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中央、国务院要求上海加快浦东功能开发、加快推进国际经济,国际金融、国际贸易、国际航运“四个中心”的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建设,上海把浦东新区定位于都市发展新区,国家把浦东新区定位于国家改革示范区,要上海当好改革发展的排头兵、科学发展的先行者,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下,浦东新区“二次创业”应该建成中国特色、时代特征、上海特点、浦东创新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浦东,为上海“四个中心”建设,促进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建设和全国改革开放、创新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应有的贡献.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解决好“三农”问题是浦东新区“二次创业”的基础性条件.  相似文献   

2.
今年是我国发展史上很重要的一年。香港在历经百年沧桑之后将回归祖国,实现中华民族整整一个世纪的期盼。这是一件彪炳史册的大事,炎黄子孙都为之振奋和自豪。大家都知道,香港是被殖民主义侵略和掠夺的中国领土,是中华民族近代史上的百年耻辱。收回主权,国家统一,成为一代又一代志士仁人为之奋斗的目标。中华民族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曾经说过:"统一是中国全体国民的希望。能够统一,全国人民便享福;不能统一便要受害。"今天,在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程中,按照邓小平同志"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定  相似文献   

3.
作为首个全国生态经济示范区,池州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可以说是先行者和探路者。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池州大力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以实际行动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实践中探索出一条生态文明和经济建设和谐并进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4.
<正>(2015年11月20日)同志们,朋友们:今天,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在这里隆重集会,纪念胡耀邦同志诞辰100周年,缅怀他为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作出的卓越贡献,追思学习他的革命精神和崇高风范,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为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胡耀邦同志是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我军杰出的政治工作者,长期担任党的重要领导职务的卓越领导人。他14岁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  相似文献   

5.
社会保障是近代文明的重要标志,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增强,如何立足国情探索有中国特色的农村低保新模式是经济发展的最高境界,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本文从中国农村社会保障的现状出发进行分析,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借鉴世界不同类型国家农村保障制度建设过程中的成功经验,提出了“立法先行规范化,资金来源多元化,运作程序制度化”的中国特色的农村低保新模式。  相似文献   

6.
中国民主革命的先驱和近代民主法治建设的开拓者孙中山先生首创三民主义,并据此提出了民主宪政思想。文章阐述了孙中山宪政思想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分析其五权宪法思想的主要内容,探究他宪政思想的当代启迪。  相似文献   

7.
本文认为中国近代农业经济的半殖民化和半封建化,并非同步形成的。其历史发展序列是。农业经济的半殖民化,是在鸦片战争失败后,随着国家独立、主权的丧失而迅即形成。而农业的半封建化则相对后滞。它只是在半殖民化的推动下,随着自然经济在十九世纪六十年代产生较大规模分解,商品性农业有了进一步发展之后,才逐步形成的。本文全方位地分析了中国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农业经济机体的内在基本经济特征。认为在中国近代,封建的地主制经济仍占居统治地位;资本主义农业经济的存在和发展具有严重的脆弱性;对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势力存在着紧密的依附性;农业生产力存在着显著的落后性;农民的生产和生活存在着极端的困窘性。中国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农业经济,自始至终存在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尖锐矛盾。它桎梏了中国近代社会经济的发展。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一举结束了这一落后经济形态的历史命运。为中国农业经济的振兴奠定了全新的社会经济基础。  相似文献   

8.
郑庆平 《中国农史》1996,15(1):43-47
本文认为中国近代农业经济的半殖民化和半封建化,并非同步形成的。其历史发展序列是:农业经济的半殖民化,是在鸦片战争失败后,随着国家独立、主权的丧失而即形成。而农业的半封建化则相对后滞。它只是在半殖民化的推动下,随着自然经济在十九世纪六十年代产生较大规模分解,商品性农业有了进一步发展之后,才逐步形成的。本文全方位地分析了中国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农业经济机体的内在基本经济特征。认为在中国近代,封建的地主制经济仍占居统治地位;资本主义农业经济的存在和发展具有严重的脆弱性;对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势力存在着紧密的依附性;农业生产力存在着显著的落后性;农民的生产和生活存在着极端的困窘性。中国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农业经济,自始至终存在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尖锐矛盾。它桎梏了中国近代社会经济的发展。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一举结束了这一落后经济形态的历史命运。为中国农业经济的振兴奠定了全新的社会经济基础。  相似文献   

9.
正从1921至2021年,中国共产党走过了百年的辉煌历史。这一百年,风雨兼程、砥砺前行,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形成了经济发展的中国经验、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之际,总结党领导中国经济建设的成功经验,深化对我国经济发展规律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党的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对14年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进行了基本总结,对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进行了科学的阐述,确定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出了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决策和部署。  相似文献   

11.
正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是习近平总书记在首届进口博览会期间考察上海时对上海提出的殷切期望。他强调,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要主动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在提高城市经济密度、提高投入产出效率上下功夫,在提升配置全球资源能力上下功夫,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希望上海继续当好全国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勇于挑最重的担子、啃最难啃的骨头,发挥开路先锋、示范引领、突破攻坚的作用,为全国改革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12.
邹秉文先生既是一位杰出的爱国知识分子,又是一位正直的农业贸易家和国际农业系统交流的活动家,但综观他的一生,他始终是以农学家的身份,关心与投入中国的近代农业建没事业,是我国近代高等农业教育事业的重要奠基人。和我国近代农业科技事业的卓越开拓者、组织者,是40年代我国同美国进行农业教育和科技交流的主要代表人物。本文仅从邹秉文在中国近代农业科技事业方面的重要建树作简要的介绍。  相似文献   

13.
正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强调,每个人都有理想和追求,都有自己的梦想。现在,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历史告诉我们,每个人的前途命运都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项  相似文献   

14.
经济名词     
<正>『中国梦』2012年11月2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带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参观中国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展览时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中国梦"一词第一次正式在中国官方语言中应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闭幕会上,习近平主席深入阐述了"中国  相似文献   

15.
李旻旻 《林业经济》2015,(5):19-21,18
他是商界名声赫赫的明星企业家,眉宇间透露出过人的智慧;他带领一家地方企业从濒临破产到2013年实现利润4.7亿,缔造了一个商业神话;他是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积极为提高行业标准、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建言献策;他用创新思维实现产品迭代,将蕴含着全球顶点制造业技术的"中国制造"销往世界。他就是开山集团董事长曹克坚。如今在经济日益全球化和中华民族正在实现伟大复兴的背景之下,曹克坚有着自己的中国梦:"把为民族  相似文献   

16.
关于近代中国落后的原因,一直以来都是学术界争议和关心的话题。本文在参考前人学术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经济学专业知识,试图从发展经济学的角度,以罗斯托的经济增长阶段理论为主要分析工具,论证近代中国落后的根本原因是没有持续的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7.
华实 《农家之友》2014,(1):33-35
宋庆龄曾谈到她的留美经历,“我在美国度过我的青年时代,受过美国伟大的民主传统的熏陶,它已经成为我生活中伟大的力量之一.”众所周知,在宋氏三姐妹人生观、世界观养成的关键时期在美国留学,这在她们人生中留下了深刻的烙印.但却很少知道宋庆龄是中国近代首批官费留美女生之一.  相似文献   

18.
<正>"十三五"是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党的十八大提出"两个一百年"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目标,关键在农村,重点在农民。发展林下经济事关民生林业与生态林业工作大局,事关"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新龙岩建设,因此,"十三五"发展龙岩林下经济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和现实意义。一、龙岩林下经济发展的现状与特点  相似文献   

19.
关于中国近代农村经济的探讨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张丽 《中国农史》1999,18(2):3-10,37
从19世纪下半叶到20世纪上半叶,中国农村经济结构,特别是沿海地区的家庭农户经济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然而,农业生产技术,尤其是粮食生产技术却变化甚微或根本没有变化,这种“变化而又不变化”的特性加上中国近代政治的复杂性使中国近代农村经济成为了一个颇有争议的论题,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得出了不同的结论,本文就一些主要的不同观点进行了阐述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作者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20.
实现中国梦 基础在“三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中国梦是全国人民的美好愿景和共同追求。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到建党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建国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要坚持走中国特色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促进"四化"同步发展。可以说,中国梦的核心是实现国家现代化,推进"四化"同步发展的过程就是中国梦实现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