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艾小叶  刘健  李素华 《中国全科医学》2015,18(19):2282-2285
目的 了解慢性肾脏病(CKD)患者合并高血压情况,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3年3-7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病科接受住院治疗的CKD患者228例。根据合并高血压情况,将其分为非高血压组(n=92)和高血压组(n=136)。比较并分析两组一般资料和各项实验室检测指标,探讨CKD患者合并高血压的影响因素。结果 (1)228例CKD患者的高血压合并率为59.6%(136/228)。高血压组和非高血压组病因、合并症中的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病情分期、平均年龄、收缩压、舒张压、尿酸及肾小球滤过率(GF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性别、民族、文化程度、吸烟史、合并症中的呼吸系统疾病、平均病程、24 h尿蛋白定量、三酰甘油、胆固醇及BM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136例合并高血压患者的高血压治疗率为96.3%(131/136),血压控制率为45.6%(62/136)。不同病情分期患者的血压控制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24 h尿蛋白定量及GFR对CKD患者合并高血压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KD患者的高血压合并率较高,治疗率较高,但控制率较差;年龄、24 h尿蛋白定量及GFR是其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DN)患者尿微量清蛋白(MAU)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2009年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的377例DN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一般资料〔性别、年龄、民族、糖尿病病程、身高、体质量、体质指数(BMI)等〕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包括尿酸(BUA)、空腹血糖(FBG)、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糖化血红蛋白(HbA1c)、脂蛋白〕。根据尿MAU将患者分为低值蛋白尿组、高值蛋白尿组和极高值蛋白尿组,比较3组患者上述指标间的差异,并分析各指标与尿MAU的相关性。结果 (1)与低值蛋白尿组比较,高值蛋白尿组、极高值蛋白尿组患者年龄大、病程长,BMI、FBG、BUA、TG、TC、LDL、脂蛋白水平更高,而GFR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多元相关分析显示,年龄、糖尿病病程、BMI、BUA、FBG、HbA1c、TG、TC、LDL、脂蛋白均与MAU呈正相关(P<0.05)。(3)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病程、HbA1c、TC、LDL、BUA、FBG是尿MAU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糖尿病病程、HbA1c、TC、LDL、BUA、FBG与DN患者尿MAU排泄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和分析非透析慢性肾脏病(ND-CKD)患者高同型半胱氨酸(HHcy)血症的发生率及影响因素。方法搜集460例ND-CKD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同型半胱氨酸(Hcy)诊断标准分为HHcy组(244例)与非HHcy组(216例);依据肾小球滤过率(GFR),将患者分为GFR≥60 mL/min·(1.73 m2)(176例),即慢性肾脏病(CKD)1~2期;GFR<60 mL/min·(1.73 m2)(284例),即CKD 3~5期。通过单因素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ND-CKD患者发生HHcy血症的影响因素,最后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研究ND-CKD患者发生HHcy血症的预测指标。结果460例ND-CKD患者中,HHcy血症的患病率为53.00%,其中CKD 1~5期各期HHcy血症的患病率分别为7.40%、13.50%、24.60%、25.00%、29.50%。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ND-CKD患者发生HHcy血症的影响因素包括:CKD分期(OR=0.669)、舒张压(OR=0.942)、三酰甘油(OR=0.416)、尿酸(OR=0.996)、24 h尿蛋白定量(OR=1.669);尿酸(OR=4.549)、三酰甘油(OR=0.543)是ND-CKD患者1~2期发生HHcy血症的影响因素;CKD分期(OR=0.250)、舒张压(OR=0.920)、肌酐(OR=1.050)、尿素氮(OR=0.539)、尿酸(OR=1.004)、三酰甘油(OR=0.769)、24 h尿蛋白定量(OR=0.515)是ND-CKD患者3~5期发生HHcy血症的影响因素。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CKD分期是预测ND-CKD患者发生HHcy血症的较好指标,尤其是对于3~5期的ND-CKD患者。结论随着CKD分期的增加,HHcy血症的发生率逐渐增高及影响血Hcy水平升高的因素也越来越多,重视CKD患者Hcy水平的检测并早期给予干预,可预防或延缓CKD患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高丹 《当代医学》2016,(8):20-21
目的:观察辛伐他汀联合双重血浆置换治疗肾病综合征严重高胆固醇血症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38例肾病综合征严重高胆固醇血症患者作为本次的观察对象,根据随机投掷的方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9例。对照组仅口服辛伐他汀,观察组联合双重血浆置换术,比较2组患者的血清白蛋白、尿蛋白定量、总胆固醇、三酰甘油水平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血清白蛋白(39.7±4.5)g/L、尿蛋白定量(2.1±0.6)g/24h、总胆固醇(10.8±3.0)mmol/L、三酰甘油(3.6±1.2)mmol/L明显优于对照组的血清白蛋白(24.2±2.6)g/L、尿蛋白定量(2.8±0.7)g/24 h、总胆固醇(15.3±4.9)mmol/L与三酰甘油(4.8±1.3)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肾病综合征严重高胆固醇血症患者采用辛伐他汀联合双重血浆置换进行治疗的疗效相比于单一的口服他汀药物具有明显的优势,建议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5.
王榕枫  邹玲梅  欧红芹 《安徽医学》2018,39(10):1218-1221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尿白蛋白水平与血尿酸、血糖、血脂、血压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17年4月在蚌埠市第三人民医院住院的168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24 h尿白蛋白量将研究对象分为3组,即正常白蛋白尿组63例,微量白蛋白尿组58例,大量白蛋白尿组47例。分析各组间患者血尿酸、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三酰甘油、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水平之间的差异。采用Pearson相关与多元线性回归法分析UAER与血尿酸等各项指标之间的相关性,采取多因素logistic回归法分析白蛋白尿异常的影响因素。结果 正常白蛋白尿组患者血尿酸、高尿酸血症发生率、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三酰甘油、总胆固醇均低于其他两组(P<0.05);微量白蛋白尿组患者血尿酸、三酰甘油水平低于大量白蛋白尿组(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UAER与血尿酸、糖化血红蛋白、三酰甘油呈正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病程越长、收缩压越高、血尿酸及三酰甘油水平越高是白蛋白尿异常的危险因素。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尿白蛋白水平与血尿酸、血糖、血脂、血压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2型糖尿病(T2DM)患者尿微量白蛋白(U-ALB)的影响因素。方法 291例T2DM患者分为微量白蛋白尿(MAU)组119例和正常白蛋白尿(NAU)组172例。比较两组年龄、病程、体质指数(BMI)、收缩压、舒张压、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B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尿酸、肌酐等指标,分析与U-ALB相关的指标。结果两组性别、BMI、舒张压、HbA1c、FBG、HDL、LDL、TC、TG和肌酐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MAU组较NAU组年龄大、病程长、收缩压和尿酸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高龄、病程长、收缩压高和高尿酸是T2DM患者U-ALB的相关因素,积极干预控制尿酸和血压,有利于减少和延缓T2DM患者发生糖尿病肾病。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肾病(T2DN)患者不同时期凝血四项与血脂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本研究选择健康对照组37例,2型糖尿病肾病(T2DN)组150例。根据24 h微量白蛋白(MAU)定量将T2DN患者分为正常蛋白尿组(n=70例,24 h MAU〈30 mg/24 h),微量白蛋白尿组(n=50例,24 h MAU 30~300 mg/24 h)、临床蛋白尿组(n=30例,24 h MAU〉300 mg/24 h)。比较各组的空腹血糖(FBG)、甘油三酯(TG)、同型半胱氨酸(HCY)、糖化血红蛋白(HbA1c)、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水平以及凝血酶时间(TT)。除此之外,以尿总蛋白(MTP)为应变量,FBG、TG、HCY、HbA1c为自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1)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其他三组的FBG、TG、FIB均明显增高(P〈0.01),TT明显延长(P〈0.01);(2)与正常蛋白尿组、微量白蛋白尿组比较,临床蛋白尿组的FIB明显增高(P〈0.05),TT明显延长(P〈0.05);(3)与正常蛋白尿组、微量白蛋白尿组比较,临床蛋白尿组HCY明显增高(P〈0.05);与正常蛋白尿组比较,临床蛋白尿组HbA1c明显增高(P〈0.05);(4)多元线性回归方程分析显示,对MTP的影响从大到小依次为HCY、FBG、TG、HbA1c。结论(1) T2DN患者较正常人群存在着血脂水平的异常及凝血功能的紊乱;(2)随着MAU的升高,HCY、HbA1C、FIB逐渐升高,TT逐渐延长;(3)HCY对MTP的影响最大,其次为FBG。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C161T基因多态性与慢性肾脏病(CKD)的关系.方法 选取91例CKD患者作为CKD组,经体格检查证实的149名健康者作为正常对照组.均检测血压、体质指数(BMI)、尿白蛋白/尿肌酐(ACR)、24 h尿蛋白定量、肾功能、空腹血糖、血脂、肾小球滤过率等临床指标,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PPARγC161T基因多态性,综合分析基因频率、等位基因频率分布以及不同基因型与临床资料、生化指标的关系.结果 ①CKD组与正常对照组间CC、TC+TT基因型分布频率以及C、T等位基因分布频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②CKD患者中,大量蛋白尿亚组的CC基因型、C等位基因分布频率均显著高于非大量蛋白尿亚组(P值均<0.05),而TC+TT基因型、T等位基因分布频率均显著低于非大量蛋白尿亚组(P值均<0.05),CKD 1期亚组与CKD 2~5期亚组问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分布频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③CKD患者中,CC基因型亚组与CT+TT基因型亚组患者的BMI、空腹血糖、收缩压、舒张压、24 h尿蛋白定量、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而CC基因型亚组的血肌酐、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明显高于CT+TT基因型亚组(P值均<0.05).结论 PPARTCγ161T基因多态性与CKD的致病危险因素及严重程度有关,C等位基因可能促进CKD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尿酸水平与IgA肾病的实验室指标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了解高尿酸血症对IgA肾病的影响。方法对264例IgA肾病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比较合并高尿酸血症者和血尿酸正常者的临床及病理特点。结果 IgA肾病患者高尿酸血症的发生率为37.9%,合并高尿酸血症者高血压比例、体质指数、血尿素氮、总胆固醇、三酰甘油、24 h尿蛋白定量水平显著高于血尿酸正常者(P<0.05),肾小球滤过率(GFR)显著低于血尿酸正常者( P<0.05),肾小球球性硬化比例、系膜增生程度、肾小管萎缩和间质纤维化范围、肾小动脉病变程度等肾脏病理指标显著重于血尿酸正常者( P<0.05)。结论 IgA肾病患者的血尿酸水平与尿蛋白水平、GFR、病理病变程度等危险因素有关,提示高尿酸血症可能与IgA肾病患者预后不良有关系。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与2型糖尿病(T2DM)病人不同程度白蛋白尿的相关性。方法收集T2DM病人299例,按照白蛋白尿程度分为白蛋白尿正常组(NAU组)97例,微量白蛋白尿组(MAU组)91例及临床蛋白尿组(CAU组)111例。分析各组临床资料、NLR及实验室指标特征。结果MAU组病人年龄、病程、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超酶C-反应蛋白(hs-CRP)、胱抑素C(Cys-C)及NLR均高于NAU组(P < 0.05~P < 0.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于NAU组(P < 0.05);CAU组病人年龄、病程、收缩压、FBG、HbA1c、TC、TG、LDL-C、血肌酐(Cr)、尿酸(UA)、hs-CRP、Cys-C及NLR均高于NAU组(P < 0.05~P < 0.01),病程、FBG、HbA1c、Cr、UA、hs-CRP及NLR也均高于MAU组(P < 0.01),HDL-C低于NAU组(P < 0.01)。多元logisitic回归分析显示,病程、收缩压、舒张压、FBG、TG、LDL-C、Cr、hs-CRP、Cys-C及NLR是影响T2DM白蛋白尿的相关因素(P < 0.05~P < 0.01)。NLR与年龄、病程、FBG、HbA1C、TC、HDL-C、Cr、hs-CRP因素有统计学关联(P < 0.05~P < 0.01)。结论NLR与2型糖尿病白蛋白尿的发生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南昌地区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慢性肾脏病(CKD)患病率及相关因素。方法 选取2013年1-5月南昌市第三医院内分泌代谢科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456例,通过病历资料采集调查对象基本信息,计算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186×〔血肌酐(Scr)(μmol/L)/88.41〕-1.154×年龄-0.203×0.742(女性)×1.233,将调查对象按照eGFR≥90、60~<90、<60 ml·min-1·(1.73 m2)-1分为3组〔Ⅰ、Ⅱ、Ⅲ组〕,以eGFR<60 ml·min-1·(1.73 m2)-1定义为CKD。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影响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合并CKD的因素。结果 根据eGFR水平,分为Ⅰ组309例,Ⅱ组94例,Ⅲ组53例。3组患者性别、体质指数(BMI)、腰围(W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舒张压(DBP)、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代谢综合征(MS)、吸烟、饮酒、单用口服降糖药物比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年龄、餐后2 h血糖(2 hPG)、尿酸(UA)、eGFR、糖尿病病程、收缩压(SBP)、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Scr、24 h尿蛋白定量、心血管疾病(CVD)、脑卒中病史、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ARB)使用情况、单用胰岛素、口服降糖药物与胰岛素联合使用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年龄、SBP、UA与eGFR呈负相关(r=-0.51、-0.29、-0.48,P<0.05),FPG、2 hPG、TG与eGFR呈正相关(r=0.18、0.12、0.12,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SBP、UA、TG是影响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eGFR水平的因素(P<0.05)。不同MS组分数量eGFR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540,P=0.004),其中MS组分数量=1时eGFR水平高于MS组分数量=2、3、4者(P<0.05)。456例患者中合并CKD者53例(11.6%)。不同性别、BMI、是否合并MS、血脂紊乱、中心性肥胖CKD患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糖尿病病程、是否合并高血压、高尿酸血症患者CKD患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南昌地区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中CKD患病率为11.6%,2型糖尿病合并CKD与年龄、SBP、UA和TG水平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代谢综合征(MS)组分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关系,为MS不同组分患者防治NAFLD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2014年6月-2014年12月在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接受治疗的符合MS组分之一及以上的患者344例,将患者按照是否符合MS诊断标准,分为MS组和非MS组|同时,又按照MS组分数目进行分组,满足其中1项组分为组1,满足2项组分为组2,满足3项组分为组3,全部满足为组4。抽取患者空腹静脉血,检测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血尿酸(SUA)和24 h微量清蛋白尿(MAU)。患者均行上腹部肝脏超声检查,判定是否患有NAFLD。结果 两组性别、年龄、FPG及HbA1c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MS组体质指数(BMI)、收缩压(SBP)、舒张压(DBP)、TC、TG、SUA、MAU、NAFLD患病率均高于非MS组,HDL-C低于非MS组(P<0.05)。随着代谢异常组分的增多,BMI、SBP、DBP、TG、SUA、NAFLD患病率逐渐增高,HDL-C水平逐渐下降(P<0.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BMI和TG是NAFLD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患者BMI、TG和MS组分数目与NAFLD关系密切,监测这些指标有助于早期发现NAFLD高危人群。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慢性肾病(CKD)患者与健康对照组血浆中内皮细胞微颗粒(EMPs)、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水平的变化,探讨EMPs在CKD中的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及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72例CKD患者和20名健康对照者血浆中EMPs、vWF的水平,并分析EMPs水平与血压、肌酐清除率、24h尿蛋白定量、血红蛋白、胆固醇之间的关系。结果CKD组患者血浆EMPs和vWF水平较健康对照组均显著增高;肾病综合征组EMPs的水平明显高于高血压肾病组,肾病综合征组vWF的水平明显高于高血压肾病组及慢性肾炎组,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CKD分期中Ⅰ期血浆中EMPs含量明显高于Ⅳ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期间EMPs和vWF水平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EMPs的水平与血压成正相关(P〈0.05),与肌酐清除率、24h尿蛋白定量、血红蛋白、胆固醇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vWF与EMPs成正相关(P〈0.05)。结论CKD患者存在内皮功能障碍,高血压是使内皮功能异常的重要原因之一,EMPs可作为一种反映内皮功能的新标记。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碳酸氢钠和别嘌呤醇结合泼尼松治疗IgA肾病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的临床效果及预后。方法:选取我科收治的60例IgA肾病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予以泼尼松治疗,观察组在泼尼松治疗基础上加用碳酸氢钠1.5g/d和别嘌呤醇0.1g,对比两组患者治疗8周前后的血肌酐(Scr)、血尿酸(UA)、24h尿蛋白定量、肾小球滤过率(GFR)、总胆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LDL)。结果:组内比较:两组患者治疗8周后血尿酸、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而GFR高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组间比较:观察组治疗8周后Scr、UA、24h尿蛋白定量、TC和LDL低于对照组,GFR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碳酸氢钠和别嘌呤醇结合泼尼松治疗IgA肾病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能显著降低患者的血肌酐和血尿酸,改善蛋白尿情况和肾小球滤过率,同时降低患者血脂水平,从而改善患者预后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阿魏酸钠治疗对原发性肾病综合征(NS)血脂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54例符合NS诊断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激素治疗;治疗组在激素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阿魏酸钠,观察期4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24h尿蛋白定量、血浆白蛋白、血脂、血液流变学及凝血指标等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后血浆白蛋白升高,24h尿蛋白定量、血清总胆固醇、三酰甘油、血液流变学、血凝指标降低,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浆白蛋白升高,24h尿蛋白定量、血液流变学、血凝指标降低,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阿魏酸钠联合激素治疗NS疗效优于常规激素治疗,可降低蛋白尿、血脂、血黏度,具有明显改善患者高凝状态的特效作用,且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的不同程度蛋白尿对围生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224例,分别进行24小时蛋白定量测定,按24h尿蛋白定量将患者分为轻度蛋白尿组(0.3~1.9g/24h)、中度蛋白尿组(2~4.9g/24h)和重度蛋白尿组(〉5.0g/24h),同时测定入院时血压、血清尿素氮(BUN)、尿酸(UA)、肌酐(Cr)、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血小板(PLT)水平,并统计围生期结局。结果:224例中有轻度蛋白尿163例、中度蛋白尿42例、重度蛋白尿19例。严重并发症如胎盘早剥、低蛋白血症、产后出血和早产、死胎、低出生体重儿及胎儿宫内窘迫发生率随蛋白尿的排出增加而升高(P〈0.05)。结论:妊娠期高血压患者的尿蛋白24小时定量测定与病情及围生儿的预后密切相关。随着尿蛋白的增加,母体出现严重并发症和胎儿围生期的风险增加,并是重度子痫前期发生或进展的信号。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血尿酸与尿蛋白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我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280例.根据患者尿蛋白排泄率(UAER)和(或)24 h尿蛋白量分为尿蛋白量正常组(A组);微量蛋白尿组(B组);大量蛋白尿组(C组).分析各组间一般资料、临床表现及血生化检测结果.结果 B组、C组两组患者收缩压、糖尿病病程、血肌酐、血尿酸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血肌酐、血尿酸在C组最高,A组最低(P<0.01);eGFR在C组最低,A组最高(P<0.01).与A组相比,B组、C组患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糖化血红蛋白比率明显升高(P<0.05).C组、B组患者的高尿酸血症发生率明显高于A组.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示血尿酸水平是白蛋白尿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血尿酸是白蛋白尿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比较维吾尔族和汉族高血压伴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的肾功能,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1年1月-2015年1月到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高血压合并OSAHS患者619例,其中汉族435例,维吾尔族184例。根据OSAHS分度标准,将两族患者分别分为轻〔5次/h≤睡眠暂停低通气指数(AHI)<15次/h〕、中(15次/h≤AHI<30次/h)、重(AHI≥30次/h)度3组。收集各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和肾功能指标,并分析其在不同民族患者间的差异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各肾功能损害指标的影响因素。结果 不同民族患者的BMI、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总胆固醇(TC)及三酰甘油(TG)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平均年龄、吸烟情况、饮酒情况、高血压病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24 h平均收缩压(24 hSBP)、24 h平均舒张压(24 hDBP)、AHI及最低血氧饱和度(LSa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OSAHS分度患者的性别、平均年龄、吸烟情况、高血压病程、BMI、FPG、HDL-C、24 hSBP、AHI及LSaO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饮酒情况、HbA1c、TC、TG、LDL-C及24 hDB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民族与OSAHS分度间无交互作用(P>0.05)。不同民族患者的尿酸、血清胱抑素(Cyst C)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尿素、血肌酐(SCr)、肾小球滤过率估计值(eGFR)、24 h尿蛋白(24 h UTP)、24 h尿微量清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OSAHS分度患者的血清SCr、尿酸、eGFR、24 hUTP、24 h尿微量清蛋白、Cyst C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尿素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民族与OSAHS分度间无交互作用(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高血压病程对eGFR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BMI、24 hDBP、LSaO2对24 hUTP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BMI、TC、24 hSBP对24 h尿微量清蛋白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民族、性别、年龄、BMI、HDL-C、24 hSBP、AHI对血清Cyst C水平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随着OSAHS程度的加重,高血压患者的肾功能损害增加,且维吾尔族患者的早期肾功能损害较严重。民族、性别、年龄、高血压病程、BMI、血脂和血压控制情况、AHI及LSaO2是肾功能损害指标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在益肾清利活血方基础上加用雷公藤多苷片治疗慢性肾脏病(CKD)4期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6例CKD 4期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基础治疗加雷公藤多苷片治疗,对照组给予基础治疗,观察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患者24 h尿蛋白定量、血肌酐、尿素氮、eGFR、血常规、谷丙转氨酶及谷草转氨酶的变化。结果:研究表明治疗组的患者肾功能、尿蛋白定量均有明显改善,对照组患者尿蛋白定量有一定程度上的改善,但肾功能总体呈下降趋势,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KD 4期大量蛋白尿(〉3 g/24 h)患者中,雷公藤多苷片联合基础治疗是安全有效的,能明显降低蛋白尿,改善肾功能,减轻临床症状,较单纯基础治疗更加有效,CKD 4期患者蛋白尿的控制对于延缓CKD病程的进展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血小板微颗粒(PMPs)在慢性肾病(CKD)中的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及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72例慢性肾病患者和20名健康对照者血浆PMPs、P-选择素的水平,并分析PMPs水平与血压、肌酐清除率、24h尿蛋白定量、血红蛋白、胆固醇之间的关系。结果 (1)CKD组患者血浆PMPs及P-选择素水平均较对照组明显增高(均P〈0.05)。(2)肾病综合征组及慢性肾炎组患者血浆PMPs的含量也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P〈0.01和〈0.05),肾病综合征组血浆PMPs的含量明显高于高血压肾病组(P〈0.05);各临床分类组患者血浆P-选择素的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其中肾病综合征组血浆P-选择素的含量明显高于狼疮性肾病组、糖尿病肾病组和高血压肾病组(P〈0.05或〈0.01),慢性肾炎组血浆P-选择素的含量显著高于糖尿病肾病组(P〈0.01)。(3)CKD分期I期患者血浆PMPs含量明显高于Ⅳ期患者(P〈0.05);不同的CKD分期间P-选择素含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PMPs的水平与血压成正相关(P〈0.05),与肌酐清除率、24h尿蛋白定量、血红蛋白、胆固醇无明显相关性(均P〉0.05)。P-选择素与PMPs成正相关(P〈0.05)。结论 CKD患者存在明显的血小板活化,血小板活化参与CKD发生发展的病理生理过程;高血压是使CKD患者血小板活化的重要原因之一;PMPs可作为一种反映血小板活化的新标记,对评估CKD的发展及预后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