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通过批判包括费尔巴哈唯物主义在内的旧唯物主义,阐明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同旧唯物主义哲学的根本区别,第一次明确地把实践的观点作为区分新、旧唯物主义的分界限,指出一切旧唯物主义的缺点在于它不理解实践活动的伟大意义。马克思把实践的观点引入认识论,正确解决了认识对实践的依赖关系,强调实践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过程中的决定性作用,说明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和检验真理的标准,从而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的直观性,为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钟其昌 《西江大学学报》2003,24(6):16-19,29
有些哲学教科书和论文常常把世界的物质统一性表述为“世界统一于物质”、“物质是世界的本原”,并认为这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其实这是旧唯物主义基本观点。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和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都是从本原去认识世界,企图寻找一个万事万物的本原。辩证唯物主义则是从世界的共同本质去认识世界,这就是恩格斯所指出的:“世界的真正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这才是辩证唯物主义关于世界物质统一性的正确表述。  相似文献   

3.
世界的本原问题及与之紧密相联的认识的源泉问题,历来是任何哲学派别都必须首先回答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论争历经两千多年而不衰,是因为它是认识论的一个基本理论问题,是两条认识路线斗争的焦点。近年来,我国哲学界对这个问题展开了广泛地讨论,提出了不少确有见地的看法,但问题并没有解决。一些论者鉴于社会实践在认识中的重要作用,认为实践是认识的源泉或唯一源泉。和这一观点密切联系,有的论者提出,只有通过实践活动的影响和作用而生成的“对象世界”即“人化的自然”才是认识的最终源泉。持以上观点的论者否认物质即客观实在是认识的源泉,并指责物质源泉观是旧唯物主义直观反映论的老调重弹。笔者不敢苟同,愿提出如下看法,进行商榷。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新唯物主义同旧唯物主义关注的是同一问题域的两个不同方面,再加上作为旧唯物主义立脚点的市民社会,事实上它成了马克思新唯物主义的重要立论依据,故而,立脚点的不同并非马克思新唯物主义同旧唯物主义最大的理论分野;马克思新唯物主义同旧唯物主义最大的理论分野在于其哲学立场、观点及方法的不同.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葛兰西实践哲学都强调哲学的实践本质,都主张从实践的角度理解世界、历史和人的认识,都可以称之为实践哲学。但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种实践的唯物主义,它强调实践的客观物质性、实践对认识检验标准的唯一性,葛兰西的实践哲学是实践的唯心主义,它常常以意志活动代替实践活动、以是否被群众普遍接受作为判断认识正确与否的标准。  相似文献   

6.
绪论 一、基本概念 1、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理论体系,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2、世界观:是人们对于整个世界的总的根本的看法。 3、方法论: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以及其他一切具体方法的理论基础。 4、人生观:是人们对人生的目的和意义的根本观点和态度。 5、唯物主义:凡是认为物质是第一性,意识是第二性的哲学属于唯物主义。 6、唯心主义:凡是认为意识是第一性,物质是第二性的哲学,是唯心主义。 7、形而上学:是用孤立、静止的观点看待世界上的各种事物,否认矛盾的客观存在的哲学思想。  相似文献   

7.
绪论 一、绪论部分应掌握的基本概念 1、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是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2、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3、方法论:人们关于世界普遍本质的观点是世界观,人们用世界观去指导自己的认识和实践,就是方法论。 4、唯物主义:凡是认为物质是第一性的,而意识是第二性的、是由物质所派生的哲学观点就属于唯物主义。  相似文献   

8.
哲学以实践所提出的根本任务为根本内容,以实践为它所提供的条件完成自己的使命。简言之,哲学适应实践发展的规律就是哲学发展的基本规律。从它的内容看,哲学的发展经历了本体论、认识论和实践论三个发展时期;从它对世界认识的方法看,哲学的发展经历了直观性、抽象性和具体性三个发展时期。哲学既是关于世界观的理论,又是关于方法论的理论,它对世界的正确认识集中体现为它对世界本原的科学认识;哲学发展的过程是真理战胜谬误的过程,因而各个时期哲学发展的最高成果总是唯物主义对物质的科学认识。 认识论哲学的最高成果是列宁对物质的科学定义,它在唯物主义战胜唯心主义的过程中起了关键作用。可以说,二十世纪是唯物主义对唯心主义取得决定性胜利的世纪,因此,新世纪哲学基本上就是唯物主义哲学。那时,哲学所要解决的基本问题是人类活动与物质运动的关系问题,哲学斗争的主旋律也  相似文献   

9.
一所谓实践唯物主义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是说马克思的唯物主义是实践的,它的全部理论原则都要付诸实践,指导实践,接受实践的检验和修正,并在实践中不断地丰富、发展自己,二是说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全部哲学的基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体系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对于实践唯物主义的起源与形成问题,理论界有人说它起源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一书,有人说它形成于《神圣家族》一书。我认为上述观点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关于认识对象的探讨中,有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认识对象只能是客体——人化自然部分,而不是整个物质存在。因而认为客体是认识论范畴,而物质(存在)则只是本体论范畴,哲学的基本问题则没有认识论的意义。另一种观点坚持物质世界都是认识对象,但又否认用客体人化自然范畴说明具体认识的必要性。这两种观点,都没有看到物质和客体的历史的统一性。  相似文献   

11.
辩证唯物主义哲学物质概念与自然科学物质概念是既相区别又相联系的。它们的区别主要在于: 第一,哲学物质概念与自然科学物质概念所反映的对象和范围不同。哲学物质概念所反映的对象是物质世界的共同本质。它回答了世界的本质、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自然科学物质概念即关于物质结构的学说,研究的对象是物质的具体形态、结构和属性。它回答的是“物理世界”的具体问题。正如列宁所说:“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依如何回答我们认识的泉源问题,即认识(和一般‘心理的东西’)同物理世界的关系问题而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洞察了包括费尔巴哈在内的旧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主要缺陷,破除了实践概念上的亚里士多德传统,将实践活动理解为一种对象性活动,进而把实践的观点作为自己哲学的核心观点,以实践为枢轴去把握世界。新哲学核心观点的确立及其贯彻也就决定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性质:它是实践唯物主义,也是辩证唯物主义,也是历史唯物主义,或者说是实践的、辩证的、历史的唯物主义。实践概念中包含着辩证法的原则和历史的原则,所以,实践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不是三个主义,而是具有内涵的一致性,从三个侧面分别凸显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维度及其实践性,辩证法维度及其批判性和革命性,历史维度及其历史的方法和原则。  相似文献   

13.
在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问题的深入讨论中,有人对有关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一些基本理论问题提出了不同看法,认为实践不是认识的基础或源泉,客观事物才是认识的基础或源泉。与此相联系,也不承认是马克思主义第一次把实践纳入认识论的。我认为,这种观点是不正确的,因为它实际上否认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本质特征,混淆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同一切旧哲学的界限。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所进行的哲学革命刘清纪继德国古典哲学之后,马克思进行了两个哲学革命,即唯物主义基本观点的确立和唯物主义辩证方法的制定.其中观点革命是要赋予辩证法以唯物主义哲学形式,方法革命则要改变黑格尔辩证法的形而上学内容,全部哲学革命都在于制定彻底的唯物主义...  相似文献   

15.
关于道家思想的哲学归属问题,学术界比较一致的观点,认为它属于唯心主义哲学,理由是在世界的本原问题上,道家思想认为派生万“有”的是“道”是“”。也有另一种观点,从审美式的认识角度对上述方法提出质疑,主张从思想的方法论的角度反观之,说明在道家思想中尤其在它的创始人老子那里所具有的唯物主义倾向。笔者赞成后者,特撰文以求教于理论界的方家和同仁。  相似文献   

16.
邓小平哲学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哲学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它进行深入的探讨有助于我们对邓小平理论精神实质的把握。邓小平哲学思想有着丰富的内容和深刻的内涵,这里仅就邓小平同志关于检验真理和一切工作成败得失标准的哲学观点,谈一点个人粗浅的认识。从实践标准到生产力标准再到“三个有利于”标准,勾勒出了邓小平关于检验真理和一切工作成败得失标准的哲学观点的发展轨迹,体现出了邓小平彻底的唯物主义精神。判断一种思想认识的真理性,唯心主义和以往的唯物主义都没有解决这个问题。马克…  相似文献   

17.
古希腊唯物主义对哲学基本问题的认识和解决刘卓芳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对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在不同历史时期它的表现形式是不同的,唯物主义对它的认识和解决也是不同的。本文就哲学基本问题的由来及古代希腊唯物主义对它的认识和解决加以阐述。由...  相似文献   

18.
<正>法国唯物主义哲学长期得不到重视,其主要原因就是没有看到它在哲学发展史上所起的不可缺少的逻辑作用,特别是没有看到它对德国古典哲学的形成所起的逻辑前提的作用。范畴是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思想工具。范畴史则是人类认识发展史的缩影,它以逻辑的浓缩形态集中反映了人类认识如何由现象到本质,由不甚深刻到较为深刻的发展过程。正如列宁所说的,“从逻辑的一般概念和范畴的发展与运用的观点出发的思想史——这才是需要的东西!”(列宁:《哲学笔记》,人民出版社1974年版,第188页)思维与存在的关系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因此研究思维与存在这些范畴发展的逻辑过程,就可以抓住哲学发展史的基本线索。研究法国唯物主义在哲学发展史中的地位,也应着重考察思维与存在这对范畴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9.
学者们经过多方位的审视,重申原有哲学概念和原理,并作大量专题研究后,对马克思哲学作了整体反思,认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传统表述没有准确反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内容,而“实践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准确表述。因其是以实践为基本观点的唯物主义,是以付诸实践、指导实践、变革世界的唯物主义,而作为思辨哲学分支的政治哲学揭示了政治世界的本质和普遍规律,提供了改造社会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相似文献   

20.
“实践唯物主义”理论讨论的实质在于:调整思维座标,重新审视马克思主义哲学及其革命性变革的实质和深刻根据。对此我们注意到在理论界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观点各异。有的认为,这一变革的实质是从主体出发,从社会实践出发,创立了崭新的唯物主义,即实践唯物主义;有的认为,变革突出表现在以实践唯物主义来同“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对立,并且反对唯心主义;有的认为,这个变革的实质在于,它改变了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