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6层螺旋CT增强扫描诊断肺动脉栓塞-42例征象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增强扫描肺动脉栓塞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16层螺旋CT增强扫描确诊42例患者的影像资料,其中包括13例为溶栓后复查病例,评价溶栓效果。结果肺动脉栓塞42例累及肺动脉及其分支187支,其CT表现直接征象有:中心性充盈缺损28支,偏心性充盈缺损61支,附壁性充盈缺损48支,完全阻塞性充盈缺损50例;间接征象包括肺门动脉增宽、局限性肺纹理稀疏、肺梗死、胸腔积液、心包积液等。13例溶栓后复查,均有所好转。结论16层螺旋CT增强扫描是一种安全、快捷、有效的诊断肺栓塞的无创性检查手段,可以直接观察到血栓累及的部位、表现形式在肺动脉栓塞的诊断及溶栓后复查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曹会  薛小霞 《中原医刊》2006,33(3):80-80,F0003
目的探讨螺旋CT增强扫描诊断肺栓塞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6例肺栓塞患者行螺旋CT增强扫描,观察血栓累及部位、表现形式及其他改变。结果肺栓塞的CT表现:①直接征象:肺动脉内条状、不规则斑片状充盈缺损,表现为中心型充盈缺损、偏心性充盈缺损、附壁血栓、完全阻塞型充盈缺损4种形式;②间接征象:肺门动脉增宽、肺梗死、局限性肺纹理稀疏、胸腔积液、右心室肥大等。结论螺旋CT增强扫描作为一种无创、安全、快速的检查方法,可靠而直观地诊断肺动脉栓塞,可代替肺动脉造影,是诊断肺栓塞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3.
多层螺旋CT在肺动脉栓塞检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及血管三维成像对肺动脉栓塞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6例肺动脉栓塞患者进行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及肺动脉三维成像,以便更精确地直接观察血栓累及部位、形态特点及其他改变。结果肺栓塞的直接征象:肺动脉内条状及斑片状充盈缺损,表现为部分性充盈缺损、完全性充盈缺损、轨道征、血管壁缺损;间接表现:肺门动脉增宽、肺梗死和肺纹理稀疏等。结论由于多层螺旋CT对肺动脉栓塞检测的高敏感性和特异性,是一种能够可靠地用于临床怀疑急性肺栓塞病人的无创、安全、快速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及血管三维成像对肺动脉栓塞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16例肺动脉栓塞患者进行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及肺动脉三维成像,以便更精确地直接观察血栓累及部位、形态特点及其他改变。结果 肺栓塞的直接征象:肺动脉内条状及斑片状充盈缺损,表现为部分性充盈缺损、完全性充盈缺损、轨道征、血管壁缺损;间接表现:肺门动脉增宽、肺梗死和肺纹理稀疏等。结论 由于多层螺旋CT对肺动脉栓塞检测的高敏感性和特异性,是一种能够可靠地用于临床怀疑急性肺栓塞病人的无创、安全、快速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5.
杨馨 《中国民康医学》2010,22(13):1680-1680,1683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肺动脉血管成像(Multi-slice spiral CT pulmonary angiography,MSCTPA)技术在肺动脉栓塞(PE)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临床怀疑为PE并经MSCTPA检查确诊的25例患者的影像资料,观察血栓累及的部位、表现形式及其他改变.结果:25例患者累及动脉及其分支98支,其CT表现直接征象包括:中心性充盈缺损21支、部分性充盈缺损19支、附壁性充盈缺损27支、完全阻塞性充盈缺损31支;间接征象:肺门动脉增宽右心室增大15例、局限性肺纹理稀疏呈现缺血表现12例、肺梗死7例、胸腔积液11例.结论:MSCTPA是一种安全、快捷、有效的诊断肺栓塞的无创性检查方法,在肺栓塞诊断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MSCTA三维重建技术在急性肺动脉栓塞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增强扫描血管三维重建技术(MSCTA)在急性肺动脉栓塞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应用MSCTA方法确诊20例患者的影像资料,观察血栓累及的部位、表现形式及其他改变。结果急性肺动脉栓塞20例累及动脉及其分支89支,其CT表现直接征象包括:中心性充盈缺损10例、部分性充盈缺损3例、附壁性充盈缺损4例、完全阻塞性充盈缺损3例;间接征象包括肺门动脉增宽、局限性肺纹理稀疏、肺梗死、胸腔积液和心包积液等。(MSCTA)图像诊断显示阳性的为19例,阳性率为95%。与临床诊断符合为18例,临床诊断符合率为90%。结论多排螺旋CT增强扫描血管三维重建技术(MSCTA)是一种安全、快捷、有效、无创性的诊断检查方法,且诊断率较高,在急性肺栓塞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在急性肺动脉栓塞影像诊断中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16排24层螺旋CT诊断的急性肺动脉栓塞患者的影像学资料。结果20例共累及88处血管。CT直接征象有完全阻塞性充盈缺损4例,附壁性充盈缺损5例,部分性充盈缺损5例,中心性充盈缺损9例。CT间接征象主要有心包积液、胸腔积液、肺梗死、局限性肺纹理稀疏、肺动脉增宽等。结论多排螺旋CT诊断急性肺动脉栓塞有无创、便捷、准确、高效、安全的优势。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和总结多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在肺栓塞诊断中的应用及价值。方法:使用西门子多排螺旋CT轴位增强扫描,再利用原始数据进行三维重建技术,包括多平面重建(MPR),表面重建法(SSD)和容积重建法(VR),对13例肺栓塞患者的图像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栓塞共累及52支各级肺动脉,表现为血管内完全性和不完全性充盈缺损。讨论:结合肺栓塞的临床特点,分析CT图像,可将直接征象总结为中心性、偏心性和附壁性三种充盈缺损形态,间接征象包括胸腔积液,肺内渗出,肺楔形实变等。随着多层螺旋CT在肺栓塞诊断的深入应用,已取代DSA成为诊断肺栓塞的最有效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在肺栓塞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确诊的27例肺栓塞患者多层螺旋CT平扫及增强扫描、三维重建(3D)、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处理后的表现。结果27例PE患者显示肺动脉栓塞280支,左右肺动脉干及肺叶动脉栓塞77支,肺段及亚肺段动脉受累201支,肺动脉主干栓塞2例。肺动脉栓塞的直接征象为形态各异的充盈缺损。间接征象有肺梗死或梗死性肺炎,局限性肺纹理稀疏,胸腔积液,肺动脉及右心不同程度扩张。结论多层螺旋CT是诊断肺动脉栓塞的一种无创、快捷、安全、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刘静 《中外医疗》2011,30(16):179-179
目的 探讨16层螺旋CT在肺动脉栓塞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使用GE LightSpeed 16层螺旋CT机对60例肺栓塞病人行造影增强扫描,分析诊断结果.结果 60例患者中,16-SCTPA共显示肺动脉栓塞310支,其中发生在肺动脉主干5支,左/右肺动脉15支,叶肺动脉20支,段肺动脉130支,亚段肺动脉130支.PE直接征象显示,中心型充盈缺损140支,血栓位于血管腔中心呈长条状与血管腔平行,周围有造影剂,呈"双执征".偏心型充盈缺损50支,血栓位于血管腔一侧.附壁型充盈缺损60支,多为肺叶动脉及肺段动脉内栓塞,表现为圆形不完全性充盈缺损.完全阻塞型充盈缺损60支,表现为局部肺动脉完全被栓于堵塞.结论 16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简单方便、安全性高,可以作为诊断肺栓塞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128层螺旋CT在肺动脉栓塞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1例经128层螺旋CT检查确诊的肺动脉栓塞患者的影像学资料。结果全部病例三维肺血管图像均能充分显示肺动、静脉的空间关系与解剖细节,不但能准确、直观地观察肺血管,而且能明确诊断肺动脉栓塞及有无侧支循环形成,41例患者累及74处肺动脉及其分支,其中右肺动脉栓塞8例,左肺动脉栓塞6例,叶肺动脉受累17例35支,其中左上叶动脉1支,右上肺动脉2支,右下肺动脉25支,左下肺叶动脉7支,肺段肺动脉14支,亚肺段11支。直接征象为部分性充盈缺损,附壁性充盈缺损,中心性充盈缺损即轨道征;间接征象为局限性肺纹理稀疏,肺动脉高压,右心扩大,胸腔积液,肺梗死灶。结论肺动脉CT造影(CTPA)具有快速、准确、无创等优点,可清晰显示肺栓塞的部位、范围及栓塞的肺动脉,应作为诊断肺栓塞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螺旋CT对肺动脉栓塞的诊断价值。方法对 2 0例行螺旋CT检查的肺动脉栓塞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使用SOUATOMEmotion螺旋CT机 ,连续容积增强扫描。结果共分析 2 2 0支肺动脉分支 ,受累 12 6支 (5 7.3% )。造影增强后直接征象 :部分性充盈缺损 76支 ,环形附壁充盈缺损 2 7支 ,完全性充盈缺损 15支 ,中心性充盈缺损 (轨道征 ) 8支 :间接征象 :肺纹理稀 5例 ,肺梗塞 3例 ,肺动脉主干增宽 10例 ,胸腔积液 2例。结论在肺动脉栓塞诊断诊断中 ,螺旋CT是一种安全可靠 ,快速无创的方法 ,对肺动脉塞的临床诊断和疗效评价均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价螺旋CT在诊断肺动脉血栓栓塞症(PTE)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0例PTE患者的CT征象,逐级、逐支观察肺动脉及其分支.结果 共观察到426支段及段以上、亚段肺动脉,累及各级肺动脉103支,叶动脉41支(39.8%),肺段动脉45支(43.6%),亚段肺动脉17支(16.5%).栓塞的肺动脉位于右肺67支(65.0%);位于下肺65支(63.1%);根据栓子形态分为4类:中心充盈缺损 21支;偏心性部分充盈缺损46支;附壁充盈缺损15支;完全充盈缺损型21支.结论 螺旋CT增强扫描能准确显示肺栓塞的部位、范围与分期,是目前肺动脉栓塞可靠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4.
沈栋 《实用医技杂志》2009,16(9):684-685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在诊断和治疗肺动脉栓塞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经螺旋CT检查确诊的肺动脉栓塞患者。均使用西门子SOMATOMSPIRIT多层螺旋CT行平扫及增强容积扫描。观察血栓累及的部位、程度及范围,并对部分溶栓治疗后患者进行螺旋CT复查,评估治疗效果。结果35例肺动脉栓塞累及肺动脉主干及其分支共187支,主干2支;左右肺动脉主干及分支均累及96支,仪肺动脉分支累及89支;增强后肺动脉栓塞的直接征象为不同程度的肺动脉主干及分支的充盈缺损,有4种表现形式:部分充盈缺损67支,完全闭塞47支,附壁充盈缺损38支,轨道征35支。间接征象表现为肺灌注期马赛克征6例,肺梗死灶8例,肺动脉高压4例,胸腔积液27例。16例溶栓治疗后患者复查见肺动脉主干及分支栓子部分和完全吸收。结论多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是诊断肺动脉栓塞的快速、有效、无创伤的诊断方法,在栓塞的定性和定量诊断及临床治疗后观察上,可以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16排螺旋CT增强扫描诊断肺动脉栓塞的影像表现,旨在提高肺栓塞的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肺动脉栓塞23例的CT资料,全部行增强扫描.结果 23例肺动脉增强扫描显示肺动脉栓塞阳性率100%,表现为栓子不强化,分别累及左右肺动脉及叶、段、亚段分支,CT表现直接征象为肺动脉管腔内不同程度及不同形式的充盈缺损.间接征象为"马赛克征",肺梗死,肺动脉高压,右心室增大,胸腔积液,心包积液等.结论 多排螺旋CT增强扫描可作为诊断肺动脉栓塞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手段,能够清晰显示栓子的分布部位及数量,为临床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
CT血管造影在肺动脉栓塞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吴仁昌  白荣杰 《黑龙江医学》2007,31(11):801-802
目的 评价CT肺血管造影(CTPA)在诊断肺动脉栓塞(PE)中的作用。方法 对临床怀疑PE经CFP明确诊断的16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6例患者累及36处肺动脉及其分支。直接征象:部分性充盈缺损;附壁性充盈缺损;中心性充盈缺损即轨道征;完全阻塞。间接征象;局限性肺纹理稀疏,肺动脉高压,右心扩大,胸腔积液,肺梗死灶。结论 螺旋CT血管造影对肺栓塞能明确诊断,是安全、无创、快捷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肺动脉血管造影(MDCTPA)在肺动脉栓塞诊断中的效果。方法收集82例经MDCTPA检查确诊为肺动脉栓塞的患者,分析MDCTPA图像经多平面重建、容积再现、最大密度投影处理后对肺动脉及其栓子的显示情况,并总结肺动脉栓塞的MDCTPA直接征象与间接征象。结果 (1)82例肺动脉栓塞患者经多层螺旋CT扫描显示,有405支肺动脉或分支受累,其中16支肺段动脉、81支肺叶动脉、128支肺动脉干、15支累及肺左/右动脉、165支亚段动脉或以下动脉分支;(2)肺动脉栓塞的MDCTPA直接征象表现为:40例附壁血栓、15例完全阻塞型充盈缺损、9例中心型充盈缺损、18例偏心型充盈缺损;(3)肺动脉栓塞的MDCTPA间接征象表现为:12例肺纹理稀疏、细小,22例肺呈斑片状渗出或实变影,28例肺动脉高压,17例心包或胸腔积液,3例肺梗死灶形成。结论 MDCTPA应用于肺动脉栓塞诊断中具有简单快捷、无创、准确率高等优点,能够直观显示栓子的位置和形态以及管腔狭窄程度,可为疾病早期诊断及疗效评估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李麦福  王东林 《中外医疗》2011,30(14):175-175
目的探讨双源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诊断肺动脉栓塞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诊断的16例肺动脉栓塞患者的CT征象。结果 16例肺动脉栓塞中,其CT表现直接征象包括:完全充盈缺损15支,中心充盈缺损8支,偏心性充盈缺损25支,附壁充盈缺损14支;检出最大的栓子直径28.3mm,最小的栓子直径1.5mm。肺动脉栓塞的间接征象主要包括肺动脉高压、肺梗死灶形成、胸腔积液及心包积液等。结论双源CT肺动脉成像检查具有快速、无创、安全、敏感性高、特异性强、放射剂量低等特点,是诊断肺动脉栓塞的最有效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9.
陈云银 《西部医学》2012,24(4):751-753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MSCTPA)对诊断肺动脉栓塞的临床价值。方法应用16层螺旋CT对临床怀疑肺动脉栓塞的33例患者进行MSCTPA,采用容积显示VR,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建法MPR及曲面重建CPR等重建技术。结果 16层螺旋CT肺动脉成像可充分显示肺动脉血栓的大小、分布、范围。直接征象为部分性充盈缺损、附壁性充盈缺损、中心性充盈缺损即轨道征和完全阻塞;间接征象为局限性肺纹理稀疏、肺动脉高压、右心扩大、胸腔积液和肺梗死。结论多层螺旋CT是诊断肺动脉栓塞的安全、无创、快捷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增进对肺栓塞CT表现的认识,进一步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对确诊的6例肺栓塞患者的CT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受累肺动脉表现为直接征象"轨道征"、腔内充盈缺损、附壁充盈缺损、完全闭塞;间接征象为肺纹理稀疏、支气管动脉扩张、肺梗塞、肺动脉高压、胸腔积液、心包积液、胸膜肥厚.肺栓塞患者往往同时伴有下肢静脉系统血栓.结论:螺旋CT肺动脉造影为诊断肺动脉栓塞的重要方法,因具有无创伤、快速、安全、简便的特点,可为疑似肺动脉栓塞患者首先使用.通过对各种相关CT征象的综合分析,进一步增强对肺栓塞CT表现的认识,进一步提高诊断水平,减少漏诊率、误诊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