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41 毫秒
1.
水利科技投入的政策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水资源短缺是中国21世纪面临的最重要问题。新中国成立以来,水利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但由于中国特殊的自然条件、快速增长的人口与经济的迅速发展,水资源短缺、洪涝灾害、水污染和水土流失等水问题仍然相当严重。面对经济增长与水生态环境的冲突,我国政府将可持续发展战略落实到水利建设中,务实地提出建设节水型社会的目标。水利科技进步也就成为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推动力。通过分析水利科技投入现状及其对水利科技进步的重要作用,阐述了有必要建立全国性的水利科技投入政策的观点。  相似文献   

2.
水库移民工作是水利基础产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找省在处理已建17座大型水库移民遗留问题中,认真制定实施开发性移民行动计划,重点扶持移民因地制宜发展种植业、林果业、养殖业多种经营.支持他们开发创业。在发展多种经营过程中,投入有一定限度的情况下,依靠科技进步就成为潜力最大、产生效益最高的因素。因此,需要建立健全推广普及科技服务体系,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相似文献   

3.
针对连年大旱给农村经济发展带来严重影响的实际,蒙阴县从改革水利建管体制入手。努力拓宽融资渠道,形成了全民投资建设水利的新高潮。2002年,全县投入水利建没的资金达1.8亿元,发展各类水利工程17140处,增加蓄水能力2140万m~3,扩大和改善灌溉面积2.35万hm~2。  相似文献   

4.
1994年水利部在丹江口第一次召开全国水利经济工作会议,正式提出了发展水利经济的命题。改革开放以来,河北水利经济逐年壮大,尤其是十四大确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后,我省水利经济明显加快了发展速度。1979年水利经济总收入1610万元,到1992年总收入44613万元,增长了20倍。1998年总收入33.1亿元,利润1.9亿元,1993年至1998年总收入年均递增28%。1996年我省水利经济总收入和利润全国排序双双进入前十名。在务实中解放思想。我省在解放思想上最大的特色就是经过长期不断探索,理顺了…  相似文献   

5.
加大天津市农村水利建设投入体制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津  杨科  SUN Jin  YANG Ke 《海河水利》2009,(4):52-53,63
农村水利是水利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水利投入不足依然制约着农村水利的可持续发展。在分析农村水利投入体制机制现状基础上,就如何实现农村水利投入稳定增长提出了出台有关政策、创新投入新体制等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6.
十八大报告把水利放在生态文明建设的突出位置,对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城乡防洪抗旱排涝能力等方面作了重要论述和重大部署。德州市是农业大市,要从根本上突破水资源紧缺严重的瓶颈,必须加大水利投入强度,加快水利建设进度,大幅度提升水利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基础保障水平。为此,提高蓄水能力是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水利工作的首要任务。文章就如何通过河道整治、水库建设等方面提高蓄水能力,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7.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人类社会进步的不竭动力.水利科技是水利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动水利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基础条件.在2008年3月31日至4月1日召开的全国水利科技大会上.回良玉副总理强调,要充分认识加快水利科技创新、促进水利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全面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进一步深化水利科技体制改革,大力加强水利科技,不断推进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转变,为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提供保障,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近年,水利科技工作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强化支撑,引领发展,在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科技推广和成果转化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戍效.会上.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员会、水土保持司等8个单位交流了经验。本期刊登部分典型经验.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8.
福建省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投入新机制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福建省积极探索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投入机制,各级财政加大投入,依法加强各项水利规费征收.注重利用民间资本,同时通过农田水利工程经营权和林权改革筹集资金,农田水利设施得到明显改善。针对农田水利建设资金缺口依然很大、缺乏有效的建设管理机制等问题,建议进一步健全以政府为主的投入机制,健全以农民为主的建设机制.健全基层水利服务组织体系,  相似文献   

9.
公共财政下的水利投入机制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公共财政的职能范围是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为前提,以追求公共利益为己任,解决社会的公平问题。营造良好的社会和经济发展环境。水利是排在第一位的与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社会安全等休戚相关的基础设施产业,因此水利应纳入公共财政的公共预算范畴。公共财政是水利发展的投入主体,探讨公共财政下的水利投入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纵观我国历史上每一次粮食生产的徘徊,除水旱等自然灾害的困扰影响外,背后都存在着水利投资的大起大落。如何增加投入,发展水利事业,强化水利基础产业地位建设是非常重要的。 1 水利投入存在的问题地处山区的河北省涿鹿县总面积2802km~2其中耕地面积4.4万hm~2。水浇地面积2.93万hm~2。十年九旱,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县。近几年,由于连续干旱,地上地下水资源严重  相似文献   

11.
2009年,江苏水利工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践行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主动抢抓国家扩大内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机遇,加大水利投入,加快水利建设,强化水利管理,各项水利工作都取得了显著成绩,为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和改善民生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正>去冬今春,西藏将投入3.8亿元资金用于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重点实施抗旱水源和田间配套、乡村防洪、水毁设施修复等工程。水利基本建设资金将同比增加15%。西藏全区计划修复水毁工程1 023处,疏浚河道301 km,新增供水人口22万人,新增蓄水能力34万m3,新增旱涝保收面积2 000 hm2,新增和改善灌溉面积2万hm2,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0 km2,确保综合效  相似文献   

13.
湖南是全国水旱灾害最严重的省份之一,北涝南旱,几乎年年发生。湘北洞庭湖区既是一块宝地,又是一块险地,正如水利部钮茂生部长所说的“万里长江,险在洞庭”。其险不仅在天降之灾,而且险在抗灾能力十分薄弱的水利设施上。国家要求大江大河水利设施的防洪能力达到50年一遇的标准,而洞庭湖的抗洪能力还未达到10年一遇的标准。湘南、湘西山丘区干旱频繁,目前仍有6.7万ha多耕地抗旱没有保障。水利建设所需资金,尽管国家、省里各级财政以及广大农民从各个方面千方百计筹措,但每年的投入仍不足正常治理所需资金的1/3。1我省的水利投入…  相似文献   

14.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省水利工作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一是中央投资方向和结构调整,有利于我省争取国家投资;二是国家重视商品粮基地建设,有利于我省加快水利发展步伐;三是全省经济实力不断增强,有利于增加水利投入;四是水利改革不断深化,有利于吸引金融资本、社会资本的投入;五是其它方面如农业开发、土地整理复垦等用于水利的投资在大幅度增长,有利于加快水利建设、提高水利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15.
闫志明  杨植野 《治淮》2000,(8):17-17
水利基金的投入是中央重视水利管理工作的重要举措,能否用活用好水利基金,是关系到水利管理工作实现根本性转变的关键。南四湖水利管理处作为水利部淮委的派出机构,抓住机遇、锐意进取、拓宽思路、严格高效地运作水利基金。截止到目前,共完成水利基金项目34项,经费1424.07万元体利工程面貌发生了可喜的变化。 南四湖流域面积3.17万平方公里,地跨苏、鲁两省三市十几个县市,湖区是鲁南、苏北重要的工矿企业密集带和商品粮基地,地理位置和经济地位十分重要。因此,做好南四湖流域的防汛度汛  相似文献   

16.
增加投入是搞好水利宣传的重要措施之一李保才水利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水利第一”的大文章很重要,必须加强水利宣传,增加投入、提高水平,使“水利第一”的思想深入人心,尤其是深入各级领导心中。而要达到此目标,必须提高宣传水平,...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30年来,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水利事业发展思路的不断创新,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水利财务经济管理的理念、体制机制、管理方式方法都发生了重大变化.水利财务管理整体水平显著提高,水价改革稳步推进,水利财务经济管理工作在保障水行政管理职能履行和水利事业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浙江省山地面积约占70%,小流域纵横交错,小水电建设起步早.1993年以来,依托股份(合作)兴办水电机制和初步理顺上网电价,小水电以年均近10万kW投产规模递增,至2000年底已建成小水电站2000余座,总装机达170万kW,为山区水利水电事业全面发展、提高当地用电水平、改善生态环境、加快地方经济建设,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浙江省,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甚至更早建成且还在运行的小水电仍有40余万kW,其中包括不少以水利综合效益为主、大中型水库配套的电站,如何通过电站的改建扩建,恢复和提高水利水电工…  相似文献   

19.
都江堰已有2254年的历史,建国50年来,灌溉面积由建国初的18.7万hm^2发展到突破66.7万hm^2,证明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作用。古代治水“三字经”,由于科技进步已被革命性的突破;都江堰正由传统经验水利逐步现现代水利转化;要积极贯彻“科教兴水”、“治水兴蜀”战略方针,加大科技和水利投入,逐步实施都江堰总体规划各项工作。  相似文献   

20.
阜新县水旱灾频繁,1949~1990年发生水旱灾37次,其中早灾24次,累计受灾面积216.7万hm2,减产粮食31.7亿kg;水灾13次,累计受灾面积39.8万hm2,减产粮食5.4亿kg,为此阜新县修建了大量的水利水土保持工程,有效灌溉面积1.66万hm2,治理易涝耕地0.44万hm2,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6.67万hm2,共增产粮食9.4亿kg.适宜多层次蓄水,给出各层次蓄水每公顷的投资和增值效益,对地表骨干蓄水工程、开采地下水灌溉、利用回归水灌溉和现有灌溉、防洪排涝工程等的投资和效益.认为充分利用地表水和合理开采地下水是解决该县水旱灾害和低产田改造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