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北京规划建设》2008,(4):130-132
以1840年鸦片战争为标志,中国步入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的近代社会,以此开始了中国近代建筑的历史进程,并在西方建筑文化的冲击、激发与推动下展开了。近代北京处于政治风云急剧变幻之中,一方面是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继续,一方面是西方外来建筑文化的传播,这两种建筑活动的互相作用,构成了中国近代建筑史的主线,也使北京的近代建筑独具特征。  相似文献   

2.
华峰  何俊萍 《华中建筑》2000,18(3):130-130
该文论述了作为历史文化观的一个阶段性沉淀,近代建筑包含了诸多的内涵,特别是中国的近代建筑,孕育生长于中国社会政治经济的转换时期生成环境的复杂性与巨大的变革动荡,对近代建筑文化的形成及其形态表达具有极大的控制性和,是社会1政治、经济、观念、技术、自然等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西安的近代建筑虽然没有取得像古代那么辉煌的成就,也没有像其他沿海开埠城市那么典型,但它反映了内陆城市近代建筑的特点,见证了西安城市的近代化进程,并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受西方建筑风格影响的西安近代西式建筑是西安近代建筑走向"西化"的缩影.本文以对西安近代建筑的普查为基础,对西安近代受西方建筑风格影响的近代西式建筑的发展历程进行了研究,对其外来宗教建筑、工业建筑、公共建筑、居住建筑等建筑类型的特征和典型实例进行了分析,进而对西安近代西式建筑的特点与沿海开埠城市进行了比较研究,最后总结出如何正确看待西安等内陆城市的近代建筑的地位和价值.  相似文献   

4.
域内外中国建筑研究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辰 《时代建筑》1998,(4):45-50
本文意欲从总结西方研究中国建筑的发展过程入手,进而讨论中国近代以来建筑研究中的一些观念问题,可以由大到小的分属三个问题,关於中国建筑文化,关於中国近现代建筑,关於西方学者对中国建筑的研究问题。  相似文献   

5.
赵淑红 《华中建筑》2006,24(10):185-187
澳门因葡萄牙人的长期居留而与中国其他城市不同,400年来从未间断的东西方多元文化交流给这块弹丸之地留下深刻影响,形成其独特的文化景观。该文抛开异质文化相遇融合的惯性思维,从宏观视野,特殊性能为遗产价值三方面剖析了澳门近代建筑文化的意义,以期获得对澳门近代建筑文化全新的认识与理解。  相似文献   

6.
岳华 《华中建筑》2012,30(6):88-92
城市行政建筑作为城市行政管理机构的物质载体,其发展变迁历来受到各国社会意识形态、政治体制、地域文化、行政理念、建造技术、自然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这使得中西方的城市行政建筑在建造规模、功能结构、建筑空间、风格样式等各个方面都呈现出不同的特征。在全球政治民主化的大趋势之下,当代城市行政建筑的价值取向不断发生着转变,社会公平与公正日益受到关注。该文通过对当代西方城市行政建筑类型与典例的分析旨在为当代中国城市行政建筑的建设实践提供有益的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7.
傅娟 《古建园林技术》2008,(1):45-50,12,F0002
岳阳位于洞庭湖和长江交汇处,是中国滨湖滨江城市。便利适中的地理位置使得岳阳不仅一直是州、府、县治所在地,也成为近代中国最早沿江自开通商口岸城市之一,是西方文明进入湖南省的北入口。随之而来的,是岳阳近代西式建筑的出现。在近代特殊历史条件下,岳阳西式建筑的产生和发展体现了中西初步相遇过程中的冲突和融合。本文将岳阳近代西式建筑划分为两类:  相似文献   

8.
刘亦师 《建筑师》2012,(6):79-84
中国近代建筑是产生于近代时期的政治、社会、文化条件下,并反映这些条件影响的那部分建筑。其具备如下几个特征:异质性、多样性、全球关联性、建筑样式的政策指向性及连续性等。这些特征指明未来近代建筑研究的两个主要方向:分类总结近代建筑样式及研究近代建筑与社会的各种关系。  相似文献   

9.
百年回首,中国建筑文化的发展历程可谓“路漫漫其修远兮”,经历过光荣,也饱受失意。随着西方文化在近代军事、经济和宗教等力量作用下传入中国,中西方建筑文化由相遇到冲突、选择,使中国传统建筑秩序失之平衡。虽然中国传统建筑与西方古典建筑秩序在文化整体上有着更多的相似,但具有革命性的现代建筑文化则需要打破一切,它的冲击是多方面的,不仅包括形式,还包括相应的政治、经济、生活、价值观念等。正因如此,当代中国建筑文化的发展一直处在传统与创新、个性化与多样化的双重困扰之中。这样的文化危机时代,也正是历史的转折时期,天将降大任于当代建筑师,建构中国建筑新文化和新秩序是历史的必然、也是现实的要求。 1、当代中国建筑文化的确定 在当代的时空背景下,对中国建筑文化进行确定,显得异常困  相似文献   

10.
随着城市的发展,太原的许多近代建筑都在旧城改造的实施过程中或者在满足现代城市中高速、便捷的机动交通的需要下被逐步拆迁或破坏。近代建筑同文化遗产一样,同样是民族精神的载体,我们无权毁坏。笔者在调研中发现,太原现存的近代建筑主要有5类:遗址类建筑、中国传统样式、中西结合、西方样式、中国近代建筑,本文分别对其进行了详细的归类和分析。  相似文献   

11.
周坚  陈顺祥 《建筑学报》2012,(10):88-91
从贵阳近代建筑发展及其受西方建筑文化影响的历程入手,通过实例,分析研究了1840-1949年近百年间贵阳近代建筑发生的变化,归纳总结出贵阳近代建筑在西方建筑文化影响下发展的特点以及从中可以获得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刘松茯 《新建筑》2002,(1):59-61
哈尔滨是1898年由沙皇俄国在中国东北修筑中东铁路而兴建的一座新型城市。特殊的历史背景使俄罗斯民族传统建筑文化、西方新旧思潮建筑文化和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在哈尔滨温和碰撞,交融共生,整合形成独具特色的城市建筑文化。拟从文化结构与内涵两个层面对近代哈尔滨城市建筑文化的总体特征进行全面探讨。  相似文献   

13.
从近代民族主义思潮解读民族形式建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前半叶,以大屋顶和传统装饰细部为主要特征的民族复兴样式成为中国主流的建筑样式从清末民初、民国南京建设、日伪的“新京”建设到新中国成立后的“十大建筑”.虽然各个时期的民族形式建筑背后的政治和社会背景大不相同,但是若仔细剖析.仍能看出背后有一条民族主义思想的主线,不绝如缕贯穿其间这种以传统文化为旗帜的民族主义,利用建筑为手段表达了近代民族性与国家观念,该文考察民族主义的反抗与建设的两个面相,及受之影响的民族形式建筑在近代中国的发生发展这一现象也说明,中国近代建筑史应当从思想史的角度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14.
杨嵩林 《四川建筑》1995,15(1):7-10
一、中国近代建筑发展概况什么是“近代建筑”,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似乎西方古典建筑加上中国古典建筑,就是中国的近代建筑了.以科学的美学观来讨论,应认为近代建筑是在近代,即机械工业时代,按机械工业时代的美学观点与生产原则建造的建筑,就是近代建筑.与古代建筑比较.其特点是:标准化、集约化、工业化。同步化和大量性生产.近代建筑,是近代生产力发展条件下的产物.机械工业产生于资本主义时代.以1640年英国长期国会为标志的资本主义社会,其早期是商业资本控制的家庭手工业和工场手工业.经历了一百多年,1771年才出现了水…  相似文献   

15.
刘松茯 《城市建筑》2005,(11):43-47
哈尔滨近代建筑具有多元化的风格构成,在近代中国城市建筑中占有重要地位。本文从传统建筑文化的再现、新思潮建筑的整体导入、“中华巴洛克”建筑的试验三个方面论述了哈尔滨近代建筑艺术特色,并阐明哈尔滨是近代中国建筑样式最丰富的城市。  相似文献   

16.
中西方建筑文化在近代的相遇,使中国民族建筑产生了相应的变革,出现了许多新型作品,与此同时产生的对建筑“民族性”问题的探索延续至今。中国民族建筑与西方建筑的初始冲突中产生的变化、发展隐含着方向性。其中最重要的是文化的延续性,而建筑形式的变化实质是一种历史文化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城市近代建筑是中国近代社会发展历史时期多元文化下的历史见证,本文就城市近代建筑的沿革、保护等问题展开讨论,并以青岛市的保护实践作为范例,就如何推进近代建筑遗产保护进行探讨.根据这些探讨作可供城市近代建筑遗产保护借鉴的有益思考.  相似文献   

18.
在接受西方建筑思潮的时候,昆明表现出了相当的宽容与大度.除解放以后曾一度刻意消除西方主流建筑的影响以外,昆明建筑始终是勇于吸纳外来强势文化,并把外来经验与昆明原有建筑特色相结合的,由此形成了所谓"无派之派"的"云南派".  相似文献   

19.
该文将广州市沿江西路49号南方大厦(原城外大新公司)建筑置于世界百货类建筑发展史、国内百货类建筑发展史、广州市百货类建筑发展史等宏大的发展背景下,从近代华侨资本开创中国百货业、近代中国百货类建筑在国内的流传、与西方百货类建筑原型的异同等三个方面以特征描述和对比分析的方式总结其建筑价值。说明这栋建筑是广州近代商贸类建筑中百货类建筑的杰出代表,它在世界商贸建筑史、中国商贸建筑史和广州商贸建筑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对其价值的探讨可为广州传统商贸类建筑的保护和更新起抛砖引玉之作用。  相似文献   

20.
安民 《城建档案》2013,(1):15-18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伴随着帝国主义列强的入侵,西方建筑文化和科学技术传入国门,与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碰撞融合。这种东西方文化的交流融汇,在安阳建筑文化中留下浓重印迹。那些中西合璧的近代历史建筑,成为安阳建筑文化的瑰宝。它们真实地反映了中国建筑所特有的包容性文化品格,所表现的已不仅仅是建筑艺术,更诠释着近代安阳社会变迁的历史脉络,蕴涵着久远的城市记忆。现存的近代西式建筑1906年京汉铁路建成通车,广益纱厂、六河沟煤矿、大和恒面粉厂等一批近代民族工业先后兴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