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通过对河南省主要土类土壤耕层的100个土样进行抽样调查,采用硫酸一五氧化二钒消煮-双道原子荧光光谱法检测土壤样品中汞的含量。结果表明:在所抽取土样中,汞含量在0.0192—0.4494ms/ks之间,均未超出国家环境质量标准(pH6.5—7.5,土壤汞含量标准值≤0.5mg/kg)。  相似文献   

2.
该文采用微波消解-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土壤中汞含量,进行了土壤中汞的能力验证。结果表明,|Z|2,能力验证结果取得满意评价。通过参加能力验证,可以提高实验室的检测能力。  相似文献   

3.
原子荧光光谱法因具灵敏度高、干扰少、操作便捷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土壤中汞的测定。文章通过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土壤样品中的汞,平均加标回收率达93.2%,标准偏差1.64%,实验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4.
微波消解氢化物-原子荧光法同时测定土壤中的砷和汞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建立了氢化物-原子荧光法同时测定土壤中砷和汞的方法。在建立的最佳工作条件下,用微波消解处理样品,砷的回收率为90%~110%,汞的回收率为95%~105%,方法的检出限、精密度和准确度均能满足土壤检验的要求,可广泛地应用于各种环境土壤的检测。  相似文献   

5.
建立原子荧光法测定土壤中总汞的方法。方法:土壤样品用1+1硝酸溶液在沸水浴中加热消解,经原子荧光光度计分析检测。结果:在汞浓度为0~1.0 ng/ml的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最低检出限为0.003 6μg/L,最低检出浓度为0.000 9 mg/kg,精密度2.6%~2.8%,准确度符合质控样要求,加标回收率为103%~110%。结论:该方法简便实用,灵敏度高,空白背景较低,适用于土壤中痕量汞的测定。  相似文献   

6.
分别称取0.2~0.5 g标准土壤样品和实际土壤样品,用微波消解—原子荧光法同时测定土壤中总砷和总汞。结果表明:标准土壤样品中总砷和总汞测定结果的相对误差分别为-3.32%和-4.11%,5次平行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1.66%和1.85%;实际土壤样品测定结果的加标回收率分别为89.1%和83.2%,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4.70%和6.95%。该方法具有准确、操作简便、快速、灵敏度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7.
本实验采用原子荧光光谱仪以及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测定贵州省黔东南州不同地区土壤中汞、砷、铅、铬、镉等重金属的含量,从而为该地区安全性种植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所检测的贵州省黔东南州6个不同地方的土壤,各土壤之间的重金属含量差异较小;无地区重金属含量超出标准值范围。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索一种简单快捷的利用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土壤中的砷和汞的方法。[方法]利用微波消解样品,建立了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土壤中的砷和汞的方法。[结果]砷在0~80.0μg/L浓度范围内和汞0~8.0μg/L浓度范围内的校正曲线呈线性,检出限分别为0.036和0.015μg/L。3个土壤样品砷和汞的加标回收率分别为103.0%~106.6%、90.0%~95.0%。[结论]该方法操作简单、灵敏度高、高效,适合土壤样品中砷和汞的测定。  相似文献   

9.
为有效监管大米中重金属元素汞的含量,以压力罐消解法为前处理方法、原子荧光光谱法为检测手段,对大米中汞的含量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使用100、120、150℃梯度升温法对压力罐进行升温,能保证样品不会因急速升温剧烈反应而导致待测元素有所损失,再利用原子荧光光谱法进行汞含量检测,检测结果准确度高、精密度好。表明该检测技术适用于大米中汞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比较水浴消解和微波消解-原子荧光法两种方法对测试土壤中的汞和砷的影响。[方法]采用水浴消解和微波消解对土壤样品进行预处理,采用原子荧光法测定土壤样品中汞和砷的含量,研究了2个土壤标准物质(GSBZ50012-88和GBW07453)和2个土壤样品(1#样品和2#样品)的精密度、准确度和回收率。[结果]水浴消解法和微波消解法的检出限、精密度、准确度和回收率均能满足土壤的检测要求。[结论]微波消解法使用的仪器设备较先进,耗时短,溶剂用量少,溶样效果好,且有更好的精密度、准确度和回收率。  相似文献   

11.
采用硝酸—盐酸氢氟酸作为消解体系,以微波消解的方法处理土壤样品,双道原子荧光光谱法同时测定土壤样品中的砷和汞。设定最佳的样品前处理条件和仪器测定条件,通过国家标准参考物质和加标回收试验,对方法进行验证。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砷、汞的浓度范围分别在(0~50),(0~10)μg·L~(-1)时校正曲线呈线性,检出限分别为0.012,0.049μg·L~(-1),测定不同土壤标准物质,砷、汞测定结果均在标准值允差范围内,RSD范围分别为1.2%~3.5%和1.8%~4.2%,测定土壤中砷、汞的回收率范围分别为96%~112%和90%~117%。说明该方法稳定性好、精密度高、操作简便、成本低,适用于大量土壤样品砷、汞的同时测定。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福建省12个县(市、区)郊区部分菜地土壤的汞污染状况,讨论了影响土壤汞累积及汞有效性的主要土壤学性质.结果表明:调查的菜地土壤全汞含量范围为0.038~1.81 mg·kg-1,其中有33.04%的土壤全汞含量超出国家土壤环境质量二级标准.土壤全汞含量与土壤粘粒、粉粒、有机质含量及CEC之间均呈极显着的正相关,说明这些土壤性质有利于汞在土壤中的累积.土壤有效汞含量范围为0.003~0.095 mg·kg-1,与土壤全汞含量之间呈极显着的线性正相关.土壤汞有效度随土壤有机质的增加而降低,表明有机质是影响土壤汞有效性的主要土壤学性质.  相似文献   

13.
小麦幼苗实验表明 ,小麦幼苗根主要吸收土壤中小分子有机质结合的汞(FA结合态汞) ,并在根部累积 ,其他形态汞可以转化为FA结合态 ,表现为间接作用 ,残渣态汞是植物根吸收的库源。在实验条件下 ,小麦幼苗叶片可以很快吸收土壤中挥发出来的汞 ,并在茎叶中积累。土壤汞植物利用率较低 ,可被带出土壤的汞量有限。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检测土壤中砷和汞的新方法,采用王水一水体系进行消解,应用原子荧光光谱法对土壤样品中的砷和汞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当砷的质量浓度处于0-100.0ng·mL^-1,汞的质量浓度处于0~2.0ng·mL^-1时,浓度与荧光强度均能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9和0.9993,方法的检出限分别为0.260和0.022ng·mL^-1,将该方法用于不同土壤标准物质的测定,测定结果均在标准值允许范围内,RSD处于1.3%~3.5%,说明该方法线性范围宽,稳定性好,灵敏度高,准确度高,可广泛用于批量土样中砷和汞的测定。  相似文献   

15.
原子荧光光谱法同时测定土壤中的砷和汞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土壤中砷和汞同时测定的优化方法。[方法]采用王水对样品进行消解,选择最佳仪器测定条件,优化还原剂和酸的用量,应用双道原手荧光光度计测定土壤中砷和汞的含量。[结果]结果表明,原子荧光光度法检出限分别为砷0.13μg/L,汞0.03μg/L;回收率分别为砷96.1%~111.0%,汞90.0%~119.5%。[结论]该研究方法操作高效、简便、快速、灵敏度高,适用于土壤中砷、汞的同时测定。  相似文献   

16.
【目的】开展湛江某流域水稻田土壤汞污染调查,为流域农田合理种植及农产品安全生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测定研究区上、中、下游水稻田共42份土壤的汞元素含量,综合采用单因子指数法、地累积指数法及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进行污染评价,并结合指示克里格法分析汞污染概率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湛江某流域水稻田土壤汞元素含量范围为0.040~0.504 mg/kg,变异系数为68.42%,属中等变异程度;土壤汞含量平均值为0.193 mg/kg,总体上表现为中游>上游>下游,其中中游平均值为0.343 mg/kg,为全流域最高。总体上虽未超过国家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筛选值(0.5 mg/kg),但远高于湛江土壤背景值(0.045 mg/kg),汞含量平均值是湛江土壤背景值的4.3倍。整个流域水稻田土壤中汞污染较明显,基于湛江土壤背景值的单因子指数评价结果表明,水稻田土壤中汞出现重度累积的样点高达52.38%;地累积指数分析结果显示33.33%的样点为中污染至强污染;整个流域水稻田土壤的汞元素潜在生态风险指数平均值在160~320范围内,风险等级为IV级,属于很强潜在生态风险。指示克里格法分析结果显示该流域水稻田土壤中具有较高汞污染概率,尤其是中游流域污染情况较突出。【结论】湛江该流域水稻田土壤汞含量属于安全范围,但存在很强的潜在生态风险。农药化肥的大量使用及汽车尾气排放可能导致水稻田土壤汞污染的问题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7.
建立污染土壤中总汞分析的前处理和分析测试方法。以标准土样(GBW07405-GSS5)为供试土壤,从样品量、消解液体积、消解时间、不同分析仪器效果方面优化分析测试条件。结果表明,土壤样品前处理条件为,0.5g土壤样品中加入1∶1王水8mL,冷消解18h后,沸水浴消解1h;分析测试条件为,原子分光光度计(AFS-3000)的光电倍增光负高压280V,灯电流25mA。本法总汞的检出限为0.005μg/L,相对标准偏差为2.7%,回收率为94.4%~107%。用某化工厂含汞盐泥堆存场地附近、某电石法聚氯乙烯生产车间周边、某曾经进行过汞法烧碱的车间周边污染土壤进行方法验证,相对标准偏差为0.24%~0.98%,结果没有显著性差异。方法重现性好,分析结果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18.
李杰颖  梁成华  刘方  杜立宇  姚敏  张宇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5):11517-11519
[目的]为污染土壤的控制和修复治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沈阳某冶炼厂废旧厂区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连续浸提-形态分析法对汞形态进行分析,并以几种无机盐离子作浸提剂,研究不同离子浓度对污染土壤中汞的释放情况。[结果]土壤样品中汞主要以残渣态或晶格态存在,占87.40%,其次是难氧化降解有机质及某些硫化物结合态。随着SO42-和Cl-浓度的增加,汞的释放量逐渐增大。CO32-浓度大于50mmol/L对Hg的释放能力随浓度的增加而增强。OH-对汞的释放能力最弱。土壤中汞的释放量随着Na+、Ca2+浓度的增加而增大,但释放率都不足总量的3%。随着HCl浓度的增大,汞的释放率增大,达56.56%。[结论]该土壤样品中汞主要以残渣态或晶格态存在。不同阴离子在不同的浓度范围内对Hg的释放能力不同。强酸条件能大大增强汞的溶出毒性。  相似文献   

19.
为探明贵州喀斯特重金属污染区域土壤放线菌多样性特征以及为其污染修复应用奠定基础,从贵州铜仁地区的25份土壤样品中,采用梯度稀释涂布法,利用3种处理方式、7种培养基分离放线菌;通过形态特征、16SrDNA基因序列分析结合生理生化特征鉴定放线菌;同时筛选重金属汞抗性菌株。结果从土样中共分离出56株典型放线菌菌株,经初步鉴定,分属于链霉菌属、孢囊链霉菌属、高温单孢菌属、线杆菌属、间孢囊菌属、诺卡氏菌属、小单孢菌属;其中链霉菌属放线菌占68%。筛选出了1株对汞有较高抗性(75mg·L~(-1))的放线菌菌株,优良耐受菌株的最大抗性约85 mg·L~(-1),菌株经鉴定为枝链霉菌Streptomyces rameus。共分离出56株,分属于7个属的放线菌菌株;筛选出1株重金属汞高抗菌株,经鉴定为枝链霉菌。  相似文献   

20.
某体温计厂附近土壤汞含量及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集体温计厂周围300m内17个点的土壤作为样品,分析其全汞含量,并研究汞含量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距汞车间300m范围内土壤汞含量均超过背景值,土壤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汞污染。在体温计厂Hg车间排气口和排水口外的土壤属于极严重污染(Hg含量为8.65~19.77m昏/kg),在100m范围内为重污染区(Hg含量为1.48~2.75mg/kg),在100~300m范围内为中等污染区(Hg含量为0.15~0.95mg/kg)。分别为背景值的169、24、8倍。随着采样点到汞车间排气口距离的增加,土壤中汞的含量随之减少。土壤汞含量主要受当地主风向的影响。另外,在排气口和排水口附近往往汞含量极高。有机质含量对土壤中汞的含量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