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4 毫秒
1.
表观遗传学包括DNA、RNA和蛋白质的化学修饰,其中RNA甲基化研究已成为表观遗传领域的研究热点。在RNA甲基化修饰中,6-甲基腺嘌呤(N6-methyladenosine,m6A)是最常见、最丰富的真核生物信使RNA(messenger RNA,m RNA)转录后修饰,主要由m6A甲基转移酶催化,m6A去甲基酶去除,并由m6A结合蛋白识别。这个动态可逆的生物学过程,可以对m RNA产生不同的生物学作用,包括m RNA剪切、出核、降解、影响m RNA稳定性和翻译效率等。多项研究表明m6A相关蛋白参与了不同类型肿瘤的发生、发展,以及肿瘤耐药发展的过程。本文就m6A RNA甲基化在肿瘤耐药中的作用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3.
4.
5.
6.
7.
目的应用综合生物信息学分析、筛选胆管癌新候选基因,并探讨其在预测患者预后方面的价值。方法从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数据库下载数据,通过与癌旁组织进行比较,筛选出差异表达基因,并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其进行深入分析。结果共筛选出差异表达的信使RNA(messenger RNA,mRNA)3538个、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1434个和微RNA(microRNA,miRNA)68个。建立一个包含127个lncRNA、15个miRNA和64个mRNA的竞争性内源RNA(competing endogenous RNA,ceRNA)网络。生存分析发现,COL18A1-AS1、LINC00261、NEXN-AS1、SCRN1和SLC6A1-AS1基因对胆管癌预后具有预测价值,上述基因低表达患者的生存率均显著高于高表达患者。结论 COL18A1-AS1、LINC00261、NEXN-AS1、SCRN1和SLC6A1-AS1基因可作为评估胆管癌预后的标志物,可为胆管癌的治疗提供新的潜在靶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究泛素水解酶22(USP-22)对舌鳞癌细胞侵袭与迁移的影响及其调控机制.方法 收集2014年2月—2019年7月入住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口腔颌面外科的舌鳞癌患者21例,术中收集患者的肿瘤组织和癌旁组织,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两种组织中USP-22和细胞外信号调控蛋白激酶5(ERK5)蛋白的表达.构建USP-22基因siRNA沉默质粒,根据是否转染质粒,将细胞分为TCA8113细胞对照组(A组)、TCA8113细胞未转染组(B组)、TCA8113细胞转染组(C组)及Tb细胞对照组(D组)、Tb细胞未转染组(E组)、Tb细胞转染组(F组).采用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检测各组细胞的侵袭与迁移能力.结果 高分化组和中低分化组舌鳞癌组织中USP-22蛋白和ERK5蛋白的表达量与对照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F=377.72、211.29,q=22.72~34.13,P<0.05).A~C组、D~F组细胞迁移距离和侵袭能力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F=12.21~43.22,P<0.05),其中C组细胞迁移距离和侵袭能力明显低于A、B组(q=5.41~11.83,P<0.05),F组细胞迁移距离和侵袭能力明显低于D、E组(q=7.24~7.84,P<0.05).结论 USP-22对舌鳞癌细胞的侵袭和迁移能力具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核糖体合成调控因子1(RRS1)对乳腺癌细胞阿霉素抗性的影响.方法 通过Western blot方法检测MCF-7和耐阿霉素MCF-7/ADR细胞中RRS1的表达;构建携带绿色荧光蛋白的shRRS1慢病毒和阴性对照慢病毒,分别感染MCF-7/ADR细胞(实验组与对照组),荧光显微镜下观察慢病毒转染效率,采用Wes-tern blot检测实验组和对照组细胞中RRS1的表达量,确定沉默效率;采用CCK8法检测实验组和对照组细胞对阿霉素的敏感性差异;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实验组和对照组细胞内阿霉素累积量的差异;采用平板克隆实验、流式细胞术检测实验组和对照组细胞增殖和凋亡情况.结果 MCF-7/ADR细胞中RRS1的表达量明显高于MCF-7细胞(t=13.05,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细胞中RRS1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阿霉素对MCF-7/ADR细胞的IC50值明显降低,细胞内阿霉素的累积量明显升高,细胞增殖能力明显降低,凋亡率明显升高(t=2.87~122.40,P<0.05).结论 RRS1在耐阿霉素乳腺癌MCF-7/ADR细胞中高表达,沉默RRS1表达可显著抑制细胞增殖及诱导细胞凋亡,降低MCF-7/ADR细胞对阿霉素的抗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探讨血液核酸筛查在无偿献血人群的应用。方法研究纳入齐齐哈尔地区2019年1月—2019年10月38054名无偿献血者,观察本地区无偿献血者HBV DNA、HCV RNA、HIV RNA检测的阳性率从而评价核酸检测的价值。结果献血员样本38054份中酶免合格样本37513份,经血液核酸筛查系统检出22份核酸反应性标本,包括HBV DNA 21例,HCV RNA1例,未检出HIV RNA。核酸检测22815份样本,共检出14例HBV反应性样本和1例HCV反应性样本,筛查阳性率为0.66‰,拆分阳性率为44.12%。结论经血清学ELISA检测合格的血液仍存在输血传播疾病的风险,主要是HBV。因此,核酸检测技术在无偿献血者血液筛查中的应用,可以最大限度地防止输血疾病的传播,使血液筛查质量显著提高,大幅度的提高献血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锌指蛋白反义链1(zinc?nger antisense 1,ZFAS1和核仁小RNA宿主基因5(small nucleolar RNA host gene 5,SNHG5)在鼻咽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本院收治的109例鼻咽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鼻咽活检且经病理检查证实为鼻咽癌。采用实时定量PCR和荧光定量PCR检测并比较鼻咽癌组织、癌旁组织以及不同临床病理特征、不同预后患者ZFAS1和SNHG5的相对表达量。结果鼻咽癌组织中ZFAS1的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 <0.05),而SNHG5的相对表达量显著低于癌旁组织(P <0.05)。不同性别、年龄患者ZFAS1和SNHG5的相对表达量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_均> 0.05)。TNM分期Ⅲ~Ⅳ期患者ZFAS1的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Ⅰ~Ⅱ期患者(P <0.05),有淋巴结转移患者ZFAS1的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患者(P <0.05);TNM分期Ⅲ~Ⅳ期患者SNHG5的相对表达量显著低于Ⅰ~Ⅱ期患者(P <0.05),有淋巴结转移患者SNHG5的相对表达量显著低于无淋巴结转移患者(P <0.05)。107例患者完成随访,随访率为98.17%。随访3年,死亡19例,存活90例。死亡患者ZFAS1的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存活患者(P <0.05),且SNHG5的相对表达量显著低于存活患者(P <0.05)。结论在鼻咽癌组织中,lncRNA ZFAS1表达上调,且预后越差,其表达水平越高;lncRNA SNHG5表达下调,且预后越差,其表达水平越低。lncRNA ZFAS1和SNHG5在评估鼻咽癌预后方面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微小RNA(mi RNA)-21与mi RNA-155的表达水平及临床病理学特征与术后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152例NSCLC患者术后石蜡包埋组织标本中mi RNA-21、mi RNA-155的表达水平,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mi RNA-21与mi RNA-155表达水平、临床病理学特征与预后的相关性。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与术后NSCLC患者预后相关的因素包括:年龄、肿瘤大小、mi RNA-21表达水平、TNM分期(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大(HR=1.027;95%CI:1.005~1.049)、TNM分期为Ⅱ期(HR=2.379;95%CI:1.385~4.086)和Ⅲ期(HR=2.521;95%CI:1.440~4.414)、癌组织中mi RNA-21表达水平升高(HR=1.149;95%CI:1.055~1.250)是影响术后NSCLC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年龄大、TNM分期为Ⅱ期和Ⅲ期、癌组织中mi RNA-21表达水平升高是术后NSCLC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微量离心柱法检测不同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患者血清HCV RNA水平,以探讨血清HCV RNA水平在不同感染患者中的差异及其预测原发性肝癌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5月至2015年11月收治的HCV感染的原发性肝癌患者51例、肝硬化和慢性重度肝炎患者65例和慢性轻度肝炎患者83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微量离心柱法分离纯化血清HCV RNA,并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RNA水平,同时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患者血清甲胎蛋白(AFP)水平,分析HCV RNA与AFP的相关性。结果 HCV感染患者血清HCV RNA水平依次为:原发性肝癌组<肝硬化和慢性重度肝炎组<慢性轻度肝炎组,AFP水平依次为:原发性肝癌组>肝硬化和慢性重度肝炎组>慢性轻度肝炎组。进一步相关性分析提示血清AFP水平与HCV RNA水平呈显著负相关(P<0.05)。肝硬化和慢性重度肝炎组中存在部分高AFP水平和低HCV RNA水平患者。结论高AFP水平和低HCV RNA水平可能是原发性肝癌的重要临床生物学特征,对于预测易患原发性肝癌的高危患者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但尚待进一步长期随访证实。  相似文献   

14.
15.
16.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相关原发性肝癌(PHC)患者循环血miR-155水平与相关免疫细胞因子、HBV-DNA载量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2019年1月—2020年3月我院180例HBV感染者的血样,其中包括HBV相关PHC患者(PHC组)75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HBV-LC组)45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CHB组)30例,无症状慢性HBV携带者(HBV组)30例,同时收集健康人群血样50例.分别检测所有受检者血浆中miR-155表达水平及血清中Th1类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2(IL-12)、干扰素-γ(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Th2类细胞因子(IL-4、IL-6、IL-10)的水平.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UC),得出miR-155诊断HBV相关PHC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 PHC组患者血浆中miR-155水平明显高于其他组(F=9.147,P<0.01),且血浆中miR-155水平与血清中IL-4、IL-6、IL-10水平和HBV-DNA载量、甲胎蛋白水平均呈正相关(r=0.285~0.714,P<0.05),与血清中IL-12、IFN-γ呈负相关(r=-0.595、-0.478,P<0.05).PHC患者肝功能越差、肿瘤分化程度越高、肿瘤直径越大,血浆中miR-155表达水平越高(t=3.218~5.187,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浆中miR-155对HBV相关性PHC诊断的灵敏度为94.5%,特异度为68.5%,AUC为0.892(95%CI=0.810~0.942).结论 miR-155在HBV相关性PHC患者血液中表达量升高,并且与HBV-DNA载量以及Th1/Th2免疫失衡密切相关,miR-155的检测对临床HBV相关PHC的早期诊断和筛查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临床分期与患者血清雌激素水平和miRNA-21、miRNA-365表达水平之间的相关性,并明确上述指标的诊断截点。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7年3月于武汉市第一医院就诊的89例NSCLC患者纳入观察组,另选取本院同期健康体检者90例纳入对照组,采集两组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然后采用多元回归分析探讨血清雌激素水平和miRNA-21、miRNA-365表达水平与NSCLC临床分期的相关性,并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分析单项检测血清雌激素、miRNA-21、miRNA-365用于NSCLC临床分期的最佳临界值、敏感性、特异性、约登指数和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清雌激素水平和miRNA-21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 <0.01),miRNA-365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1),观察组中男性患者和女性患者的血清雌激素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 <0.01)。不同临床分期患者血清雌激素水平和miRNA-21、miRNA-365表达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1)。血清雌激素水平、miRNA-21表达水平与患者临床分期呈正相关(r=0.308、0.455,均P <0.05);miRNA-365表达水平与患者临床分期呈负相关(r=-0.238,P <0.05)。分别以临床分期Ⅰ期和Ⅲ期为分界线,单项检测判断NSCLC临床分期的敏感性和特异性顺序均为:miRNA-21> miRNA-365>血清雌激素。单项检测判断NSCLC临床分期为Ⅰ~Ⅱ期的最佳临界值分别为:血清雌激素水平> 102.00 pmol/L,miR-21> 1.15,miR-365 <0.86;单项检测判断NSCLC临床分期为Ⅲ~Ⅳ期的最佳临界值分别为:血清雌激素水平> 130.00 pmol/L,miR-21>5.45,miR-365 <0.57。结论血清雌激素水平和miRNA-21表达水平与NSCLC临床分期呈正相关,miRNA-365表达水平与NSCLC临床分期呈负相关。miRNA-21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最高,应作为判断NSCLC临床分期的首选。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术后碘131显像,探讨131碘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的临床必要性。方法116例分化型甲癌术后患者,清除剂量131碘3.70GBq。伴有淋巴结转移的患者给予131碘3.7~5.55GBq,5~7天后全身显像(显像发现有肺、骨转移的患者3~6个月后给予131碘5.55~9.25GBq)。间隔6个月后复查,颈部剩余甲状腺显像与周围本底相比未见摄碘为成功清除;131碘甲状腺显像阴性,血清Tg0.5μg/mol,Tg Ab阴性为转移灶治愈标准。治疗前及治疗后1周、3个月行肝、肾功能和血常规,超声检查,同时检测血清甲状旁腺素。结果116例成功清除92例,清除率79.3%。24例中癌转移灶患者治愈12例(50%),有效9例(37.5%),无效3例(12.5%)。2组治疗前后复查血常规未见明显异常。治疗前后甲状旁腺功能无明显变化。结论DTC术后常规131碘治疗不仅可以有效清除剩余甲状腺组织,降低DTC复发率;而且治疗DTC转移灶疗效好,副作用小,明显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冷诱导RNA结合蛋白(CIRP)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和重症胰腺炎继发感染(SISAP)早期肝损伤中的表达、意义和可能机制。方法: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重症急性胰腺炎组(SAP组)、重症急性胰腺炎继发感染组(SISAP组)。通过腹腔注射精氨酸、大肠杆菌构建动物模型,造模后24 h取部分胰腺及肝组织光学取实时聚合酶链反应和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肝组织中CIRP mRNA和蛋白的表达,光学显微镜下进行组织病理学评分,同时血清学测定血淀粉酶、谷氨酸转氨酶(ALT)、肿瘤坏死因子(TNF)-α、C反应蛋白(CRP)及CIRP表达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SAP组和SISAP组胰腺及肝脏病理评分、血清淀粉酶、ALT明显升高(P<0.05),SISAP组更显著(与SAP组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SAP组和SISAP组的血清CRP、TNF-a均显著升高(P<0.05),但SAP组和SISAP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1.01±0.17)相比,SAP组肝脏组织CIRP mRNA的表达明显升高(P<0.05),SISAP组增高更显著(P<0.05)。CIRP蛋白表达水平与mRNA表达的趋势一致,并且CIRP水平与肝功能指标ALT,肝损伤病理学评分结果相一致。结论:CIRP可能参与SISAP引起的早期肝损伤的病理进程。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