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加体外高频热疗对原发性肝癌的治疗效果和术后的各种反应.材料与方法:原发性肝癌78例(男62例,女16例),随机分为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加体外高频热疗组,(综合组37例)及单纯肝动脉化疗栓塞组(TACE组41例).对78例先行数字减影造影(DSA)然后行TACE.综合组手术后第2天行高频热疗每4天一次,5次为一疗程,最少一个疗程,最多2个疗程.TACE每月两次以上纳入观察对象,对两组患者术前、术后的症状、体征及肿瘤大小进行比较.随访1、2、3年以上生存期.结果:综合组缓解率1年、2年、3年生存率(75.6%、54%、40.5%)患者高于TACE组相应指标(53.6%、36.5%、29%)P<0.05.结论: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加体外高频热疗对原发性肝癌的疗效大于单纯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有助于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
射频透热联合动脉持续灌注化疗治疗晚期肠癌的临床疗效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观察射频热疗联合介入持续动脉化疗治疗21例晚期大肠癌患者的临床初步疗效。方法 对21例局部复发和伴有肝,肺,骨,腹腔。盆腔及腹股沟淋巴结转移的晚期大肠癌患者经射频热疗联合供养靶动脉介入灌注化疗每名患者至少进行2个周期的介入化疗联合热疗,化疗方案为第1-3天CF200g/m^2,静脉滴注;第1天DDP80mg/m^2。第1-3天如肾功能改变则改用Vp-1660mg/m^2加入超液化碘油10-30ml中进行肝动脉灌注栓塞,热疗频率40.68MHz。电容式加热,电极直径20-25cm,入射功率500-800W,反射功率20-40W,插管化疗第2天开始进行热疗,每72h1次,每次50-70min,每疗程化疗配合4-8次热疗结果 病灶近期疗效以CT或B超检查结果作为评价标准。CR0例。PR14例。总有效率为66.67%。患者化疗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热疗不良反应为局部疼痛和脂肪硬结。不需特殊处理。结论 射频热疗联合介入持续动脉化疗是治疗晚期大肠癌的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能提高治疗效果和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深部热疗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肝动脉化疗栓塞(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联合深部热疗治疗原发性肝癌(primary hepatic carcinomas,PHCs)的疗效。方法:将42例晚期PHCs随机分为TACE联合深部热疗组(研究组)和单纯TACE(对照组),每组各21例。研究组采用TACE联合深部热疗治疗,于TACE后第1天开始热疗,隔天一次,共3次;对照组采用单纯TACE治疗。对比分析2组肿瘤体积变化及1年生存率。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近期缓解率分别为80.95%和61.90%(P<0.05);1年生存率分别为57.10%和42.80%(P<0.05)。结论:TACE联合深部热疗可以显著提高PHCs的近期疗效和1年生存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联合体外微波热疗和三维适形放疗(3D-CRT)对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6例原发性肝癌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9例,接受TACE+3D-CRT+体外微波热疗;对照组37例,接受TACE+体外微波热疗。比较2组患者近期疗效、生存率及毒副反应的差异。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以及1、2年生存率显著高于对照组,2组毒副反应无显著差异。结论对于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TACE联合体外微波热疗以及3D-CRT可明显提高疗效,且毒副作用可耐受。  相似文献   

5.
2003年9月~2005年6月,我们采用区域射频热疗同步靶动脉热灌注化疗治疗中晚期胃癌患者32例,并给予精心护理,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犬肝动脉热灌注对肝、肾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热灌注液经肝动脉灌注对犬肝组织学及肝、肾功的影响。方法 经犬肝动脉灌注入60℃生理盐水180ml,持续30min。比较热灌注前后肝脏组织及肝、肾功的变化。结果 ①谷丙转氨酸、谷草转氨酶于灌注后24h开始升高,72h达高峰(P<0.01),216h后恢复正常;总胆红素、白蛋白、γ-谷氨酰基转换酶无明显变化(P>0.05);②肝组织可见一过性损伤,168h后正常。③肾功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介入性热疗对犬肝组织及肝、肾功能有一过性影响。  相似文献   

7.
热疗辅以介入治疗巨块型肝癌的护理23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我院 1995~ 2 0 0 0年采用BSD2 0 0 0型热疗机局部区域热疗联合肝动脉插管化疗加肝动脉栓塞 (TACE)治疗巨块型原发型肝癌 2 3例。经临床及实验研究证明联合应用 ,不仅有热疗的细胞毒作用 ,而且有化疗增敏作用 ,对提高肿瘤局部控制率 ,效果显著。现将护理观察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2 3例均为男性 ,年龄 3 4~ 62岁 ,平均年龄4 9 2岁。治疗前经临床症状、体征、CT或MRI、AFP等检查确诊。其中 4例经穿刺细胞学确诊。治疗前KPS评分≥70分。CT增强扫描检查测量肿瘤体积为 6cm× 7cm× 8cm~ 13cm×…  相似文献   

8.
背景:与传统的热疗方法相比,磁流体热疗具有很好的磁响应性,在一定高频交变磁场下能实现肿瘤热疗的自动控温和靶向治疗等优点。目的:制备锰锌铁氧体磁性纳米颗粒,观察其介入治疗兔VX2肝癌的效果。方法:采用开腹后瘤粒悬浮液针头注入法制作兔VX2肝癌模型,造模后14d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生理盐水)、锰锌铁氧体磁性纳米颗粒非热疗组、锰锌铁氧体磁性纳米颗粒热疗组、阿霉素组,均采用3F导管从右侧股动脉选择至肝固有动脉动脉注入药物后拔管。锰锌铁氧体磁性纳米颗粒热疗组于介入后行热疗3次。介入治疗后14d取肝脏组织测量肿瘤大小,并做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与结论:透射电镜下观察制备的锰锌铁氧体磁性纳米颗粒为球形,大小为20~30nm,在交变磁场下有良好的磁感应升温能力。治疗后14d,锰锌铁氧体磁性纳米颗粒热疗组肿瘤大面积坏死,肿瘤抑制率达到70.84%,明显高于锰锌铁氧体磁性纳米颗粒非热疗组、阿霉素组与对照组(P<0.05或P<0.01)。说明锰锌铁氧体磁性纳米颗粒可吸收电磁波转化为热能,通过介入治疗可显著抑制兔VX2肝癌生长。  相似文献   

9.
肝动脉注射锰锌铁氧体磁性纳米颗粒治疗兔VX2肝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与传统的热疗方法相比,磁流体热疗具有很好的磁响应性,在一定高频交变磁场下能实现肿瘤热疗的自动控温和靶向治疗等优点。目的:制备锰锌铁氧体磁性纳米颗粒,观察其介入治疗兔VX2肝癌的效果。方法:采用开腹后瘤粒悬浮液针头注入法制作兔VX2肝癌模型,造模后14d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生理盐水)、锰锌铁氧体磁性纳米颗粒非热疗组、锰锌铁氧体磁性纳米颗粒热疗组、阿霉素组,均采用3F导管从右侧股动脉选择至肝固有动脉动脉注入药物后拔管。锰锌铁氧体磁性纳米颗粒热疗组于介入后行热疗3次。介入治疗后14d取肝脏组织测量肿瘤大小,并做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与结论:透射电镜下观察制备的锰锌铁氧体磁性纳米颗粒为球形,大小为20~30nm,在交变磁场下有良好的磁感应升温能力。治疗后14d,锰锌铁氧体磁性纳米颗粒热疗组肿瘤大面积坏死,肿瘤抑制率达到70.84%,明显高于锰锌铁氧体磁性纳米颗粒非热疗组、阿霉素组与对照组(P〈0.05或P〈0.01)。说明锰锌铁氧体磁性纳米颗粒可吸收电磁波转化为热能,通过介入治疗可显著抑制兔VX2肝癌生长。  相似文献   

10.
李选 《实用医学杂志》2001,17(4):282-283
介入性治疗是晚期肝癌的首选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肝动脉灌注化疗 ,肝动脉栓塞 ,经皮肝肿瘤内注射无水酒精或放射物质等。近十几年来将热疗与介入治疗相结合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国内外学者采用不同的方法对这一课题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研究和初步临床应用。1984年佐吉正雄等[1] 将 3 0 μm铁磁性微粒注入狗肝、肾动脉内 ,并利用射频 (radiofrequeny)加热使组织升温。 3 0 μm的磁性微球仅能达到毛细血管前动脉水平 ,且可导致严重的合并症[1,2 ] 。这也许是该方法未能得到进一步临床应用的原因。1992年李彦豪等[3 ] 研究发现 ,…  相似文献   

11.
肝癌发病率占恶性肿瘤的第3位[1].肝癌介入疗法已有20多年的历史,主要分为放射介入和B超介入或经血管间接途径和经皮直接途径,较常用的有:①经动脉插管化疗(TAC)、栓塞(TAE)和肝动脉栓塞化疗术(TACE);②在B超、CT等影像学导引下,经皮将穿刺针或导管直接插入体内病变区注入无水乙醇(PEI);③局部肝癌的热疗和冷疗治疗[2].  相似文献   

12.
全身热疗对晚期恶性肿瘤患者肝肾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江明凤  马彦俊 《检验医学》2007,22(3):354-357
目的 研究红外线全身热疗对肿瘤患者肝、肾功能及心肌细胞的影响.方法 82例各类晚期肿瘤患者,采用红外线体表加热,治疗温度为(41.8±0.3)℃,恒温120 min行全身热疗,于热疗前、后不同时间点收集血样和尿样,分别测定肝、肾功能等指标.结果 与热疗前相比,热疗后第1天、第3天、第5天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血肌酐(Cr)、尿微量白蛋白(mAlb)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均有所升高,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总胆红素(TBil)、总蛋白(TP)、白蛋白(Alb)、球蛋白(Glo)等指标均略有下降,但与热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热疗后第1天、第3天,尿β2-微球蛋白(β2-MG)明显升高(P<0.01),热疗后第5天又恢复至正常.结论 (41.8±0.3)℃全身热疗治疗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对肝功能及心肌细胞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3.
热化疗对兔肝VX-2肿瘤血管渗透性影响的生物学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在兔肝VX-2移植瘤模型基础上,进行在体肝肿瘤介入性热化疗,观察介入性热增敏与肝组织及肿瘤组织血管渗透性的关系,探讨介入性热化疗的生物学机制.方法建立可供实验研究的兔Vx-2移植性肝癌模型30只,随机等分为3组(非灌注组、普通灌注组及热灌注组),在X线监视下,经股动脉插管至肝动脉.进行灌注,灌注液为生理盐水(温度为60℃),液量30 mL,15 min缓慢推注.灌注结束前5 min,经导管推注10 mg/L伊文思蓝(Evans Blue EB),2 mL/kg,非灌注组直接推注EB,灌注EB后置10 min,取出肝脏用生理盐水灌注肝动脉冲洗血管中残留的EB.切取靠近肝门部的小块正常肝组织、瘤组织,称重后,放入1 mL甲酰胺液中,置于50℃恒温水浴箱60 h,提取液用722型光栅分光光度计测出A620nm,从标准曲线上测出相应的EB含量,以反映该组织毛细血管的渗透性.结果肿瘤组织与肝组织的EB含量在3组中均有差别(P<0.05);正常灌注组与非灌注组肝组织的EB含量、肿瘤组织的EB含量无明显差别(P>0.05);热灌注组与非灌注组、正常灌注组肝组织的EB含量、肿瘤组织的EB含量有明显差别(P<0.05).结论介入热疗可以增加肝组织及肿瘤组织的血管渗透性.  相似文献   

14.
阿霉素热碘油栓塞对兔肝VX2肿瘤的血流动力学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利用多普勒超声研究阿霉素热碘油栓塞治疗后兔肝VX2肿瘤及肝脏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方法 30只荷瘤兔,随机分为3组,分别采用37℃生理盐水、37℃阿霉素碘油及60℃阿霉素热碘油经兔肝动脉灌注治疗,1周后多普勒超声观察肿瘤血供及肝动脉、门静脉血流动力学变化,检测结果与治疗前相应血管的多普勒参数进行比较.肝动脉及肿瘤血管造影结果作为金标准.结果阿霉素热碘油灌注栓塞后肝动脉血流速度明显降低(P<0.05),阻力指数增大(P<0.05),门静脉血流速度及内径均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前,所有病灶能量及彩色多普勒均可检测出瘤内及瘤周较丰富血流信号,治疗后显示阿霉素热碘油组瘤内及瘤周血流信号均明显减弱,部分消失.结论阿霉素热碘油栓塞可更有效地阻断兔肝VX2肿瘤供血,多普勒超声可显示该血流的变化,便于对阿霉素热碘油栓塞治疗肝肿瘤的疗效进行及时评价.  相似文献   

15.
肝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病死率在我国十大恶性肿瘤中排名已上升到第2位。肝动脉化疗栓塞(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是目前治疗不可切除肝癌的主要方法,在临床已广泛应用,而局部热疗配合TACE可起到解毒增效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2003年9月-2005年6月,我们采用区域射频热疗同步靶动脉热灌注化疗治疗中晚期胃癌患者32例,并给予精心护理,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磁性微粒栓塞热疗对VX2兔肝癌的疗效。方法 40只大白兔制成VX2模型后等分成四组:对照组(A组)、碘油栓塞组(B组)、碘油+磁性微粒组(C组)、磁热疗组(D组)。制备肿瘤模型后14 d,B、C、D组经股动脉逆行插管行肝动脉造影及栓塞。栓塞后第2天,B组3只和D组全部动物于振荡磁场(alternating magnetic field,AMF)下接受磁热疗,实时测定动物肿瘤中心、肿瘤边缘及正常肝组织3个部位温度变化。治疗前后查血常规、肝肾功能。治疗后14 d处死全部动物,开腹观察肿瘤情况并行病理检查。结果治疗前四组肿瘤体积分别为(1.6±1.5)、(2.5±2.5)、(2.7±1.6)、(3.5±2.6)cm3,各组肿瘤大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247,P=0.308)。AMF下,B组3个部位平均温度与磁热疗前相应部位温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瘤心=0.01,P瘤心=0.981;F瘤缘=0.618,P瘤缘=0.476;F正常肝=0.217,P正常肝=0.665);D组3个部位热疗前温度分别为(35.4±1.7)、(35.9±1.8)、(36.1±1.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038,P=0.413);热疗开始后726 min D组肿瘤中心及边缘温度与B组相应部位及D组正常肝组织的温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B-D瘤心=5.431,PB-D瘤心=0.041;FB-D瘤缘=9.744,PB-D瘤缘=0.011;FD组3个部位=8.379,PD组3个部位=0.002);D组肿瘤边缘温度最高可达46℃。术后14 d,四组肿瘤体积分别为(31.4±20.6)、(26.7±18.2)、(28.7±9.1)、(25.8±13.9)cm3,各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218,P=0.883),但D组肿瘤体积最小。血常规、肝肾功能于治疗后7 d恢复正常水平。结论经肝动脉磁性微粒栓塞后磁热疗治疗VX2兔肝脏肿瘤是安全可行的,可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8.
热疗加介入治疗原发性肝癌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热疗加介入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自1995年8月~1998年12月,采用BSD2000型热疗机,Sigma60辐射器局部区域热疗联合介入治疗原发性肝癌20例。所有病例均为男性,平均年龄49.2岁,肿瘤大小6cm×7cm×8cm~13cm×15cm×17cm。采用高电阻铅测温针肿瘤内测温。每次热疗40~60min,20例共热疗33次,75%的病例热疗1次,热疗达到的平均温度为41.7℃,其中25次(75.8%)热疗肿瘤内温度达41℃以上。介入治疗采用动脉导管化疗加栓塞,先导管内注入PDD80mg,5-FU1500mg,EADM50~60mg,然后注入EADM10mg和碘油混合液进行栓塞。结果 显效6例占30%,有效7例占35%。中位生存期为10个月。1年生存率为35%,2年生存率为10%。全部病例均计算TEM42.5℃,TEM42.5℃≥20者11例,20~10者7例,<10者2例。结论 采用BSD2000型热疗机和Sigma60辐射器热疗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有效手段,尤其是和介入治疗联合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晚期恶性肿瘤患者行全身热疗联合化疗的麻醉管理特点.方法:18例恶性肿瘤患者,在静吸复合全麻下采用红外线辐射体表加热实施全身热疗20次.有创监测血液动力学,肺氧合指标,测定电解质、血糖和尿量.结果:升温期和恒温期心率、中心静脉压升高;平均动脉压、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动脉血pH、BE、血钾和血糖下降,降温期恢复.结论:静吸复合全麻,有创监测血液动力学,纠正内环境失衡,维持心肺功能稳定是全身热疗麻醉处理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肝癌热凝固治疗疗效的影像学判断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近10年来,超声引导肝癌的各种热凝固治疗在临床上应用日趋普及,成为继肝动脉栓塞化疗之后又一种非手术治疗肝癌的有效新方法。当前临床应用较广的热凝固方法为微波、射频、激光以及高强度聚焦超声。在各种热疗中如何正确判断治疗后病灶坏死区的部位和范围,是客观评价疗效的关键。目前国内外学者公认影像学检查是非损伤性评价疗效的较好方法,现就常用影像学检查方法在评价肝癌热凝固治疗疗效的作用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