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研究保留肋间臂神经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与传统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临床疗效的比较。方法回顾性研究2010年1月~2012年1月接受乳腺癌改良根治术腋窝淋巴结清扫时保留肋间臂神经的59例I、Ⅱ、Ⅲa期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病例组),以及2008年1月~2010年1月接受乳腺癌改良根治术腋窝淋巴结清扫时未保留肋间臂神经的53例I、Ⅱ、Ⅲa期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对照组)。比较两组术中淋巴结清扫数目、手术时间及术后上臂内侧感觉变化情况等。结果两组在淋巴结清扫数目和手术时间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O.05),术后两组均随访1年,两组均无局部复发、转移或死亡。病例组术后1年患侧上臂内侧感觉异常发生率为6.8%显著低于对照组73.6%,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O.01)。结论I、Ⅱ、Ⅲa期乳腺癌行根治术时保留肋间臂神经,可在不影响手术质量和术后局部复发率的前提下,显著减轻患者术后上臂内侧感觉障碍,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乳腺癌患者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行改良根治术及腋窝淋巴结清扫的57例乳腺癌患者资料,并根据其有无保留肋间臂神经分为保留组26例、未保留组31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上臂内侧皮肤的感觉功能等.结果 两组手术持续时间、淋巴结清扫数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随访(9.2±2.1)个月,肋间臂神经保留组感觉异常率为11.54%(3/26),明显低于未保留组感觉异常率77.42%(24/31) (χ =24.62,.对乳腺癌患者实施改良根治术、2 P<0.05).结论 腋窝淋巴结清扫同时保留其肋间臂神经可有效减少术后上臂内侧皮肤感觉异常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腋淋巴结清扫时保留肋间臂神经的临床意义。方法在96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腋淋巴结清扫时保留肋间臂神经25例,术后对保留肋间臂神经25例患者上臂内侧皮肤感觉进行随访观察。结果96例患者随访1~29月,保留肋间臂神经25例中术后患侧上臂内侧及腋部皮肤感觉正常21例(84%),感觉异常4例(16%)。结论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腋淋巴结清扫时保留肋间臂神经可以减少术后患侧上臂内侧皮肤感觉障碍的发生率,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的可行性及临床意义:[方法]30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保留肋间臂神经,32例切除肋间臂神经。保留肋间臂神经组用双极电凝显露保留肋间臂神经,术后随访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上臂内侧及腋窝部皮肤感觉功能。肿瘤局部复发情况。[结果]保留肋间臂神经组30例,腋窝及上臂内侧皮肤感觉正常28例(占85%):切除肋闻臂神经纽均有不同程度的皮肤感觉异常,严重者疼痛或烧灼感。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随访3~5年,两组均无肿瘤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手术时间两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保留肋间臂神经在Ⅰ、Ⅱ期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是安全可行的,能有效保留患者上臂内侧及腋窝皮肤感觉功能.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保留肋间臂神经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的价值。方法将于我院2002年1月至2008年1月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患者124例分为保留肋间臂神经组(实验组)42例及切除肋间臂神经组(对照组)82例,对比术后两组患者上臂内侧感觉功能。结果实验组患者术后上臂感觉障碍发生率约11.9%,对照组约4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两组术后复发率及并发症无明显差别。结论对早期乳腺癌(Ⅰ、Ⅱ期)需行腋淋巴结清扫术的患者,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可显著减少术后患者上臂内侧感觉障碍,且不增加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及复发率。  相似文献   

6.
保留肋间臂神经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黄候添 《当代医学》2010,16(10):78-79
目的探讨保留肋间臂神经OCBN)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的方法和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拟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患者128例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64例.经胸大肌行入路清扫腋淋巴结,保留ICBN;对照组64例,清扫腋窝淋巴结同时切除ICBN。术后对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上肢内侧感觉功能进行随访观察。结果两组乳腺癌根治术,手术过程顺利,实验组患者术后上臂感觉障碍发生率为12.8%,而对照组高达4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乳腺癌行改良根治术的患者,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可明显减少术后患侧上臂内侧感觉障碍的发生率,不增加手术并发症的发生,不影响手术的根治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保留肋间臂神经在早期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中的可行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70例Ⅰ、Ⅱ期乳腺癌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病人被分为两组,其中肋间臂神经保留组32例,肋间臂神经切除组38例.术后对病人上臂内侧感觉功能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保留肋间臂神经与不保留肋间臂神经两组患者术后2周时,切除ICBN者36例均有上臂内侧和腋部皮肤麻木,其中12例有持续疼痛;而32例保留ICBN者中仅4例产生麻木,2例疼痛.结论:在早期乳腺癌(Ⅰ、Ⅱ期)改良根治术中施行保留肋间臂神经是可行的,它保存了患侧上臂内侧及腋部皮肤感觉功能,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具有一定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的临床意义,为临床提供依据.方法 方便选取2013年1月—2015年6月在该院诊治的70例乳腺癌患者资料进行分析,入选患者均行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治疗,根据患者术中是否保留间臂神经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35例.对照组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中切除肋间臂神经,实验组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腋窝、上臂后侧、上臂前侧感觉障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后上臂内侧14.3%、上臂外侧0.0%,显著低于对照组(上臂内侧25.7%、上臂外侧8.6%)(P<0.05);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手术时间(82.4±13.2)min较长,显著多于对照组(68.7±11.3)min(P<0.05).结论 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能改善患者客观感觉,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李红涛  余娜 《中外医疗》2012,31(14):98+100-98,100
目的探讨乳腺癌腋清扫术保留肋间臂神经的临床方法及意义。方法选择120例乳腺癌手术患者,分为肋间臂神经保留组79例和肋间臂神经切除组41例两组。术后对两组患者术侧上臂内侧感觉功能及局部复发情况进行随访观察。结果两组术后发生感觉功能障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手术时间、出血量及清除淋巴结数目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发现局部复发。结论保留乳腺癌腋清扫术患者的肋间臂神经可明显降低术后上臂内侧感觉功能障碍的发生率,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抽脂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淋巴结清扫数影响及肋间臂神经保护价值。方法将拟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乳腺癌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60例。两组均给予传统乳腺癌改良根治术,观察组术前行抽脂治疗。比较两组淋巴结清扫数及肋间臂神经保护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清扫淋巴结总数、阳性淋巴结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肋间臂神经保留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1),术后患侧上臂内侧感觉障碍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乳腺癌患者行改良根治术前抽脂治疗,能明显提高对肋间臂神经的保护效果,淋巴结清扫数与传统手术相当。  相似文献   

11.
顾朱彤 《吉林医学》2011,(36):7700-7700
目的:探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经治的104例女性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所有患者均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观察组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对照组不保护肋间臂神经,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和术后的感觉异常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及清扫淋巴结数目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上臂内侧皮肤感觉异常的发生率为17.31%(9/52),显著低于对照组的71.15%(37/5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根治术保留肋间臂神经的手术方式可以获得和改良根治术相同的手术治疗效果,并且术后上臂内侧皮肤感觉异常发生率大幅度降低,是一种理想的手术方式,值得在临床中广泛使用并推广。  相似文献   

12.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学斌 《中外医疗》2010,29(13):75-75
目的观察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的临床疗效,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69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成功保留肋间臂神经45例,切除24例,术后随访观察2组临床疗效。结果保留组41例(91.1%)上臂感觉无异常,4例(8.9%)出现感觉异常,无局部肿瘤复发;保留组8例(33.3%)上臂感觉无异常,16例(66.7%)出现感觉异常,无局部肿瘤复发;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采用保留肋间神经不会影响手术效果,且可保留上臂内侧及腋窝皮肤感觉功能,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的临床意义。方法:61例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保留肋间臂神经53例,切除8例,术后对患者进行随访观察。结果:保留肋间臂神经53例中,术后患者上臂内侧及腋部皮肤感觉正常51例(96.23%),感觉异常2例(3.77%),切除肋间臂神经8例均有感觉异常,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随访1~5年,61例均无肿瘤局部复发。结论:在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清除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是可行的,既保存了上臂内侧及腋部皮肤感觉功能,又改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具有一定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4.
保留肋间臂神经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保留肋间臂神经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的可行性及临床意义。方法 176例Ⅰ、Ⅱ期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分为两组,其中肋间臂神经保留组103例,肋间臂神经切除组73例。术后对患者上臂内侧感觉功能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保留肋间臂神经与不保留肋间臂神经两组患者上臂感觉障碍率术后2周时分别为17.5%和71.2%,术后3月时分别为6.8%和60.3%,两者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手术时间、出血量、清除淋巴结数目及预后两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保留肋间臂神经在Ⅰ、Ⅱ期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是安全可行的,能有效保留患者上臂内侧皮肤感觉功能,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郭东来 《当代医学》2011,17(12):86-86
目的 探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的临床意义.方法 76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成功保留肋间臂神经49例,切除27例,术后观察2组临床疗效.结果 保留组49例中44例(89.8%)上臂感觉无异常,5例(10.2%)出现感觉异常,无局部肿瘤复发;切除组27例中9例(33.3%)上臂感觉无异常,18例(66.7%)出现感觉异常,无局部肿瘤复发;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采用保留肋间神经不会影响手术效果,且可保留上臂内侧及腋窝皮肤感觉功能,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保留肋间臂神经在乳腺癌根治术中的必要性、可行性及适应症。方法随访分析45例乳癌根治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25例、未保留肋间臂神经20例术后对上臂内侧、腋部感觉功能的影响及手术操作体会。结果随访12-24个月,平均20个月,保留肋间臂神经25例中21例(84%)术后患侧上臂内侧及腋部感觉正常,4例(16%)感觉异常;未保留肋间臂神经20例均有感觉异常。手术时间:保留组较不保留组增加10-15min,平均12min。两组患者均未发现肿瘤局部转移、复发。结论保留肋间臂神经可明显减少乳腺癌根治术后患侧上臂内侧及腋部感觉异常的发生,可显著提高患者术后生存质量,且无明显增加手术时间,也未发现肿瘤局部转移、复发。对无腋窝淋巴结转移患者及腋窝淋巴结有转移但无明显粘连患者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清除术保留肋间臂神经的方法及临床意义.方法 对69例I、Ⅱ期乳腺癌手术患者在清除腋窝淋巴结时是否保留肋间臂神经的术后情况进行分析,术中完整保留肋间臂神经35例,未保留肋间臂神经34例,术后对患者进行观察并随访.结果 保留肋间臂神经组术后患侧上臂内侧及腋部皮肤感觉异常发生率为11.43%,未保留肋间臂神经组感觉异常发生率为88.23%,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0.70,P<0.0001).结论 早期乳腺癌在行腋窝淋巴结清扫过程中保留肋间臂神经可以减少术后患侧腋窝及上肢感觉异常.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乳腺癌根治术保留肋间臂神经及腋静脉分支的临床意义。方法将120例乳腺癌根治术患者,根据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术中常规切除肋间臂神经及腋静脉分支)和观察组(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及腋静脉分支),每组各60例,观察和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目,患侧上臂内侧感觉障碍及上肢水肿发生率,以及术后两组随访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目没有明显变化, 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侧上臂内侧感觉障碍及上肢水肿发生率均显著降低,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a随访期间,两组都没有出现局部复发、转移、死亡等并发症。结论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及腋静脉分支能够明显提高乳腺癌根治术患者预后质量,可作为安全、可行的手术方法推广。  相似文献   

19.
马希波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23):3108-3110
目的:探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腋窝淋巴结清扫,保留胸前神经和肋间臂神经的手术方式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I期、II期乳腺癌患者60例,在行腋窝淋巴结清扫时改进入路,游离并保留胸前神经和肋间臂神经,术后测试胸大小肌萎缩情况和患侧上臂内后侧的感觉和运动功能。结果:60例患者术后胸肌均无明显萎缩现象,上臂后内侧感觉异常发生率为5%(3/60),3个月后感觉异常症状消失,随访1个月~3a。60例均无肿瘤局部复发。结论:腋窝淋巴结清扫新入路既有利于清扫淋巴结,又容易显露神经,而且保留了胸前和肋间臂神经,既保存了上臂内侧及腋部皮肤感觉功能,又改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Ⅰ、Ⅱ期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的临床价值。方法85例行Ⅰ、Ⅱ期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保留肋间臂神经61例,切除24例,术后对患者进行随访观察。结果保留肋间臂神经61例中,术后患者上臂内侧及腋部皮肤感觉正常58例(95.08%)、感觉异常3例(4.92%);切除肋间臂神经24例均有感觉异常,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17.71,P〈0.001)。随访1-5年,85例均无肿瘤局部复发。结论在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清除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是可行的,既保存了上臂内侧及腋部皮肤感觉功能,又改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具有一定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