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重型颅脑损伤合并ARDS 18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治疗方案。方法:对18例重型颅脑损伤合并ARDS患者的治疗方案进行分析。结果:恢复良好7例,轻残2例,中残2例,重残4例,死亡3例。结论:决定重型颅脑损伤合并ARDS预后的主要因素是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和机械通气。PEEP是治疗ARDS有效的通气方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俯卧位机械通气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的病情监测及护理方法。方法:对2006-01/2008-03治疗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21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果:21例患者中有17例氧合状况明显改善(81%),4例因多脏器衰竭而死亡。结论:俯卧位机械通气治疗ARDS能有效的改善患者的氧合状况,治疗中加强观察及护理可以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胸部创伤并发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38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伍硕允  叶敏 《实用医学杂志》1999,15(11):899-900
目的:探讨胸部创伤并发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相关因素、临床监测内容及治疗。方法:对10年来收治的38例胸部创伤及多发快与ARDS发生指数进行回顾性分析,了解机械通气在ARDS中的应用价值。结果:本组病例动脉氧分压(PaO2)在6.2~7.53kPa,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在4.67~6.0kPa,创伤性ARDS发生指数为-32.35±11.30,机械通气时间为3~11天。全组病死率21.1%。结论:胸部创伤与ARDS有明显相关性,必须在ICU严密监测下,应用创伤性ARDS发生指数公式来分析,对提示早期诊断和疾病发展与治疗转归有很大帮助。同时需正确处理好多发伤和ARDS的关系。机械通气是治疗ARDS的有效措施,尽量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合理应用抗生素,有利于降低肺部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黄芳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7,7(22):5428-5429
我科2002-08~2006-08共收治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并发急性呼吸窘迫征(ARDS)患者19例,对其早期行机械通气的监护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沈道全 《医学临床研究》2009,26(9):1717-1718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肺部感染后发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高危因素及其防治措施。【方法】选取本科近4年来2型糖尿病肺部感染后并发ARDS的23例病例,统计其发病原因、影响因素和疗效、转归。【结果】患者危险因素中有慢性肺部疾病患者18例、心功能不全17例、水电解质紊乱13例、营养状况不良15例、对抗生素的疗效不佳16例;早期给予适量激素治疗、积极的机械通气能改善血气指标(P〈0.05~0.01);年龄、血糖水平、氧合指数、感染程度与病死率有密切关系。【结论】控制慢性肺部疾患、改善心功能、平衡水电解质紊乱、改善营养状况、合理应用抗生素是控制本病并发ARDS发生的重要手段;早期给予适量激素、积极的机械通气对2型糖尿病肺部感染并发ARDS治疗有积极意义;老龄病人、血糖水平高、氧合指数严重低下、感染程度重预后不佳。  相似文献   

6.
王霞  姚福梅  彭威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12):2985-2986
目的探讨有创机械通气抢救急性左心衰竭合并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 24例重症急性左心衰竭伴呼衰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机械通气治疗。观察通气前后心率、呼吸频率、平均动脉压、动脉血气分析的变化及症状的改善情况。结果机械通气治疗后,22例病情好转,2例死亡。通气后患者的呼吸困难明显改善。通气1 h后呼吸频率、心率、平均动脉压下降(P<0.05);SaO2、PaO2明显升高(P<0.01);pH、PaCO2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急性左心衰合并呼衰患者,机械通气治疗能有效的改善患者的症状,是抢救的有效辅助措施。  相似文献   

7.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重症医学科(ICU)常见危重症。尽管人们不断地探索其诊疗方法,但病死率仍高达40%。肺保护性通气策略指导的机械通气仍是ARDS治疗的基石。ARDS患者接受机械通气时保留适度的自主呼吸有助于塌陷肺泡的复张、改善氧合、预防膈肌功能障碍等。联合有效的监测技术,设置恰当的机械通气模式及参数等措施使患者保持耐受性良好的自主呼吸状态,预防患者自身诱发性肺损伤(P-SILI),可能是肺保护性通气策略的又一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脑出血术后患者机械通气治疗的策略及其疗效。方法 脑出血术后患者中,符合上机指征的有53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予以机械通气。分析治疗前后呼吸指标的变化。结果 脑出血术后,给予机械通气治疗2h后,与机械通气前比较,各项指标包括呼吸频率RR、氧分压脚晚、二氧化碳分压PaCO2、血氧饱和度SpO2均有改善,并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综合治疗后,好转出院18例(33.96%),自动出院16例(30.19%),死亡19例(35.85%)。结论 脑出血术后患者,合理机械通气治疗(包括过度通气等)可明显改善患者的呼吸功能、减少死亡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俯卧位机械通气对肺内/外源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治疗作用。方法2001年1月-2004年2月华北煤碳医学院附属开滦医院重症监护治疗病房(ICU)收治42例ARDS患者,按ARDS病原不同分为肺内源性ARDS组(ARDSp)和肺外源性ARDS组(ARDSexp)。两组均早期予以俯卧位机械通气治疗。记录仰卧位及俯卧位2h和4h的动脉血气分析、呼吸频率(RR)、吸入氧浓度(FiO2)、氧合指数(PaO2/FiO2)、胸肺顺应性(C)、潮气量(VT)、气道阻力(Raw)的变化。5例患者进行了两种体位的胸部CT比较。结果俯卧位机械通气后,两组患者FiO2减少。RR减慢。PaO2/FiO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Raw均显著增加。ARDSexp组VT明显高于同时间点ARDSp组;而动脉血pH和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则无明显变化;ARDSp组与ARDSexp组同时间点比较,PaO2/FiO2显著增加;ARDSp组应用俯卧位机械通气改善氧合的有效率为65%,ARDSexp组为68%,二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胸部CT显示俯卧位后原背侧渗出性改变有所改善。原腹侧正常肺组织出现渗出性改变。结论无论是ARDSp组还是ARDSexp组。俯卧位机械通气均能显著改善PaO2/FiO2,是ARDS患者早期支持治疗的重要而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10.
严重胸部创伤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32例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严重胸部创伤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toy distresssyndrome,ARDS)的护理经验。方法:对2000-01/2008-01我科收治的32例严重胸部创伤合并ARDS患者进行心电、呼吸、血气的动态观察。结果:32例中27例治愈,5例死亡,病死率13.9%。结论:重视动态观察严重胸部创伤并发ARDS患者的病情变化,为治疗提供依据。作好机械通气及患者呼吸道护理,可减少死亡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在救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0PD)急性加重期(AEc0PD)并Ⅰ型呼吸衰竭(RF)伴轻度意识障碍患者中的价值。方法:选AECOPD并Ⅱ型RF伴不同程度意识障碍患者32例,行BiPAp通气,观察通气前和通气后3h、1d、2d、3d及治疗期间症状、体征、血气结果,并对比分析。结果:32例中,经BiPAP治疗后30例(93.7%)明显好转,pH、PaO2、PaCO2、心率(HR)、呼吸频率(RR)于治疗3h有较大改善(P〈0.01),1d达明显效果;无效2例(6.3%)。结论:BiPAP对AECOPD并Ⅱ型RF伴轻度意识障碍患者疗效确切,并提示BiPAP适用于大多AE—COPD意识障碍患者。  相似文献   

12.
机械通气治疗脑出血并肺炎致呼吸功能障碍疗效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索基层单位治疗重症脑出血并肺炎致呼吸功能障碍的有效方法。方法将35例重症脑出血并肺炎致呼吸功能障碍的患者分为3个治疗组进行对照:采用脱水、鼻给氧、吸痰、传统抗感染等治疗者为对照一组(12例);在对照一组基础上改为抗生素降阶梯治疗为对照二组(10例);在对照二组的基础上行机械通气治疗为治疗组(13例)。结果对照一组无一例存活,对照二组存活3/10例,治疗组11/13例存活。结论脑出血并肺炎一旦出现呼吸功能障碍应行机械通气支持治疗;治疗此类肺炎应行抗生素的降阶梯治疗;在基层医院患者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和呼吸频率(R)可作为使用呼吸机的依据和病情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联合机械通气和冬眠疗法在腹部术后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5例腹部术后并发ARDS患者使用机械通气和冬眠疗法,并进行血气分析和多功能监护仪监测,分析其治疗效果。结果:全组死亡5例,病死率14.3%,机械通气并发症13例,并发症发生率37.1%,机械通气时间3-26天,平均7.2天。结论:腹部术后并发ARDS是外科的严重并发症,正确使用机械通气和冬眠疗法是降低病死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4.
陈明  孙彤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25):6242-6242
目的探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对44例ARDS患者采用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施行机械通气治疗,通气模式为同步间隙指令通气(SIMV)加呼气末正压(PEEP)。同时积极治疗原发病,采用控制炎症反应、尽快纠正休克、保护脏器功能等综合措施。结果本组44例经综合治疗后,痊愈31例,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3例,无气胸、纵隔气肿发生。结论选择正确的机械通气模式,积极治疗原发病,采用控制炎症反应、尽快纠正休克、保护脏器功能等综合措施是治疗ARDS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无创正压通气的临床应用及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机械通气是抢救呼吸衰竭、心力衰竭等危重病患者重要手段之一。传统意义上的机械通气是指有创通气,是通过气管插管连接患者与呼吸机,这种连接方式能确保机械通气的效果,但同时也造成了气道损伤、脱机困难,患者耐受性差等缺点。近年来,通过鼻罩或面罩连接呼吸机和患者的无创正压通气(noninvasive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NPPV)技术得到广泛使用,并成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0PD)急性加重期、急性肺损伤(ALI)、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急性心源性肺水肿、重症哮喘等所致急性呼吸衰竭的重要呼吸支持手段。本文介绍NPPV的作用原理与适应证,阐述实施NPPV必要的技术要求及常见并发症的处理,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急性左心衰患者应用机械通气的疗效。方法:8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急性左心衰患者按常规治疗同时应用机械通气治疗。结果:8例症状明显改善,pH、PaO2、PaCO2、SpO2、R、HR各项指标较通气前显著改善(P〈0.05)。结论:机械通气治疗急性心梗合并急性左心衰患者疗效确切,应尽早使用。  相似文献   

17.
李杏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1,17(28):3410-3412
目的改进机械治疗创伤性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方法,将控制性低通气呼气末正压通气机械呼吸支持应用于创伤性APRS患者,探讨其效果。方法将30例创伤性ARDS的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15例,按常规大潮气量(10—15ml/kg)、呼气末正压通气(PEEP)高水平(8—12cmH2O)正压机械通气。实验组15例,给予低潮气量(6—10ml/kg),低PEEP水平(5—8cmH2O)正压机械通气。观察两组机械通气前和通气后2h的氧合指数(PaO2/FiO2)、pH值变化及患者呼吸频率(RR)。结果两组机械通气前的PaO2/FiO、pH值、R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PaO2/FiO2为(270.59±15.63)mmHg,pH值为(7.35±0.26),RR为(24±2.74)次/min,与治疗前以上三项(159.48±11.47)mmHg,(7.41±0.17),(3S±3.41)次/min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2.63,2.33,2.56;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上述三项(246.17±14.89)mmHg,(7.38±0.03),(28±3.56)次/min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2.31,2.19,2.24;P〈0.05)。实验组较对照组改善更为明显(P〈0.05)。治疗期间实验组死亡3例,对照组死亡7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74,P〈0.05)。结论控制性低通气低PEEP机械呼吸支持对创伤性ARDS效果较高PEEP更为理想,能明显改善低创伤性ARDS患者各项生理指标,降低患者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俯卧位通气在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治疗效果。方法:42例ARDS患者分为2组,其中一组采用仰卧位肺保护通气策略,另一组采用俯卧位肺保护通气策略。比较2组患者PaCO2、PaO2/FiO2及pH值的改善情况。结果:俯卧位组与仰卧位组比较氧合指数、动脉血气分析明显改善(P〈0.05)。上机时间、住院时间和死亡率大大降低。结论:俯卧位肺保护通气策略治疗ARDS具有良好的肺保护效果和疗效,在抢救ARDS中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机械通气在治疗有机磷中毒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对80例急性有机磷中毒并呼吸衰竭的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在常规综合治疗基础上加大氧流量,增加解毒剂的用量,输新鲜血治疗。治疗组在常规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呼吸机辅助呼吸治疗,并对机械通气前后pH值、PaO2、PaCO2进行分析。结果:治疗组的治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机械通气后pH值升高、PaO2和SaO2升高、PaCO2下降,与机械通气前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机械通气治疗有机磷中毒并呼吸衰竭疗效显著,可提高救治成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急性肺水肿的治疗作用。方法:选择入住ICU的18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急性肺水肿,经常规治疗后病情不能缓解的患者给予机械通气治疗,并观察呼吸机治疗前后患者心率、动脉血PaO2、PaCO2、SaO2、pH值。结果:18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急性肺水肿患者抢救成功16例,抢救成功率88.9%。机械通气治疗6h后心衰症状明显缓解,动脉血PaO2、SaO2明显升高,心率减慢(P〈0.01)。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急性肺水肿时使用呼吸机正压通气治疗可迅速提高动脉血氧分压,纠正低氧血症及酸中毒。降低心脏的前、后负荷,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