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联合腹腔干切除在胰体尾癌扩大根治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胰体尾联合腹腔干切除在胰体尾癌扩大根治术中的应用及其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2003-2007年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普外科10例胰体尾联合腹腔干切除的临床资料。 结果 胰体尾肿块直径平均(5.0±1.3)cm,中位手术时间320(225~420) min,术中中位出血量900 (500~1500) mL;其中3例行肝总动脉重建。术后4例发生胰漏、乳糜漏、腹腔积液、感染等并发症;其中1例死于术后相关并发症。5例术后出现肝功能异常。9例术后住院时间平均(28.8±13.6)d,术后中位存活时间15个月。术后10例均有轻度腹泻(<5次/d),多于术后2~6个月自行好转。6例术前有腰背痛、腹痛,其中5例术后疼痛明显缓解。结论 联合腹腔干切除的胰体尾癌扩大根治术是可行、安全的,能够提高胰体尾癌的手术切除率,一定程度延长病人术后生存时间,改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动脉优先入路联合根治性顺行模块化胰脾切除术在胰体尾癌联合多脏器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4年12月~2022年1月我院施行胰体尾癌联合多脏器切除的病人12例,术前依据CT或者MRI平扫+增强进行评估,术中采用动脉优先入路联合根治性顺行模块化胰脾切除术,同时联合多脏器切除漏。结果 所有病人均顺利完成手术,无围手术期死亡。手术时间(375±43)分钟,术中出血量(280±40)ml。术后病理检查提示所有标本切缘均为阴性,神经均受累,清扫淋巴结(23±6)枚,12例中10例出现淋巴结转移。术后并发症发生率50%,其中A级胰漏3例,无B、C级胰漏,胃排空障碍1例,淋巴漏1例,粘连性肠梗阻1例,均采取保守治疗治愈。无结肠吻合口漏和肾皮质危象发生。全组病人均痊愈出院,平均住院18.6天。结论 采用动脉优先入路联合根治性顺行模块化胰脾切除术,施行胰体尾癌联合多脏器切除,保证了肿瘤的根治性切除,术中出血少,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3.
胃癌联合脾 胰体尾或胰头切除的争议和趋势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胃癌的标准根治术是指D2淋巴结清扫术,胃癌的扩大根治术是指D3手术或联合脏器切除加D3淋巴结清扫术[1]。在胃癌联合脏器切除中,对于胃上部癌是否联合脾、胰体尾切除及胃下部癌是否联合胰头十二指肠切除,争论较大,结合国内外资料和本人体会谈谈有关问题。日本学者最早提出和开展  相似文献   

4.
胃癌联合脾胰体尾切除术的适应证及远期疗效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胃癌联合脾胰体尾切除术的适应证及远期疗效。方法:观察35例胃癌的大小、大体类型、生长方式、浆膜浸润程度、肿块至脾门的最近距离、4s、4d组淋巴结转移及其与脾门淋巴结转移的关系。并对50例胃癌病人联合脾胰体尾切除病例5年生存率与未行脾胰体尾切除的病例进行比较。结果:肿块距脾门最近距离≤5.0cm并呈浸润生长时,与脾门淋巴结转移呈极显著相关(P<0.01),4s组淋巴结疑有转移癌或冰冻证实有癌转移时与脾门淋巴结呈显著相关(P<0.05),胃癌联合脾胰体尾切除与非联合脾胰体尾切除根治术后,比较5年生存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肿块边缘距脾门的最近距离≤5.0cm、4s组淋巴结疑有转移或冰冻证实有癌转移、肿块呈浸润性生长并接近脾门时,脾门淋巴结极有可能转移,至少应行胃癌联合脾胰体尾切除手术,同时胃癌联合脾胰体尾切除手术并未降低胃癌术后的5年生存率,因此,可以将胃癌联合脾胰体尾切除手术的指征再进一步放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胰体尾癌根治术中顺行胰体尾切除对胰腺癌治疗的意义。方法对2010年1月到2015年安徽省立医院收治的40例胰体尾部癌患,20例行顺势胰体尾切除,20例行传统胰体尾切除,对两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RAMPS组在术中淋巴结清扫数目明显高于传统手术组(RAMPS组14.8±5.1个vs.传统手术组10.6±7.3个,P=0.0416)。R0切除率RAMPS组也明显高于传统手术组(RAMPS组18/20 vs.传统手术组12/20,P=0.0280)。RAMPS组5年生存率也高传统手术组。(P=0.0241)。结论顺势胰体尾切除对胰腺癌治疗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胃癌病人胰体尾侵犯的相关临床病理因素和手术干预的临床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1994年8月至2006年3月间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胃癌数据库资料中病人的临床病理资料和随访结果。结果870例胃癌病人中有73例发生胰体尾侵犯。BorrmannⅣ型、肿瘤穿透浆膜、离胃〉3cm淋巴结转移、腹膜扩散与胃癌胰体尾侵犯相关(P〈0.05)。联合胰体尾切除根治术后,较严重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3%(1/44),围手术期内无病人死亡。联合胰体尾切除根治术组病人1、3、5年存活率分别为63%、24%和19%,其1年内各时点存活率总体上高于胃癌姑息性切除组和姑息性手术组(P〈0.05)。结论联合胰体尾切除的根治术具有可接受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能显著改善胃癌胰体尾侵犯病人的近期预后。  相似文献   

7.
张灿  孙备 《肝胆胰外科杂志》2022,34(11):655-659
胰体尾癌早期诊断困难,手术切除率低,远隔脏器转移及周围重要血管侵犯是影响其切除的主要原因。联合腹腔干切除能提高R0切除率,为部分胰体尾癌患者提供了手术治愈的可能,但该术式切除范围广,风险大,切除腹腔干所导致的术后潜在缺血并发症是影响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之一。本文综合分析国内外研究进展,阐述联合腹腔干切除的胰体尾癌根治术(DP-CAR)术后常见缺血并发症的类型、发病机制和预防处理策略,以期进一步优化胰体尾癌患者的整体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腹腔镜胰体尾切除术(laparoscopic distal pancreatectomy,LDP)的手术体会,探讨其治疗胰体尾肿物的可行性和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就诊于沧州市人民医院肝胆外科诊断为胰体尾部占位性病变,行LDP的3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2例、女20例,年龄13~75岁,平均(41.3±3.7)岁;术中根据肿物性质、肿物与脾血管解剖关系以及术中脾脏具体的损伤程度决定是否保留脾脏。 结果本研究纳入的32例胰体尾部占位性病变的患者中,仅有1例患者因肿瘤较晚侵犯了部分横结肠所以选择了中转开腹行胰腺尾部肿瘤+部分横结肠切除术,其余31例患者均顺利在腹腔镜下完成胰体尾肿瘤切除术。其中行保留脾脏的腹腔镜胰体尾切除术(spleen preserving laparoscopic distal pancreatectomy,SPLDP)12例[其中应用Kimura法(脾血管保留) 8例、应用Warshaw法(脾血管切除)4例],腹腔镜联合脾脏胰体尾切除术20例。平均手术时间(252 ±75)min,平均术中出血量(162±51)ml;平均术后住院时间(11.6±3.2)d。32例胰体尾占位性病变患者的术后病理分别为:实性假乳头状瘤10例、浆液性囊腺瘤6例、黏液性囊腺瘤4例、神经内分泌肿瘤4例、腺癌3例、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3例、胰腺假性囊肿1例、胰尾部外伤性损伤1例。术后并发症:胰瘘10例,该10例患者通过保证创面通畅引流,同时给予抗感染、抑制胰液分泌等对症治疗后好转痊愈出院;乳糜漏1例,术后通畅引流,逐渐退管、闭管后好转痊愈出院;腹腔出血1例,通过给予生长抑素、止血药等保守治疗后痊愈出院;术后新发糖尿病5例,术后内分泌科随诊控制血糖。 结论LDP治疗胰体尾肿瘤是安全有效的,但是需要具有丰富腹腔镜手术经验的术者实施,术前综合精准评估制订良好的手术策略,术中熟练的手术操作技巧是提高LDP安全性、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进展期胃癌根治术的全胃切除联合脾胰体尾切除合理适应证与淋巴结转移等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自1997年1月至2007年12月期间273例行全胃切除的胃癌根治术病人,比较全胃联合脾胰体尾切除组(切脾组)和单纯全胃切除(保脾组)之间在肿块大小、淋巴结转移、生长方式、Borrmann分型、癌灶距脾门距离、分化类型以及生存期等方面的差异。结果:切脾组病人5年生存率为31.8%,保脾组为35.4%,两组在5年生存率上无统计学差异(χ2=0.205,P>0.05),在生存曲线上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保脾组明显优于切脾组(χ2=10.853,P<0.01)。切脾组和保脾组间4、10、11组淋巴结转移情况、肿块大小、分化程度、生长方式、Borrmann分型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第10、11组淋巴结有转移的12例病人中有11例第4组淋巴结转移。结论:胃癌根治术全胃切除时,肿块较大、分化较差、呈浸润性生长并4、10和11组淋巴结有转移应考虑联合脾胰体尾切除,但全胃联合脾胰体尾切除不一定延长胃癌病人生存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胰体肿瘤行先切断胰颈的逆行性胰体尾切除方法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1-2006年行逆行性胰体尾切除术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完成逆行性胰体尾切除术,平均手术时间(145±72)min,术中平均出血220ml,均未输血,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术后平均住院时间(12±4.3)d,无胰漏及其他并发症发生。无新发糖尿病病例。对所有患者随访(3~57个月),有2例分别存活14个月和33个月,其余患者健在。结论该方法易显露门静脉和肠系膜上静脉,避免了术中门静脉、肠系膜上静脉损伤的风险。先阻断胰体尾脾的主要血供,减少了出血量,降低了手术难度,缩短了手术时间。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胰体尾切除术治疗胰体尾占位性病变的术式选择策略和操作技巧。 方法 回顾性分析浙江省人民医院和漳州市人民医院2012年4月至2014年6月采用腹腔镜胰体尾切除术治疗的56例胰体尾占位性病变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 56例中中转开腹3例(5.4%),余53例(94.6%)均顺利完成手术。联合脾脏切除、保留脾血管保脾(Kimura法)和离断脾血管保脾(Warshaw法)的腹腔镜胰体尾切除术分别为31例(58.5%)、19例(35.8%)和3例(5.7%)。手术时间70~230(170±35)min,出血量50~310(110±34)mL,术后住院时间5~35(9±6)d。术后并发A级胰瘘13例(23.2%),B级胰瘘1例(1.8%)、腹腔脓肿1例(1.8%)、肺炎2例(3.6%)。结合影像学和术后病理学检查报告分析,中转开腹、联合脾脏切除和Warshaw法:胰腺导管腺癌12例、肿瘤直径>
5 cm的交界性胰腺肿瘤23例和慢性胰腺炎2例。Kimura法:均为肿瘤直径<5 cm的良性或交界性胰体尾病变。良性或交界性胰体尾病变保脾率50.0%(22/44)。 结论 根据胰腺肿瘤性质、大小和部位,以及脾动、静脉与胰腺或胰腺肿瘤的关系,主动选择术式和规划手术路径,有助于提高腹腔镜胰体尾切除术的安全性和保脾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腹腔镜保脾胰体尾切除术的可行性及安全性。 方法对2008年12月至2014年12月的18例胰体尾良性病变患者施行了腹腔镜保脾胰体尾切除术。 结果18例腹腔镜保脾胰体尾切除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2.5~7.0 h,平均(3.14±1.16)h,出血量为50~500 ml,平均(150.00±106.66)ml。术后第3~14天拔管,第4~20天出院,平均住院时间为(6.74±2.32)d。有2例(11.1%)发生胰瘘,予充分引流及冲洗后痊愈。 结论腹腔镜保脾胰体尾切除术是可行及安全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腹腔镜胰体尾切除术(LDP)治疗胰体尾肿瘤的临床效果。 方法回顾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15例胰体尾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5例,女性10例,年龄27~70岁,均在全身麻醉下行LDP。分析手术效果。 结果15例患者均在腹腔镜下手术成功,其中保留脾脏手术6例。手术时间135~375 min,平均(267.5 ± 95.9)min。术中出血量160~450 ml,平均(285.7 ± 103.8) ml。术后并发症:胰漏1例,皮下气肿2例;保守治疗后痊愈。术后住院时间9~21 d,平均(14.8 ± 4.4)d。术后病理:胰体尾癌10例,其中导管腺癌7例,囊腺癌3例;浆液性囊腺瘤2例,黏液性囊腺瘤2例,实性假乳头状1例。 结论LDP治疗胰体尾肿瘤具有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康复快等优点,是一种安全、高效的手术方法,值得在有条件的医院开展应用。  相似文献   

14.
保留脾脏的胰体尾切除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913年Mayo在胰体尾部肿瘤手术中首创远端胰腺切除术 ,同时合并脾脏切除 ,并作为标准术式流传至今。但随着大量基础研究的深入和临床实践经验的积累 ,“脾脏不再是可有可无的器官 ,而是具有重要保护功能的免疫器官”这一概念已被广大临床医师所接受 ,无辜性脾切除应尽量避免。越来越多的手术病例证实保留脾脏的胰体尾切除术在技术上是完全可行的。一、保留脾脏的胰体尾切除术的解剖学基础胰体尾 -脾区解剖结构毗邻紧密 ,脾动静脉为胰体尾和脾脏解剖联系的纽带。由于脾动静脉与胰体尾、脾门与胰尾的紧密联系 ,胰体尾与脾脏常视为一个解剖…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对比腹腔镜胰体尾切除术(laparoscopic distal pancreatectomy,LDP)与开腹胰体尾切除术(open distal pancreatectomy,ODP)的疗效,探讨腹腔镜胰体尾切除术的优缺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4年4月施行的17例腹腔镜胰体尾切除术患者与20例开腹胰体尾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及术后情况.结果 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开腹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腹腔镜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禁食时间、住院时间较开腹组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手术时间长于开腹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保脾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开腹组5例胰漏,1例切口感染、1例肺部感染、1例腹腔感染,腹腔镜组4例胰漏.结论 腹腔镜胰体尾切除术是安全可靠的,短期预后优于开腹组,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6.
保留脾和脾动 静脉胰体尾切除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保留脾和脾动、静脉的胰体尾肿瘤切除术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996年1月至2007年3月行保留脾和脾动、静脉的胰体尾切除术的9例临床资料。结果其中,无功能性胰岛细胞瘤4例,胰腺囊腺瘤3例,慢性胰腺炎和胰腺癌各1例。手术采用先在肿瘤的右侧横断胰腺,显露脾动、静脉,自胰腺体部向脾方向分离脾动、静脉及其分支,不切断或切除脾动、静脉,不游离脾。9例病人均成功完成保留脾和脾动、静脉的胰体尾切除手术。肿瘤大小为(4.0cm×3.5cm×3.0cm)~(12.0cm×10.0cm×8.0cm)。手术时间平均为4.2h。术中出血量平均为350mL。术后住院时间平均为13d。术后发生复查血小板为(79~270)×109/L。术后发生胰瘘3例,引流量10~50mL/d,其中2例保守治疗痊愈,另外1例术后第30天发生大出血,再次急诊手术切除脾和脾动、静脉,痊愈出院。结论保留脾和脾动、静脉的胰体尾切除术难度大,但对于胰腺体尾部良性和交界性肿瘤的切除却是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17.
腹腔镜保留脾脏胰体尾切除术适用于胰体尾部良性或低度恶性病变,避免了脾切除术后近、远期并发症,手术方式包括保留脾动静脉的Kimura手术和切除脾动静脉主干、保留胃网膜左血管等侧枝循环的Warshaw手术。腹腔镜下Kimura手术视野清晰,安全可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应为保脾胰体尾切除手术的首选。术前检查或术中探查可疑为浸润性恶性病变或病灶与脾血管、脾门关系密切者,应果断放弃保脾术式,改行胰体尾联合脾切除术。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胰体尾癌根治性手术治疗的研究进展。方法复习总结近年来胰体尾癌根治性手术治疗的相关报道。结果标准胰体尾切除术仍是目前治疗胰体尾癌的最主要术式,其他如保留脾脏的胰体尾切除术、联合腹腔干切除的胰体尾切除术和腹腔镜下胰体尾切除术对治疗胰体尾癌也有一定意义。结论胰体尾癌的外科治疗水平已有一定的提升,但更大的进步仍有待于学者们的继续努力。  相似文献   

19.
射频消融治疗不能切除的胰体尾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评估射频消融治疗不能切除的胰体尾癌的临床价值。方法对手术不能切除的10例胰体尾癌行术中射频热疗,观察并发症、近期疗效及生存情况。结果部分病例活检病理学报告为凝固坏死改变,术后CT为高密度改变,B超为高回声改变。所有病例均未并发胰瘘,术后腹痛明显缓解,术前8例CA19-9增高的患者术后明显下降。平均随访15个月,2例死亡,8例带瘤健康存活,生存质量尚可。结论RFA治疗不能切除的胰体尾肿瘤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姑息性胰体尾癌切除术的临床治疗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至2011年行姑息性胰体尾癌切除术的12例胰体尾癌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所有手术成功完成,3例患者术前疼痛症状明显缓解,9例术前疼痛症状完全消失,未发生围手术期死亡。术后1例患者发生胰瘘,予腹腔冲洗等保守治疗后,胰瘘治愈。其他病例均无明显不良并发症。结论 对不能行根治性手术但伴有顽固性腹痛或腰背部痛的胰体尾癌患者,姑息性手术打击较小,手术风险不大,术后疼痛显著缓解,甚至消失,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并为下一步治疗提供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