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叫矢量,在高中课本中学到了不少矢量,比如说:F、υ、a、I等,正是矢量有了方向,同学们才在运算中出现了许多的错误.为了使同学们更好地解决这些易错题,下面就以力学和运动学为例,剖析这一类型的常见错误,以供同学们借鉴。一、根本无方向概念随意运用公式【例1】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某时刻速度的大小为4m/s,1s后速度的大小变为10m/s,在这1s内该物体的()A.位移大小一定为7mB.位移的大小可能小于4mC.加速度的大小可能大于10m/s2D.加速度的大小可能小于4m/s2【错解】根据加速度的定义式a=υt-υ0t,代入数据得:a=穴1…  相似文献   

2.
糕擎生数理化1.我国运动员刘翔继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以12秒91的优异成绩获得110米栏冠军后,又于2。。6年7月在瑞士洛桑举行的恒际田联大奖赛上以12秒88的成绩打破了已尘封13年之久的该项赛事的世界纪录,刘翔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骄人的成绩,取决于他在no米中的(). A.某时刻的瞬时速度大B.撞线时的瞬时速度大C.起跑时的加速度大D.平均速度大2.一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某时刻速度的大小为4m/s,15后速度的大小变为10m/s.在这15内物体的(),A.位移的大小可能小于4m B.位移的大小可能大于10m C.加速度的大小可能小于4m/s“D.加速度的大小…  相似文献   

3.
图象能形象的表达物理规律,在中学物理中应用十分广泛,高考非常重视对物理图象的考查。今年高考涉及图象的试题,易难相间、量多而灵活。下面选解数题作例析。 [例1]第9题:一物体作匀变速直线运动,某时刻速度的大小为4米/秒,1秒钟后速度的大小变为10米/秒,在这1秒钟内该物体的( )。 A.位移的大小可能小于4米; B.位移的大小可能大于10米; C.加速度的大小可能小于4米/秒~2; D.加速度的大小可能大于10米/秒~2。  相似文献   

4.
一、选择题1.一物体沿直线运动,它的速度图象如图所示,由此可知A.2秒末物体返回出发点B.2秒末物体的运动方向发生改变C.第1秒和第3秒内物体的位移大小相等D.第1秒和第3秒内物体运动的加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2.物体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第3s内通过的位移是3m,则A.第3s内的平均速度是3m/sB.物体的加速度是1.2m/s2C.前3s内的位移是6mD.3s末的速度3.6m/s3.一辆汽车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经时间t速度达到v,立即刹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又经时间2t停止,则汽车加速阶段与减速阶段A.速度变化量的大小相等B.加速度的大小相等C.位移…  相似文献   

5.
徐志才 《考试周刊》2011,(5):176-177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同学们在学习加速度概念时,感到理解上很困难,存在着诸多的困惑。同学们所反映的情况,归结起来,有以下几点。 困惑一:加速度的矢量性 【例1】一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某时刻速度大小为4m/s,经过1s后的速度的大小为10m/s,那么在这1s内,  相似文献   

6.
1.加速度公式a=v-v0/t 例1某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某时刻速度为6m/s,经一秒后速度大小为8m/s,则物体运动的加速度大小( )  相似文献   

7.
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某段时同内的平均速度等于这段时间中点时刻的瞬时速度,又等于这段时间初、末速度之和的一半,即(v)=v1中=s/t=v0+v1/2. 若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则其中点位置的瞬时速度vs中=√v21+v20/2.而对速度单调变化的直线运动而言,总有这段时间中点时刻的瞬时速度小于这段位移中点位置的瞬时速度. 例1质点由静止出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第9 s的位移为1.7m,其运动的加速度为____.  相似文献   

8.
张西星  王玉景 《物理教师》2003,24(10):29-31
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学生实验中,要求学生通过对纸带打出点的分析,计算出物体运动的加速度.这已成为考试的热点之一. 根据实验数据求物体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的依据是:以加速度a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各个连续相等的时间t内的位移分别是s1、s2、s3、……sn,则有:  相似文献   

9.
物理讨论型习题的成因及解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国平 《物理教师》2003,24(3):51-53
物理习题中有一类在解答过程中必须对研究对象的可能的物理状态、可能发生的物理过程或现象进行判断、讨论的问题 ,称之为讨论型习题 .学生在解答此类题时 ,往往考虑不周、丢三落四 ,因此有必要加强这类习题的教学 ,本文主要探讨造成物理习题讨论的几个原因及解法 .1 由矢量方向不确定造成的讨论如果题目中没有明确给出某个物理矢量的方向时 ,解题时就应按该矢量可能存在的方向 ,分别进行讨论 .例 1 .( 1 996年全国高考题 )一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某时刻速度的大小为 4m/s,1s后速度的大小变为 1 0m/s,在这 1s内该物体的(A)位移的大小可…  相似文献   

10.
易云勇 《考试周刊》2009,(24):212-213
笔者曾遇到过这样一道物理题:一个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第2s内的位移是5m,则前3s内的位移可能是:( )。A.大于15m B.小于15m C.等于15m D.无法确定  相似文献   

11.
对“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实验原理的改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教版高中物理第一册(必修)学生实验四:“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要用打点计时器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教材中的实验原理如下:设物体以加速度a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在各个连续相等的时间T里的位移分别是s1、s2、s3……则有  相似文献   

12.
两道竖直上抛模型的高考题广东增城中学陈信余1996年高考物理试题的第9题和第21题分别是:9.一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某一时刻速度的大小为4米/秒,1秒钟后速度的大小变为10米/秒,在这1秒钟内该物体的[]A.位移的大小可能小于4米B.位移的大小可能...  相似文献   

13.
例1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的物体运动4s后停止.若它在第1s内的位移是14m,则最后1s的位移与4s内的总位移各是多少?解析题目中的匀减速直线运动就是一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逆运动.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特点是:在连续相等的时间内,物体的位移之比为1∶3∶5∶7…,故题给物体在第1s、2s、3s、4s内的位移分别为14m、10m、6m、2m.该物体在最后1s内的位移为2m,4s内的总位移为32m.例2子弹垂直射向三块平行叠放的厚度相同的木板,并刚好能穿透第三块木板.设子弹在三块木板中受到的阻力相同,则子弹穿过三块木板所用的时间之比t1∶t2∶t3应为…  相似文献   

14.
匀速圆周运动知识是中学物理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向心加速度的概念是其中的难点 ,难在物体的向心加速度仅是由于速度方向的变化而产生的 ,其方向始终与物体的速度方向垂直 .对此 ,可在复习匀变速直线运动和抛体运动以及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的基础上指出 :当物体的加速度方向与其速度方向相同时 ,只改变物体的速度的大小 ,物体做直线运动 ;当物体的加速度与其速度方向相反时 ,既可改变物体速度的大小 ,也可改变其速度的方向 ,但物体仍做直线运动 ;当物体的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成某一角度 (不在同一直线上 )时 .物体的速度大小和方向可能同时…  相似文献   

15.
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其实验目的是使用打点计时器测定匀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实验原理是:设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是α,在各个连续相等时间T里的位移分别是s1,s2、s3……,  相似文献   

16.
直线运动中的匀减速运动是匀加速运动的逆过程,但在匀减速运动中要考虑物体在速度减为零时,所受的力是否延续.例1一物体以一定的初速度在水平地面上做匀减速直线运动,若物体在第1秒内位移为8.0m,在第3秒内位移为0.5m.则物体加速度大小为多少?乍一看,该题很是普通,直接利用公式即可.  相似文献   

17.
一、逆向思维法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v1=v0 at,位移公式s=v0t 1/2at2,以及重要推论v2t-v20=2as是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最基本的公式.一般来说,利用这三个基本公式可以求解所有的匀变速直线运动问题.以上公式中涉及的五个物理量,每个公式中各缺一个,解题时,题目中不要求或不涉及哪个物理量,就选用缺这个物理量的公式,这样可少走弯路.特别需要注意的是以上三个公式都是矢量式,如果物体不是做单方向的匀变速直线运动,而是做加速度不变的往复运动,由于加速度的方向始终和速度方向相反,此种情况下,完全可以把整个过程作为一个匀减速直线运动处理,将各物理量直接代入公式进行计算.这样解题比分段考虑方便.  相似文献   

18.
高波 《科学教育》2006,12(2):48-48
中学阶段,我们会学习几种带“匀”字的运动,那么,在不同的运动中应如何理解“匀”字呢?这是我们学习这些运动时必须搞清楚的问题。(1)匀速直线运动在任意相等的时间里通过的位移都相等的直线运动,是最简单的直线运动。由V=s/t可知,此种运动的速度是恒定不变的,即“匀”字反映了物体的速度大小和方向都不变。(2)匀变速直线运动在任意相等的时间里速度的变化都相同的直线运动。且加速度方向和速度方向在一条直线上。由α=△tu可知,此种运动的加速度是恒定不变的,即“匀”字反映了这是一种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都不变的直线运动。可分为匀加速直…  相似文献   

19.
第三讲疑难例题导读   本讲各节的要求在考纲中已经讲明白,现对书中部分例题作一些补充说明,以帮助读者深入领会。 133页例 1平均速度的定义≠速度的平均值,只有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平均速度才等于初速与末速的平均值。  133页例 2对速度时间图 3— 1的认识:甲质点作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其加速度 =1m/s2;乙质点在 0~ 2s内作匀加速直线运动, =2m/s2(a2>a1), 2s后作匀速直线运动, v=v1=4m/s。由于 a2>a1,出发后 0~ t2内,乙的速度一直大于甲的速度,二者之间的距离逐渐增大,到 t2时 (图中 B点 )甲、乙的速度相等, t2…  相似文献   

20.
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其实验目的是使用打点计时器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实验原理是:设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是a,在各个连续相等时间T里的位移分别是s1、s2、s3、…,则有Δs=s2-s1=s3-s2=s4-s3=……=aT2,由上式还可以得到s4-s1=(s4-s3) (s3-s2) (s2-s1)=3aT2,同理s5-s2=s6-s3=……3aT2可见,测出各段位移s1、s2、……即可求出a1=s43T-2s1,a2=s53T-2s2……,再算出a1、a2……的平均值,就是我们所要测定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这就是通常所说的“逐差法”求解.在实际情况中,假设已测量出某段纸带上的s1、s2、s3、s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