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称代词我你他的同义词,尊称不少, 有的超过一打,少的也有半打之多。 第一人称现在多用“我”这个字,而翻阅书本,除了同义词外,还有骄称与自称谦词之别。古书上的第一人称多用“余”和“吾”,如“余将老。”见《左传·宣公十七年》;又如“吾爱吾庐。”见陶潜《读山海经》。自称谦词有“仆”字,如“仆始生六七月时”。(白居易《与元九书》),“仆非敢如是也。”(司马迁《报任少卿书》)。“奴”原是  相似文献   

2.
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孔子的“仁”,其思想内涵非常丰富。一部《论语》中,讲到仁的地方有109处(见杨伯峻《论语译注》附《论语词典》),其中,达到“仁”的一条重要的道德标准是“忠”。《论语·里仁篇》记载的一段孔子与曾子、曾子与门人的对话,说出了“忠”在孔子学说中的地位: 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 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可见“忠”是“夫子之道”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忠”的念义,主要是指下对上,尤其是指臣对君的一种全心全意竭尽最大努力的态度如:“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八佾篇)也指对一般朋友尽心尽力的态度,如“为人谋而不忠乎?”(学而篇)尽“忠”的最高境界无过于献身了,“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卫灵公篇)但是对孔子说的“杀身成仁”的理解,却被许多人在很大程度上  相似文献   

3.
设为不宦     
“齐人见田骈,曰:‘闻先生高议:设为不宦,而愿为役。’田骈曰‘子何闻之?’对曰:‘臣闻之邻人之女’。田骈曰:‘何谓也?’对曰:‘臣邻人之女,设为不嫁,行年三十而有七子,不嫁则不嫁,然嫁过毕矣。今先生设为不宦,訾养千钟,徒百人,不宦则然矣,而富过毕矣。’田子辞。” (《战国策·齐策》)[译文]齐国有个人见到处士田骈,说:“久闻先生的高谓品德,主张不做官,而愿为人们服务”。田骈问道:“你这是从那里听来的?”这个人回答说:“我是从邻居的女儿那里听说的”。田骈问道:“你这是什么意思?”这人回答说:“我邻居家的一个  相似文献   

4.
一 在儒家所主之礼乐说中,礼乐二者,合为一体;不偏不倚,相反相成。论语学而云: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 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邢疏云: “此章言礼乐为用相须乃美。……和谓乐也”。‘礼之用,和为贵’者,谓礼必资乎乐;‘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者;谓乐必资乎礼也。礼记仲尼燕居云: “达於礼而不达於乐,谓之素;达於乐而不远於礼,谓之偏”。素乃重礼之过,‘偏’乃重乐之过;是皆不远礼乐为用相须,不可偏废之情耳。漠书礼乐志云: “六经之道同龄,而礼乐之用为急。………二者并行,合…  相似文献   

5.
商《说文》:“商,从外知内也。”《广雅·释诂(一)》:“商,度也。”《广韵》、《集韵》亦曾将“商”释为“度”。这说明“商”字可以训揣测、臆度。“商”字这一义蕴由来已久,例如:《尚书·费誓》:“马牛其风,臣妾逋逃,勿敢越逐,祗复之,我商赉尔。”伪孔传曰:“众人其有得佚马牛、逃臣妾,敬逐复之,我则商度汝功,赐与汝。”《汉书·赵充国传》:“勤劳而至,虏必  相似文献   

6.
列子一书,唐柳子厚已怀疑其为。观洌子目录,汉刘向之序言,列子乃向所汇纂,而字书错误,向已言其“书多外书,少章乱布,在诸篇中,或字误以尽为进;以贤为形”;则刘向校雠 时,当有一番审定,故有“皆以杀青,书可缮写”,之语。又谓:穆王汤问二篇,迂诞恢诡,非君子之语;力命篇一推分命,杨朱 篇唯贵放逸;二义乖背,不似一家之书。则列子非出一家之手,可知。而首篇天瑞即曰:“子列子居郑圃四十年,人无识者”乃称“子”。考古书之称于某者,如墨之称王墨子论语之称子曰:“多半为门弟子或后人所纂述。列子恐亦如是,非列御寇所自著也明矣。 唐柳子厚辩列子曰…  相似文献   

7.
庄子天下篇为中国学术史上最重要之文字,顾其文既奥衍,所论当时各家学说书多已佚,不易得其真诠。著者谭戒甫君素以研讨诸子之学鸣於时,掳其自序,谓凡子略之书,今存於世者,罔不缒幽隐,剔抉刮磨,穷其所本,极其所至,而於本篇前章之注释,易稿至十数次,其功力之勤,可以想见。吾人读其书、觉其解释颇多怡然理顺涣然水释之处。盖其得力之处在以古书释古书。昔高王氏以经说卓绝一时,其方法为“以经解经”。今谭君似师其意而“以子解子”,宜其有所得矣。如卷中十三叶“接万物以别宥为始”句,用尸子广泽吕氏春秋去宥及莊子徐无鬼诸文为释;十四叶“见悔…  相似文献   

8.
六齐别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引言 六齐之法见於考工记,其文曰: “金有六齐:六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钟鼎之齐;五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斧斤 之齐;四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大刃之齐;三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戈戟之齐; 五分其金,而锡居二,谓之削刹矢之齐;金锡半,谓之鉴燧之齐。”这是我国关於青铜成分的最早而又祥明的记录。由於文字的清晰,看来似无再行解释之必要。就拿清末孙诒让所著的周礼正义邢部大著作来说,既集诸家之长,又多发前人所未发,但对於此条金锡重量比例正确的意义,却一字未提。惟明季注释之本,如陈仁锡的重校古周礼,孙攀的古周礼…  相似文献   

9.
释“恭俭”     
“恭俭”一词,最早见于《论语·学而》: 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巽乎人之求之与?”《论语》是儒家经典,自汉代郑玄以后,一千七百年来为之作疏解者代不乏人。即此“温良恭俭让”一句,如把目前能见到的诸家疏解文字汇集起来,篇幅也是颇可观的,条分缕析,  相似文献   

10.
辨“戏弄臣”《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今臣至,大王见臣列观,礼节甚倨,得璧,传之美人,以戏弄臣。臣观大王无意偿赵王城邑,故臣复取璧。”其中“以戏弄臣”的释读,历来有争论:一说“戏弄”均为动词,“臣”作宾语;一说“弄臣”为一词,作“戏”之宾语。这两种说法於上下文义均欠稳妥,但以目前常见的几种《史记》版本校勘,此处文字似无错讹,故历来只能按多数人说法,作  相似文献   

11.
从汉儒所说的“比兴”,到唐人提出的“兴象”,我国诗学形象理论走过了数百年的发展历程。本文试图寻绎此过程并以此就教于方家。一、汉儒“比兴”说的意义及其局限“比兴”始见于《周礼·春官》:“大师教六诗,曰风,曰赋,曰比,曰兴,曰雅,曰  相似文献   

12.
国文中宾语之位置居外动词或介词之後者,常也;然有倒装者。今详述之。 1疑问代名词为宾语时,必居动介之前。 内省不疚,夫“何”忧何 ?论语 终南“何”有?有条有枚。诗秦风终南 寡人有子,未知其“谁”立焉。左传闵二年 吾“谁”欺?欺天乎!论语 王者“孰”谓?谓文王也。公羊传隐元年 问臧“奚”事?则挟策读书。庄子骈拇以上居外动词之前者 “何”,由知吾可也?孟子梁惠王上 “谁”为为之?史记自序 水“奚”自至?吕氏春秋贵直 “曷”为先言王而後言正月?王正月也。公羊传 隐元年以上居介词之前者 唯介词“于”,“於”,“爰”三宇介绍疑问代名词…  相似文献   

13.
“具臣”的意思是“备位充数之臣”几乎成为学界共识,但是杨伯峻《论语译注》解释为“有相当才能的臣属”,堪称独树一帜。不过,杨伯峻先生这一创见不符合“具臣”约定俗成的社会意义,也不切合语境,因而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   

14.
小易 《科技智囊》2009,(5):59-59
“不出户庭,无咎。”子曰:“乱之所生也,则言语以为阶。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失身。几事不密,则害成。是以君子慎密而不出也”  相似文献   

15.
在古汉语中,常有这样一种前置宾语的句式:(1)“鲁颂曰:‘戎狄是膺,荆舒是惩。’周公方且膺之。子是之学,亦为不善变矣。”(《孟子·腾文公上》)(2)“苟偃令曰:鸡鸣而驾,塞井夷灶,唯余马首是瞻.”(《左传·襄公十四)》(3)“君人者将祸是务去,而速之,无乃不可乎?”(《左传·隐公三年》)(4)“寡君其及恐,敢与知鲁国之难?”(《左传·昭公三十一年》)  相似文献   

16.
(一)论名家之起原 (二)论法家之起原 (三)论阴阳家之起原 (四)论道家学说所受隐士人生态度之影响 (五)论刘欢诸子出於王官之说 在原儒墨一文中;我说:“道家之学即出於隐士,已详於余之中国哲学史中。此外阴阳家者流,出於方士;名家者流,出於辩士Z法家者流,出於方术之士;当别论之。”本为即继续庐躯讨论此诸家所自出。读本篇者须先看原儒墨,(原儒墨一文,见水学报第十卷第一期) 一论名家之起原 在原儒墨一文中,我说:“名家者流;出於辩士。”依现在我的意见,辩士一名,虽为先秦书中所常见,但似指一般“能说会道”之人;而非社会上确有一种人,称为…  相似文献   

17.
鲁之“三桓”之称见于《论语·季氏》,是指孟孙氏,叔孙氏,季孙氏三家。公子庆,左传》称“公子庆父”,父为亲称,系于齐,已另有考证了。这是孟孙氏之族的先祖,但到公子庆之男,传称“公孙敖”,是为鲁桓公之孙,初见于鲁僖公十五年。 经载:“公孙敖帅师及诸侯之大夫,救徐。” 晋杜预注:“公孙敖,庆父之子。”  相似文献   

18.
反切之起源,上不出於丰镐之间,下不迟於当涂之世。前人谓魏孙叔然始作反音者,非也。余於数年前,作反切不始於孙叔海辨一文,论之审矣,(载清华研究院实学月刊第六期)然於所以名为反名为切者,则从无人加意及此。今故详辑此种资料,而曲为检讨。使反切得名之来,源,借以大白於世。或亦小学元士之所闻而■■者欤。 [反][切]二字之使用,不知始自何时何人。然六朝以来相承以[反][切]并用。周■著四声切韵见南史■本传陆法言著切韵五卷,皆即反语为言。明切之使用,非自唐开元始。唐玄度顾炎武王念孙诸说殆皆失之。 度室产并鏖主尽屋曰:声韵该依开元文宇…  相似文献   

19.
清华学报十一卷三期雷海宗先生发表汉武帝建年号始於何年一文,推定为元鼎元年差不多同时日木的东洋史研究一卷五号有藤田至善先生的史记漠书之一致察──开於汉代制定年号之时期,主张元鼎三年说。随後在东洋史研究二卷一号,藤田先生又专写一篇关於汉武帝制定年号来批判雷先生的文章。 藤田光生在第一文中指出史记封禅书与汉书效祀志中“有司言”的一句,史记是“三元以郊得一角兽日狩,”漠书误改作“今郊得一角 曰狩。”引用 召商(汉书补注卷六)及周寿昌(汉书注校补卷四十二)等的说法,这是对的。但这只够证明“有司言”是在後来所谓元鼎三年(…  相似文献   

20.
赋、比、兴一般称为三种创作手法,它是从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创作中总结出来的艺术经验,后来成为我国古代美学的一组重要范畴。它最早见于战国时代《周礼·春官》:“大师教六诗:曰风,曰赋,曰比,曰兴,曰雅,曰颂。”为“六诗”中之“三诗”,后来亦称“三义”。《周礼》对“三诗”没有作出具体解释。汉以后对之解释、引申、发挥日多,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但由于古代文学家、理论家对“三义”的研究、讨论,都是联系着《诗经》创作的实例、《易传》之“立象以尽意”的命题以及诗歌创作中形象思维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