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張兆瑾 《地质论评》1937,2(5):461-470
引言近世重工業及電氣事業之發達,莫不以金屬鑛產為中心,而金屬鑛產中居重要之位置者,鎢鑛其一也。中國發現鎢鑛,亦不過二十餘年間事。最初發現之地點為湖南資興瑤崗仙及河北遷安鸚鵡山。後來他處相繼發現者亦時有所聞。當歐戰期內,鎢價每噸竟達二千元。戰局告終,價格復跌,是時鎢鑛業无形停頓。邇  相似文献   

2.
李四光 《地质论评》1937,2(4):317-320
「地質論評」,第一卷第六期中載有熊秉信先生一文,論及北平西山清水澗頁岩層。由此頁岩中,熊先生曾採集化石甚夥,其中有孔蟲一類,已由熊先生初步鑑定,列舉種名。自研究中石炭紀地層者觀之,熊先生此次所獲之化石,極為重要,其重要之理  相似文献   

3.
楊锺健 《地质论评》1940,5(5):437-438
祿豐所發現之蜥龍化石中,最完整一架之發見經過,曾在本刊第四卷第二期作初步敍述。後在科學第二十三卷第十一期及北京大學四十週年紀念刊上,均有類似報告。半年以來,此最完全之骨架已詳細研究完竣,定名爲許氏祿豐龍 Lufengo-  相似文献   

4.
林联情 《地质论评》1988,34(1):95-96
阅贵刊于1984年第30卷第6期发表的胡雨帆写的“大同煤峪口原‘怀仁群’中的植物化石及其时代之厘  相似文献   

5.
编後     
為了配合工作的需要,本期登載了幾篇有關普查找礦的文章。‘漫談怎樣找金剛石’一文對於金剛石的礦床類型及找礦標誌和勘探方法作了介紹。‘次生石英岩’作者根源蘇聯對石英岩研究的先進理論,並結合我國的地質情况,指出在我国石英岩發育的區域中可以尋找各種金屬與非金屬礦床。為了配合今年大規模  相似文献   

6.
何春荪 《地质论评》1946,11(Z2):271-298
甘肃煤田之分布,曾经孙健初氏于‘西北煤田纪要’(参阅地质论评第四卷第一期)一文中叙述甚详。该文对甘省各煤田之位置,煤质,煤量等记述颇为详尽;可供有关各方作为搜寻  相似文献   

7.
地質圖符號着色及花紋之商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炳章 《地质论评》1937,2(1):55-66
讀地質論評第一卷第四期,見黄汲清先生著有“中國地質圖着色及符號問題”一文,南延宗先生著有“地質圖上火成岩花紋用法之商討”一文,知二先生意在謀畫此後中國地質圖上所有着色,符號及花紋之統一,冀免法出多門而减閱者煩苦,良謀碩畫  相似文献   

8.
孔亮志 《地质论评》1957,17(3):375-377
蘇聯專家A.C.霍敏多夫斯基所著的“中國東部地質構造基本特徵”一文,於1953年以中文形式發表於地質學報32卷第4期上。這篇論文的譯者是金則雍同志。全文共分九部分,敘述了中國東半部廣大地區——北起黑龍江,南至海南島,西迄黄河上游,東至東海之地質構造,並對其大地構造單位進行了劃分。自從這篇論文發表後,引起中國地質界的極大重視。許多地質學家在編寫論文或進行教  相似文献   

9.
地震          下载免费PDF全文
叙言: 地震為地質現象之一,地球上各地都有,我國歷史記載地震很早,自周幽王二年(即公元前780年)以來,可考者有4000餘次,且還有更早的記載。後漢張衡創製候風地動儀,用來觀測地震,時在公元196年,迄今已一千八百多年,是人類用儀器觀测地震之最早者。惟過去對地震認為是不測的天災,無法抵禦,但未能找出它的成因和規律,以累積對自然鬥  相似文献   

10.
俞建章  郭鸿俊 《地质学报》1951,(Z1):63-78,113,115
在中奧纪,中國北部舆南部各有標準的頭足類動物,在華北的叫做珠角石,性質與北美相近,在華南的叫做直角石,頗近歐洲種類,我國地質工作者在近三十年中多沿用此說。李四光教授首稱華北舆華南在同時各有特殊的頭足類動物而不相混合,是因為在懷遠運動後,有東西向的陸地穹起,横阻在中國中部,即今秦嶺及其東延之淮陽山脈。李氏並謂該山脈遺有缺口,所以華北珠角石得有流向華南的機會。近由珠角石之先後發現於華南,知其分佈地點漸多,且直角石亦復散見於華北各地,這些事實,都是證明李氏所謂南北兩式標準頭足動物交流之說,是最正確的。翻閱本國地形图,伏牛桐柏兩山間約當襄陽南陽一帶,地勢忽趨低窪,這大概就是李氏所稱横亘中國中部山脈的缺口,南北兩式頭足動物互相交流的孔道。珠角石的名稱,在現時已覺過於籠統。賽瑪爾和施樂克謂真正珠角石的壁襟較長,算珠式體管亦較扁平。至於壁襟最短而算珠式體管發育較差者,已另名之為阿摩角石。近得賈汪林子馬家溝灰岩上部所產珠角石標本,舆葛利普氏算盤形珠角石相比,並無不同的地方,細窥之,方知其壁襟特短,應歸入阿摩角石一屬中。由此想到葛氏華北奧陶纪化石—书所載珠角石各種,似須重新研究,以謀訂正。 華南標準頭足類化石是直角石,普通又稱為寶塔石,商人喜琢磨之,推銷国外,作陳列品。清水三郎与小幡忠宏二氏更創立新屬名震旦角石,選俞建章著中国中部頭足類化石书中第六版第二图(原名中国直角石)為該新屬的基形標 本。據稱這新屬的特點,在壁襟甚長,和殻外飾有横紋。現因二氐所述有舆事实不盡相符的地方,特改訂之。本文附有腹足類化石環螺等類的描寫,詳英文稿中。  相似文献   

11.
許德佑 《地质论评》1938,3(3):299-304
中國海相下三叠紀化石之最初發現者,為法籍鑛工師勒克萊(M.A.Ieclere)彼於一九○二年在貴州貴陽附近之砂子硝地方,曾於直接掩覆上二叠紀地層上之灰色硬石灰岩中獲得頭足類及微小之腹足類。頭足類經杜維勒(H.Donville)之  相似文献   

12.
对“祁连山地槽区内前寒武纪古陆凸起”划分的商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屈占儒 《地质论评》1963,21(2):96-98
宋叔和在地质学报第39卷2期上发表的“关于祁连山东部的‘南山系’和‘皋兰采’”一文中将祁连山东部(即亹沅以东,武威——靖远间)从北而南划分了下列若干构造单元: 阿拉善地轴  相似文献   

13.
馮景蘭 《地质论评》1939,4(Z1):173-184
月前接到中國地質學會食誌第十八卷第三四期,讀了楊锺健、卞美年、李悅言三君的「湖南之紅色岩層」,及陳國達君的「中國東南部紅色岩層之劃分」(259—324頁)二文,想起我民國十六年冬,在粤北丹霞、南雄、民國二十三年冬,在湖南潭市、湘潭、衡陽、宜章,舆民國二十七年春在廣東坪石,雲南祿豐、楚雄,及民國二十八年春在雲南路南旅行時,所得的一點印像和所發生的意見,茲特寫出,以供討論。  相似文献   

14.
發刋辭     
中國地質學會於創辦之初,卽發行會誌,刋載會員平時調查研究之所得,及每屆年會與常會宣讀之論文,因所載多爲專門著作,爲便於國際流傳計,率多用英德法三國文字發表,此實爲  相似文献   

15.
林斯澄 《地质论评》1937,2(4):339-344
四川之鹽滷,蘊藏豐富,產銷暢旺,為中國西部一種重要之鑛產。關於川鹽之歷史,行政,稅收以及鑿井机械與方法,均有詳細之記載,而滷鑛之地質及產狀,則向少研究。迨三四年前,  相似文献   

16.
鄭光永  金奎勵 《地质论评》1957,17(1):108-113
地質學報1956年36卷1期發表了莊前鼎“煤的新分類法及成分與特性圖解研究”一文。這一報告表明作者對於煤分類問題的興趣以及在計算和圖解方面進行了頗多的工作。在這一工作中,作者企圖利用元素分析的數據相互混算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李四光 《地质论评》1947,12(5):485-488
在地质论评第十二卷第一、二合期章鸿钊先生七十寿辰纪念专刊中,有黄汲清先生所著关于‘震旦运动’一文,其中提到本人所用的华夏构造线及新华夏构造线两名词。黄先生说这两  相似文献   

18.
章鸿钊 《地质论评》1947,12(5):469-484
笔者许久没有参加学术商讨之机会,而在地质学界同人也似甚少发表有关商讨之文字,实不无寂寞之感。最近黄汲清先生发表‘对于所谓震旦运动一文’(地质论评十二卷一二合期)  相似文献   

19.
杨鍾健 《地质论评》1939,4(6):413-422
第十八次国际地质学會第一次通告中所載討论题目,著者最感兴趣者有二:一爲上新统与更新统之分界问题。業已另文敍述。茲篇则討论关于中國早期脊椎動物化石之分佈。近年来,中國脊椎動物化石之研究,颇有显著之進步。在  相似文献   

20.
林文英 《地质论评》1938,3(5):469-496
緒言公路地質學研究之範圍,以地形土壤及材料三者為主。其定義與內容,在拙作「公路地質學之初步研究」(載「中國建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