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0 毫秒
1.
《高保真音响》2010,(4):94-95
—首首优美动听的乐曲,一张张精彩纷呈的唱片,都离不开录音这个至关重要的环节。声音是如何记录下来的?录音师是如何工作的?一个精彩录音的诞生背后还有哪些主要的工作不可或缺?我们新开辟的这个《走进录音室》栏目,将通过一系列文章,循序渐进地带您进入录音的世界,并希望这些知识能够帮助您更好地欣赏音乐,更理智地升级器材,更深入地了解发烧的内涵。如果您对这个栏目有什么意见或建议,请发邮件至hifi@hi-fi.com.cn。  相似文献   

2.
说起发烧唱片,法国录音大师皮埃尔·维拉尼(Pierre Verany)可谓先驱。他创立的同名唱片公司积极挖掘各式各样的流行音乐与民间音乐。PierreVerany公司出品的唱片,录音几乎无一败笔,而其中的佼佼者,就包括这张名为《魔幻巴拉圭竖琴》的唱片。  相似文献   

3.
《高保真音响》2013,(10):42-43
本期光盘推荐的是来自达人艺典的4张专辑和2段现场录音。作为一家新锐发烧厂牌,达人艺典坚持以“高端技术可以令艺术更加完美”为理念,追求“精准、纯净、经典”的声音品质,其发行的唱片颇具创新性与艺术性。到目前为止。“达人艺典”与国内外多家知名乐团合作,录制了五百余场音乐会实况。他们近几年发行了多张高质量的音乐专辑.如亚洲第一张5.1环绕声BD—AUDIO蓝光唱片《一点思念》、大提琴专辑《蔓延-最美大提琴》、民乐现代派专辑《琵琶幻象》、《殷承宗一贝多芬浪漫钢琴作品》、古琴人声跨界专辑《琴歌》等,在古典音乐界及发烧音响界获得广泛赞誉。  相似文献   

4.
拿到这张唱片的第一印象是张完完全全的怀旧金曲,因为光是看歌名就绝对是所有人都耳熟能详的:《You Made Me Love You》、《I Left My Heart In San Francisco》、《The Shadow of Your Smile》,一开始的感觉还以为这是张糊弄老阿姨老伯伯的山寨片,毕竟如此选曲很不讨好发烧人群。我们发烧人群追求的或是本真或是浓厚或是火暴或是清脆。跟怀旧老歌绝对八杆子打不上。但是把片子一播放之后就晓得为什么金耳朵录音工作室会推出这样一张绝对足够发烧的唱片了。  相似文献   

5.
缺乏自主产权的高端录音、制版、压片技术,一向是制约中国音像与音响工业在国际上竞争力的关键因素。屡屡在中国内地的音像界同行当中拔得头筹的广东爱必希文化传播公司,与国外的许多著名发烧录音室、唱片品牌、版权公司、广播电台以及厂家合作引进、灌录了大量优良品质的发烧唱片.在制作高品质唱片的道路上从未停顿。  相似文献   

6.
碟情驿站     
李直 《高保真音响》2011,(2):114-117
拿到这张唱片时笔者非常激动,因为这是一张久闻大名的发烧录音,这张唱片在LP时代就是是一张著名的专辑,也是贝拉方特(Belafonte)第一张在美国RCA唱片公司使用立体声收录专辑,收录在逼真立体声(Living Stereo)系列,是立体声录音初期的佳作之一。  相似文献   

7.
在唱片发烧界素以走精品路线而著称的Fim(一听钟情)公司,近年来陆续推出了中国民族乐器发烧名盘系列,在海内外赢得了非常好的声誉。率先被“国际音响工程师协会”选定为“新真理”主题研讨会的示范录音,与会者一致认为这个系列是“前无古人”的最佳现场表现制作。本文介绍的题为《江河水》的唱片正是这个发烧名盘系列中的其中一张。  相似文献   

8.
作为国内音乐界的盛事,“2006年度十大发烧唱片榜”主办机构特别精选了“2006十大发烧唱片”中的优秀曲目,由入选唱片公司提供版权及母带,并由国际著名录音师后期精心制作出《2006十大发烧唱片精选》CD专辑。《2006十大发烧唱片精选》CD专辑收录有由中国交响乐团演奏,录音定位清晰,声学效  相似文献   

9.
乐韵悠扬     
香港天乐唱片公司近期与美国加州洛杉矶的发烧音响界新贵——Hovland(浩龙)合作出版了一张品牌指定示范天碟《伦敦提琴经典》(编号:TM-SACD9003.2)。《伦敦提琴经典》这张碟的曲目内容,全部出自公司天乐早年代理的美国 GALA 唱片公司的一系列“伦敦之声”专辑。当年,GALA 公司的音乐制作人兼指挥家杰奥弗瑞·西蒙(GeoffreySimon)突发奇想,要炮制一张空前绝后的弦乐唱片,他从英国数家国际一的流管弦乐团请来共40位大提琴手,录制推出了著名的发烧天碟《伦敦大提琴之声》,由于该片选曲通俗、编配上乘,而且录音奇佳,因此在发烧界备受好  相似文献   

10.
绝版的天碟     
TAS作为发烧唱片的评论最高标准之一,举凡是进入TAS榜单的都是音响爱好者追逐的对象,所以长期以来一些演绎水平和录音水平都很好的唱片一旦进入TAS的好评范围,更不用说这张曾长期占据TAS年度榜第一位的古典音乐录音:英国现代作曲家马尔科姆·阿诺德的《英格兰与苏格兰舞曲》.  相似文献   

11.
谦逊随和,已年届75岁的内维尔·马里纳爵士是享誉全球的老牌指挥,也是录音室里的一员老将。近三十年来,他的录音不下1000种!今年第四期《留声机》杂志上记载了他与著名唱片评论家和编辑詹姆斯·乔利关于录音的随谈……  相似文献   

12.
杨小琳的名字出现在发烧圈中也算有些年头了,记得1998年她推出第一张《绿蓑衣》唱片时,确实令不少乐迷“过了把瘾”,以至一度成为当时音响器材经销商们必备的女声试机碟之一。之后的1999年,她的另一张唱片《福乐》又登场了,同样亦得到乐迷们的追捧,然而在这之后的数年中,我们却再也没听到有关杨小琳新唱片推出的新专辑《亲爱的》的推出,而她的另一张新专辑《你带来一片温柔》,也正赶在岁末白天鹅音响唱片大展期间抢闸出世。日前在星文唱片公司我们偶遇杨小琳,就其新唱片的策划、定位及录音等问题与杨小琳进行了简短交流,以下是相关的内容。  相似文献   

13.
指挥生涯40年 笔者最早见识到埃里克·孔泽尔的名字,倒并非是得自于那张著名的TELARC唱片《1812》,而是来自于一个美国小唱片品牌MOSS,孔泽尔和辛辛纳提通俗乐团为这个厂牌录制过不少通俗名曲,其中有一张《伟大的进行曲》专辑,录音效果虽然不象后来的TELARC那样惊天动地,频响逼人,但是就当时的聆听条件而言,已经感觉很发烧了.  相似文献   

14.
2009年1月11日,在星海音乐厅,2008年度十大发烧唱片榜揭晓,同期举行了盛大的颁奖活动。 获得2008年度十大发烧唱片榜“十大发烧唱片奖”的作品专辑有:①中国古典诗歌“吟诵”音乐主题作品录音《伶歌》;②汇聚24位中国著名词曲作家、由当代中国最受欢迎的优秀女高音歌唱家演绎、历时五年录制的原创专辑《东方牡丹.宋祖英》;  相似文献   

15.
《高保真音响》2014,(12):36-37
达人艺典在2014年发行了一系列ULTRA CD唱片《一点思念》便是其中一张,ULTRA CD系列唱片采用的是数字录音文件输出数字超高采样率的母带文件,由此避免了转换数据产生的损耗。这张纯民乐专辑共有12首民乐经典曲目,本期光盘收录的是由苏畅演奏的古筝曲《春江花月夜》,苏畅的演奏技巧娴熟、婉转动听。。这首作品原名《夕阳箫鼓》,后取意张若虚所作的唐诗《春江花月夜》而更名。这首作品在明清时已广为流传,后经人整理也出现了琵琶曲、民族管弦乐等多个版本。这张唱片中的演奏者虽非声名远扬,却也是来自中央音乐学院的实力派战将,青春洋溢的她们为音乐带来了几分别样的气质。这张唱片录制于国家大剧院主录音棚,整体的声音非常温暖,音色自然音乐一气呵成,是不多见的佳作。  相似文献   

16.
远航 《家庭影院技术》2011,(11):108-108
上一期,我们介绍了刚由太平洋影音公司以及众多影音技术公司共同推出的《流淌的歌声》、《弦韵中国》,这两张作品一张是发烧人声唱片,另一张是大型弦乐,民乐与大提琴的纯音乐演奏,各有各的韵味与动人旋律。这次我们拿到了这两张作品的最新蓝光CD版本,经过蓝光技术的渗入,原来的CD音质与信息准确度得到了大大提高,音质的提升让笔者对这两张唱片有了全新的认识,对于其美丽的旋律又有了重新的理解和认识。  相似文献   

17.
所谓“发烧唱片”本来是一些音响器材发烧友和音响器材商在炫耀器材或展示产品时挑选出来的、录音较好又有些趣味效果的专辑。不想,这些唱片出乎意料地受欢迎,其程度甚至超过一些流行音乐。如今不少唱片公司也愿意为这些发烧友专门打造类似的专辑,其中不但有很具音响趣味性的,还有也很有音乐性的,最近达人艺典的“鼓·达人》和《上交14把大提琴》两张就是类似的专辑。  相似文献   

18.
切利比达克生前鲜为人知,逝世后人们才感悟到他与托斯卡尼尼、富特文格勒等同是20年代最了不起的指挥家。令人遗憾的是,大师在世时似乎没有踏进过录音室,他非常讨厌录音,认为唱片像青豆罐头,没有生命,不真实,“录音技术越进步就越背离了音乐的本质”,“听唱片好比与画像中的布里奇特·巴多特(Brig itte Bardot)做爱”,大师如是说。要听音乐就必须到音乐厅去听,这是他的音乐上的一个信念,他以后没有录过一张真正的唱片,世上流传的多是盗录版本,粗制滥造,音质很差。晚年,老人家对录音稍为开通一些,录制了些CD、LD,这无疑是研究切利比达克指挥艺术的珍贵资料。LD有TELDEC出品的切利比达克指挥慕尼黑爱乐乐团演奏的普罗科菲耶夫《古典交响乐》、德伏扎克《第9交响曲》(新世界)、伯拉姆斯《钢琴协奏曲》(钢琴巴伦)SONY出品的布鲁克纳《第6交响曲》、《第7交响曲》、《第8交响曲》、《第7交响曲》(BPO版本)CD有切利比达克儿子授权由EMI制作的  相似文献   

19.
新加坡GROOVE NOTE唱片公司成立才寥寥数年,但就在这短短的几年时间里,它以几乎令人不可思议的速度在广大发烧友中间迅速建立了“录音高度发烧”的良好口碑。从4年前录制出版第一张唱片、在发烧圈中无人不晓的中印混血爵士女歌手杰辛莎(JACINTHA)专辑《向老班致敬》(“HERE IS TO BEN”,编号GRV1001)开始到今天,GROOVE NOTE推出的所有唱片品种也不过才20多个,但每出一种都会以它“演”与“录”两方面的高水准今发烧友和唱片藏家们趋之若蝥。  相似文献   

20.
《古典杂锦》是Chesky唱片公司的“金耳朵”系列畅销唱片之一。该碟是Chesky唱片公司从8张CD中选出12段音乐制成的一张纯古典内容的试音碟。自从1988年成功地研制20bit的超倍速取样模拟数码转换器,从而改善了录音的音质和解析力后,Chesky公司于1996年又开创了高解析力新技术,使数码技术的音乐感达到了模拟录音的最高水平。在这张《古典杂锦》中,乐迷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