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5 毫秒
1.
主动脉-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又称搭桥术(CABG),是目前治疗冠心病的常用的方法之一.非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术(Off-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Off-pump CABG)现在已成为国内外冠心病搭桥术中的一种常用选择.我院2002年1月至2005年6月在非体外循环下行CABG手术25例,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70岁以上高龄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的术后并发症及手术风险。方法98例冠心病患者,70岁以上者归为高龄组,其它归为对照组,采用体外循环技术(On-pump)和非体外循环技术(Off-pump)进行CABG,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各相关资料。结果高龄组术前欧洲冠心病风险评分(Parsonnascore)明显高于对照组,术中3例由Off-pump转为Orr-pump,明显高于对照组,术后房颤和围术期死亡率明显增高。结论70岁以上高龄冠心病患者手术风险较高,Off-pump CABG是否能降低手术并发症和死亡率需大宗病例考证。  相似文献   

3.
随着微创医学的发展,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也成为冠心病外科发展的一个趋势.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即在不用体外循环下跳动的心脏表面完成的搭桥术.自2002年8月以来,我院对32例冠心病患者实行冠脉搭桥术(CABG),其中13例是在非体循环下进行,取得较好效果.现将护理配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39例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后处理的体会.方法:39例冠状动脉病变患者,8例在非体外循环下行CABG,31例在全麻低温体外循环下行CABG,同期瓣膜置换3例、室壁瘤切除2例.结果:39例患者术后均痊愈出院.1例术后2个月死于脑出血,1例术后3个月复发胸闷、下肢浮肿,余患者症状均明显缓解,可正常生活.结论:冠状动脉搭桥术治疗冠心病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治疗冠心病的早期效果和经验. 方法 18例冠心病患者中16例为多支冠状动脉病变,17例心绞痛(CCS)Ⅲ~Ⅳ级.15例为常规体外循环下CABG ,1例为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下CABG,2例为非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下冠状动脉搭桥术(OPCAB).15例采用左乳内动脉(LIMA)与左前降支(LAD)搭桥,余均为大隐静脉桥.同期行二尖瓣置换(MVR)2例,主动脉瓣置换(AVR)1例.人均搭桥3.45支. 结果 18例CABG 临床效果满意,无手术死亡.1例术后出血,低血压时间较长,出现脑功能不全.1例术后呼吸功能不全,经气管造口、机械通气改善.患者心绞痛症状完全消失. 结论 CABG是治疗冠心病的一种安全和有效的方法,OPCAB 创伤轻、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6.
我院实施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52例,其中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17例,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OPEAB)35例.通过对CABG的手术配合,从中不断学习、探索、总结出与其它常规心外科手术的护理配合有许多不同之处.现将其特殊护理配合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冠状动脉搭桥术 (CABG)是治疗冠心病最有效和最重要的方法之一。微创冠状动脉搭桥术即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是目前冠心病外科治疗的一种新趋势 [1 ] 。我院 1999年 9月至 2 0 0 1年 2月施行冠状动脉搭桥术 12例 ,其中在体外循环下和非体外循环下各施行 6例 ,效果良好。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12例中男 8例 ,女 4例 ;年龄 46~ 71岁 ,平均 6 0 .5岁。全组均有高脂血症 ,合并糖尿病 3例 ,高血压病 8例 ,肾功能不全 1例 ,慢性阻塞性肺病 2例。 8例有心肌梗死史 ,其中 1例曾发生 3次心肌梗死。术前心功能 级 4例、 …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比老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AHD)患者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和非体外循环CABG的手术效果。方法 103例择期行CABG的CAHD患者分为体外循环CABG组50例和非体外循环CABG组53例,对2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非体外循环CABG组患者手术时间、呼吸机支持时间、苏醒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体外循环CABG组(P<0.05,P<0.01);非体外循环CABG组患者搭桥支数、出血量、输血量和术后血管活性药物用量均显著少于体外循环CABG组(P<0.05,P<0.01);2组患者使用血管类型、重症监护病房住院时间和胸腔引流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2次开胸止血、伤口感染延迟愈合、低心排血量综合征、围术期心肌梗死、急性肺水肿、呼吸衰竭和脑血管意外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体外循环CABG组患者心房颤动、室性心律失常和肾功能损伤发生率显著低于体外循环CABG组(P<0.05);2组患者术后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CAHD患者行CABG是安全可行的,且非体外循环CABG的效果优于体外循环CABG。  相似文献   

9.
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是目前冠心病治疗的新趋势,具有手术创伤小、病人恢复快、医疗费用低等优点,在国内外已经广泛开展。我院自2001年开始已经成功实施CABG86例,除2例死亡外、其余全部成功,效果满意,该手术的麻醉管理较为复杂,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搭桥术 (CABG)治疗冠心病的早期效果和经验。方法 :2 6例冠心病患者接受CABG ,术前心绞痛 (CCS)Ⅰ级 2例 ,Ⅱ级 7例 ,Ⅲ级 13例 ,Ⅳ级 4例。 2 4例浅低温体外循环下行CABG ,2例非体外循环下施术。除 1例左乳内动脉 (LIMA)纤细血流不足改用大隐静脉外 ,2 5例采用LIMA与前降支搭桥 ,人均搭桥 3.2支。结果 :2 5例术后随访 6~ 30个月 ,2 4例心绞痛症状完全消失 ,1例心绞痛Ⅰ~Ⅱ级。低心排术后死亡 1例。结论 :CABG治疗冠心病疗效确切 ,完全再血管化和围手术期处理是CABG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王雷 《基层医学论坛》2015,(8):1032-1033
目的:对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治疗冠心病的临床效果进行探讨分析。方法随机选取68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非体外循环(NCBP)下进行冠状动脉搭桥术,对其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在NCBP下实施手术,术后检查结果显示,患者心肌供血与术前相比都有非常明显的改善,其中38例患者未出现缺氧以及心肌出血的问题。结论冠状动脉搭桥术在非体外循环下治疗冠心病具有安全、有效的特点,若能严格掌握适应证,从总体上看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的。  相似文献   

12.
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是治疗冠心病的一种有效方法.通过对20例CABG围手术期观察处理,认为除一般体外循环手术的常规准备外,有些特殊情况必须重视和处理,以保手术顺利进行和术后成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治疗冠心病的早期效果和经验。方法:26例冠心病患者接受CABG,术前心绞痛(CCS)Ⅰ级2例,Ⅱ级7例,Ⅲ级7例,Ⅲ级13例,Ⅳ级4例。24例浅低温体外循环下行CABG,2例非体外循环下施术。除1例左乳内动脉(LIMA)纤细血流不足改用大隐静脉外,25例采用LIMA与前降支搭桥,人均搭桥3.2支。结果:25例术后随访6-30个月,24例心绞痛症状完全消失,1例心绞痛Ⅰ-Ⅱ级。低心排术后死亡1例。结论:CABG治疗冠心病疗效确切,完全再血管化和围手术期处理是CABG功能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CABG)是目前心脏外科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常用和有效的方法之一,其术包括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n—pump CABG)和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ff—pump CABG)。随着心脏外科手术技术的不断进步,off-pump CABG在临床上已经成为冠心病外科治疗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5.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岳秀芳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14):1889-1890
<正>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是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改善心肌供血的一种有效方法。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OPCAB)是外科医生在跳动的,无体外循环支持的心脏上实施手术[1]。随着心脏外科技术的日益成熟,与传统的冠状动脉搭桥术相比,OPCAB具有对病人的生理干扰小,手术时间短,恢复快的特点。但此类患者大多年龄大、病程长、病情重、心功能储备差,术后血流动力学波动大,对术后护理提出更高要求。我院2005年2月至2006年11月开展OPCAB21例,收到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非体外循环(off-pump)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和常规体外循环(on-pump)CABG的早期结果,评价它们在临床中的应用。方法:收集近年来在本院治疗的102例冠心病患者的资料,根据手术方法分两组,其中A组(39例)在体外循环下完成CABG,B组(63例)行非体外循环CABG,比较两组术前合并症、手术风险、术后并发症及死亡率。结果:两组术前年龄、血管病变支数、手术风险评分等相比较无显著性差异;A组术前左心室射血分数值明显低于B组(P<0.01);B组中有4例术中转为体外循环手术;术后A组死亡率偏高(18%),但与B组(4.8%)相比无显著性差异;术后并发症两组无显著性差异。结论:非体外循环CABG适合大多数冠心病患者,与体外循环下手术相比,并不增加手术风险。  相似文献   

17.
长期以来,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被认为是心肌再血管化的标准手术,但体外循环会给人体带来一系列的生理和病理紊乱,特别是对高龄、肝肾功能不全、慢性阻塞性肺病、凝血机制障碍及升主动脉严重钙化患者危险性大[1],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OPCABG)避免了与体外循环有关的并发症,尤其适应体外循环高危患者,是目前冠心病外科治疗的一种新趋势[2].我院2000年11月至2005年11月,共对26例根据欧洲的心脏手术风险评估系统(EuroSCORE)>5分患者施行OPCABG,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1)目的 总结探讨11例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OPCAB)的经验。(2)方法 2001年6-12月对11例冠心患采用非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方法完成冠状动脉搭桥术。(3)结果 共搭桥35支,平均3.17支/例,其中左乳内动脉桥8支,大隐静脉桥27支。6例患(54.5%)未血,无手术死亡及并发症。(4)结论 非体外循环搭桥术克服了体外循环搭桥术(CABG)的诸多缺点和弊端,手术简化,时间缩短,适应证扩大,并发症明显减少,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9.
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是一种有效的冠心病治疗措施。我院通过一段时间的工作,认为其治疗效果取决于多种因素,包括选用优良的体外循环用品、良好的心肌保护、保证满意的灌注流量等。  相似文献   

20.
冠状动脉搭桥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CABG)已有四十多年的历史,近年来逐步开展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off pum p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O PCABG)在搭桥用的血管材料中大隐静脉仍是最常用的。传统取材大隐静脉常用的方法是开放性皮肤长切口或分段皮肤多点切口取材,腿部伤口出现并发症高达8.8%~24.0%。自2003年1月至2004年6月我院运用内窥镜采集血管行冠状动脉搭桥术81例,与传统取材大隐静脉常用的方法相比,内窥镜采集血管安全可行,不但能缩短手术时间,而且创伤小,瘢痕不明显,腿部并发症少,尤其对肥胖合并糖尿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