式,比较两组新生儿脐带残端脱落时间、脐部愈合时间和感染情况。结果:观察组脐带残端脱落时间,脐带愈合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均无脐带感染情况。结论:清洁干燥暴露法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新生儿脐部护理方法,预防脐带感染,减轻产妇及家属出院后的护理负担。  相似文献   

16.
李秀丽  牛蕊  陈群 《全科护理》2020,18(9):1096-1097
[目的]探讨并分析晚断脐干预对产妇产后2h阴道出血的影响及改善措施。[方法]选择某院2018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138例足月阴道自然分娩的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9例。对照组产妇在新生儿分娩后进行常规断脐,观察组产妇在新生儿分娩后进行晚断脐干预,在断脐后将脐部暴露直至干燥自然脱落,比较两组产妇产后2h阴道出血情况以及两组新生儿脐部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两组产妇第三产程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观察组产妇产后2h的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新生儿脐带脱落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新生儿脐部并发症总发生率为4.3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4.64%(P0.05)。[结论]晚断脐再加脐带自然干燥干预对产妇和新生儿的效果更好,可明显减少产妇产后2h阴道出血量,缩短新生儿脐带脱落时间,降低新生儿脐部并发症的发生率,安全性高,实用性强。  相似文献   

17.
为了进一步减少脐炎发生,我科采取了在新生儿出生后24小时沿脐轮根部剪断脐带钱端,与等待自然脱落进行对比,报告如下。1资料和方法1.1人工剪断组1992年1月~1994年12月在我院分娩的新生儿3254例,包括不同分娩方式,婴儿出生后用无菌橡皮条(取材于自行车气门芯)沿脐轮结扎脱带,在距脐根1.0cm处剪断脐带,挤出残余的血液,残端涂2.5%碘酒;出生后24小时沿脐轮根部剪断脐带残端,断端涂25%碘酒和75%酒精,覆以无菌纱布加压包扎,每天洗澡后用75%酒精擦脐窝。1.2自然脱落组1989年1月~1991年12月在我院分娩的新生儿3183例,脐带…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气门芯结扎新生儿脐带的最佳宽度。方法将300例新生儿分成3组,每组100例,对照组采用3 mm传统宽度的气门芯结扎脐带残端,两个观察组分别采用2 mm、4 mm改良宽度的气门芯结扎脐带残端,观察并比较3组脐带残端的脱落时间及愈合情况。结果 3组新生儿用不同宽度气门芯结扎脐带后,4 mm宽度气门芯组新生儿脐带残端脱落时间及愈合情况均优于其他两组(P0.01)。结论使用4 mm宽度的气门芯结扎脐带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9.
新生儿脐带残端两种处理方法的效果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新生儿脐带残端处理的最佳方法。方法将600例新生儿按分娩单双日分为观察组300例和对照组300例,两组剪断脐带方法一样,观察组用碘伏消毒残端后再用干棉签蘸20%高锰酸钾溶液消毒脐带断面,再用脐绷带包扎,保留血管钳2h后松开;对照组用碘伏消毒脐带断面,待干燥后用无菌纱布包盖,再用脐绷带包扎,然后松开血管钳。观察两组脐带残端情况及残端脱落时间。结果两组脐带残端出血、散开、炎症例数及残端脱落天数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气门芯套扎配合直血管钳钳夹、碘伏及20%高锰酸钾消毒处理脐带残端比单用气门芯套扎、碘伏消毒安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脐带暴露法对母婴同室新生儿脐部护理后的效果.方法 将2012年8月~10月在本科分娩的500例新生儿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采用脐带暴露法进行护理,对照组采用传统脐带包扎法.比较2组新生儿脐带残端脱落时间、脐部愈合时间、脐部出血及渗血情况、脐部感染情况.结果 观察组脐带残端脱落时间、脐部愈合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脐部感染例数低于对照组(P〈0.05),脐部出血及渗血情况2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脐带暴露法可以缩短母婴同室新生儿脐带残端脱落时间,降低脐部感染发生率,是安全、有效的新生儿脐部护理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