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江苏及周边地区副溶血性弧菌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对2010年江苏及周边地区食物中毒事件中分离的、经API生化鉴定的63株副溶血性弧菌进行毒力基因(tdh、trh)测定、血清学分型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型。结果 tdh阳性率79.4%(50/63),trh阳性率1.6%(1/63);病人株血清型以O3∶K6为主(26/57),食品株以O1∶KUT为主(4/6);PFGE分型显示A-E群间相似度大于60%。结论江苏及周边地区中不同地区的副溶血性弧菌具有高度同源性,该地区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食物中毒可能具有相同的污染源。  相似文献   

2.
不同来源的副溶血性弧菌定性定量分析及毒素基因检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受污染海产品、海产品养殖水及食物中毒临床分离的副溶血性弧菌的生化特性、种特异性基因片段检测方法的应用和毒素基因携带情况。方法66株副溶血性弧菌采用全自动微生物鉴定、MPN值定量、氯化物含量(离子色谱法)、R72H基因片段和tdh、trh毒素基因PCR检测等方法进行研究。结果定性定量分析方面,98.5%的菌株不发酵阿拉伯糖;牡蛎样本MPN值均为≥24000/100g,并检出2株携带trh毒素基因;23/30份养殖水检出副溶血性弧菌,其中海丰监测点6份阳性水样的氯化物含量均值仅为3160mg/L,显著低于实验室培养的30g/L的含量。基因检测方面,VITEK鉴定R72H基因片段结果与检测相符;13株食物中毒临床分离株均携带tdh毒素基因;6.7%的海产品分离株、15.4%食物中毒临床来源株同时携带两种毒素基因。结论通过从海产品和养殖水的检出情况以及分离株的生化特性、毒素基因资料,为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溯源提供重要的数据源。  相似文献   

3.
快速、准确地检测引起群体性食物中毒的有毒物质及其含量,为食物中毒应急处置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根据食品安全事故流行病学调查技术指南及WS/T 82—1996、WS/T 81—1996诊断标准,采用常规方法及多重实时荧光PCR技术对送检的30份样品进行检测。结果 分别在送检的1份呕吐物中检出蜡样芽胞杆菌肠毒素,3份腹泻物中检出副溶血性弧菌,2份餐余食物中检出蜡样芽胞杆菌,1份餐余食物中检出副溶血性弧菌。结论 本次食源性疾病事件由蜡样芽胞杆菌及其肠毒素、副溶血性弧菌混合感染引起。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上海市副溶血性弧菌致集体性食物中毒的特征。方法收集整理2000-2007年上海市集体性食物中毒资料,对由副溶血性弧菌所致集体性食物中毒事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8年间副溶血性弧菌致集体性食物中毒事件起数和涉及患者人数分别占同期食物中毒事件起数和患者人数的57.4%和56.0%。5-10月是上海市副溶血性弧菌致集体性食物中毒的多发期,7、8、9月为高峰。发生的原因主要是生熟交叉污染(58.6%)和加工人员污染(18.6%)。主要中毒食品是混合食品(71.4%,如盒饭和桶饭)、畜禽肉加工制品(16.4%)和水产品(8.6%)。宾馆饭店是首要责任单位(33.6%),其次是集体供餐中的外送盒饭(21.4%)和单位集体食堂(20.5%)。结论副溶血性弧菌是上海市集体性食物中毒的首要致病原,应在高温季节对餐饮和集体供餐单位加强预防生熟交叉污染的培训和监督。  相似文献   

5.
对虾副溶血弧菌的风险评估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虾作为一种营养美味的食物频繁地出现在大众的餐桌上,但因为食用了不洁对虾而造成的食物中毒现象屡有发生.副溶血弧菌作为对虾体内最常见的细菌成为食物中毒的重点检测对象.我们参照国际上风险评估的经验,在查阅大量资料的基础上,对对虾的生长、捕捞、运输、销售、加工食用等5个环节进行暴露量评估,得出结论:对虾确实会感染副溶血弧菌,但只要食用方法得当,就不会造成食物中毒.  相似文献   

6.
秋叶 《烹调知识》1998,(10):43-43
海产品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是老少皆益的食品。但如果操作不洁,卫生不好,可引起急性食物中毒。下面谈谈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的发生规律、特点及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7.
了解近年来广州市海珠区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分离株、散发腹泻病人监测分离株、外环境分离株的血清分型及耐药现状。方法 2011—2013年61株副溶血性弧菌,包括17株食物中毒菌株、27株散发腹泻病人菌株、17株外环境监测菌株,对其进行生化鉴定、血清分型及药敏试验。结果 17株食物中毒分离菌株,共分6个血清型,O3∶K6共12株(70.6%);27株散发腹泻病人分离菌株,共分10个血清型,O3∶K6共17株(63.0%);17株外环境分离菌株,共分11个血清型,其血清型分布分散。61株菌株出现两重耐药3株,三重耐药1株。结论 广州市海珠区食物中毒、腹泻病人中主要流行的血清型是O3∶K6,不同来源的分离株存在不同程度的抗生素耐药。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对腹泻患者肛拭子标本和外环境样品的病原菌检测,利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子分型技术对一起多型别副溶血性弧菌引起农村喜宴食物中毒原因开展溯源分析。方法对采集的共20份肛拭子标本和外环境样品进行病原学检测,并对检出的副溶血性弧菌进行血清分型、PFGE分型及tdh、trh、tlh、toxR基因检测。结果 20份样品/标本中15份检出副溶血性弧菌,11株为tdh+trh-tlh+toxR+基因型,4株为tdh-trh-tlh+toxR+基因型。其中12份患者肛拭子标本中有9份检出副溶血性弧菌,7份为O3∶K6血清型,2份为O2群;3份墩板涂抹样品中有2份检出O3∶K6血清型,1份为O1群;3份剩余食物样品中有2份检出副溶血性弧菌,分别为O1群和O10群;厨师肛拭子标本检出O11群副溶血性弧菌;PFGE聚类分析显示7份患者肛拭子标本和2份墩板涂抹样品中的O3∶K6型副溶血性弧菌带型高度同源,剩余食物来源的副溶血性弧菌核酸降解未能显示PFGE条带。结论本次事件是可疑食物交叉污染切菜墩板引起的以O3∶K6血清型为主的多种血清型别副溶血性弧菌的食物中毒。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一起寺庙内发生的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调查分析,为此类食物中毒的防制提供参考。方法对该起食物中毒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现场卫生学调查、实验室检测,通过病例对照研究和统计学处理,找出中毒原因并提出防制对策。结果本次中毒确认病例28名,其中僧人24名,从业人员和游客4名,中毒罹患率为5.6%(28/500);现场调查7月20日晚餐制作过程存在交叉污染情况,病例组与对照组就餐食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含食堂从业人员)肛拭子标本和工用具样品检出副溶血性弧菌,血清型均为O3∶K6型,确定该起食物中毒为一起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中毒可能原因为食堂从业人员带菌且操作不当,污染7月20日晚餐而引起。结论本次事件提示寺庙食堂也会发生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相关部门应重视寺庙食物中毒风险,改善食堂卫生条件,落实食堂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加强监管监测和风险预警,以保障寺庙僧人和游客的食用安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上海市闵行地区副溶血性弧菌临床和食源性分离株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了解本地区副溶血性弧菌的流行规律.方法 对2007-2010年临床来源菌株(食物中毒患者和散发腹泻病例)以及食源性样品中分离的184株副溶血性弧菌进行血清分型、耐热直接溶血素基因(tdh)和耐热相关溶血素基因(trh)检测.对102株临床来源O3:K6型菌株及41株食源性样品来源株,应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进行分子分型和溯源分析.结果 在调查的52起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中,tdh阳性、trh阴性的O3:K6血清型引起的有46起(88.5%),tdh阳性、trh阴性的O4:K8血清型引起的有5起(9.6%).在散发腹泻病例中,tdh阳性、trh阴性的O3:K6、O4:K8和O3:KUT菌株分别占60.3%(38/63)、19.0%(12/63)和15.9%(10/63).41株食源性样品株分属9种O血清群,未见O3:K6和O4:K8血清型菌株,而且tdh和trh均为阴性.PFGE聚类分析显示闵行地区食物中毒O3:K6分离株中存在着遗传关系密切相关的优势流行克隆,散发腹泻患者O3:K6分离株中存在着与食物中毒优势株相同谱型,而所有食源性样品分离株与临床患者来源株亲缘关系都较远.结论 临床和食源性样品来源的副溶血性弧菌在血清分型、毒力基因和分子特征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一大群遗传关系密切、tdh阳性、trh阴性的O3:K6血清型菌株在闵行地区呈优势流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