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目的]探讨吞咽功能评估表(GUSS)及早期康复训练对降低老年吞咽障碍病人吸入性肺炎发生率的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6月-12月在我科住院的76例老年病人作为对照组,该组病人在入院2h内通过入院评估单及吞咽障碍简易筛查表进行评估,对有吞咽障碍的病人进行简单的饮食指导;选择2016年1月—4月在我科住院的72例老年病人作为试验组,该组病人在入院2h内进行入院评估和GUSS评估,并对有吞咽障碍的病人进行早期康复训练,比较两组病人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结果]干预4周后,试验组吞咽障碍病人吸入性肺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采用GUSS对老年病人吞咽障碍进行早期筛查并给予早期康复训练,能有效减少病人吸入性肺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临床路径式早期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吞咽障碍病人误吸与吸入性肺炎的影响。[方法]将140例脑卒中吞咽障碍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0例,对照组给予传统的早期康复训练护理,观察组给予临床路径式早期康复训练。比较两组病人误吸、吸入性肺炎发生情况,入院第1天和第28天病人神经功能缺损和出院时吞咽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病人误吸和吸入性肺炎发生率分别为12.86%和5.71%,对照组为31.42%和17.14%,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人入院第1天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第28天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人出院时吞咽功能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路径式早期康复训练能降低老年脑卒中吞咽障碍病人误吸和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有利于病人神经功能恢复,效果优于传统的早期康复训练护理。  相似文献   

3.
[目的]将FOCUS-PDCA持续质量改进程序应用于老年脑梗死吞咽障碍病人护理中,以减少隐性误吸的发生。[方法]选择2011年8月—2013年12月住院的脑梗死后吞咽障碍发生隐性误吸病人94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及康复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按照新流程FOCUS-PDCA给予治疗、护理及康复指导,每3个月收集1次资料,应用吞咽功能评估量表(GUSS)和电视透视吞咽功能检查(VFSS)吞咽障碍评估方法,统计病人隐性误吸治疗有效率及卒中相关性肺炎发生率。[结果]观察组隐性误吸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卒中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FOCUS-PDCA程序的指导下,结合GUSS床旁评估和VFSS评估,有助于指导病人康复及护理,提高隐性误吸的检出率,以预防卒中相关性肺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定期吞咽困难评估对预防老年病人吸入性肺炎的效果。[方法]将156例病人按入院时间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8例。对照组从病人入院后由于病人主诉饮水呛咳、吞咽困难评估吞咽障碍,护士遵医嘱执行常规的饮食护理。观察组由专门接受过培训的护士采用床边吞咽试验评估病人吞咽功能,根据病人吞咽功能采取不同的摄食护理干预。[结果]对照组吸入性肺炎发生率25.6%,显著高于观察组(P0.05)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为6.4%。[结论]对老年病人定期采用床边吞咽试验进行吞咽功能评估,能较客观地指导饮食护理,降低病人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促进病人康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老年衰弱病人吞咽障碍的针对性护理效果。[方法]将2017年1月—2017年12月因老年衰弱出现吞咽障碍病人84例纳入本次研究,根据病人住院号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病人进行常规吞咽功能评估、神经内科常规治疗护理及单纯康复训练,观察组病人在常规吞咽功能评估后进行标准吞咽功能评价量表(SSA)评分,针对吞咽障碍程度进行针对性饮食指导及吞咽康复训练。比较两组病人并发症发生情况、营养指标、吞咽功能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病人电解质紊乱、吸入性肺炎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病人护理后清蛋白、球蛋白、血红蛋白营养指标均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病人护理后优于对照组护理后;观察组吞咽功能改善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进行吞咽功能训练后进行针对性护理措施,可提升衰老病人吞咽障碍康复效果,降低电解质紊乱、吸入性肺炎等并发症发病率,改善病人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应用改良Caprini评估表降低老年病人深静脉血栓(DVT)发生率的效果。[方法]分别选取住院老年病人1 028例设为对照组和1 052例设为试验组,对照组病人给予常规护理,应用改良Caprini评估表对试验组病人进行评估,并给予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比较两组病人的DVT发生率。[结果]试验组病人DVT发生率为1.24%,低于对照组的8.46%(χ2=59.341,P=0.000)。[结论]应用改良Caprini评估表能预测老年病人DVT的发生风险,从而对中高危病人采取预见性护理措施,降低DVT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自行设计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早期进食训练监测单在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9月一2017年12月在某医院康复中心住院的存在不同程度吞咽障碍患者180例,按照入院时间分为试验组90例和对照组90例。试验组:在常规方法的基础上,应用容积-黏度吞咽测试对患者进行吞咽功能筛查,床头建立食物性状进食监测单,对患者早期进食训练进行监测与指导。对照组:给予常规的药物治疗、康复训练、吞咽筛查及饮食护理指导。结果 治疗后两组呛咳、误吸及吸入性肺炎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两组胃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及胃管再插管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综合满意度明显提高、护士自我概念得分明显提高,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早期进食训练监测单可有效减少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误吸、吸入性肺炎的发生及胃管留置时间,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整体满意度,激发护士参与护理安全管理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应用改良Caprini评估表降低老年病人深静脉血栓(DVT)发生率的效果。[方法]分别选取住院老年病人1 028例设为对照组和1 052例设为试验组,对照组病人给予常规护理,应用改良Caprini评估表对试验组病人进行评估,并给予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比较两组病人的DVT发生率。[结果]试验组病人DVT发生率为1.24%,低于对照组的8.46%(χ2=59.341,P=0.000)。[结论]应用改良Caprini评估表能预测老年病人DVT的发生风险,从而对中高危病人采取预见性护理措施,降低DVT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王娟  夏艳丽 《当代护士》2021,28(2):62-64
目的 探讨容积-粘度吞咽测试与早期个性化饮食干预相结合对降低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吸入性肺炎发生率的作用.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19年8月收治于我科的184例急性脑卒中洼田饮水试验(入院24小时内)Ⅲ级及以上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92例.对照组根据洼田饮水试验的分级,严格执行常规饮食护理,即对吞咽障碍的患者进行饮食指导、基础吞咽功能训练、鼻饲、防误吸及防窒息的宣教、心理疏导等.试验组则在患者入院24 h内根据洼田饮水试验的分级,再进行容积-粘度吞咽测试,进一步评定其吞咽功能,在对照组饮食护理的基础上根据评定结果 再给予早期个性化的饮食干预.对比两组患者入院3周内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结果 试验组3周内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容积-粘度吞咽测试联合早期个性化饮食干预可以有效降低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吸入性肺炎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标准吞咽功能评价量表(SSA)在预防老年脑梗死病人误吸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4月—2013年4月老年脑梗死病人312例,按入院时间的单双数顺序分为两组,各156例,研究组在入院24h内完成SSA评分,在此基础上进行误吸风险预测,确定误吸发生的危险级别,分析其引起误吸的危险因素,采取预防措施;对照组只进行常规的误吸预防宣教。观察两组干预半年内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结果]研究组半年内吸入性肺炎发生率7.7%,对照组半年内吸入性肺炎发生率28.2%,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33,P〈0.05)。[结论]对脑梗死病人使用SSA进行吞咽功能评估,并进行误吸风险预测,及早发现吞咽障碍病人,并实施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可以有效降低吸入性肺炎的发生,对改善预后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标准吞咽功能评价量表(SSA)在预防老年脑梗死病人误吸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4月—2013年4月老年脑梗死病人312例,按入院时间的单双数顺序分为两组,各156例,研究组在入院24h内完成SSA评分,在此基础上进行误吸风险预测,确定误吸发生的危险级别,分析其引起误吸的危险因素,采取预防措施;对照组只进行常规的误吸预防宣教。观察两组干预半年内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结果]研究组半年内吸入性肺炎发生率7.7%,对照组半年内吸入性肺炎发生率28.2%,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33,P0.05)。[结论]对脑梗死病人使用SSA进行吞咽功能评估,并进行误吸风险预测,及早发现吞咽障碍病人,并实施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可以有效降低吸入性肺炎的发生,对改善预后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容积黏度吞咽(V-VST)试验及预见性护理预防老年脑卒中病人吞咽障碍的效果。[方法]2017年12月—2018年12月选取医院收治的86例老年脑卒中病人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病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43例。对照组行神经内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于入院24 h内对病人行V-VST试验,筛选出吞咽困难病人,并对吞咽困难病人实施预见性护理,比较两组病人误吸发生率、呛咳、吸入性肺炎发生率及康复效果。[结果]观察组病人误吸、呛咳、吸入性肺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干预后标准吞咽功能评估(SSA)评分较对照组下降(P0.05),而病人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V-VST试验能尽早发现脑卒中病人吞咽功能障碍程度,有助于护士采取预见性护理干预措施,从而有效预防误吸及吸入性肺炎的发生,有助于促进病人康复,提高病人治疗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
靳翠玲 《护理研究》2011,25(20):1807-1808
[目的]探讨对存在吞咽障碍的老年病人术前采用咽部冷刺激行吞咽功能训练,预防腹部术后吸入性肺炎发生。[方法]将78例存在吞咽障碍的老年腹部手术病人随机分为A组(40例)和B组(38例),A组在常规训练的基础上加行咽部冷刺激吞咽康复护理。B组执行常规训练护理。[结果]A组吞咽功能恢复明显优于B组,A组吸入性肺炎发生率(2.50%)低于B组(21.05%)。[结论]咽部冷刺激行吞咽康复训练能有效降低有吞咽障碍的老年病人腹部术后发生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且方法简便、安全。  相似文献   

14.
[目的]系统评价吞咽-摄食管理在预防脑卒中吞咽障碍病人相关性肺炎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The 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万方等中英文数据库。检索所有关于脑卒中吞咽障碍病人的吞咽-摄食管理预防相关性肺炎随机对照试验(RCT)。两名评价员筛选文献后进行资料提取,由双人评价纳入文献的偏倚风险,使用Rev Man 5.3软件进行分析。[结果]本系统评价共有6篇文献纳入RCT,Meta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吞咽功能正常的人数明显多于对照组,试验组吞咽障碍改善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试验组吸入性肺炎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吞咽-摄食管理可以全面评估及改善脑卒中吞咽障碍病人的吞咽功能,可降低病人肺部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索三步评定法配合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吞咽障碍病人的影响.[方法]将78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神经内科常规治疗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首先采用吞咽障碍三步评估筛查,对评估不能达到经口进食标准者分别配合吞咽康复护理与颈部表面电刺激.[结果]干预组少量饮水通过率比对照组提高了35.9%,中量饮水通过率比对照组提高了23.1%,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比对照组减少23.0%.[结论]三步评定法可以显著提高脑卒中吞咽障碍病人康复效果和减少吸入性肺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康复训练在老年脑卒中吞咽障碍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58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老年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2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方法,试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康复训练,干预前后两组均采用反复唾液吞咽试验和洼田饮水试验方法进行效果评价。[结果]干预3周后,试验组反复唾液吞咽试验评分高于对照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复训练可有效改善老年脑卒中吞咽障碍病人的吞咽功能。  相似文献   

17.
吴江平  苏骅  蓝桂美  曾玲 《护理研究》2013,(23):2476-2477
[目的]探讨前瞻性护理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及误吸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自愿的原则选择2011年6月—2012年11月住院的65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病人作为干预组进行前瞻性护理,选择2010年1月—2011年5月采取常规护理措施来改善吞咽障碍及预防误吸的63例病人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病人吞咽障碍改善总有效率、吸入性肺炎发病率。[结果]两组吞咽障碍改善总有效率、吸入性肺炎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性意义。[结论]前瞻性护理可改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病人的吞咽功能,减少吸入性肺炎发病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基于标准吞咽评估(SSA)的吞咽功能康复训练对高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营养水平及吞咽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102例高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住院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51例和试验组5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试验组基于SSA评估给予吞咽功能康复训练,比较2组营养指标[血红蛋白(Hb)、血清白蛋白(ALB)和转铁蛋白(sF)水平]、吞咽功能[吞咽视频内镜检查(VESS)和吞咽障碍筛查量表(Burke)评分]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试验组治疗后Hb、血清ALB和sF水平高于对照组,VESS评分高于、Burke评分低于对照组(均P<0.05)。2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SSA评估的吞咽功能康复训练能够改善高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营养水平,通过患者自身误吸风险等级制定相应干预措施,从而有效改善吞咽功能,促进吞咽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9.
丁亚芳 《护理研究》2005,19(27):2509-2510
[目的]探讨饮食指导对吞咽障碍病人进食时误吸的影响,以预防呛咳、吸入性肺炎、窒息的发生.[方法]选择吞咽障碍病人16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82例,对照组78例.实验组于入院后即接受专门的饮食指导,对照组重度吞咽障碍者给予鼻饲,中度、轻度吞咽障碍者协助自行进食.观察病人进食后呛咳情况.[结果]实验组病人呛咳、吸入性肺炎、窒息的发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病人进行正确的饮食指导,能够有效降低吞咽障碍病人呛咳、吸入性肺炎、窒息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王亚萍  赵江丽  张斯杏 《护理研究》2012,26(32):3013-3015
[目的]探讨老年吞咽障碍病人经口进食评估及干预方法。[方法]将入选的吞咽障碍病人8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直接试餐,给予临床常规进食护理方法,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使用新型床边评估方法———吞糊试验,评估安全质地的食物,给予喂食护理干预。统计两组营养指标、康复指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干预1个月后,实验组营养生化指标与干预前比较无明显变化,对照组显著下降;康复指标两组均显著提高,实验组优于对照组;实验组吸入性肺炎、泌尿系感染、便秘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论]老年吞咽障碍病人经口进食评估及干预方法能有效维持病人营养状况、促进吞咽功能恢复、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