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 毫秒
1.
试论“脾主运化”的机制内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脾主运化为脾脏理论的重要内容之一,脾主运化的内在动力是气机的升降运动,实质是通过升清降浊主导人体精、气、血、津液等精微物质的气化过程.脾主运化的是全身组织器官物质和能量新陈代谢活动的调控机制,也是五脏功能正常进行的重要保证,因此,临床应根据脾主升、喜燥恶湿的特性,对于脾失健运之证,宜健脾配合升脾、醒脾之法;对于临诊应用祛邪药物及机体营养及疾病耗损时,亦同时需考虑固护脾胃之气.  相似文献   

2.
对叶天士运用大半夏汤的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脾虚与胃虚皆可导致水谷受纳运化失司,脾不升清,胃失和降,浊气逆上,因此对于中焦虚寒呕吐,强仲景《金匮要略》中立大半夏汤补脾和胃,降逆止呕,而非一味补脾健运升清.后人在此基础上,细察脾胃虚证,分立健脾升清和降胃通补之治则,灵活运用犬半夏汤治疗胃虚之证.  相似文献   

3.
过敏性结肠炎是临床常见的疑难杂症之一,属中医的"泄泻"范畴.命门火衰、肾气不足、阳虚湿盛与脾胃功能失调均可导致此证,<素问·宣明五气>谓:"大肠小肠为泄,病变脏腑也与脾、胃、大、小肠有关,脾胃之运化又与肾阳温煦有关,若肾阳不足,失去温煦则脾失健运,水湿内停而发病".可见本病与肾有密切关系,本人运用温肾健脾汤治疗过敏性结肠炎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介绍如下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婴幼儿下呼吸道感染过程中常常伴发腹泻,朱珊教授认为,小儿泄泻发生的原因不外乎内、外二因,外因与湿邪关系最大,湿邪侵入,损伤脾胃,运化失常;内因则与脾虚关系最为密切。小儿"脾常不足",无论是感受外邪、伤于乳食,还是他脏疾病伤及脾脏,导致脾胃运化失健,气机升降失常,水湿水谷清浊不分,合污而下,皆可发为泄泻。因此,朱珊教授提出,脾虚湿盛是导致泄泻发生的关键因素,其所自拟的健脾止泻汤治疗小儿下呼吸道感染继发腹泻,抓住了脾胃受损与湿邪为患这两个主要环节,疗效重在健脾化湿,扶正祛邪。  相似文献   

5.
中医认为,胆囊切除术后人体正气受损,加之胆囊缺失,胆中精汁不足,影响脾胃运化,脾气更虚而致湿浊内盛,发生泄泻。患者术后失于调养,劳倦过度,可使脾胃之气受损,运化失司,中焦气机痞塞不通,最后易发展成为虚实并见、寒热错杂症。本病的发生与肝气郁滞,胆失疏泄,肝胃不和,脾不运化,湿热内蕴,气血瘀滞等因素有关。中医治疗本病,从整体观念出发,辨证论治,可采用中药、针灸等多种方法、多种途径治疗。  相似文献   

6.
脾虚证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脾虚证的现代研究,一直是学术界所瞩目的课题;研究所取得的累累硕果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脾胃学说。脾虚证是中医脾胃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广泛的临床基础。因此,对脾虚证进行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与临床意义。本文将总结前人的经验,对脾虚证的理论研究、实验室研究,及临床治疗作一系统综述。1脾虚证的理论研究1.1脾主运化方面运化水谷和水液,是脾主运化功能的两个方面,二者可分而不可离。脾的运化功能,不仅是脾的主要生理功能,而且对于整个人体的生命活动,至关重要,故称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目前,对脾主运化的研究仍集…  相似文献   

7.
“土郁夺之”为《内经》五郁治则之一,土郁即脾土为肝郁、食滞、寒湿、湿热所壅滞,脾胃失其运化升降之证。治疗应辨其虚实,通过疏肝理气、消食导滞、温阳化湿、清热利湿之法,以疏通脾土,使脾胃升清降浊功能恢复正常,则郁气可解。  相似文献   

8.
戊型肝炎的发病机理及辨证论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病因病机、辨证分型等方面探讨了戊型肝炎的中医证治,提出本病病机为湿热相交、瘀阻血脉;主要病理为肝胆失疏、脾胃失调;临床可分为肝郁脾虚证、肝胆湿热型、肝脾轿瘀型;治疗大法为疏肝利胆,健脾和胃。  相似文献   

9.
历代医家对乳岩的病名、证候、病因、病机、治法、调护有着详实的记载。正气不足、气血阴阳虚弱、脏腑功能衰退是乳岩发生的内在原因;外感六淫、邪气侵袭、积滞于乳络、聚而成瘤、邪气留滞是乳岩发生的外在因素。七情内伤、郁怒忧思、损伤肝脾、肝失疏泄、气机郁滞、脾虚痰凝、结于乳络、经年累月、内生结核是乳岩发生的重要因素;饮食失调、恣食肥甘厚味、辛辣之物、损伤脾胃、脾胃运化失司、遂生痰湿、气血运行受阻、气滞血瘀于乳络、遂生结核是乳岩的发病因素。治疗方面,内治法以疏肝理气,益气养血健脾为主;外治法有灸法、敷药法等。戒七情,远厚味为乳岩的调护方法。  相似文献   

10.
整理了李云英教授从脾论治喉痹的经验。李云英教授认为:喉痹的发生、发展及临床证候与肺、脾、肝、肾等脏腑的功能失调有关,与脾胃气虚、脾土功能失调关系尤为密切;临床治疗应重视健脾益气之法,多选用党参、太子参等健脾益气之品以使脾气得复,清阳上输至咽喉,咽喉功能得以恢复;岭南地区的喉痹患者,脾虚湿困证较为常见,可予参苓白术散、六君子汤等加减以健脾燥湿。  相似文献   

11.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我国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杜建民主任医师认为其病位虽在肝,但不离于脾。饮食失节、劳逸失度为NAFLD的发生的始动因素,脾虚导致运化失职、转输失司,伴随气、湿、痰、瘀,致膏浊结聚于肝是NAFLD发生的主要机制。治疗上当以理脾为中心,藉健脾以和肝,随证结合理气、祛湿、化痰、活血等方法治之,达到化浊消积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高脂血症的发病,脾失健运是首要因素.因膏脂的生成与转化无不与脾的运化功能有关,故脾失健运是高脂血症发病的重要病机.脾是影响血脂正常代谢的关键,因而在健脾的基础上活血化痰,能有效地降低血脂.从脾论治高脂血症具有很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脾虚为不荣则痛的关键,脾虚不能运化则生滞,寒滞、湿滞、食滞最为常见。滞则损伤脾胃使脾胃更虚。肝失疏泄是导致不通则痛的重要病因。此外气机为脏腑功能协调的关键,升降相因才能使脾运胃和。治疗上以健脾、运脾、醒脾为主,同时重视疏肝理气、降肺胃之气等治疗大法。根据脾胃发病特点临证常用鸡内金、白术、山药、砂仁等药物。脾虚较甚者以九味资生丸加减;肝乘胃而胃脘痛者,常用生麦芽、川楝子、柴胡、郁金、香附等疏肝解郁;肝气郁滞胃脘疼痛者,常用逍遥散或疏调气机汤为基础方加减;气机不畅者,常用下气汤为基础方降肺胃之气,补中益气汤和升陷汤为基础以升肝气。  相似文献   

14.
湿阻中焦证的发生受到环境、气候、饮食、心理、脏腑功能等多方面因素影响,但与脾主运化功能失常最为密切.现代医学从“湿阻中焦证”“湿困脾胃证”在水液代谢、胃肠动力、肠黏膜屏障及机体活性反应这四个方面进行了研究,并对“脾主运化”“湿邪”的研究方向做了展望与分析.总结发现,湿阻中焦证模型主要表现为水液代谢障碍,胃肠运动紊乱,肠黏膜屏障破坏和机体活性反应失衡,而跨膜转运体及代谢组学为湿阻中焦证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条件与契机.  相似文献   

15.
中医脾胃学说理论认为,“脾主运化”,“脾旺不受邪”。脾胃与人体全身的防御功能有密切关系,这已被国内许多研究所证实。但脾胃与消化系统,特别是胃粘膜局部防御功能的关系一直不很清楚。为此,近十年来,作者采取临床研究和实验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从脾虚时的病理改变和健脾益气中药的治疗  相似文献   

16.
《景岳全书·泄泻》中说:“泄泻之本,无不由于脾胃。”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主纳化水谷,若脾胃运化失健,气机升降失常,水谷清浊不分,遂混杂而下,则发为泄泻。凡外感风暑湿寒热、内伤情志、饮食失宜等,皆可伤及脾胃,导致泄泻。然脏腑相连,五脏相关,脾胃的运纳还有赖于诸脏的协助配合尚能完成。临床所见,五脏之中,导致泄泻的主要因素是脾失健运,同时,肝失疏泄、肾失温煦也是影响脾运失常进而发生泄泻的常见原因。因此,张珍玉教授认为泄泻的病位主要在脾,与肝、肾存在密切关系。以下就张珍玉教授对泄泻的独到认识进行初步总结。1脾与泄泻泄泻是…  相似文献   

17.
慢性腹泻以大便稀薄,反复发作,病程较长,缠绵难愈为主证。一般责之久泻脾虚,健运无权,或脾病及肾,肾阳亏虚,故以健脾止泻、温肾固下列为常规治法,但临床所见,证情复杂,病机错综,务须慎思明辨,知常达变,兹将常见证治,略陈一隅之见。一、脾虚多兼湿滞补益宜佐消导张景岳说:“泄泻之本,无不由于脾胃”。慢性腹泻多缘脾胃运化失健,清浊不分,并走大肠,因泻致虚,因虚而泻,互为因果,是以缠绵难愈,故慢性腹泻以脾虚之证最为常见,尤以中焦虚寒者居多,理中汤、  相似文献   

18.
《景岳全书·泄泻》中说:“泄泻之本,无不由于脾胃。”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主纳化水谷,若脾胃运化失健,气机升降失常,水谷清浊不分,遂混杂而下,则发为泄泻。凡外感风暑湿寒热、内伤情志、饮食失宜等,皆可伤及脾胃,导致泄泻。然脏腑相连,五脏相关,脾胃的运纳还有赖于诸脏的协助配合尚能完成。临床所见,五脏之中,导致泄泻的主要因素是脾失健运,同时,肝失疏泄、肾失温煦也是影响脾运失常进而发生泄泻的常见原因。因此,张珍玉教授认为泄泻的病位主要在脾,与肝、肾存在密切关系。以下就张珍玉教授对泄泻的独到认识进行初步总结。  相似文献   

19.
《伤寒论》及《金匮要略》中对肝脏疾病的记载,从病因、病理、治疗原则、治疗方法及生死预后等诸方面,皆有极为详尽的阐述,至今仍有效的指导着临床实践。因此,对张仲景论述肝病的原文部分展开讨论,是有所裨益的。肝病传脾宜以实脾为先脾胃的升降运化,有赖于肝气的疏泄,肝之功能正常、疏泄条畅,则脾胃升降适度,运化健全。若肝失疏泄,则会影响脾胃升清降浊之功能,出现肝脾不和等一系列不良的病变。故《金匮要略》首篇提出了“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四季脾旺不  相似文献   

20.
刘新茹  张怡  马学  刘嘉薇  郭宇  吕尚斌 《中医学报》2020,35(6):1181-1184
溃疡性结肠炎多属本虚标实之证。脾胃虚弱、肝失疏泄、肺失宣降、肾失封藏均可影响气机。清阳不升、浊阴不下、气血痰瘀阻滞,大肠传导失司,搏结于肠而发病。因此,本病应以升清降浊为治则。通过补中益气汤、升阳益胃汤以健脾升阳,配伍升麻、柴胡、防风等风药,一则胜湿,一则升发清阳;痛泻要方疏肝健脾、调畅气机,配伍杏仁、旋覆花等肃肺之品肃降肺气;桔梗、麻黄等宣肺,黄芩、黄连、白头翁等宣肺清肠,当归、川芎、白芍等活血化瘀、调和气血;补骨脂、附子、肉桂等温肾以温补脾肾,助其运化,配伍赤石脂、诃子等涩肠止泻。上述各法,从脾、肝、肺、肾论治而调整气机升降,使脏腑调和,泻痢自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