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自古以来,人们对月亮充满向往。随着各国探月工程的逐渐深入,人类对月球的了解也在逐步加深。2014年以来,科学家们陆续发布了最新的研究成果,为解开月球的身世之谜提出了新的设想和证据。月球研究的过去式月球是人类的精神家园,是未来能源物质宝藏,是宇宙航行的中继站。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月球的起源似乎是谜一样的存在。100多年来,世界各国的科学家提出了许多富有创意的观点。在当时,这些观点曾引起了轩然大波。  相似文献   

2.
<正>月球土壤中蕴藏着大量有关地球起源以及未来太空家园的线索。科学家已经迫不及待地想要让双手沾上这些物质了。2023年8月11日,一枚俄罗斯火箭离开地球,奔赴月球南极区域。火箭上搭载着月球-25号探测器,后者的任务是更好地了解月亮这颗岩石卫星的表面。遗憾的是,因为发动机未能及时关闭,探测器于8月19日坠毁在月球表面。美国宇航局也有一个类似的任务,计划于2023年11月发射。印度的最新月球探测器、2023年7月发射的月船3号如果一切顺利,也很可能会在月球的尘土中东挖挖、西挖挖。  相似文献   

3.
月之秘密     
偌大的宇宙,每一个星体都蕴藏着无穷无尽的秘密.月球在人们固有的认知中,一直是一个神秘的存在.站在地球上仰望,月球时而昏暗,时而明亮;时而如月牙弯弯,时而如圆盘般丰满.在人们没有探究能力的古代,月球是可望而不可即的存在.然而,随着科技的发展,月球与人类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人们之所以要进行探月活动,就是因为我们想了解月球起源的问题,其起源和地球的起源息息相关,只有破解这道谜题才会有更多的发现.  相似文献   

4.
炸掉月球     
月球是地球的一颗卫星,自古以来,阴晴圆缺,它一直陪伴着我们。特别是我们中国人,在绵远的历史长河中几乎把月球诗意化了,把种种情绪寄托给月亮。突然有人说要把月亮给炸了,不少人在感情上受不了,甚至会骂骂咧咧地说:这简直是疯话。然而这件事真真切切地要发生了——  相似文献   

5.
<正>2013年6月23日晚19时12分,月球过近地点,距地球356991千米,月亮视直径最大,角距为33.47分,月亮、地球和太阳几乎排成一条直线。紧接着,21分钟后即19时33分,地球又迎来月圆时刻,这便是2013年最大最圆的月亮——"超级月亮"。"超级月亮"的说法始于1979年,为占星家理查德·诺勒所定义。经多年修正后,该天象名词指的是:新月或满月期间,又恰逢月球与地球间距离较平常更近,换言之,也就是地球与月球间距离小于或接近35.4万千米时所呈现出的现象。月球轨道上距离地球最近的那点我们称为"近地点",反之则是"远地点"。月球每绕地球旋转一圈,都会经过一次近地点一次远地点,平均每27.5546日经  相似文献   

6.
<正>1960~1970年代美国实施的"阿波罗"登月计划,带回了约380公斤的月岩石和土壤样本,为研究月球提供了宝贵材料。然而,月球究竟是如何形成的,科学界仍然存在争议。有研究显示,月球的钛同位素比值比预期的更接近地球,这一结果对现行月球起源主流学说提出了挑战。主流学说认为:月球是由一颗火星般大小的天体在大约45亿年前撞上婴儿期的地球时形成的。  相似文献   

7.
《大自然探索》2010,(8):7-7
你没看错一图中并不是一个纸月亮,而是一端看上去像被折皱了的实实在在的真月亮。月亮之所以被折皱,其实是地球大气层使得它出现了变形——这张照片是不久前由一名宇航员在国际空间站上拍摄的,它显示的是月球升到地球的黑暗地平线之上时的情景。  相似文献   

8.
正自古以来,就有嫦娥奔月、天狗食月等神话故事,美丽的传说中寄托了古人对月亮的向往。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对月球的探索从未停止,长期以来,月球只有一面正对地球,而它背对地球的那一面是观测不到的。那月球的背面有什么呢?直到1959年10月7日,苏联的月球3号探测器才将月球背面的第一张照片传回了地球。而人类首度用肉眼看到月球背面,则是通过1968年的阿波罗8号任务。月球背面存在  相似文献   

9.
几年前,笔者在报纸上看到一篇文章,题目叫作《有人想炸月亮》。当时觉得这标题很新鲜,也很有意思,因此,过目不忘。至于文章内容也没有太在意,只知道有几位俄罗斯科学家想干这件事。科学研究嘛,提出一些大胆设想是不足为奇的。近日,笔者在报上又看到了关于“炸月亮”的报道。于是,引起了我对炸月亮的高度关注。通过Google输入了“炸毁月亮”四个字想看看网上是怎么说的。不看不要紧,一看吓一跳。这回是真的有人想炸月亮了,而且不光是俄罗斯人想干这件事,美国早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和90年代就有人想把月亮炸掉。俄罗斯人炸月亮的理由是把月球…  相似文献   

10.
正这是一个了无生机、尘埃遍布的沉寂世界。满月之夜,当我们把天文望远镜对准月球,会发现月亮左侧有一片巨大的暗区。2020年12月1日,一位来自38万千米外的中国"客人",造访了沉寂51年之久的月球风暴洋。1966年,来自苏联的月球9号探测器首次成功完成月表软着陆。它向世界宣告:月球表面是坚固的,人类完全可以降落在月球上,不必担心会陷入月壤之中。  相似文献   

11.
正英美科学家提出的月球起源新模型认为,月球起源于一团大质量的、甜甜圈状的岩石蒸气"索内斯蒂亚(Synestia)"。这是首个与月球组成模式相匹配的模型,解释了目前模型很难回答的月球特征问题。新模型讲述的故事仍以一次巨大的碰撞开始,但这一碰撞不是创造了一块岩石圆盘,而是创造了"索内斯蒂亚"。碰撞中产生了大量能量,导致10%的岩石被气化,其余的则是液体。月球从一个"种  相似文献   

12.
星际大迁移     
故事叙述了人类从月亮移居冥王星以及冥王星子星的故事。 故事发生在3991年。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已经不存在了。人类从地球迁移到月球,有一部分人去了水星和土星。自从迁到月球,我们的生活环境大为改变。我们只能生活在密封而看不见的超合物的罩子里面。人类从  相似文献   

13.
外星火山     
《大自然探索》2007,(9):24-25
月球火山 月球上不存在诸如夏威夷火山或圣海伦斯火山这样的山脉,但月球表面广阔的平原几乎被玄武岩一般的熔岩所覆盖.在人类宇宙航行的最初阶段,宇航员甚至一度把这些黑糊糊的阴暗区误认为是月球表面的水体,因此把它们称为"月亮海".事实上,在月球表面的这些阴暗区,表现出了与火山有关的许多特征,其中最典型的有:蜿蜒的月面沟纹,深色的风化褶皱,低矮的火山穹丘,以及圆锥形火山体等.  相似文献   

14.
月球电离层的存在是一个具有争议性的问题.迄今为止,前苏联、美国、欧洲和日本先后采用掩星及就位观测手段对月球电离层进行了探测,探测结果存在一定差异.为探测及研究月球电离层,利用我国月球探测工程再入返回飞行器服务舱在地面测量站开展了自主的S/X相干双频掩星观测.本文采用本地相关处理方法提取各频点连续精确的相位信息,初步获得了月球电离层电子柱浓度的探测结果,证实了月球电离层的存在,同时提出了新问题:为什么存在如此强的月球电离层?  相似文献   

15.
<正>千百年来,华夏民族对月宫怀有无限遐想,皎洁的月亮上嫦娥翩翩起舞,玉兔相随欢跳,还有那醉人的陈酿美酒……飞天之梦来自远古",嫦娥奔月"寄托了国人探究月球真相的千年梦想。月球是人类踏上太空之旅的中转站,人类若想走向深空,它就是人类能够借助的唯一跳板……站在月球之上,这是全人类共同的梦想。  相似文献   

16.
在月球表面建立能持久活动并适合居住设施的科学理论早已不再被人们怀疑了。月亮上存在着独一无二的自然条件,它们是揭开地球早期历史之谜的关键。从月球研究宇宙空间,能够获得一种全新的、富有成果的基础知识,利用月球表面的高真空和低压强可进行独特的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和其他的科学实验。在地球上的科研活动中,有许多问题通过对宇航器取  相似文献   

17.
月球起源之谜对于月球的起源,科学家曾提出3种理论:“姐妹说”——月球是和地球一起于46亿年以前,从一团宇宙尘埃中生成的;“母子说”——月球是地球的“孩子”,也许是从太平洋地区“抠”出去的;“俘获说”——地球诞生后俘获了一颗小行星,月球就是那颗小行星。科学家们认为,三种理论全都有  相似文献   

18.
月球旅馆:悬挂房间似胶囊 数十年后,一座"月球旅馆"可能将在月亮上建成.研究人员计划将月球旅馆建在5 km深的月球峡谷边缘,令游客在宾馆内就可领略峡谷美景.  相似文献   

19.
太平洋形成的时候,一些未知的巨大的湍流把一大块地球送入轨道,这就形成了月亮。这种海洋起源的理论叫蚀,但是海洋和月亮之间的联系是真实的。洋盆和月亮表面在不利于人类生命存在方面是相似的。我们无法来探测它们的范围,除非我们自身保护在生命供给系统中。尽管人类几千年来就在海洋表面行走,但水下研究对于我们这个时代是新的东西。测定深度的方法跟把宇航员送到月亮上的技术一样新鲜。  相似文献   

20.
月球之谜     
中国空间技术已具备探测月球能力,准备在2000年前后向月球发射探测器。中科院的空间专家说,目前月球探索的研究工作已经开始,对月球探索的第一阶段拟向月球发射一颗卫星。这颗卫星伴随月球围绕地球转,并对月球、地球及其它行星进行观测。人类为什么对月球的研究这么热?月球与地球有什么联系?本文揭示一些秘闻,试图为您作出破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