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同高海拔地区肺心病患者存活组和死亡组不同天数间的氧秒写右心功能的关系作了初步探讨,以期为临床综合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右心漂浮导管检查,观察并记录DO2、VO2、C汲RVSWI等参数;结果:存活组DO2、VO2、C汲RVSWI高于死亡组,至第三天差异显著,PVRI逐渐低于死亡组,至第 显著。提示存活组组织氧输送、氧摄取主右心功能明显好于死亡组;结论:检测患者氧动力学及右心功能对慢性肺心病病  相似文献   

2.
评价X线平片对右室异常肌束的诊断价值及限度。材料与方法:分析经手术证实的右室异常肌束73例的X线平片表现,根据血液动力学改变,将此病分为3型:无分流型;左向右分流型;右向左分流型。结果;在X线平自上,右室异常肌束可表现下列征象;(1)右室增大与心腰凸出不相称;(2)左室增大与肺血增多不相称;(3)右室流出道入呈局限性缺陷。  相似文献   

3.
放射性核素显像评价心肌梗塞对心功能影响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40例正常人为对照,用放射性核素显像研究50例急性或陈旧性心肌梗塞(MI)病人的左室MI部位、心肌梗塞面积(MIS)及其对左、右心室功能的影响.方法:以左、右室射血分数(LVEF、RVEF)、最大射血率(PER)及最大充盈率(PFR)作为心功能指标,用角度法测算MIS.根据左室MI部位不同分为Ⅰ组(前壁及心尖部)、Ⅱ组(侧壁)和Ⅲ组(下壁及后壁).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Ⅰ组及Ⅱ组中LVEF重度下降者分别为81.5%和60.0%,Ⅰ组及Ⅲ组中RVEF重度下降者分别为20.0%和57.2%.Ⅰ组及Ⅱ组中MIS与LVEF呈负相关(r=-0.68),Ⅲ组中MIS与RVEF呈负相关(r=-0.51).其中20例大面积MI(MIS53.83%±9.74%)病人MIS与LVEF呈负相关(r=-0.72),而与RVEF呈正相关(r=0.64).结论:了解MI部位及MIS可对心功能作出较为客观的估价.同时,了解心功能状态可初步估算MIS的大小,有利于诊断和治疗疾病及判断病情的预后.关键词  相似文献   

4.
肺动静脉瘘的放射学诊断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 评价X线平片和心血管造影在肺动静脉瘘(PAVMs)诊断中的应用及价值。材料与方法 回顾总结30例肺动脉脉瘘病例,重点分析X线平片和心血管造影特征表现。结果 囊状肺动静瘘21例,弥漫型肺小动静脉瘘9例。21例囊状肺动静脉瘘中19例具有典型X线平片征象,弥漫型肺小动静脉瘘均无典型X线平片征象。现动脉造影均清晰显示肺动静脉瘘部位、大小及范围。结论 X线平片对囊状PAVMs诊断具有一定价值,弥漫型肺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胸部平片及CT在胸部创伤中的诊断价值,旨在加强对胸部创伤的影像学认识。方法:通过对126例肺实质性损伤的回顾性分析,对其主要X线征象的病理基础及发生机制进行了讨论和分析,并与CT表现进行了比较。结果:126例均有不同程度的胸部损伤,以下列4种征象最为常见:1.肋骨骨折85%;2.肺部创伤和湿肺73%;3.血性气胸43%;4.纵膈及皮下气肿27%;结论:常规胸部平片特别是近来CR及DR对于肺实质的损伤具有一定的特征性表现,CT可早期发现轻度肺实质改变及细微变化。  相似文献   

6.
完全性肺静脉畸形连接于右上腔静脉的放射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总结连接于右上腔静脉的完全性肺静脉畸形连接(PSVC-TAPVC)X线平片的征象及其价值,以及畸形连接肺静脉的变异及对手术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研究1982~1998年收治并经手术证实的PSVC-TAPVC11例。逐个分析其X线平片征象并与心血管造影及手术结果对照,找出其征象形成的病理基础,以及肺静脉畸形连接的变异情况及其对手术的影响。结果 X线平片呈“右半头雪人征”者6例,3例有右上纵隔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静脉尿路造影(IVU)、超声(US)、CT和肾动脉造影在先天性肾动-静脉畸形(RAVM)诊断中的作用,评价经导管栓塞(TCE)在本病治疗中的作用,并复习文献。材料与方法:2例持续肉眼血尿的男性患者,均有IVU、US、CT和肾动脉造影,并对其影像表现进行分析和比较,动-静脉畸形用明胶海绵颗粒、钢圈、鱼肝油酸钠经导管栓塞。结果:IVU、US和CT几乎不能发现RAVM的阳性表现,肾动脉造影可以显示病灶的位置、形态和确切大小。用超选择栓塞治疗可以便动-静脉畸形的供血动脉闭塞,且在随访期间没有复发征象。结论:目前认为:肾动脉造影仍是诊断RAVM的最可靠方法,选择栓塞供血动脉是治疗RAVM有效、安全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本文采用平衡法门控心血池显像(MGBP)检测了正常对照组15例,室壁瘤组20例及非室壁瘤组23例,对比分析了三组的心功能参数,结果示这到场且及非室壁瘤组的LVEF、PER、EF2-4,RS2-4、相角程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0.01);室壁瘤与非室壁瘤之间的差异亦有显著性意义(P〈0.05);并且分析了门控心血池中室壁瘤的表现及与非室壁瘤的区别,其中17例室壁瘤患者进行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肝硬化背景上肝细胞肝癌(HCC)的 MRI 动态增强表现,探讨2014版肝脏影像报告及数据系统(LI-RADS)所定义的各种征象在 MRI上的识别率。方法:2008年12月-2014年8月共54例乙肝肝硬化患者入组本多中心研究,所有患者均行 MRI平扫和增强扫描、且经病理诊断证实有 HCC。由两位阅片者对 MR 图像进行独立盲法读片,阅片方法遵循LI-RADS流程:对主要征象、次要征象进行评价(出现/未出现),计算2位阅片者对LI-RADS所定义的各种 MRI征象的识别率。通过Kappa检验来分析两位阅片者对征象识别的一致性。结果:两位阅片者对病灶的3个主要征象(动脉期高强化、“廓清”表现、“包膜”表现)的识别率依次分别为83.3%和85.2%、77.8%和64.8%、51.9%和61.1%,阅片者间的一致性(Kappa值)分别为0.791、0.512和0.589。对于次要征象,大部分征象均有一定的识别率,以T2 WI上稍高信号、扩散受限的识别率最高,分别为90.7%和87.0%、88.9%和90.7%,阅片者间的一致性(Kappa 值)分别为0.813和0.899。结论:基于LI-RADS的诊断标准,平扫及动态增强MR图像上乙肝肝硬化背景上的HCC病灶的主要征象能较多地被识别,且阅片者的一致性较好;次要征象中T2 WI稍高信号和扩散受限的识别率较高,阅片者间的一致性也非常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进一步提高X线平片对主动脉窦瘤破裂的诊断。方法 39例主动脉窦瘤破裂病例,右冠窦瘤破裂29例,无冠窦瘤破裂10例。全部病例均摄心脏远达片及左前斜位或吞钡左侧位片。分析其临床特点及X线表现,并与手术所见对照。结果 主动脉窦瘤破裂的主要X线表现为心脏普遍增大,破入右房病例的心脏增大较破入右室者明显。心型多为普大型和二尖瓣型。多数病例出现不同程度肺淤血,部分病例肺淤血并肺充血。结论 X线平片心脏增大和肺血增多,结合临床胸痛、典型心脏杂音等体征,可提示主动脉窦瘤破裂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