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荨麻疹是皮肤黏膜较常见的过敏性疾病,主要为皮肤黏膜暂时性血管通透性增加而发生的局限性水肿,即风团,常伴有明显的剧烈瘙痒和搔抓[1].高压氧治疗荨麻疹已被证明切实有效,但高压氧治疗后瘙痒、皮疹迅速消退的未见报道,笔者介绍1例. 病例资料:王某某,男,53岁,因脑外伤和多发性骨折入院.已行高压氧治疗35次,治疗压力0.2 MPa,吸氧60 min,每20 min间歇5 min吸舱内空气.2010年9月26日晚患者身体多处出现红色斑丘疹,伴瘙痒.当时未予抗过敏处理.27日继续接受高压氧治疗,出舱后患者诉瘙痒症状消失,查体发现皮疹基本消退.细询病史后,诊断为药物过敏,具体药物不详,似以静脉输液所用药物可能性较大.为防皮疹再发,停用静脉输注药物,予氯雷他定、地塞米松、炉甘石洗剂抗过敏.但27日夜间,患者再次出现全身性皮疹,瘙痒明显.28日行高压氧治疗后皮疹及瘙痒症状又迅速消失.临床停用所有口服药物后瘙痒、皮疹未再出现.  相似文献   

2.
霍劲松  程宏 《人民军医》2009,(8):490-490
1病例报告 患者男,16岁。因感冒,发热体温39.8℃自服复方阿司匹林片2片。服药1.5h后,患者发现背部皮肤出现大小不等的散在皮疹,20min后皮疹明显增多,自觉口干、胸闷、气短、恶心、呕吐、呼吸困难和头晕等,来我门诊部就诊。查体:患者主诉未服过其他药物,平时身体健康,有青霉素过敏史,无哮喘史;精神不振,口唇发绀,情绪烦躁;全身可见成片突出皮肤表面的皮疹,口腔黏膜红肿;心率110/min,律齐,血压80/55mmHg,双肺闻及哮鸣音,肝脾、腹部(-)。拟诊断为复方阿司匹林所致。  相似文献   

3.
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 disease,HFMD)是全球性传染病,在儿童中常见流行,主要表现包括发热、口腔黏膜溃疡性疱疹及四肢末端水疱样皮疹.  相似文献   

4.
月经疹指发生在月经周期内的皮疹.一般来说,这种皮疹在月经来潮前1~3天发生,在月经结束后的1~2天内消退,主要发生在面部、躯干和四肢的皮肤,皮损表现为红疱疹、荨麻疹、紫癜,眼眶周围色素沉着,有时口腔和阴道黏膜出现溃疡.个别病人还会出现全身性疱疹型月经疹,而且病情严重,常伴有高热和全身不适等症状.  相似文献   

5.
毕国春 《人民军医》2006,49(3):185-186
患者女,24岁。因停经40^+1周伴发热3天,于2005年5月6日入产科。预产期:2005年5月5日。入院前3天出现发热,体温38.5~39.1℃,伴干咳、流清涕、畏光、流泪等,院外曾按“上呼吸道感染”治疗,体温无下降。入院即行剖宫产术,剖出一女婴,1min APGAR(美国儿科总体测定记录)评分10分,体重3700g。5月8日晨,患者白面部开始出现孤立的红色斑丘疹,以“麻疹”转入传染科。既往未患过麻疹。发病时当地麻疹流行。查体:体温40.1℃,全身皮肤可见大小不等的淡红色斑丘疹,压之褪色,以颜面、躯干居多,手足心未见皮疹,疹间皮肤正常,眼结合膜充血,口腔黏膜可见Koplik斑;双肺呼吸音粗糙,未闻及干湿性哕音;心律齐,未闻及病理性杂音;双下肢轻度凹陷性水肿。血清麻疹IgM抗体阳性。诊断麻疹。母婴分居,卧床休息,予清开灵、维生素C等治疗,2天后全身中毒症状逐渐减轻,皮疹开始消退。5月13日体温正常、皮疹大部分消退,留有少许浅褐色色素斑。5月9日其女婴颜面、躯干出现红色斑丘疹,口腔黏膜可见Koplik斑,体温正常,血清麻疹IgM抗体阳性。未进行治疗,3天后皮疹消退。  相似文献   

6.
月经疹 指发生在月经周期内的皮疹。一般来说,这种皮疹在月经来潮前1~3天发生,在月经结束后的1—2天内消退,主要发生在面部、躯干和四肢的皮肤,皮损表现为红疱疹、荨麻疹、紫癜,眼眶周围色素沉着,有时口腔和阴道黏膜出现溃疡。个别病人还会出现全身性疱疹型月经疹,而且病情严重,常伴有高热和全身不适等症状。月经疹是一种变态反应,是由于月经来潮前卵巢分泌的孕酮水平猛增,使身体发生了过敏所致。  相似文献   

7.
病例患儿,男,8个月零10 d。因咳嗽半月加重3 d入院。病程中伴有流涕、喷嚏。否认传染病史及传染病接触史,预防接种按卡进行(麻疹疫苗因病尚未接种)。查体:T36.6℃,HR 132次/min,R 34次/min;全身无皮疹,口腔黏膜光滑,咽略充血,呼吸音粗,可闻及固定细湿啰音及痰鸣,  相似文献   

8.
过敏性紫癜(allergic purpura,AP)是一种临床工作中常见的血管变态反应出血性疾病.临床常见的出血部位主要是皮肤及黏膜,同时也可伴有皮疹、关节痛、腹痛及肾功能改变.本病好发于儿童及青少年,成年患者相对少见.皮肤及黏膜下出血先于或同时与其他临床症状出现的紫癜型AP相对多见,临床医生容易诊断.累及消化系统的腹型过敏性紫癜(abdominal type allergic purpura,AAP)相对少见[1],往往呈急腹症表现,皮肤紫癜及皮疹不明显,又缺乏特异性检查,极易误诊[2].笔者分析以急性腹痛为首发症状的成人AAP患者的MSCT资料,旨在探讨CT检查在AAP诊断及治疗后复查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暗焦点的测量方法,检测我军飞行员暗焦点的分布特征. 方法暗焦点检查仪由激光发射源、箱体、观察孔、视标、调节手柄等组成.测量范围+5.0 D~-5.0 D,综合精度为±0.15 D,激光图像显示时间1.0 s,间隔5.0 s.随机抽取90名男性现役军事飞行员,年龄25~53岁,飞行时间500~6 000 h;军校近视眼学员81名,正视眼38名.被检者在暗环境适应5 min,先测右眼,后测左眼,重复3次取平均值. 结果飞行员左、右眼的暗焦点平均值分别为-1.08 D和-1.17 D,标准差为0.75 D和0.74 D.近视学员左右眼的暗焦点值分别为-3.04 D和-3.08 D.3类人群的暗焦点基本均成正态分布.飞行员随着年龄的增加暗焦点值降低,方差分析P<0.05.不同飞行时间各组之间未见有明显差异. 结论暗焦点检查仪能满足暗焦点的检测需要.在国内首次获得了军事飞行员和近视学员暗焦点的均值和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10.
红皮病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皮肤综合征。本病常由药物过敏引起或继发于其他皮肤病(如银屑、湿疹、原发红糖疹和恶性肿瘤等)。其临床表现以全身皮肤黏膜弥漫性潮红,浸润、肿胀和脱屑,并且持续发热为特征。严重者内脏广泛受累,是皮肤科的急危重症之一。但因少数病例早期病因不明确,常伴有持续发热、皮疹和重度肝损伤等。2006年12月-2007年6月,我科收治2例早期病因不明的红皮病患者。现将临床观察及护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骨显像剂摄取一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患者男,52岁。因四肢无力、疼痛、食欲减退半年,加重伴咳嗽5d入院。无发热,既往体健。体格检查:贫血貌,全身皮肤、黏膜无黄染、皮疹及皮下出血点。双眼睑浮肿,巩膜无黄染,结膜无充血。右颈部可触及一1.0cm×1.2cm肿块,质中,随吞咽上下活动。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性罗音,心脏听诊正常。腹平软,上腹部压痛,无反跳痛,肝、脾肋下未触及,双肾叩击痛(+)。双侧肱二头肌萎缩,双下肢凹陷性浮  相似文献   

12.
应用抗痨药常出现皮疹。临床实践提示,抗痨药引起的皮疹多数情况下可坚持用药。本文选择我所1992年-2002年服用抗痨药引起皮疹病例90例,选例条件为(1)用抗痨药前无皮疹,用药期间出现皮疹不能用其他原因解释的;(2)停用可疑致敏药物皮疹消退者;(3)再次用药诱发皮疹者。符合以上(1)-(3)其中之一条件列为选例。  相似文献   

13.
<正> 作者自1991年2月以来,对需用氨基苄青霉素治疗的患者,62例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两组。治疗组30例,为静滴氨基苄青霉素加口服甲氰咪呱;对照组32例单用氨基苄青霉素。结果治疗组30例,出现皮疹过敏反应2例(6.7%)。对照组32例,发生皮疹反应8例(25%),两组皮疹发生率经x~2检验,P<0.05。作者认为甲氰咪呱治疗组过敏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发生皮疹的强度轻,面积小,在应用的过程中未产生其它不良反应。从而为临床应用氨基苄青霉素减少过敏反应开辟了新的途  相似文献   

14.
我院自1990~1992年给106例晚期肝癌行肝动脉灌注化疗或栓塞治疗,其中有6人(9人次)出现带状疱疹样皮疹。现报道如下,旨在探讨其原因及防治.临床资料一般情况:6例均为男性,年龄43~72岁;发生1次者3人,发生2次者3人;6人均系第1次用药后即出现皮疹.用药情况:6人做肝动脉灌注化疗时均用上海信谊药厂生产的60%泛影葡腰注射液做肝动脉造影,然后注入阿霉素、丝裂霉素及5-氟尿嘧啶.出现皮疹后,有3例改用不同的抗肿瘤药物,仍出现皮疹,但6例在行肝动脉灌注化疗时停用泛影葡胺后,皮疹再未出现.皮疹情况:6例皮疹均发生在右侧,似带状疱疹样皮疹,在右腰背部沿十二肋骨下方簇状水疱样皮损呈带状分布,局部皮肤发红灼热,伴感觉过敏及疼痛,可见红  相似文献   

15.
<正>病人,男,19岁,战士。随部队野外驻训4个月回驻地后1个月,偶尔发现右手前臂出现一个黄豆大皮疹结节,随后右上臂也出现一个类似皮疹,同时右侧颜面部出现4个类似皮疹,有轻微瘙痒和疼痛感。皮疹逐渐增大,丘疹脓疱破溃后有黄色黏稠的脓性分泌物流出结痂,无明显压痛,在部队卫生所给予抗生素口服、消炎药膏外用等对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食物诱发的严重过敏反应的临床特征及治疗策略.方法选择32例食物诱发的严重过敏反应患者,总结其临床表现和急诊治疗方法.结果食物诱发的严重过敏反应临床表现包括皮疹2例,黏膜反应23例,消化道症状20例,呼吸系统症状20例,18例患者出现心慌、头晕和休克等症状.急诊治疗中主要使用皮质醇激素、抗组胺、支气管扩张等药物,仅有15例患者使用了肾上腺素.结论食物诱发的严重过敏反应常为多器官系统混合症状,强调首选肾上腺素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7.
耿延东 《西南国防医药》2013,(11):1250-1250
病例 男性,24岁,从事牛羊毛肚运输业,2013年2月12日因“间断发热1W”就诊入我科。入科时体温39.0℃,脉搏108次/min,呼吸207次/min,血压124/78mmHg。全身皮肤、黏膜未见皮疹,神志清楚,精神差,急性病容,自动体位。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哕音。心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软,肚脐周围压痛,无反跳痛。  相似文献   

18.
患者,女,18岁,主因乏力、全身浮肿10d,颜面双手皮疹伴发热3d于2009—01-04入院。查体:T:37.9℃;口腔黏膜溃烂;血常规:WBC3.7×10^9/L,血沉42mm/h;C,0.39g/L,C4 0.15g/L;尿常规:尿蛋白(3+),隐血(2+);镜检:RBC10—12个/HP;抗体检测示:抗核抗体阳性,抗U—rnp抗体阳性,抗dsDNA抗体阳性;胸片示:少量胸腔积液;B超示:双肾弥漫性炎症病变;  相似文献   

19.
患者,男性,59岁。因双下肢胫前皮疹24年,又周身起鳞屑性红斑伴痒感1月而就诊。1966年下半年患者双下肢胫前出现数个白色丘诊伴瘙痒,搔抓后皮疹扩大,增多,呈密集分布,表面并出现脱屑,皮损仅限于胫前,其它部位未见出现类似损害。1990年6月躯干部皮肤出现鳞屑性红斑皮疹,短期内头皮、四肢均出现类似皮疹,患者既往身体健康,家族中无类似病史。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手足口病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本院门诊及住院治疗的446例诊断为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特征及治疗。结果:446例中男301例,女145例;1~3岁占73.3%。以3~6月份最多,占92%。246例(55.2%)患儿发热,其中37.5~38.0℃388例,占发热患儿的78.9%。202例先发热,1~2 d出现皮疹,45例先出现皮疹,1~2 d发热。患几均有较典型的皮疹,以手掌、脚掌、臂部多见。402例出现口腔黏膜损害。441例(98.9%)为普通型,重症仅5例。WBC(4~10)×10^9/L者355例,占79.6%。经抗病毒及对症治疗后,440例(98.6%)在1周内痊愈,3例转往上级医院治疗。结论:手足口病发病率高,以1~3岁儿童多见,3~6月份为发病高峰,以普通型常见,临床表现典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