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心电图ST—T异常与亚急型克山病预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亚急型克山病心电图ST—T异常较为常见,往往与低电压、传导异常合并存在。专题讨论亚急型克山病心电图ST—T异常的动态变化,ST—T异常合并其它心电图异常对预后的影响很少报道。作者对本研究室在病区收治的153例亚急型克山病中ST—T异常发生率、动态变化及预后意义等进行了分析。1 材料和方法 病例选择:1973年以来,在陕西省黄陵县店头试点区共收治亚急型克山病153例,均符合1982年克山病诊断标准似及ST—T异常心电图判断标准。 方法;所有病例均住院,有完整病历、病程志,每日或隔日描记9导程心电图,出院后定期门诊复查,  相似文献   

2.
β—受体阻滞剂对心电图ST—T改变的影响,在医学杂志、教科书中也有记载,但对T向量环影响的研究尚未见报导。我们自1989年开始进行心得安对T向量环影响的研究,结果发现,心得安对T向量环的大小、方位、QRS环与T环夹角等均有影响。这对早期冠心病、心肌炎与植物神经功能紊乱造成的类似心肌缺血的心电图改变,找到了一种鉴别的新方法,且优于心电图。  相似文献   

3.
本文报告103例潜在型克山病的观察结果,观察时间3~16.5年(平均13.9±3.1年)。所取得资料表明1.潜在型克山病的病死率14.6%,13例转为慢型,不稳定的潜在型克山病的预后较稳定的差;2.在心电图上具有 ST—T 改变同时有其它异常者其危险性较大;3.由于病人吃了含硒量高的非病区麦面,故血浆硒与发硒含量达到了非病区的水平。  相似文献   

4.
部分患者在心率减慢到一定程度时会引起心电图上ST—T改变。为了探讨慢频率依赖性ST—T改变的临床意义,我们观察了部分病人,现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 我们在673例接受Holter检查病人中,最慢心率时伴有ST—T改变者44例筛选出来作为观察组,此组男36例,女8例,年龄46~71岁,平均58.9岁。ST—T改变标准是:ST段呈水平型或近似水平型下移≥0.1mv,持续1分钟以上。T波改变为T波倒置>0.3mv。取与观察组年龄、性别相接近,最慢心率时ST—T正常者46例为对照组。  相似文献   

5.
1986~1988年对克山病病区、非病区儿童进行心电图动态监测,用 WHO 推荐的明尼苏达编码(minnsotea Code MC)分析。结果病区儿童心电图无编码率逐年上升,异常心电图中心肌受累检出率逐年下降,且低于高发年。与我省病情连年下降相一致,显示病区环境因素或致病因素的作用减弱。病区儿童有编码率以及 ST—T 改变、不典型不完全右束枝阻滞检出率均显著高于非病区。  相似文献   

6.
目的动态心电图(DCG)出现ST—T改变者做平板运动试验(TET),探讨ST—T改变的意义。方法对45例患者均先做DCG,然后做TET。结果45例DCG出现ST—T改变者中,有32例TET阳性,占71.1%。结论DCG与TET联合应用可提高冠心病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7.
冠状动脉病,出现ST—T缺血、损伤,同样和心肌梗塞一样,与动脉支供血有着定位关系。ST—T改变随心肌缺血、损伤范围程度而异,不同程度的心肌缺血可以导致心肌细胞电生理发生病态变化。在心电图诊断上,应与其它病因不同的心肌缺血区分开。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引起缺血型、损伤型ST—T改变,好发于左室心外膜或心内膜下区域。右室虽然可发生,但常规体表心电图不具有独特的心电图特征。头胸(HC)导联,为右室供血不足、梗塞提供了诊断依据。根据心电图ST—T方向改变从理论上确定心肌缺血部  相似文献   

8.
患者女性,51岁。因感背部不适1月就诊。既往有高血脂、高血压史。查体:血压130/80mmHg;神清,自动体位;双肺呼吸音清晰;心界不大,心律齐.心率88次/分,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X线胸片及心脏超声检查均正常。图1A为12导联同步记录中的Ⅱ、Ⅲ、aVF及V3~V5导联。P波、QRS波及T波正常,仅ST段水平下移〉0.05~0.10mV.心电图报告为下壁、前壁ST段改变。4d后作冠状动脉造影无异常发现。临床诊断:β受体高敏综合征。给予普萘洛尔10mg,一日三次,10d后复查心电图(图1B)示;窦性心动过缓,Ⅱ、Ⅲ、aVF及V3~V5导联ST段恢复正常。符合β受体亢进综合征心电图改变。  相似文献   

9.
慢型克山病动态心电图监测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应用动态心电图对32例慢型克山病进行了监测,结果显示室性早搏的检出率46.9%(15/32),室上性心动过速及心房纤颤12.5%(4/32),室性早搏96.9%(31/32),成对65.6(21/32),短阵性室速56.3%(18/32),均较静息心电图检出率高(P<0.05~0.001)。固定性房室传导阻滞、束支传导阻滞、ST—T 改变动态心电图与静息心电图的检出率无差异(P>0.05)。克山病并发室性早搏发作有昼夜周期性变化特征(P<0.001),发生高峰时间16∶17,频发时间13∶00~20∶00。  相似文献   

10.
临床上常将胸痛加心电图ST—T改变作为判断心绞痛的指标,而无心电图ST—T改变的胸痛多认为与心脏无关。且在分析心电图时,也把心绞痛发作同时是否记录到ST—T变化作为鉴别真伪心绞痛的手段。然而,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我们对14例β—受体亢进综合征病人分别误诊为冠心病、更年期综合征、病毒性心肌炎、神经衰弱、甲状腺机能亢进、风湿热。主要误诊原因为:①思路狭窄,对本病认识不足。本病因交感神经的β—受体功能亢进或敏感而易产生心悸、气短、胸闷、头晕、乏力、失眠、多汗、烦躁等症状,心电图可表现为Ⅱ、Ⅲ、avF等导联不同程度的ST—T改变。由于本病的症状具有易变性和多变性,故易与其他疾病混淆而误诊。②诊断器质性疾病时,未能严格掌握诊断标准,如冠心病,仅凭心悸、胸  相似文献   

12.
心电图ST—T改变,在临床上比较常见,引起心电图ST—T改变的原因很多,可能为正常变异或功能性疾病所致,也可能为器质性疾病所致。我院近5年在职工体检中检出中青年女性心电图ST—T改变50例,为探讨其临床意义,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潜在型克山病临床特点及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潜在型克山病的临床特征,心脏大小及异常心电图的动态变化。方法:选择山东省克山疾病区高发年,低发年,基本控制在3-14岁人群3164例,调查克山病的检出率,分析临床特征,观察心脏大小及异常心电图的动态变化,并以非病区546人作为对照。结果:病区潜在型克山病的检出率高发年,低发年,基本控制年依次为5.00%,3.40%,3.15%,非病区符合潜在型克山病诊断标准的检出率为2.01。检出的119例潜在型患者中,10.1%,有克山病史,11.8%心界大,9.2%心尖区收缩期杂音,但均无明显自觉症状,异常心电图检出率为68.1%,仅有心电图改变者占32.8%,X线片心脏增大的检出率为63.0%,仅有X线改变者占27.7%,2项均异常者占35.3%,1年后随访3种不同临床特征的转复率,异常心电图为25.9%,心脏增大47.8%,2项改变18.2%,T波改变,房室传导阻滞(I度)及心胸比率0.51,0.52者易于转复,完全性右束支阻滞,频发室早及心胸比率较大者变化较小,结论:心脏增大和心电图异常是潜在型克山病的主要临床特征,各项异常的动态变化对于潜在型克山病的诊断,治疗及预后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体表心电图慢性ST—T改变对冠心病诊断的价值。方法对60例体表心电图慢性ST—T改变患者的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0例患者中,冠状动脉造影阳性者35例(53.33%),其中男23例,女12例。结论临床依据体表心电图慢性ST—T改变诊断冠心病要慎重。  相似文献   

15.
骨折致心电图ST—T改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诸多因素可使心电图ST—T发生改变,但多反映心肌供血情况。作者在工作中观察认为,并非都是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引起,在外伤后导致患者疼痛、精神紧张、出血、睡眠不佳等情况也可引起ST—T改变。现将我院近期所见500例骨折后心电图出现ST—T改变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摘要]目的观察分析不同体位常规12导联心电图ST—T的变化,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择了40例体检者,分别进行平卧位、左侧卧位、右侧卧位、坐位、站立位常规12导联心电图检查,对每例心电图以平卧位为标准进行对比分析ST—T的变化。结果各体位心电图中ST段无明显变化,只有1例常规平卧心电图STⅡ Ⅲ aVF V4~V6水平压低0.05~0.075mV,而左侧卧位心电图STⅡ Ⅲ aVF V4~V6呈下斜型压低0.05~0.10mV。T波的变化下壁变化明显T波由直立转为低平浅倒,高侧壁前外侧壁由直立略低平转为低平平坦。结论体位性ST—T改变是一种正常的变异。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掌握山东省克山病病情现状,了解内外环境硒营养水平,指导防治科研工作。方法 选择5个病区县的8个自然村,每村对100名左右村民进行临床查体和心电图描记,可疑心脏异常者行X线胸部摄片,同时采集当地部分居民食用粮和头发样品检测含硒量。结果 克山病总检出率为5.51%,无性别差异;异常心电图检出率为24.28%,异常心电图分类潜在型患者以束支和房室传导阻滞、频发室性早搏、ST—T及T波改变为多见,而慢型患者以心房纤颤、左室肥大、心肌损害为主;拍摄X线胸片的43例可疑患者,心脏增大者16例;头发含硒量为(0.334±0.652)mg/kg,小麦、玉米、瓜干含硒量分别为(0.027±0.006)、(0.022±0.007)和(0.018±0.005)mg/kg。结论 目前山东省克山病病情处于稳定水平。病区居民头发含硒量呈上升趋势,但外环境粮食硒仍处于较低水平。  相似文献   

18.
近年麟游县克山病的发病一直处于稳定状态,为掌握病区人群心电图改变特点,于1992年6月对历史病区2个乡(镇),7个病村1563人进行临床、心电图检查,结果如下:1 资料与方法 7个自然村均为克山病病区。做心电结合临床检查,共1500份心电图,心电图机采用青岛产Fx—101B型。心电图诊断按全国《克山病防治工作标准》及黄宛《临床心电图学》。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心电图ST T改变对估测高血压心肌微血管病变的价值。方法 :应用心肌对比超声心动图 (MCE) ,静注微泡造影剂 (全氟显 )后 ,采用间断谐波成像技术测量静息时和注射双嘧达莫后心肌的A、β和A·β值 ,并计算出A、β比值和冠状动脉微血管的血流储备 (CMVFR)。 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 ,原发性高血压 (EH)伴ST T改变和无ST T改变患者静息时的A、β和A·β值均增高 ,尤以伴ST T改变者增高更明显 ;而应用双嘧达莫后它们增加的幅度明显减少 ,A、β比值以及CMVFR显著降低 ,其中ST T改变患者的 β值和CMVFR降低更明显 ;随着高血压病情的加重 ,A和A·β值增高 ,A值和CMVFR下降 ,A和A·β值与SBP、DBP显著正相关 (P <0 .0 1) ,CMVFR与DBP显著负相关 (P <0 .0 1) ;ST段改变与A比值 (r =0 .5 2 9,P <0 .0 1)和CMVFR(r =0 .4 11,P <0 .0 5 )显著相关。结论 :EH患者 ,尤其是伴ST T改变患者的静息心肌微循环血流量增加、心肌微血管储备功能和非内皮依赖性的血管扩张能力明显受损、心肌毛细血管密度明显减少 ,并且随着疾病的进展而加重 ;EH患者如果出现心电图ST T改变时应考虑存在心肌微血管病变的可能性 ;MCE对诊断高血压微血管疾病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诸多因素可使心电图中ST—T发生改变。其中以心肌缺血最为主要,而冠心病是造成心肌缺血的主要病变,所以ST—T的改变对诊断冠心病具有一定的意义。 ST段改变包括ST段移位及ST段缩短或延长。前者在心电图诊断中,常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1.生理因素:影响ST段上下偏移的生理因素很多,多与心动过速直接有关。故在确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