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探讨了等温淬火球墨铸铁的生产工艺,分析了原料化学成分的选择,以及铸造工艺中的熔炼、球化和孕育处理、浇注温度对制取球墨铸铁的影响;在获得基体组织合理的球墨铸铁的前提下,重点分析了热处理工艺中的奥氏体化温度、等温淬火温度和时间对ADI组织及性能的影响,通过实验及分析,确定了制取理想ADI的最佳热处理工艺.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微秒级脉冲斩波器的研制以及不锈钢表面的脉冲电化学抛光工艺,通过工艺试验,初步分析了各脉冲参数、加工时间等工艺参数对抛光质量的影响,与直流电及宽脉冲作用下的电化学抛光相比,获得了更好的加工效果.  相似文献   

3.
变形及退火处理对铜合金丝材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中研究了拉拔变形及退火处理对铜合金显微组织、力学性能和导电性能的影响,并进行了强化机理分析.结果表明,处理后材料具有较高的强度和良好的导电性能.冷变形和退火处理促进了材料中第二相粒子的析出;合金组织细小均匀,兼有细晶强化、弥散强化和形变强化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在钎料中加入增强颗粒是一个有效的提高钎焊接头的途径.早期对Ni颗粒增强的Sn3.5Ag基复合钎料的研究表明,在Ni颗粒周围存在着不'同形态的金属间化合物层,包括"向日葵状"的金属间化合物和"多边形状"的金属间化合物.无论是向日葵状的金属间化合物还是多边形状的金属间化合物,他们的形态形成由加工工艺所决定.而在钎焊过程中的热输入起了决定性的作用.而热输入的控制为再流过程中不同的加热速率、不同的冷却速率以及焊接峰值保温等不同的热输入条件都影响着IMC的形态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电镀法石墨粉镀铜工艺及铜含量的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电镀法对石墨粉进行了镀铜,研究了镀铜过程中浓硫酸及石墨粉的加入量、电流密度和电镀时间对镀铜效果的影响,并研究了镀铜石墨粉中铜含量的测定分析方法.结果表明:在800 mL蒸馏水中加入8 g CuSO4·5H2O和20 mL浓硫酸及5 g处理过的石墨粉,每5~10 min搅拌0.5 min,镀铜电流密度9 A·dm-2(或21 A·dm-2),时间为60 min(或20 min),石墨粉镀铜效果较好.镀铜石墨粉在900℃充分氧化后通过氧化前后质量计算可求得其中的铜含量.  相似文献   

6.
以模具钢718H为对象,在正交试验的基础上,分析脉冲峰值电压、脉冲频率、脉冲占空比和光整时间对光整加工质量的影响,获得优化的工艺参数.试验表明,试件的表面粗糙度从Ra1.0μm降到Ra0.08μm.  相似文献   

7.
采用反复模压变形法(CGP)对H62黄铜合金进行了组织细化试验,研究了合金成分、退火温度、压制道次对CGP过程的影响,以及变形道次对H62黄铜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该黄铜经470 ℃×1 h退火有利于CGP处理;随着CGP道次增加,晶粒逐渐细化,强度和硬度提高;经CGP八道次处理后,该黄铜的显微硬度从89 HV增加到180 HV,屈服强度由130 MPa上升到450 MPa.  相似文献   

8.
采用等温压缩实验研究了具有不同初始片层厚度(3μm和0.4μm)的TC11合金两相区变形时的微观组织演化,其中压缩实验的变形温度为920℃~980℃,应变速率为0.1s-1~1s-1,变形量为30%~70%.金相分析表明具有片层组织的TC11合金两相区变形时微观组织演化主要为α片层的球化过程.进一步的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的变形工艺参数下,细片层组织(片层厚度0.4μm)的球化程度高于粗片层组织(片层厚度3μm);两种初始片层厚度组织的球化程度均随应变的增加和应变速率的降低而提高;变形温度对两者球化程度的影响存在不同的规律:粗片层组织的球化程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细片层组织的球化程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初始片层厚度和应变是影响TC11合金片层组织球化的主要因素,在两相区变形之前可通过β热处理 快速冷却得到细片层和采用反复镦拔等大应变变形得到片层完全球化的细晶等轴态组织.  相似文献   

9.
为实现铝铜层状复合材料的优质固相増材制造,克服现有超声波功率器件和设备输出功率的限制,提出具有辅助热场的大功率超声波増材制造装备及方法,并分析热场对铝铜界面结合性能的影响。在不同辅热温度下使用T2铜箔和1060铝箔进行了多层叠加固结试验,对Al/Cu和Cu/Al两种界面形式进行了研究,剥离试验和断口形貌分析表明Cu/Al界面形式具有更高的剥离强度。采用SEM和EDS方法,分析了不同加热温度和压力下的铝-铜界面组织特征,结合金相分析和力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Al/Cu界面力学强度随辅助加热温度的上升而提高,并在加热温度为100℃时铝铜界面在超声波作用下可以形成有效的固相连接接头,且最大力学强度达到26.23 N/mm,Al/Cu和Cu/Al两种焊接形式下界面处元素扩散层宽度均可达到4~6 μm;界面断口呈现准解理断裂的撕裂棱形貌特征。铝-铜复合材料超声増材制造过程中,辅助热场方式可明显提高铝-铜复合材料的加工质量和效率。  相似文献   

10.
针对超精密切削SiC_p/Al复合材料加工时表面质量不高的问题,利用ABAQUS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三维仿真模型来动态模拟切削表面形成过程。分析了SiC颗粒破碎过程,研究工件表面形成机理;通过比对不同切削深度下的加工表面形貌,分析了刀具相对颗粒位置的变化对表面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SiC颗粒存在轻微破损、破裂、断裂现象,加工表面出现空穴、凹坑、划痕三种不同类型的加工缺陷。  相似文献   

11.
针对常见工程图中装配体的制图问题,以虎钳装配体为例,重点介绍了装配图轴测半剖视图创建过程,爆炸图的工程图制作过程,通过应用零件明细表自动生成模块,提高了产品的制图效率。  相似文献   

12.
Al2O3/Cu composites (1.0 vol%) reinforced with different size of α-Al2O3 particles were fabricated by a powder metallurgy method and electrical sliding wear tests were performed on a self-made pin-on-disk electrical wear tester. The effect of Al2O3 particle size on electrical wear performance of the Al2O3/Cu composite was studied, and the wear mechanism of the Al2O3/Cu composite was also discussed based on worn surface observation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tribological properties of A12O3/Cu composite are closely related to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With an increase in Al2O3 particle size, the wear rates of A12O3/Cu composites have a reverse variation with hardness of A12O3/Cu composites. In the range of 50–100 nm, Al2O3/Cu composites have the highest wear resistance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Microstructural observation revealed that the wear mechanisms of Al2O3/Cu composites were mainly adhesive wear and plastic deformation accompanied by a small amount of arc damage. In addition, the plastic deformation area on the pin sample of the frictional end depends on the electrical wear resistance of A12O3/Cu composites.  相似文献   

13.
SiC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是一种性能优异的高速摩擦材料,作为刹车材料必将在陆上运输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但SiC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摩擦磨损性能强烈地依赖于实验条件和制备工艺。综述了各种因素对SiC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总结了SiC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摩擦磨损机制,并指出了SiC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需进一步深入研究的问题及新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4.
运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对Si Cp/Al复合材料的锻造过程进行三维热力耦合模拟,分析了不同变形温度下,Si Cp/Al复合材料锻造过程的应力应变场、温度场、损伤场的演变规律,强调了锻造过程中鼓形区裂纹的出现。研究结果表明,变形温度对应力场、损伤场有显著影响,当变形温度为300℃和400℃时,锻件鼓形区不出现裂纹,温度增加到500℃时,鼓形区出现裂纹。  相似文献   

15.
根据列车受电弓系统的实际工况条件,在自制的销-盘式载流摩擦磨损试验机上研究了Al2O3弥散强化铜合金销试样和黄铜(H62)盘试样摩擦副在载流条件下的滑动摩擦磨损性能,试验条件为速度20m/s、载荷0.63MPa、电流25-75A。试验结果表明,电流对黄铜/Al2O3弥散强化铜合金摩擦副的滑动干摩擦行为具有显著影响。随电流的增加,销试样的磨损率增加,摩擦因数增大,试样表层发生了磨粒磨损和粘着磨损。  相似文献   

16.
使用μ-spark2000机床对SiCp/Al复合材料进行电火花加工微细孔的工艺实验,分析了开路电压、电容、电极材料与加工速度和电极损耗之间的关系,总结了开路电压和电容对加工精度和表面粗糙度的影响规律,并成功加工出φ53 μm的微细阵列孔.  相似文献   

17.
18.
针对拉深件在实际生产中所产生的拉裂、起皱等问题,利用有限元理论,运用Dynaform软件对汽车液位器外壳模型进行拉深的数值模拟,直观体现板材在拉深时的变化过程,对生产起到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