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针对不确定需求下自由退货政策的供应链协调问题,构建了考虑自由退货与不考虑自由退货两种协调策略,分别建立了随机需求下由单个制造商和单个零售商构成两级供应链的分散决策模型,比较了两种协调策略最优解的实现条件,得出了在顾客需求的分布函数为增函数时,分散协调决策过程中不考虑自由退货的协调策略优于考虑自由退货的协调策略,并设计了回购合同机制,可实现自由退货下的供应链协调.通过数值算例分析研究了两种协调策略下参数的变化对供应链协调绩效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现实中企业再制造决策往往受到政府规制和供应链因素的影响,且具有动态变化的特征.为推进再制造供应链的可持续运营,考虑政府规制和供应链协调作用,构建由一个制造商和一个零售商组成的再制造供应链微分博弈模型,分别探讨无政府规制无供应链协调、有政府规制无供应链协调、有政府规制有供应链协调3种情形下新产品和再制品的定价决策及再制造供应链绩效水平.研究发现,政府规制有利于激励制造商积极参与废旧产品的回收再制造活动,而供应链协调契约可以进一步提升消费市场作用并促进政府政策的实施;制造商利用成本分担契约激励零售商进行产品和企业品牌宣传,可有效提高企业商誉水平;在一定条件下,该成本分担契约可以有效实现制造商、零售商和整个供应链系统效益的改进.研究结论对再制造供应链节点间的协调合作以及政府规制政策的制定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为了优化两阶段电子商务供应链,避免由于信息不对称导致的供应链效率低下,研究了一类在生命周期中采用C2B-B2C两阶段模式进行销售的电子商务供应链模型,分别对第一阶段消费者根据零售商退货补偿价格制定的退货决策、第一阶段消费者退货决策对第二阶段零售商的最优订货量与最优利润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发现C2B-B2C电子商务供应链两阶段具有不同的零售商的最优退货价格。对零售商最优退货价格的分析发现,制造商能够通过回购和对退货进行再制造来调节零售商最优退货价格,实现两阶段的协调。在此基础上对不同类型的制造商回购合同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差异化回购合同能够更有效地协调两阶段供应链;另外,在产品非易逝且消费者愿意接受再制造产品的前提下,制造商提供再制造的差异化回购合同能够更好地增进供应链的整体利润。  相似文献   

4.
竞争的零售商创新投入的供应链协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由一个制造商和两个零售商组成的两级供应链,在市场价格竞争下,下游零售商创新投入降低运作成本的供应链博弈模型.研究发现,分散决策下,制造商的利润随着零售商创新能力和竞争强度的提高而增大,其最优批发价与零售商的创新能力无关,创新投入的外溢效应反映在增加了制造商的需求.创新使零售商的利润提高,但由于竞争性,当创新能力达到一定程度后,创新反而使零售商的利润降低.为此,提出了使供应链协作的基于数量折扣的混合契约,最后利用具体算例分析验证了结论.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大数据环境下定向广告与消费者偏好信息投入对供应链定价的影响,以单个制造商和单个零售商组成的供应链系统为研究对象,基于Stackelberg博弈,采用逻辑推理和数值仿真相结合的方法修正产品需求模型,建立了3种成本分担模式下的收益模型。分析了3种模式下,供应链的定价与收益随投资水平和分担系数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定向广告和消费者偏好信息投入水平对零售商与制造商的定价策略有重要影响,制造商和零售商的最优定价和最优收益与定向广告和消费者偏好信息投入分担系数、成本分担模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基于第三方回收的双渠道闭环供应链协调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双渠道闭环供应链的协调问题,基于博弈理论构建了制造商进行网上直销、零售商进行传统零售、第三方负责废旧产品回收的双渠道闭环供应链决策模型.分析和比较了集中决策与分散决策对供应链成员最优定价策略和利润的影响,发现分散决策会导致整个双渠道闭环供应链的效率损失.为弥补这种效率损失,以集中决策的最优结果为基准,设计了一个利润共享—费用分担契约来实现双渠道闭环供应链的协调.算例分析表明,所设计的利润共享一费用分担契约能够有效协调双渠道闭环供应链.  相似文献   

7.
多对一供应链收入共享契约中的采购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多对一供应链结构中基于契约协商的采购优化策略问题及其对改善供应链绩效的影响,针对该供应链结构中零售商具有内生保留利润的特点,建立了以制造商为主方、零售商为从方的Stackelberg主从对策模型;给出了在制造商提供契约条款的对称博弈中,零售商采购策略存在唯一最优解、制造商问的博弈存在唯一对称纳什均衡最优解的证明;讨论了收入共享契约下分散供应链决策同集中供应链决策的关系,限定了该结构中供应链协调的条件.最后,通过仿真实验分析验证了契约参数及产品的可替代性对供应链绩效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产品差异化下的线上与线下融合供应链合作广告策略,针对单个制造商与单个零售商组成的线上与线下供应链,利用微分对策得到集中决策和分散博弈下供应链成员的广告投入和广告分担比例。研究结果表明,分担比例的大小与渠道产品商誉、供应链成员边际利润、产品差异化程度密切相关;Stackelberg博弈下零售商的最优广告策略为不分担制造商在线渠道对传统渠道的广告投入,并设计了一个广告费用分担合同来实现供应链协调;最后,用数值算例对结论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9.
为分析渠道公平感知对双渠道供应链决策的影响,针对上层为单个制造商,下层为多个零售商和需求市场的双渠道二层供应链网络,运用Stackelberg博弈理论和FS模型分析零售商渠道公平感知对供应链均衡策略和效用的影响.研究表明,如果零售商一味要求提高零售渠道的利润分成,则不能实现利润最大化.制造商应注重协调传统和直销两个渠道的利润分配比,不能仅追求直销渠道的高利润而忽视零售商的渠道公平感知,以使供应链整体利润达到最优.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零售商双渠道结构和回收品质量对闭环供应链最优决策的影响,构建了包含一个制造商、一个零售商和一个第三方组成的闭环供应链模型,在双渠道闭环供应链基础上,考虑零售商线上和线下渠道并存以及回收品存在质量差异的情况,在零售商主导的前提下,利用Stacke1berg博弈理论求得集中决策与分散决策下的供应链成员最优定价和利润.结果 表明:分散决策下的闭环供应链没有达到Pareto最优,采用利润共享费用分担契约实现供应链协调后,供应链中各主体企业的利润得到提高,供应链整体利润达到集中决策水平;回收品质量不会影响正向供应链中的定价决策,但与逆向供应链中的回收价格、回收数量和供应链的整体利润正相关.最后通过数值分析验证了结论和协调机制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模糊需求环境下供应链成员间的协调机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保证供应链成员获得利润,在模糊需求环境下,研究由单一供应商和零售商组成的两级供应链系统的协调机制问题。将市场需求视为模糊变量,建立不确定理论下基于可信性分布的分散决策、集中决策,以及收益共享契约和回购契约模型,并以三角模糊变量为例对模型进行优化,给出各种模型下的最优策略。最后,通过数值算例对模型中的参数进行求解,并对分析结论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在模糊需求环境下,供应链系统中依然存在双重边际化效应,通过在协调机制中改变契约系数可以使供应链各成员的期望利润相比分散决策时有明显提高,并且当谈判双方达成纳什谈判解时,成员在收益共享契约下的期望利润等于其在回购契约下的期望利润。  相似文献   

12.
供应链协同契约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为了使供应链达到协同,提出了利润共享与买回契约组合而成的新型混合契约,并用该契约对单供应商一单零售商,以及单供应商一多零售商组成的两级供应链模型进行了协同分析,整个分析过程采用了Stackel-berg博弈理论,其中供应商作为领导者,零售商作为跟随者.分析结果和数值实例说明,混合契约可以使供应商与零售商协同,并使供应链渠道总利润最大化.  相似文献   

13.
收益分享契约对供应链性能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优化季节性商品两级供应链的性能,引入收益分享契约.供应商通过分享零售商的销售收入,可以有效地降低批发价,吸引零售商订购更多的商品,并且供应商通过调节批发价和收益分享因子可以在协调供应链的前提下任意划分供应链的总利润.讨论了收益分享契约在供应商管理库存模式下的应用,找到了优化供应链性能的决策集.进一步分析了批发价为0时供应链性能的优化策略,通过引人剩余补贴因子实现了在协凋供应链的同时任意分配供应链的总利润.最后用数值算例对结论进行了说明.  相似文献   

14.
比较分析了一对多两阶段供应链在传统、信息共享和供应商管理库存三种供应链管理模式下的供应链绩效,其中绩效指标选取为平均成本.针对三种模式分别构建了供应商、零售商以及供应链整体的运作模型,给出了其成本的解析表达式,最后通过数值实验的方法,比较了三种模式下的供应链绩效.结果表明,对于零售商和整个供应链而言,信息共享模式优于传统模式,并且供应商管理库存模式优于信息共享模式;而对于供应商而言,信息共享和供应商管理库存模式均优于传统模式,但供应商管理库存模式与信息共享模式相比,在一定条件下,有可能带来供应商成本的增加.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奖惩机制下零售商主导闭环供应链中各参与主体的回收渠道最优决策问题,运用博弈论建立4种奖惩机制下具有竞争性的双渠道销售和多渠道回收闭环供应链模型,对比分析了4种混合回收模式下供应链成员利润、整个供应链系统的利润和回收水平。研究表明:废旧产品回收价格系数与回收渠道竞争系数之比较小时,制造商会选择制造商和第三方回收商这一混合回收渠道,此时供应链存在不稳定性;反之,制造商会选择制造商、零售商和第三方回收商这一混合回收渠道,此时供应链具有长期稳定性。单位奖惩因子和销售渠道模式不影响供应链各成员的最优回收渠道决策。  相似文献   

16.
弹性需求下带有分摊运费的供应链协调策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弹性需求条件下,由单一零售商和单一供应商组成的两级供应链的协调订货问题.该协调运用了共同补给期和分担运输费用的双重策略,分别从订货周期及年需求量的角度协调供应链订货.在Stackelberg博弈的框架下,首先从实际出发,引入了零售商最优转让折扣率,再从供应商的角度建立了协调模型,然后讨论了求解算法,并利用数值试验方法,通过仿真研究说明了该协调策略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In this paper, we discuss a EOQ model on Stackelberg game in supply chain, that is, a distribution channel system contains one supplier and a single retailer, and the supplier in the channel holds monopolistic status, in which he not only owns cost information about the retailer but also has the decision-making right of the lead time. Under this circumstance, the optimal lead time and order cycle time of the supplier and the retailer, respectively, are investigated, and approximate solutions for then are derived. The analysis is made by numerical data that it’s likely to bring the supplier and the retailer profits and losses by controlling the lead time.  相似文献   

18.
This paper considers a two-echelon supply chain, which contains one supplier and one retailer. It studies the quantification of the bullwhip effect and the value of information-sharing between the supplier and the retailer under an autoregressive integrated moving average (ARIMA) demand of (0, 1, q). The results show that with an increasing value of q, bullwhip effects will be more obvious, no matter whether there is information sharing or not. When there exists information sharing, the value of the bullwhip effect is greater than it is without information sharing. With an increasing value of q, the gap between the values of the bullwhip effect in the two cases will be larger.  相似文献   

19.
需求信息不对称下基于期权的供应链协作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批发价格契约分析了信息不对称导致供应链效率下降的机理,运用信号博弈理论设计相应的期权契约,激励具有信息优势的零售商,通过其期权购买量向供应商传递真实的市场需求信息,并据此优化供应商的产能和价格决策,以及零售商的期权购买策略,最终达到供应链的协作。最后,对各决策模型和协调过程分别进行了详细的仿真分析,验证了期权契约在需求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的供应链协调过程中的有效性,并探讨了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物流自营和物流外包模式对于资金约束供应链运作的影响,探讨了物流均衡策略。在考虑外部银行信贷融资渠道的基础上,构建了生产商、第三方物流服务商和资金短缺零售商组成的供应链系统,研究了物流自营和物流外包情形下资金约束供应链中成员的最优订货定价决策,并从供应链中领导者角度探讨了物流均衡策略,最后通过数值算例进一步分析了生产成本等参数对供应链系统利润以及零售商融资金额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供应链中成员的订货定价决策以及期望利润受物流成本等参数影响。当生产成本和自营物流成本较低时,物流均衡策略为自营;当生产成本和自营物流成本较高时,物流均衡策略为外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