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微生态制剂和乳果糖协同治疗儿童功能性便秘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微生态制剂(培菲康)和乳果糖协同治疗小儿功能性便秘的效果.方法:101例功能性便秘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1例,对照组40例. 对照组改善不良饮食习惯;治疗组在其基础上加服培菲康和乳果糖口服溶液.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1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2.5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且远期复发率较对照组低.结论:培菲康和乳果糖协同治疗小儿功能性便秘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
张晓明 《基层医学论坛》2010,14(34):1106-1107
目的探讨微生态制剂(常乐康)和乳果糖协同治疗儿童功能性便秘的效果。方法 89例功能性便秘患儿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6例,对照组43例。对照组采用饮食调整、定时排便、适量运动的一般疗法;治疗组在上述基础上采用微生态制剂(常乐康)和乳果糖协同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1.1%,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常乐康和乳果糖协同治疗功能性便秘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3.
邱冰  汤晓燕  王燕颍 《中国病案》2008,9(6):F0004-F0004,F0003
目的评价培菲康联合福松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85例经确诊慢性功能性便秘患者随机分为3组,治疗组(A组)32例,给予口服培菲康420mg/次,每日3次,福松10mg/次,每日2次;对照组分为B组和C组,B组30例,口服培菲康420mg/次,每日3次,C组23例,口服福松10mg/次,每日2次,疗程均为4周。观察症状缓解情况并做对比分析。结果治疗4周后,3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9.9%,56.7%,73.9%,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分别〈0.01和0.05)。结论培菲康联合福松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具有明确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微生态制剂和乳果糖联合治疗儿童功能性便秘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75例功能性便秘患儿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45例,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用基础疗法,包括调整饮食、训练排便习惯及每日进行适量活动等;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服微生态制剂和乳果糖溶液。治疗4周,停药后随访8周。采用症状评分方法评价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8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46.67%,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且远期复发率较对照组低(7.5%vs78.6%)(P〈0.01);两组在治疗前后均进行大便pH值测定,治疗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而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有1例出现轻度腹泻,两组未发现其他不良反应。结论微生态制剂和乳果糖联合治疗儿童功能性便秘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5.
培菲康与聚乙二醇4000联合治疗老年功能性便秘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光裕  李俊权  蔡旌槐 《广东医学》2008,29(6):1029-1031
目的观察培菲康联合聚乙二醇4000治疗老年功能性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将136例老年功能性便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A组):口服培菲康(630mg/次,2次/d)联合聚乙二醇4000(10g/次,2次/d);和对照组(B组):口服聚乙二醇4000(10g/次,2次/d);对照组(C组):口服培菲康(630mg/次,2次/d);疗程4周。观察排便次数和大便性状的变化,评价症状改善并回访复发情况,作对比分析及记录副作用。结果培菲康联合聚乙二醇4000组总有效率为87·5%,明显优于单用聚乙二醇4000及培菲康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且与B,C组比较,在药物起效时间、大便形态恢复正常时间、第4周大便次数以及复发率等方面差异也有显著性(P<0·05),治疗后均未发现严重副作用。结论培菲康联合聚乙二醇4000联合应用能有效缓解老年功能性便秘的症状,疗效明显、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乳双歧杆菌联合乳果糖对功能性便秘儿童的疗效及其对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0月至2022年1月就诊于上海市嘉定区南翔医院儿科门诊的61例功能性便秘(FC)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31例)和对照组(30例)。干预组给予乳双歧杆菌B6-12联合乳果糖治疗,对照组仅给予乳果糖治疗。对比分析治疗前后患者的便秘症状是否改善,同时通过16SrRNA测序结果分析两组治疗前后肠道菌群的改变。结果 两组患儿治疗前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后干预组的治疗有效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治疗前后的菌群多样性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的菌群相对丰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乳双歧杆菌联合乳果糖治疗儿童FC的临床疗效优于常规单一乳果糖治疗,同时使用乳双歧杆菌联合乳果糖有利于儿童FC菌群多样性和相对丰度的恢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妈咪爱联合乳果糖口服溶液治疗婴幼儿功能性便秘(FC)的疗效。方法 80例功能性FC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采用一般疗法(调节饮食;训练排便习惯;每天进行适量活动),治疗组40例在此基础上加服妈咪爱及乳果糖口服溶液,疗程均为21 d。观察便秘改善情况,并采用多功能消化道测压仪检测治疗前后直肠肛门动力学的改变。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3.1%(P〈0.01);两组治疗后直肠最低敏感量和最大耐受量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但治疗组治疗后的降低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妈咪爱联合乳果糖口服液可有效恢复FC患儿肠道正常微生态,纠正直肠肛门动力学障碍,解除便秘。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应用乳果糖口服液联合中药小儿康颗粒治疗小儿功能性便秘的疗效,为临床治疗小儿功能性便秘提供更好的治疗方案。方法:将70例功能性便秘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予乳果糖口服液加中药小儿康颗粒3周,对照组予乳果糖口服液3周,观察两组疗效,并停药4周后随诊。结果:两组患儿便秘均有明显改善,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94.3%和77.1%,( P<0.05)有显著差异性,停药1月后复发率为6.1%和33.3%,( P<0.05)有显著差异性。结论:乳果糖口服液联合中药小儿康颗粒治疗小儿功能性便秘效果满意,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乳果糖联合金双歧治疗小儿功能性便秘的疗效。方法:功能性便秘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30)和治疗组(n=30),对照组采用饮食调整、定时排便、适量运动的一般疗法;治疗组在上述基础上采用乳果糖和金双歧协同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3%)明显高于对照组(7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果糖联合金双歧治疗小儿功能性便秘具有疗效好、用药方便等优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比分析乳果糖联合培菲康与常规治疗法用于肝硬化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近年来收治的肝硬化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患者60例,年龄38~59岁,随机分成试验组与对照组,2组均为30例。试验组在治疗时接受乳果糖联合培菲康,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法。观察及对比2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7天后乳果糖联合培菲康组患者尿液中乳果糖/甘露醇排泄率为0.089±0.020,而常规治疗组尿液中乳果糖/甘露醇排泄率为0.103±0.031,经统计学分析,2组之间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结论:乳果糖联合培菲康对于肝硬化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较常规治疗法对肝硬化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肠黏膜屏障功能具有较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小儿功能性便秘为儿科常见病,属儿童功能性胃肠病范畴,影响小儿生活质量,临床治疗效果取决于对CFGIDs及FC的认识正确与否。2002-10~2003-05,我们对40例FC患儿在一般治疗措施基础上加用乳果糖进行治疗,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功能性便秘儿童服用乳果糖口服液前后肛门直肠压力的变化,探讨乳果糖口服对儿童功能性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0年1月-2011年1月我科57例功能性便秘组儿童,予口服乳果糖治疗,疗程2周。检测治疗前后肛门直肠压力变化并随访观察症状改善情况。同期检测比较15例健康对照组儿童的肛门直肠压力情况。【结果】便秘组仅7例患儿便秘症状无明显改善,总有效率87.8%,停药后随访2周总有效率为69.4%。便秘组患儿治疗前后肛管静息压及肛管最大缩榨压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而治疗前直肠感知阈值及直肠最大阈值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便秘组口服乳果糖后直肠感知阈值(42.58±13.47)ml及直肠最大容量阈值(93.56±12.25)ml均较服药前(81.65±13.98)ml和(142.23±11.26)ml明显降低(P<0.05)。【结论】乳果糖口服可降低便秘患儿的直肠感知阈值,提高直肠敏感性,明显改善便秘症状,临床应用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乳果糖联合大黄穴贴治疗老年功能性便秘(FC)的临床疗效。方法整群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该院收治的老年FC患者9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6例。对照组予以乳果糖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大黄穴贴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起效时间平均为(48.11±6.54)h,较对照组的(76.85±8.86)h明显缩短(P<0.05);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5.65%(44/46),较对照组的78.26%(36/46)明显提高(P<0.05)。结论乳果糖联合大黄穴贴治疗老年FC能够促进临床症状和体征的消退,提高临床疗效,且几乎无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乳果糖口服液治疗婴幼儿功能性便秘(FC)的疗效。方法 60例FC患儿分为2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调整饮食、适量活动、使用开塞露等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乳果糖口服液,疗程3周,观察便秘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前后患儿临床症状积分分别为13.24±1.73和7.85±1.46,对照组分别为13.46±1.67和11.64±1.56;2组治疗前患儿临床症状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患儿临床症状积分显著低于治疗前(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患儿临床症状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临床症状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乳果糖口服液治疗婴幼儿FC有良好疗效,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金双歧和乳果糖协同治疗婴幼儿功能性便秘的效果。方法将107例惠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0例,对照组47例。对照组采用饮食调节、训练排便习惯、每天进行适量的活动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采用金双歧和乳果糖协同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42.55%(p〈0.01)。结论金双歧和乳果糖协同治疗婴幼儿功能性便秘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
孙小鸿  陆琴花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3,(22):3030-3030,3074
目的:观察妈咪爱和乳果糖联合治疗婴儿功能性便秘的疗效。方法:将86例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基础治疗,适量饮水、正常排便训练及适时添加辅食,观察组在上述措施的基础上采用妈咪爱和乳果糖联合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6%,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妈咪爱和乳果糖联合治疗婴儿功能性便秘可获得满意疗效,而且安全和经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小麦纤维素颗粒联合乳果糖治疗婴幼儿功能性便秘(FC)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107 例FC 患儿随机分为实验组56 例和对照组51 例。所有患儿均给予相同的基础治疗,试验组使用小麦纤维 素颗粒加乳果糖治疗;对照组只使用乳果糖,疗程14 d,维持基础治疗≥2周。比较两组便秘症状评分、不良反 应差异。结果 两组在治疗2 周排便困难对照组、排便次数;对照组的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试验组治疗4 周与治疗2 周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对照组治疗4 周与治疗2 周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期间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小麦纤维素颗粒联合乳果糖治疗可有效恢复患儿的正常排便生理,缓解便秘症状,且安全性好,在服药期间和停 药后2 周可获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经皮穴位电刺激(transcutaneous electrical acupoint stimulation,TEAS)联合乳果糖治疗功能性便秘(functional constipation,FC)的临床效果及对神经递质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3月至2022年3月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FC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乳果糖组(n=45)和联合组(n=45)。乳果糖组采用莫沙必利联合乳果糖治疗,联合组在乳果糖组基础上联合TEAS治疗,疗程均为4周。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便秘评分、中医症候积分和神经递质水平,观察两组治疗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联合组疗效总有效率高于乳果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排便时间、大便性状、排便困难程度、肛门坠胀与不尽感、频率、腹胀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联合组低于乳果糖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胸胁满闷、腹胀、肠鸣、排便不爽、矢气频评分低于治疗前,且联合组低于乳果糖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一氧化氮、血管活性肠肽、血清生长抑素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联合组低于乳果糖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EAS联合乳果糖治疗FC效果肯定,能有效改善患者便秘严重程度,缓解临床症状,下调神经递质水平,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9.
我院自2004年8月~2006年8月,应用四磨汤加培菲康治疗小儿功能性便秘患儿60例,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胡郑刚 《河南医学研究》2020,29(17):3207-3208
目的探讨乳果糖联合小儿康颗粒治疗小儿功能性便秘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表法将2019年1—12月信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接诊的99例功能性便秘患儿分成单药组和联合组,分别为48、51例。单药组服用小儿康颗粒进行治疗,联合组在单药组基础上加服乳果糖治疗。持续用药4周。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便秘症状评分及血清一氧化氮(NO)、血管活性肠肽(VIP)水平。结果治疗后,两组患儿便秘症状评分均较前降低,联合组患儿便秘症状评分比单药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血清NO、VIP水平均降低,联合组低于单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乳果糖联合小儿康颗粒治疗小儿功能性便秘效果较好,可有效改善患儿便秘症状,抑制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