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现代公证制度对公证权的定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京 《中国公证》2006,(11):33-36
公证制度不是我国特有的法律制度,是我国从国外学习借鉴过来的一项具有国际性、通用性的法律制度。近现代西方各国的公证制度,由于法律体系和历史渊源的不同,可分为英美公证制度和拉丁公证制度。前者的公证制度采取形式审查,公证人不对证明内容负责。英美法系以判例为主,公证采取自愿原则。此公证制度为英国、美国及英属殖民地所采用,英国更多地保留了中世纪宗教公证的影响。后者将公证制度定位于国家准司法制度,表现为国家法律对公证事项的强制规定和公证执业的组织形式自由化,公证人对公证内容进行实质审查,  相似文献   

2.
一、公证的性质 在英美法系国家,由于制度和理念上奉行私权自治原则,其公证制度的功能设置不同于大陆法系国家.在美国和英国,公证人都是个体营业者,不是国家公职人员,不代表国家行使证明权.因此,在英美法系国家,公证权不具有公权性质.  相似文献   

3.
公证制度对中国来说不是土生土长的,而是西方引进的"舶来品",其渊源于中西方之间关于司法的观念的差异表现。本文解释了大陆法系中的公证制度,分析了公证制度的基本原则,并且结合相关实践经验对公证制度的完善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4.
第一。健全完善的公证制度。作为大陆法系国家.奥地利十分重视制定法在国家和社会管理方面的作用,公证行业当然也不例外。早在1871年.奥地利就出台了《公证人法》,虽经多次修改,但其中的大多数规定一直沿用至今.这不能不让人惊叹这种法律的超稳定性.更让我们对近140年前的那些立法者们的远见卓识和聪明智慧钦佩不已!除了《公证人法》,  相似文献   

5.
苏玉菊 《经济与法》2003,(12):82-83
根据学者的研究,现代世界各国公证体制大体有五种模式:第一种,设立公证人事务所。系法国首创,也为其他实行市场经济的西方国家,如德国、日本、美国、西班牙、意大利等所采用。第二种,公证人在教会管辖之下从事公证事务。此制存在于英国及其海外殖民地。第三种,公证人在法院管辖之下办理公证事务。如英国的威尔士地区和我国台湾地区即是。  相似文献   

6.
正忠诚无私,亦指公证人对当事人有忠诚与无私的义务,是拉丁公证法系国家的公证传统和基本公证原则,是公证人区别于法官、律师等其他法律职业的重要符号。但是在我国不仅立法没有规定忠诚无私原则,公证理论对此研究也基本上是空白。本文旨在对忠诚无私原则产生的原因、意义、内涵及适用内容做探讨,用以指导公证实践。一、忠诚无私原则的定义及内容根据台湾学者的研究,所谓忠诚(loyaute),系指公证人于公证时,须以为当事人提供法律服务的精神,就相关  相似文献   

7.
公证制度历史悠久,尤其在大陆法系国家,其以低成本、高效率、预防纠纷的特点在发展之中赢得了肯定。由于各国对于公证人的定性不同,其公证人民事责任赔偿制度的设置亦不相同。我国的公证制度目前正处于转型阶段,对于民事责任赔偿制度的建立方面存在疏漏之处。本文力图以大陆法系国家较为完善的民事责任赔偿制度为借鉴,虽对推进我国目前公证人民事责任赔偿方面作用有限,亦可起抛砖引玉之用。  相似文献   

8.
目前我国立法机关正在抓紧制定新中国第一部公证法.在公证立法过程中,要从我国国情出发,借鉴大陆法系国家公证制度中的成功做法,重新考量我国公证制度的法律定位、价值取向和功能作用,研究解决公证立法中涉及的重要问题.这对于统一人们对公证制度的认识,改革和完善有中国特色的公证制度是大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9.
公证制度与民法典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证主要是一种证据制度,它与民法典有何关系?大陆法系国家的立法实践表明:公证法是民法典的配套法规。一国的公证立法往往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公证法典或公证人法,这是公证机构的组织法和公证程序法;另一部分是民法典、公司法、民事诉讼法、证据法中关于公证之运用的各项规定,这些是公证机构的活动法,这两部分内容综合起来才构成一个国家的完整的公证法制,任何部分的残缺都将造成公证制  相似文献   

10.
吴逶 《中国司法》2007,(9):54-57
在实行拉丁公证制度的国家和地区,公证立法都对公证和认证在证明权限、程序以及目的上作出了区分。例如,存证明权限上,虽然两者都属公证机构的职责,在公证立法中通常以公证人的职责或职权来统一表述,但具体的权限仍然有所区别。例如,《日本公证人法》在第一条就区分了公证和认证,并在第五章规定了认证。  相似文献   

11.
蒙信昌 《中国公证》2008,(12):46-47
现代公证制度,按其历史渊源分有两大分支,一为以法、德为代表的大陆法系国家的拉丁公证制度,一为以英、美为代表的英美公证制度.两大公证制度框架下,其公证人的法律地位、权限、责任,公证的范围、基本原则、证明标准及法律效力等方面存在巨大差异,前者是实体式公证,后者是认证式公证.  相似文献   

12.
公证在婚姻家庭关系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锐 《中国公证》2005,(7):37-39
婚姻家庭关系是公证服务的一个传统领域,从各国立法及其实践看,公证制度在婚姻家庭关系中的适用范围极其广泛. 在大陆法系的很多国家,公证人在这一领域都发挥着多种功能.这在这些国家民法典中都有所体现,如<法国民法典>第1394条规定当事人订立夫妻财产制契约,须在公证人面前,以文书作成.  相似文献   

13.
法国公证人有悠久的历史,建立了较完善的公证制度。目前,法国共有7800名公证人,4千多公证人事务所,相当一部分事务所是合伙制事务所。为维护公证行业信誉和社会秩序的平衡、稳定,保证公证人的赔付能力,保护公证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法国建立了完善的公证责任赔偿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4.
德国公证制度简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司法》2005,(5):100-102
一、德国公证人及公证机构情况(一)公证人的基本情况德国公证人分为自由职业者公证人(专职公证人、律师公证人)和公职人员公证人(法院公证人、公务员公证人),公职人员公证人在全国只占很小的比例。从公元1512年第一部德意志公证法制定以来,公证制度在德国已有近500年的历史。最  相似文献   

15.
王京 《中国司法》2007,(3):97-100
一、世界公证制度的分类近现代西方各国的公证制度,由于法律体系和历史渊源的不同,可分为英美公证制度和拉丁公证制度。前者的公证制度采取形式审查,公证人不对证明内容负责。英美法系以判例为主,公证采取自愿原则。此公证制度为英国、美国及英属殖民地所采用,英国更多地保留了  相似文献   

16.
法国公证制度简况与借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颖 《中国司法》2008,(4):96-98
一、法国公证制度的基本架构 (一)当代法国公证概况 公证人在法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职业。目前,法国共有8546名公证人,其中17%是女性,公证人平均年龄为49岁,公证辅助人员5.1万名,公证人事务所4502个。法国公证人的主要业务领域是房地产、建筑业、公司事务及婚姻家庭继承等,商业贷款也是公证人的业务,但并不由公证人垄断,而是与律师平等竞争。公证人在办理房地产公证业务的同时还代表国家收取不动产交易税。  相似文献   

17.
关于我国公证效力的解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祎 《政治与法律》2006,(5):113-117
公证效力是公证制度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它直接决定着公证制度的功能与作用,甚至还决定着一国公证制度的基本模式。本文以我国《公证法》的规定为基础,结合相关法律法规及司法解释的规定,对我国公证的证明效力、执行效力和法定公证效力逐一进行解析,全面阐释了公证效力的基本内涵;揭示了我国公证效力制度设计理念与大陆法系国家具有一致性。  相似文献   

18.
中国公证制度的完善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世界两大公证体系的差别 ,实质上是不同国家对于公证制度功能预期的差异。学习、借鉴国外的经验 ,必须从我国的政治、经济社会制度和公证制度的现实基础出发 ,革除现行以大陆法系的独立、专职的强势公证组织形式与英美法系的弱势公证职能相搭配的体制弊端 ,通过公证立法 ,强化公证职能与法律效力 ,以实现其与强势公证组织形式的内在机制平衡和功能协调 ,赋予并完善我国公证制度在经济与社会生活中的适度干预功能。  相似文献   

19.
司法部副部长赵大程就《公证法》颁布八周年接受法制日报记者采访的文章令我们基层公证人员倍受启发。公证机构体制的改革,有效提升了公证机构从业人员的积极性:公证法律及相关制度的配套和完善.为公证业务的发展提供了法律与制度的支撑。近年来.公证业务的快速发展。是在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公证改革所取得的重大成果。换句话说.没有公证改革,公证事业发展不可能出现目前蓬勃发展的局面。珍惜公证改革的现有成果,不断进取,不断创新,是每一个公证人需要继续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20.
徐滔 《中国公证》2006,(5):11-13
我国《公证法》第27条规定:“申请办理公证的当事人应当向公证机构如实说明申请公证事项的有关情况,提供真实、合法、充分的证明材料;提供的证明材料不充分的,公证机构可以要求补充.公证机构受理公证申请后。应当告知当事人申请公证事项的法律意义和可能产生的法律后果,并将告知内容记录存档。”笔者认为。该条款首次规定了公证人在公证程序中的释明权,在制度上完善了公证程序的审查手段。有利于全面有效地保证公证事项的真实性、合法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