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辽宁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土体加固保护材料的筛选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牛河梁遗址是重要的红山文化遗址,为了保护其真实感,决定采用露天保护的方法。由于遗址所处自然环境比较恶劣,需要采用化学材料对遗址进行加固保护。本文采用非水分散体加固剂和有机硅材料对取自牛河梁遗址附近的土样进行了加固试验,通过颜色变化、重量变化、抗压强度、耐水、耐冻融和耐盐试验检验各种材料的加固效果,并将材料进行现场试验,最终确定非水分散体加固剂是土体加固的合适材料。  相似文献   

2.
汶川地震后,北川县区房屋建筑震损严重,多数处于塌而未倒的临界状态,国家将其作为遗址保存并实施了一定的临时性加固措施。针对遗址临时保护现状的问题及不足,基于地震遗址灾害特征及文物保护原则提出了内置轻型钢框架加固方法,并以曲山小学教学楼遗址为研究对象,在数值模拟分析的基础上对遗址震损程度进行了评估,确定了内置钢框架结构布置原则,借助Midas/Civil软件对其加固效果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该加固方案显著增强了教学楼遗址的承载能力,能够满足地震遗址的保护要求,具有很强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3.
王赟 《土工基础》2009,23(5):30-32
通过分析土遗址加固保护原则、主要病害成因、加固保护应用技术、加固材料等方面的发展状况,总结土遗址加固保护的科研成果和经验,为加快土遗址加固保护步伐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4.
浅谈土遗址加固保护的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明霞 《山西建筑》2008,34(8):144-145
介绍了我国土遗址的特点,针对土遗址保护的重要性,结合实际工程,对土遗址病害和损害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遵循保护为主,抢救第一的原则,提出了土遗址加固保护方法,以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5.
张志敏  石雷  张志 《山西建筑》2008,34(18):130-131
根据工程实例,介绍了高达70 m陡壁危岩加固施工技术,详细地介绍了预应力锚索施工技术在陡壁危岩加固中的关键工序、施工方法、质量控制方法,对类似工程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将硅酸乙酯类加固材料的使用作为重点,对其在潮湿环境土遗址加固保护中的作用进行了分析,核心目的是通过加固技术的优化,提高硅酸乙酯类加固材料使用的价值性,满足土遗址保护的核心需求。  相似文献   

7.
中国丝绸之路土遗址的病害及PS加固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中国丝绸之路土遗址遗存种类多、类型全、赋存环境复杂,其主要病害按保存环境分为两类:露天土遗址,主要有风蚀、雨蚀和裂隙;室内土遗址,主要有污染、风化和裂隙。以吐鲁番交河故城为例,研究保护加固技术,通过对PS处理前后遗址土样的X–衍射分析、结晶度测定、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等方法的分析测试,探讨PS加固土遗址的机制,提出以PS为加固材料,对土遗址防风蚀、雨蚀的化学加固方法;对裂隙和危土体提出锚固和裂隙灌浆联合使用的加固技术,尤其是楠竹加筋复合锚杆解决了大体量松软危土体的锚固问题;对掏蚀缺损部分提出夯补及土坯砌补等加固工艺和方法。这些加固措施,基本解决了干旱土遗址的主要问题,提出的加固措施具有较好的适用性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前用于土遗址加固保护的材料众多,但对加固剂的实地选用仍无科学的依据。本文结合实践研究结果,从加固材料的物质结构、加固机理和物性特征三方面,对目前常用的水玻璃、环氧树脂、聚氨酯、有机硅树脂和硅丙乳液等加固材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这些材料的加固效果与物性特征在很大程度上是吻合的,结合土遗址加固保护原则,提出加固材料简单实用的选择方法。  相似文献   

9.
《土工基础》2017,(6):678-681
结合阳江市北山公园危岩现状的特点,以及地质、施工、周边环境条件,分析危岩产生的机理。在景区首次提出一种新型浅埋式格构钢筋混凝土支撑+钢管桩加固设计方法,对支撑及钢管桩力学性能进行了力学复核计算,并通过监测危岩位移稳定分析,验证了新方法的合理与可行性,具有一定理论与工程实用意义,为类似工程加固设计方法提供了有益的经验。  相似文献   

10.
建筑涂料作为人们生活中的重要部分正蓬勃发展,其发展往往推动土遗址的加固保护。近年新型建筑涂料———硅丙乳液,以其优良耐候性、耐水性和保光透气等,得到大力发展和完善。本文从物质特性和加固机理两方面论证了硅丙乳液用于土遗址加固保护的可行性,工程试验同样验证了加固效果良好,为了进一步提高渗透深度,完善加固效果,提出用新的硅烷乳液作添加剂,以提高硅烷含量为基础的土遗址加固保护用硅丙乳液新配方。  相似文献   

11.
崩塌危岩多发育在高陡的斜坡地带,具有隐蔽性与突发性,经常造成重大人员伤亡与财产损失。因采用传统测量方法难以得到危岩体规模、负地形、不利结构面组合特征,进而判识危岩失稳模式与预测危害性,故危岩体的调查一直是地质灾害防治较为突出的难题。三维激光扫描技术通过激光反射,快速获取危高位危岩体点云特征,非接触得到所需的高陡斜坡危岩体几何与地质信息,获取传统测量无法得到的成果。本文以Optech扫描仪在高位危岩体调查中的应用为研究基础,阐述了该项技术在高陡斜坡地形图生成、节理裂隙统计、规模计算等方面的应用。并以旧关岭崩塌与南川甑子岩危岩体调查为例,诠释了激光扫描应用过程中的方法与技巧,为高陡危岩体的调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基于断裂力学理论,构建压剪型危岩断裂力学模型。模型考虑了主控结构面的贯通段有水压和无水压两种情况,建立了两种情况下主控结构面的非贯通段等效应力场,结合D-P理论,建立了压剪型危岩的破坏判据。算例分析的结果表明:当贯通段无水压作用时,将有关参数代入破坏判据式,即可判定该危岩体是否失稳;当贯通段有水压作用时,危岩体的失稳破坏与水压应力在裂缝尖端产生的应力场距离r有关,只要求得r的具体值,就可以利用破坏判据式判断该危岩体是否失稳破坏。  相似文献   

13.
基于激光扫描的高边坡危岩体识别及锚固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三维激光测量技术获取高陡边坡的高密度点云坐标数据,建立高边坡表面模型。基于三维激光点云数据提取高陡边坡的岩体结构面的产状和几何信息数据。在此基础上,提出危岩块体的识别方法,即将高陡边坡的危岩体点云数据进行构网,形成为块体单元,然后利用虚拟结构面对块体单元进行分割,形成空间块体模型,并根据危岩体失稳类型对空间块体模型进行分类。基于极限平衡理论和各类危岩的破坏机制以及作用在危岩体上荷载组合,建立危岩体锚固计算方法。将该方法应用于东平白佛山边坡的危岩体调查及治理中,根据白佛山边坡危岩体的主要荷载类型(如自重、裂隙水压力和地震力等)及不同类型的危岩体稳定系数,计算不同类型危岩体的最小锚杆数。研究结果表明:(1) 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可以远距离、快速获取高陡边坡的空间坐标数据,进而获取岩体结构面的空间信息和产状;(2) 基于危岩体空间坐标数据、结构面空间信息和不同荷载组合,可进行危岩体分类和锚固计算,得到危岩锚固所需的锚杆或锚索数,为危岩锚固治理设计提供依据。工程实例表明,该方法具有较强的适用性和可靠性,有助于高陡边坡危岩体加固方案的设计和优化。  相似文献   

14.
张新磊 《山西建筑》2011,37(31):57-58
以某铁路线边坡危岩体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地质特征结合稳定性系数的方法进行了危岩体稳定性评价,根据计算结果及评价验证了采用该方法确定危岩体的稳定性分类是合适的。  相似文献   

15.
川中危岩崩塌稳定分析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川中危岩体的几何形态、地层岩状、地质构造特征、水文地质特征的基础上,根据力学特征建立了危岩的拉裂式倾倒崩塌计算模型。用Sarma法在天然状态和饱水状态下进行稳定性计算分析,找出了危岩崩塌的主要原因,并建议采取加固与排水措施,对减少危害有较大的工程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6.
杨运祥 《山西建筑》2010,36(35):302-304
以襄渝二线新木厂子一号隧道出口高边坡倒悬破碎岩体为实例,重点介绍了紧临运营线高危山体石方爆破方法、爆破检测技术、危岩预加固、公路安全防护及边坡永久性防护等措施相结合的综合整治施工技术,对类似危岩整治工程具有一定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7.
冯博  卢国胜 《山西建筑》2010,36(34):80-82
将岩体作为一个灰色系统,用灰色聚类法对其危险性进行了评价,计算出各聚类对象的聚类系数,最后按照最大隶属度原则确定聚类对象所属的类别,并以西峡马家梁危岩体为例,验证了应用灰色聚类法对岩体危险性评价的准确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8.
唐伟  魏兴丽 《山西建筑》2004,30(13):62-63
结合工程实例,介绍了该工程的地质特征,通过危岩工程地质特性分析,对其稳定性进行了评价,指出了预测危岩段危岩可能破坏的三种模式,并对危岩带的防治提出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19.
闫冬梅 《山西建筑》2012,(22):98-99
结合蒙山大佛所在地地质环境,针对蒙山大佛东西两侧危岩体的结构特征进行了分析,并总结归纳了危岩体变形特征,根据危岩体灾情预测结论,提出了相应的治理建议,以确保景区游客安全。  相似文献   

20.
保护层开采是区域性防治冲击地压的有效方法,但当开采保护层不具有经济价值、不开采保护层又不能保证主采煤层防冲安全的条件下,提出了开采局部保护层的防冲方案并进行了防冲和防大变形灾害的机理研究。为了论证开采局部保护层防冲方案的安全性,通过建立局部保护层和被保护层的力学关系模型,推导了在局部保护层作用下岩体应力的计算公式,绘制了不同宽度局部保护层条件下引起冲击的垂直应力和剪应力分布云图,给出了发生冲击和大变形边界的应力判据,为设计被保护层巷道的安全位置提供了理论依据。结合河南某煤矿的实际情况,给出局部保护层减压效果的计算方法,计算结果在该煤矿强冲击危险工作面设计中得到了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