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右侧单肺移植术治疗双肺多发性囊肿合并感染一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总结单肺移植术治疗终末期肺部疾病的手术技术和围手术期处理经验。方法2006年1月为1例双肺多发性囊肿合并感染患者施行了右侧单肺移植手术。结果术后用同步间隙指令性通气(SIMV)模式辅助呼吸48h后拔除气管内插管。胸部X线片和CT示:移植肺清晰,肺扩张和血液灌注良好,未见异常密度阴影。与术前比较,患者术后肺功能明显提高,第一秒用力呼出量(FEV1)增加0.74L,最大通气量(MVV)增加31.08L/min。住院64d痊愈出院。出院后5个月余肺功能正常,MVV%为66.oN,大小气道功能和肺通气储备功能接近正常。随访1年患者身体健康,恢复正常生活和工作。结论有明确的手术适应证、良好的肺保存、移植技术和合理的围术期处理是提高肺移槽手术患者治疗效果和峰活盾量的傈讦.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一种新的更为安全的肺血管受肿瘤侵犯或紧密粘连,导致肺癌手术困难时提高手术切除率的方法.方法 选择适当患者,术中游离肺动、静脉主干,绕10号丝线套橡皮管阻断后再进行肺肿瘤的切除与肺血管的处理,使手术在一种无血状态下进行.结果 全组手术切除率达100%,72%的患者未输血,1例出现急性肺水肿,2例出现急性心律失常,全组患者均康复出院.结论 应用套线阻断控制肺动、静脉主干的方法对侵及肺血管肺癌的患者手术具有简便、安全、最大限度清除肿瘤等优点,可明显地减少手术出血,提高肿瘤切除率.  相似文献   

3.
支气管哮喘并发肺癌的联合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Liu J  Zhang G  Jiang G  Peng J  Wang D  He Q 《中华外科杂志》2000,38(3):185-188
目的 探讨支气管哮喘患者并发肺癌进行联合手术的可行性。方法 在根治性切除肺部肿瘤的同时,采用肺门神经彻底切断术治疗支气管哮喘。1例右上叶周围型肺癌,行右上肺叶切除、淋巴结清扫的同时作同侧肺门迷走神经和交感神经的彻底切断。另1例左上肺巨大中心型肺癌,行全肺切除后,摘出可保留的左下肺叶,采用自体肺移植技术将其重植于原左肺上叶位置。结果 随访至1999年11月底,2例已分别存活6年8个月及17个月。术后  相似文献   

4.
支气管袖式(成型)肺叶切除治疗肺癌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肺移植治疗终末期肺疾病的效果,并对单中心肺移植的经验进行总结.方法 回顾2003年1月至2012年12月间52例肺移植病例的临床资料,受者年龄为24~76岁,≥65岁者13例;受者原发病主要为肺气肿33例(63.5%)及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8例(15.4%).术后对所有受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死亡情况及存活率进行分析.结果 供肺缺血时间>6 h者28例(53.8%),其中缺血超过10 h者20例(38.5%).术后出现吻合口狭窄3例(5.8%),住院期间发生细菌感染14例(26.9%),真菌感染13例(25.0%),巨细胞病毒性肺炎1例(1.9%).发生急性排斥反应20例(38.5%),经甲泼尼龙冲击治疗3d后均逆转;发生慢性排斥反应7例(13.5%),其中2例接受再次肺移植后效果良好,3例调整免疫抑制方案后缓解,2例死亡.术后1年内死亡9例(17.3%),术后1、3和5年的总体累积存活率分别为81.4%,54.5%和30.9%.结论 肺移植是治疗终末期肺疾病的有效方法,恰当的病例选择、良好的肺保护、正确的围手术期处理及系统的术后管理是肺移植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经心包内肺血管处理行肺切除术104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1985年至1993年间,作者采用心包内肺血管处理行肺切除术治疗Ⅲ型中央型肺癌104例,占同期肺癌切除术的10%。一年生存率35%,三年生存率16%。作者对照以往肺手术情况,认为本方法可以提高肺切除率9.25%,降低肺探查术近33%。作者还就手术适应证、术式要点和手术前后处理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7.
报告以同侧余肺切除完成全肺切除病例22例,占我院肺手术的0.36%(22/6094)。距第一次肺手术时间1个月至26年。主要手术适应证:(1)肺结核复发;(2)支气管扩张症残留症状;(3)肺癌复发;(4)治疗肺切除术后余肺严重并发症。术后主要并发症是支气管胸膜瘘。我们认为,严格手术指征、了解第一次肺手术的全过程、提高手术技巧是余肺切除术取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支气管肺动脉联合成形肺叶切除术治疗中心型肺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单肺移植治疗终末期肺病的早期临床结果和经验。方法2003年1月至2005年9月,为11例终末期肺疾病患者施行了单肺移植术,其中右侧单肺移植7例,左侧单肺移植4例。有2例受者接受同一供者的左、右肺。结果目前有6例单肺移植受者术后生存1年以上,其中3例存活2年以上;3例存活6个月以上。9例存活的受者生活均能自理,活动良好。术后2个月肺功能复查:动脉血氧分压(PaO2)均〉80mmHg,较术前提高37.6%;有8例受者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较术前提高165.2%。2例死亡的受者中,1例因术中大出血死亡;1例淋巴管平滑肌瘤受者术后3个月后死于顽固性乳糜胸。受者术后急性排斥反应平均发生率为1.2次;4例术后并发曲霉菌感染;3例术后出现支气管狭窄;2例术后并发严重肺部感染;1例术后36h出现缺血/再灌注损伤;1例术后7d并发胃底黏膜撕脱继发上消化道大出血;1例术后1年出现慢性排斥反应。结论单肺移植是治疗终末期肺疾病的有效方法。肺移植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应进行有效的预防和治疗。  相似文献   

10.
肺切除并肺减容术治疗肺癌及重度肺气肿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 总结 3例早、中期非小细胞肺癌合并重度肺气肿病人施行一侧肺切除并对侧肺减容术的治疗经验。方法  3例男病人 ,年龄 6 0~ 6 4岁。鳞癌 2例 ,腺癌 1例。 2例癌肿位于右上肺叶 ,1例在左下肺叶。分期Ib 期 2例 ,IIa期 1例。术前气急分级 :2级 1例 ,3级 2例 ,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平均 0 90L(36 3%预计值 )。动脉血氧分压 (PaO2 )平均 73 5mmHg(1mmHg =0 133kPa)。 6min行走平均 2 87 7m。肺癌行肺叶切除 2例、肺楔形切除 1例 ;同期切除对侧肺组织 (靶区 ) 2 0 %~ 30 %。结果  3例病人术后恢复顺利。术后近期病人自觉症状如胸闷、气急等改善 ,气急指数均比原先上升 1级。随访 1~ 6个月FEV1较术前上升 0 40L ,PaO2 增加 2 0 5mmHg,6min行走增加增加 46 7% (平均 42 1m)。结论 对有选择的早中期肺癌合并重度肺气肿病例 ,同期施行肿瘤一侧肺切除及对侧肺减容术是适宜的治疗方法 ,从而扩大了肺癌的手术适应证。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核素定量肺显预测肺切除术后肺功能中的作用。方法 运用^99mTc-MAA进行肺灌注显像及^99mTc-DTPA进行肺通气显像,经计算机处理测出左右肺灌注,通气百分经,结合常规肺功能检查算出要后肺功能,再与术实测值比较。结果 发现二者间密切正相关;同时,灌业像还可对肺癌切除可能性作出估计,当患侧肺灌注量小于总量的30%时肺癌切除可能性很小。结论 该方法可靠、易行,且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单肺移植同期行肺减容术纠正移植肺容积不匹配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24例次单肺移植的受者中,男性20例,女性4例,年龄(54.6±12.2)岁(28~75岁).原发病为终末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14例,COPD合并上叶毁损肺1例,COPD合并尘肺1例,终末期肺间质纤维化6例,淋巴管血管平滑肌瘤病1例,肺移植术后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综合征1例.采用右侧单肺移植16例,左侧单肺移植8例.肺减容采用开胸手术,移植肺减容在移植同期的手术视野下操作,自体肺减容采用移植肺对侧的前外侧小切口进胸.术后将受者分为减容组和对照组.减容组有8例受者,其中移植肺减容5例,自体病肺减容2例,移植肺和自体肺共减容1例.将未接受肺减容术的16例受者作为对照组.观察和比较上述两组受者间肺功能等各项临床指标的差异.结果 原发病为COPD的受者中有2例接受了肺减容术,占14.3%(2/14),明显低于其他原发病者接受肺减容术的比例(60%,6/10),二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减容组和对照组分别有50.0%和25%的受者术后胸部X线片显示纵隔位置居中,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其余各项临床指标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减容组受者的机械通气时间、胸管引流时间、漏气时间、胸管引流量都有增加的趋势,术后胸穿抽液次数和总量都有下降的趋势.有8例未行术后肺功能复查,其余16例次移植肺功能资料齐全,减容组4例,对照组12例,两组间术后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改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单肺移植同期行移植肺或自体肺减容术对纠正移植肺容积不匹配是安全、有效的方法,可以改善移植肺的通气血流比例.  相似文献   

13.
肺移植(lung transplantation,LTx)作为终末期肺疾病的唯一有效治疗手段,在世界范围内肺移植手术数量持续不断增加,但这种增加受限于供体肺的短缺和供体肺的质量[1]。目前,只有15%~20%供体肺可用于移植[2];因为脑损伤和机械通气会导致肺损伤使得大部分供肺是不适合的。尽管肺保存,手术技术,免疫抑制和移植后的管理都显著改善,使得肺移植的早期结果有所改善,但肺移植后的中位生存期仅为6年[3]。肺移植过程供体肺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IRI)引起的原发性移植物功能障碍(primary graft dysfunction,PGD),是肺移植术后早期死亡的主要原因,其特征是缺氧和与移植肺损伤相关的肺通气受损。  相似文献   

14.
随着CT技术的发展和体检的普及,肺部小结节的检出率不断提高。其中部分肺小结节不能排除恶性肿瘤的可能,治疗首选手术切除。因此,如何在术中对肺小结节精确定位、并在最大限度保护肺功能的前提下精准切除结节,是胸外科医师面临的重要课题。目前,肺部小结节术前辅助定位的核心是置入标志物,临床常用的定位方法主要有带钩金属丝定位法、微弹簧圈定位法、亚甲蓝穿刺注射定位法以及生物胶定位法等。本文简要综述现有定位方法的发展现状、适用范围及优缺点等,为临床应用及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肺移植手术是治疗终末期肺部疾病的惟一有效方法,但仍然有许多相关问题须待解决。除了供肺严重缺乏外,因缺血-再灌注损伤导致的移植肺功能异常是肺移植手术患者最常见的早期死亡原因之一。保存移植肺的最佳状态对减轻肺移植术后缺血器官功能障碍至关重要。因此,寻找一种高度可靠的肺保存液,对减轻移植肺的缺血-再灌注损伤、提高肺移植术后肺功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现就供肺保存液的种类、灌注方式、灌注条件及其改良措施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肺移植1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肺移植1例赵凤瑞蒋耀光葛炳生范士志郭永庆陈建明作者单位:100029北京中日友好医院(赵凤瑞、葛炳生、郭永庆);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胸外科(蒋耀光、范士志、陈建明)肺移植在国内开展时间不长,仅北京安贞医院报告1例长期生存。北京中日友好医院与第三军医大...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对肺部肿瘤同时伴有严重心脏疾病的病人采用同期肺切除和心脏手术方法治疗.方法 2003年至2008年,共完成肺肿瘤切除和心脏同期手术14例,其中男11例,女3例,平均年龄64岁.同期手术中肺叶切除9例,肺楔形切除5例;其中鳞癌4例、腺癌6例、未分化癌1例、错构瘤2例、硬化性血管瘤1例.同期心脏手术为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12例,二尖瓣置换及二尖瓣修复加射频消融各1例.结果 全组无手术死亡和术后开胸止血.1例术后发生房颤很快转复,1例发生肺炎、ARDS,经气管切开等治疗后痊愈出院.结论 冠状动脉不停跳旁路移植手术手术风险明显减少,为保证肺癌治疗效果在同期手术中采取第二切口行肺切除和系统纵隔淋巴结清扫,此法手术并发症少且病人可接受.  相似文献   

18.
肺切除前肺减容术治疗肺癌及重度肺气肿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总结3例早、中期非小细胞肺癌合并重度肺气肿病人旅行一侧肺切除并对侧肺减容术的治疗经验。方法 3例男病人,年龄60-64岁。鳞癌2例,腺癌1例。2例癌肿位中上肺叶,1例在左下肺叶。分期1b期2例,Ⅱa期1例。术前气急分级:2组1例,3级2例,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平均0.90L(36.3%预计值)。动脉血氧分压(PaO2)平均73.5mmHg。6min行走平均287.7m。肺癌行肺叶切除  相似文献   

19.
探讨双斜面闭合支气管残端对预防支气管胸膜瘘的作用。对46例肺切除患者术中切割支气管时,使其前后壁形成两个向内的斜面,并与支气管纵轴成45°角,间断缝闭支气管残端。全组无支气管胸膜瘘发生,有6例肺不张,4例发生心律失常,均治愈。双斜面闭合支气管残端具有对合面为新鲜断面,支气管壁各层对应接触,接触面大的优点,可以较好的预防支气管胸膜瘘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肺移植成为终末期肺病的惟一治疗手段。然而其死亡率仍高于其他实质器官移植,供肺保存过程中损伤机制的探讨与保存方法的改进将有利于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