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甲亢误诊为消化系统疾病8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甲亢误诊为消化系统疾病的原因和防止方法。方法:将我院就诊的8例误诊的甲亢患者分别进行甲状腺激素测定和详细的局部检查,并加以分析。结果:误诊病人甲状腺激素测定和局部检查后,给予抗甲状腺药物治疗后症状均消失或好转。结论:甲亢的临床表现具有多样性和全身性,极易误诊,应及时进行甲状腺功能检查,对甲状腺等组织进行详细的局部检查,防止误诊。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患者血清中碱性磷酸酶(ALP)水平的变化及其改变机制,从而探讨碱性磷酸酶对甲亢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利用电化学发光仪测定甲亢组及甲亢治疗后组的甲状腺激素水平。使用全自动生化仪分别测定甲状腺功能亢进组和健康对照组,较高甲状腺激素水平甲亢组和较低甲状腺激素水平甲亢组以及甲亢治疗后组血清中的碱性磷酸酶值,进行组间比较。结果甲亢腺功能亢进组血清碱性磷酸酶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甲亢治疗前与治疗后ALP值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甲状腺激素水平甲亢组与低甲状腺激素水平甲亢组ALP值亦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血清中ALP水平明显高健康人群,因此ALP可以作为临床上甲亢诊断的辅助指标。甲亢患者血清中ALP值与其甲状腺激素水平不成正比,且甲亢患者治疗前后ALP水平无显著性差异,所以ALP不宜作为甲亢患者治疗疗效的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3.
宋玉双 《中外医疗》2011,30(5):57-57
目的提高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确诊率,以免误诊误治。方法总结分析我院2005年至2009年期间收治的46例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的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局部检查及治疗经过。误诊漏诊13例。46例中以食欲下降,消瘦,伴腹泻首诊4例;以胸闷、气短、心律失常(心房颤动)首诊6例;以乏力、贫血、低热首诊3例。结果 33例甲亢症状突出的首诊给予抗甲状腺激素治疗的症状基本消失,随诊效果很好;13例因没有确诊甲亢,首诊没有给予抗甲状腺激素治疗,0.5~1个月后症状加重均来复诊,经查FT4、FT3均明显增高,后经0.5~2年的抗甲状腺激素治疗,症状基本消失,随访效果很好。结论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表现是极其复杂、多变的。不同年龄、性别、起病方式、临床表现各异。及时准确诊断,对症用药治疗,控制症状,否则延误治疗,病人症状加重且可能引发其他疾病,给病人造成不应有的损失。  相似文献   

4.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是由于甲状腺激素合成分泌不足,血液循环中甲状腺激素缺乏,体内代谢过程减低而引起全身性多系统损害,临床易误诊、漏诊。误诊病例分析,提出临床医师应提高对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认识,注意详细访问病史,及时进行全面体格检查和甲功的各项测定。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甲状腺功能亢进合并周期性麻痹的临床诊断、分析与治疗.方法选择甲亢伴下肢或四肢对称性弛缓无力病人31例做甲状腺功能、血清钾等相关检查.符合甲亢合并周期性麻痹诊断,给予抗甲和补钾治疗.结果经及时抗甲和补钾治疗后,疗效迅速,预后较好.结论警惕不典型甲亢合并周期性麻痹发生,防止误诊、漏治.  相似文献   

6.
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甲亢)是由多种病因导致体内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引起以代谢亢进和神经、循环、消化等系统兴奋性增高为主要表现的一组疾病。典型的甲亢根据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即可诊断,但症状不典型者易被误诊。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131I治疗Graves甲亢患者甲状腺体积缩小程度及相关因素进行综合性分析。方法:对首次接受131I治疗的190例Graves甲亢患者,随访观察3个月,详细记录其治疗前后3个月临床及相关检查资料。采用χ2检验、方差分析及多因素回归分析等方法对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单因素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甲状腺最高吸131I率(P=0.033)、131I治疗前甲状腺重量、服用131I剂量及患者服用抗甲状腺药物情况、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等因素与131I治疗后甲状腺体积缩小程度有关(P<0.05)。(2)多因素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未服抗甲状腺药的患者比服用药物的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高于正常3倍者较其余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患者的甲状腺体积缩小较为明显。结论:131I治疗后甲状腺体积缩小程度与患者服用抗甲状腺药物情况、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以及甲状腺最高吸131I率、131I治疗前甲状腺重量以及服用131I剂量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8.
甲状腺功能亢进合并糖代谢紊乱6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合并糖代谢紊乱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对62例甲亢合并糖代谢紊乱患者的临床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甲亢合并糖耐量减低者均予糖耐量(OGTT)与胰岛素释放试验后明确诊断。结果:甲状腺激素水平在甲亢合并糖耐量减低、甲亢继发性糖尿病及甲亢合并糖尿病三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而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抗甲状腺微粒体抗体(TMAb)三组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甲亢合并糖耐量减低者胰岛素释放试验发现有高胰岛素血症存在。结论:甲状腺激素可直接影响糖代谢,早期诊治甲亢时的糖代谢紊乱,对防止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叶基财 《黑龙江医学》2013,37(7):589-590
目的对临床漏诊和误诊甲亢病例进行回顾分析,以提高不典型临床表现的甲亢的诊治水平。方法从病案室获取2001-04~2012-06间住院患者中最后确诊为甲状腺功能亢进的35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结果以呕吐及其他症状为突出或首发表现的甲亢病例35例,误诊30例,误诊率高达85.7%。结论不典型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表现类型多样,在常见病的治疗效果差时,反复详细询问病史及全面细致的体格检查,及时进行甲状腺功能测定,提高不典型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诊断率。  相似文献   

10.
王翼华 《中国乡村医生》2008,10(14):161-162
目的:对原发性甲状腺机能减退16例长期误诊进行分析。方法:检测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尿检及其他生化检查。结果:促甲状腺激素(TSH)均增高,甲状腺激素低于正常。结论:原发性甲状腺机能减退16例,长期误诊原因多样,应予以注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