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针对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两张皮”的现象,分析高职人工智能专业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的必要性,提出课程思政教学设计理念,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和教学评价几方面介绍课程思政教学实践过程。  相似文献   

2.
梁爽  杜若瑜  杭文龙 《软件》2023,(2):42-45+65
智慧教育赋能教学改革,体现了人工智能时代我国高等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创新。以本校Python课程教学为例,提出建立群智协同、产教研协同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及多维度教学成效导向的教学评价体系,通过塑造“空间-时间-知识”互融的教育形态,开展“学用合一”的创新实践教学,深入挖掘主客观教学数据,进行教学评价与持续改进,为培养具备“大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的一流人才提供重要动力。  相似文献   

3.
针对工业设计专业课程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以培养学生不同层次能力和综合素 质为目标,探讨了在 OBE-CDIO 理念下工业设计专业课程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深入分析社会、 市场、企业需求,以能力培养为核心,定位专业实践课程教学目标。反向设计各实践教学环节, 依托 CDIO 项目式教学,借助设计单元、专项设计和科研项目,构建递进式实践教学模式,循 序渐进培养学生各项实践能力。并以学习成果为导向,创新评价方式,建立了多元化考核体系, 促进实践教学体系的持续改进,以期实现培养工业设计人才创新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目标。  相似文献   

4.
传统教育模式的评价体系,已经不能适应以注重学生实践能力为培养目标的职业院校实践课程的评价方式,而过程性评价以其诸多优点在职业教育教学当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以职业院校计算机网络专业《网络综合布线》课程为例,研究把传统的"终结性评价"变为"过程性评价"给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带来的好处,经过实践把评价体系的建立以及对实践教学中收到的成效,进行归纳总结。  相似文献   

5.
针对"人工智能+新工科"新背景对软件工程专业的新要求,阐述如何构建软件工程专业实验实践教学"一体两翼"架构和实验实践"四模块—多层次"教学体系,提出基于产学合作、协同育人、实习实训、双创教育的"多主体—多途径—多阶段"实验实践教学模式,指出专业教师能力提升的新策略,结合本专业的教学实践,从实验实践教学体系改革、创新创业实践教育、新工科国际化办学方面介绍实验实践教学改革的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6.
《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明确指出,“人工智能成为国际竞争的新焦点,应逐步开展全民智能教育项目,在中小学阶段设置人工智能相关课程,逐步推广编程教育”。机器人课程包含控制器、传感器、机器人设计及程序编写等知识,是涉及学科门类最为广泛的知识载体。它是一门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的课程,强调知识的构建性和系统性,机器人教育是培养提升学生创新思维和综合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因此,机器人教育逐步成中小学开设人工智能和综合实践类课程的首选。  相似文献   

7.
吕新荣  江左文 《计算机时代》2023,(3):133-135+140
实践能力培养是应用型人工智能专业人才培养的核心内容,也是检验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标志。当前应用型人工智能专业本科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存在非技术性能力重视不够、教学场景理想化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从培养内容体系、实践能力培养模式等方面进行研究,建构了新的实践能力培养体系和“三域联动”的实践能力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8.
对南京理工大学紫金学院计算机专业从理论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学生管理体系和考核体系四个方面提出 构建人工智能方向的研究型人才培养新模式。此举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学生两年内发表多篇核心论文已见刊,申请多项专利 已授权。该“三位一体”的人工智能研究型人才培养模式,值得高校深入学习和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9.
应用背景 高中课程改革目标之一是改革评价机制,建立发展性评价体系,改进校内评价,推行学生学业成绩与成长记录相结合的综合素质评价方式,建立教育质量监测机制。因此,学校应根据目标多元、方式多样、注重过程的评价原则,综合运用观察、交流、测验、实际操作、作品展示、自评与互评等多种方式,让学生有目的地收藏学习过程取得的“学习成果”,如文章、各学科作品、试卷、调查记录和报告、照片等,把这些学习记录按照一定的顺序形成文档,  相似文献   

10.
本文针对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将人工智能技术融入电子信息工程人才培养的解决方案。首先,从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教学方法和课程体系等方面,提出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工智能技术融入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解决方案,通过分析现有专业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对课程体系进行重构。其次,从构建“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构建人工智能技术融入课程教学方法、构建多层次实践教学体系、建立立体化创新创业实践平台等方面,提出了人工智能技术融入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解决方案。最后,通过教学实践证明,该培养方案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创新能力,为高职高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
本文针对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工程认证人才培养计划要求,将精准评估教学策略与“人工智能”课程建设相融合,从授课方式、教学模式和知识点布局上改进教学手段,从专业课程知识结构的广度和深度上进行改革,帮助学生发现问题、整理分析问题,最终解决问题,提升学生学习主动性。同时,针对课程特点,深挖专业课程内容中潜在的思政教学元素,实现思政教育指导下的全过程育人。通过教学实践,证明了针对新工科人才培养方案的“人工智能”课程精准分层式教学方法对提高大学生工程实践能力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2.
在分析当前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人才培养存在弊端的基础上,以人工智能时代对人才的需求为导向,从教学目标、课程结构、教学模式、实践平台、教师队伍建设和评价机制等方面入手,深入研究人工智能时代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主要包括以下内容:第一,转变教学理念,明确培养目标;第二,融合双创教育和专业教育,优化课程体系;第三,改进教学模式,完善“混合式教学”模式;第四,依托多类型实践平台,完善实践课程体系;第五,适应人工智能时代,优化师资队伍;第六,加强能力提高,完善考核监督机制。最后,从多个角度对培养模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模式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3.
针对计算机专业传统的课程评价方法较为单一,重考核知识、轻考核能力,重终结性评价、轻形成性评价的问题,以工程教育认证的目标导向教育理念为指导,结合计算机专业的课程评价方法改革实践,提出以能力为导向设计课程教学目标,综合运用形成性和终结性评价方法构建和优化"毕业能力X—评价方法覆盖矩阵"进行基础知识和综合能力评价,介绍具体改革措施及实施效果。  相似文献   

14.
为适应人工智能和数字时代对大学生的需求,提升学生利用计算思维解决专业复杂问题的能力,提出能力导向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多维过程评价体系,结合湖南大学的具体教学实践,阐述该评价体系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并说明效果。  相似文献   

15.
在大众化教育下,高等职业院校的数学课程作为基础文化课或专业基础课,在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过程中起着其他 课程不能替代的作用。近年来,在“工学结合”培养模式下的教学改革过程中,高等职业院校数学教师教学水平和能力参差不齐,课程 设置与课时被随意增减;教学培养目标模糊,教学方式陈旧落后;学生学习基础薄弱,普遍存在厌学情绪;教学设施配备不足,教材脱 离专业又不切实际;考核方式与评价体系单一,无法评价学生职业能力水平。因此,高职院校数学教学应该转变职业教育观念,明确教 学培养目标;加快职业教育经验交流,不断提高师资队伍建设;优化教学基本内容,构建新的教学知识体系;推行科学有效的教学法, 理论教学实验与实践能力相结合;根据专业需求和特色不同,编写简明实用校本新教材;强化职业教育能力的培养,完善学生综合能 力考核评价新机制。  相似文献   

16.
针对应用型本科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困境,遵循人本主义教育理念,通过校企合作,在人才培养方案制订,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设置,实践教学资源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评价改革,校园专业技术素质培养环境建设等方面开展专业综合改革,提高计算机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7.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各行各业已进入"互联网+"时代,职业教育也不例外。由于培养目标的不同,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计划应不同于普通高等学历教育,更不应是普通本科教育的压缩。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学生应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这就要求高职教育从课程体系、实践教学体系、实践基地建设等方面进行改革。基于此,笔者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为例介绍了信息化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方式。  相似文献   

18.
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互联网+”深入在生活与工作中,为学生教育工作的革新提供发展机遇。对此,文章简述以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等技术为支撑的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区别,分析当前教育改革的时代背景。从教育理念、教育资源、教育环境和教育方式上研究“互联网+”人工智能时代给学生教育事业带来的多方面影响和改变。“互联网+”人工智能视域下,教育方式还需不断进行优化,如树立新的教育思维,营造良好的信息化教育环境,提升教师团队的教育水平,建立健全“互联网+”人工智能学生教育体系等,以抓住时代机遇,切实提升学生教育质量。  相似文献   

19.
顾瑾  滕飞  李天瑞 《计算机教育》2024,(3):69-73+79
针对人工智能领域对于拔尖创新人才的迫切需求,基于人工智能专业特色提出本硕贯通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总体方案,以夯实专业基础知识、注重学科交叉意识培养和加强创新实践教育为核心理念,提出人工智能专业本硕贯通培养的课程体系构建、课程团队建设以及教学理念革新,探讨基于本硕贯通的人工智能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可行性与必要性,并对该培养方式的执行与实施提供合理性参考方案。  相似文献   

20.
针对人工智能专业本科教学中仍存在以知识点灌输方式为主、错误地用知识点匹配学生能力等问题,提出以新工科教育理念为基础、以能力产出为核心的人工智能专业培养体系,介绍面向能力产出的人才培养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