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分别以水、60%乙醇、纤维素酶+60%乙醇为提取剂,采用超声辅助提取花生壳中活性成分,研究提取物对DPPH自由基和羟自由基( ·OH)的清除能力,并测定提取物中总酚含量。结果表明:在超声辅助条件下,3种不同提取剂水、60%乙醇、纤维素酶+60%乙醇的提取物中总酚含量依次为81.22、205.9、370.8mg/100g。3种提取物均具有较强的抗氧化能力,且以纤维素酶+60%乙醇超声提取物最强,其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为88.49%,对 ·OH清除率为 93.65%。花生壳提取物抗氧化能力与其总酚含量成正相关。  相似文献   

2.
为比较研究艾叶水提物和酸提物抗氧化及抗菌的作用。分别采用去离子水和柠檬酸溶液提取艾叶,得到两种提取物,测各自的总黄酮、总多酚和多糖含量;通过DPPH自由基、羟自由基及ABTS自由基来评价提取物的抗氧化能力;利用牛津杯法测定提取物的抑菌活性,并探讨其抑菌机制。结果表明:艾叶水提物中总黄酮、总多酚及多糖含量分别为208.03、51.77和398.72 mg/g,艾叶酸提物分别为80.39、25.44和453.45 mg/g。在一定浓度范围内,艾叶水提物和艾叶酸提物均有较强抗氧化能力,对DPPH自由基清除率的半数抑制浓度(median inhibition concentration,IC50)分别为33.10和54.52 μg/mL;对羟自由基清除率的IC50值分别为2.92和1.63 mg/mL;对ABTS自由基清除率的IC50值分别为0.17和0.32 mg/mL。艾叶水提物无明显抑菌效果;但艾叶酸提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志贺氏菌、沙门氏菌具有显著抑菌活性,最小抑菌浓度分别为0.10、0.10和0.20 g/mL。通过测定抑菌动力学、细胞膜通透性实验证实酸提物能有效抑制致病菌生长、改变细胞膜通透性;扫描电镜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证实酸提物能破坏细菌细胞壁形态、抑制细菌的蛋白质合成。柠檬酸溶液提取法比水提法更适用于艾叶活性成分的提取,艾叶酸提物更具有食品防腐剂和抗氧化剂的潜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温莪术不同溶剂提取物体外的抗氧化活性。方法:分别用蒸馏水、95%乙醇、乙酸乙酯等不同极性溶剂提取温莪术中活性物质,采用清除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羟自由基(.OH)、亚铁离子螯合和还原能力等方法考察温莪术不同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同时用Folin-Cioeaile法测定不同提取物中的总酚含量,考察总酚含量与抗氧化清除率的关系。结果:DPPH自由基、.OH清除能力及还原能力结果表明95%乙醇及乙酸乙酯提取物在较低的质量浓度显示了较高的清除率;同时总酚含量测定结果显示95%乙醇和乙酸乙酯提取物所含总酚含量较高,这表明这两种溶剂提取物的抗氧化性与其提取物含有较高的酚类密切相关;亚铁离子螯合实验结果显示水提物的螯合效果优于其他溶剂提取物。结论:不同溶剂提取物抗氧化能力差别较大,总酚含量与抗氧化清除率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采用水、80%乙醇、乙酸乙酯和石油醚4种不同极性的溶剂对杭白菊进行提取,以总还原能力、DPPH·、O-2·和·OH清除率为指标,研究了所得4种杭白菊粗提物的抗氧化能力。结果表明:总还原能力由强到弱依次为80%乙醇提取物乙酸乙酯提取物水提物石油醚提取物;80%乙醇提取物清除自由基的能力最强,其清除DPPH·、O-2·、·OH的IC50值分别为0.33、0.44、0.34 mg/m L;石油醚提取物清除DPPH·、O-2·、·OH的能力最弱,清除DPPH·和·OH的能力均小于50%,清除O-2·的IC50值为0.85 mg/m L;水提物清除DPPH·、O-2·和·OH的IC50值分别为0.57、0.69、0.56 mg/m L;乙酸乙酯提取物清除·OH的能力小于50%,清除DPPH·、O-2·的IC50值分别为0.56、0.62 mg/m L。因此,不同杭白菊提取物均具有抗氧化作用,且抗氧化能力与其提取溶剂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小叶丁香皮中不同溶剂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方法:采用ABTS+.、DPPH自由基及还原性反应体系,利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小叶丁香皮的总提液、乙酸乙酯层、正丁醇层和石油醚层在不同质量浓度下的抗氧化能力及总酚含量。结果:小叶丁香皮的不同溶剂提取物对DPPH自由基均具有较强的清除能力及还原能力,其清除率与质量浓度呈良好的量效关系。其中正丁醇层抗氧化能力最强,在质量浓度0.62mg/mL时,对ABTS+.的最大清除率为96.28%,对DPPH自由基的最大清除率为96.16%,与同质量浓度VC的清除率接近,且其IC50分别为0.074、0.012mg/mL;测得的正丁醇层总酚含量最高,为120.1μg/20mg。结论:小叶丁香具有较好的抗氧化能力,其正丁醇层抗氧化能力显著,这与总酚含量有较大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分别采用4种不同溶剂(乙醇、甲醇、丙酮和水)对薛凡尼氏炭角菌菌丝体进行提取,测定不同溶剂提取物的总酚和总黄酮含量以及对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和总还原力。结果表明,不同溶剂提取物均具有不同程度的抗氧化活性。在各提取物浓度为2.5 mg/m L时,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以水提物为最高(91.8%),其次为60%丙酮提取物和70%乙醇提取物,清除率分别为89.6%和83.6%,甲醇提取物的清除率最低(75.1%)。各溶剂提取物的还原能力强弱依次为:水60%乙醇70%乙醇60%丙酮甲醇。菌丝体水提物的总酚含量最高,而总黄酮含量最高的是甲醇提取物。总体而言,薛凡尼氏炭角菌菌丝体水提物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可能具有开发为食品抗氧化剂的潜力。  相似文献   

7.
摘要:目的 本实验对巫山茶多酚提取物的体外抗氧化活性进行了初步评价。方法 通过使用70%乙醇提取巫山茶得到巫山茶粗提物,再依次使用不同极性溶剂萃取巫山茶粗提物得到石油醚相、乙酸乙酯相、正丁醇相和水相4个萃取相,分别测定各萃取相的总酚含量和体外抗氧化活性,选取总酚含量最高且体外抗氧化活性最强的萃取相通过HP-20大孔树脂进行富集,测定富集后的巫山茶多酚提取物总酚含量和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 乙酸乙酯相的总酚含量最高,为378.1mg/g;巫山茶粗提物及其不同萃取相均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以乙酸乙酯相的体外抗氧化活性最强,DPPH?、ABTS+?、? OH的IC50值分别为0.63mg/mL、0.46mg/mL和2.35mg/mL;将乙酸乙酯相通过HP-20大孔树脂富集后得到的巫山茶多酚提取物总酚含量为637.5mg/g,总酚含量显著提高(p <0.05),DPPH?、ABTS+?、?OH的IC50值分别为0.26mg/mL、0.16mg/mL和1.05mg/mL,体外抗氧化活性显著增强(p <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巫山茶粗提物及各萃取相、富集后的总酚含量与其体外抗氧化活性呈正相关。结论 巫山茶多酚提取物具有较好的体外抗氧化活性,可考虑对其进行多酚成分分析和抗氧化功能研究。  相似文献   

8.
该研究旨在研究橄榄腌制后提取物的抗氧化和抗炎活性变化。采用清除DPPH、ABTS+自由基和总还原力法评价抗氧化活性,建立脂多糖诱导RAW 264.7细胞模型评价抗炎活性,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飞行质谱对腌制橄榄提取物进行成分鉴定。结果显示,鲜橄榄的水、φ=70%乙醇、乙酸乙酯三种溶剂提取物的总酚含量为70.33~126.42 mg/g,总黄酮含量为3.46~6.19 mg/g,腌制后橄榄提取物总酚含量为78.67~150.92 mg/g,总黄酮含量为4.09~6.65 mg/g,且UPLC-Q-TOF-MS/MS从中分析鉴定出11种多酚化合物;鲜橄榄提取物抗氧化能力依次为70%乙醇>乙酸乙酯>水,70%乙醇提取物清除DPPH、ABTS+自由基的IC50为0.09 mg/mL、0.03 mg/mL,而腌制后乙酸乙酯提取物的抗氧化能力最强,清除DPPH、ABTS+自由基的IC50分别为0.05 mg/mL、0.02 mg/mL;在浓度为0.10 mg/mL时,鲜橄榄提取物对LPS致炎模型的NO抑制率为7.51%~30.47%,而腌制橄榄不同溶剂提取物对细胞NO抑制率为10.84%~34.85%。以上结果表明腌制后橄榄提取物的抗氧化和抗炎活性优于鲜橄榄,以腌制橄榄为原料开发相关功能食品具有良好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9.
蓝莓叶不同溶剂提取物抗氧化活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蓝莓叶不同溶剂提取物中总酚和黄酮的含量以及抗氧化活性.分别用水、甲醇、乙醇、乙酸乙酯、氯仿、石油醚等不同极性溶剂提取蓝莓叶中的活性物质,采用Folin-Cioeaile法、三氯化铝显色法分别测定不同提取物中总酚和黄酮的含量;应用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和2,2-联氮基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二铵盐(ABTS)自由基清除体系及β-胡萝卜素-亚油酸体系评价其抗氧化活性,考察活性物质含量与抗氧化活性的关系.结果表明,蓝莓叶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随提取溶剂极性的减小而减小.水提取物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其清除DPPH·和ABTS+·的EC50分别为(12.78±0.10)、(6.35±0.03) μg/mL,抑制β-胡萝卜素淬灭IC50值为(25.33±0.02) μg/mL.含量测定显示水提物中总酚含量最高,为(264.67±0.29)mg/g,而甲醇提取物中黄酮含量最高,为(68.94±0.08)mg/g,相关性分析表明,不同溶剂提取物抗氧化能力差别较大,总酚和黄酮含量与抗氧化能力具有相关性,提示水可作为蓝莓叶抗氧化活性物质提取的优选溶剂,而总酚和黄酮含量可作为蓝莓叶抗氧化提取物的质量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老山芹不同溶剂提取物的活性功能,本研究老山芹为原料,比较了不同溶剂提取物的活性成分和抗氧化效果,以及不同溶剂提取物对α-葡萄糖苷酶和α-淀粉酶的影响,并对适宜条件下不同溶剂提取物对HepG2和panc-1细胞的影响进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浓度的增加两种酶抑制率而不断增大,并得出两种酶抑制率的IC50值,碱提取条件下α-葡萄糖苷酶和α-淀粉酶的IC50最小,分别为0.47 mg/mL、2.17 mg/mL。四种溶剂提取物中多糖含量最高的是碱提取,含量为58.09 mg/g;总酚含量最高的是醇提物,含量为11.48 mg/g;黄酮含量最高的是醇提物,含量为3.96 mg/g,并且四种提取物中醇提物的抗氧化活性最高,酸提物抗氧化活性最低。四种溶剂提取物在低浓度条件下,均能促进HepG2和panc-1细胞的增长,随着浓度的增加HepG2和panc-1细胞存活率均呈不同程度的下降,提取物在高浓度条件下对细胞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1.
以荔枝核为原料,经过粉碎,采用传统中药水煎法制备得到荔枝核水提物。通过测定还原能力、总抗氧化能力以及水提物对1,1-二苯基-2-三硝基苦肼自由基(DPPH.)、羟自由基(.OH)、超养阴离子自由基(O2-.)的清除能力来评价水提物的抗氧化活性。同时,通过侧定抑菌圈直径大小和最小抑菌浓度研究的荔枝核水提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效果。实验结果表明:荔枝核水提物有较好的抗氧化性,对DPPH.、.OH、O2-.的IC50分别是0.1819mg/mL、16.3652mg/mL、31.6767mg/mL。同时荔枝核水提物表现出一定的还原能力和抗氧化能力。通过抑菌实验,得出荔枝核水提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抑制效果。当水提物的浓度为3.125%,抑菌圈直径为8.8±0.58mm。荔枝核水提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为6.25%。  相似文献   

12.
目的:在“成分-功效”关联模式下,探究补骨脂四种不同浓度乙醇提取物主要活性成分含量、抗氧化及胆酸盐结合能力差异。方法:以补骨脂为原料,采用无水乙醇、75%乙醇、50%乙醇、水进行提取,比较其总黄酮和总多酚含量,并分别通过3种抗氧化体系与胆酸盐结合能力进行体外抗氧化和降脂活性评价,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无水乙醇提取物总黄酮含量(50.317±0.018 mg/g)和总多酚含量(3.860±0.045 mg/g)最高。补骨脂50%乙醇提取物对ABTS+·和DPPH·清除能力最强,IC50值分别为0.76和1.63 mg/mL,无水乙醇提取物还原能力最强,A0.5值为2.63 mg/mL。补骨脂水提物对胆酸钠的结合能力最强,IC50值为0.67 mg/mL,而50%乙醇提取物对牛磺胆酸钠和甘胺胆酸钠结合能力最强,IC50值分别为1.26和0.41 mg/mL。相关性结果表明,补骨脂不同浓度乙醇提取物中总黄酮含量与DPPH·清除率、牛磺胆酸钠结合率呈显著正相关性(P<0.05),总黄酮、总多酚含量与还原能力均呈极显著性正相关关系(P<0.01),而总多酚含量与胆酸钠结合率呈显著性负相关性(P<0.05)。结论:补骨脂50%乙醇提取物活性含量较高,抗氧化及结合胆酸盐能力最强,可以作为潜在的天然抗氧化及降脂活性物质的重要来源。  相似文献   

13.
以裂叶荨麻为原料,用70%乙醇对其进行提取,以醇提物为研究对象,测定其黄酮含量。以抗环血酸(VC)为阳性对照,通过测定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自由基(DPPH·)清除率、羟基自由基(·OH)清除率及总还原力来评价裂叶荨麻醇提物体外抗氧化能力;以对硝基苯-α-D葡萄糖吡喃苷(4-Nitrophenylα-D-glucopyranoside,PNPG)为底物,研究裂叶荨麻醇提物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裂叶荨麻醇提物中黄酮含量为12.09 mg/g;对DPPH自由基的最大清除率为92.76%,半抑制浓度(IC50)为9.960μg/mL,对羟基自由基的最大清除率为98.05%,IC50值为1.123 mg/mL,总还原力随醇提物浓度的增加而增强;对α-葡萄糖苷酶的最大抑制率为59.06%,IC50值为31.598 mg/mL。结果表明裂叶荨麻醇提物具有明确的体外抗氧化活性及α-葡萄糖苷酶抑制作用,有望开发成为抗氧化降糖功能性食品。  相似文献   

14.
为了开发利用狭叶荨麻资源,本研究以狭叶荨麻为原料,对其醇提物的体外抗氧化及抗炎活性进行了研究。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对提取条件进行了优化,得到最佳提取条件为提取时间114 min、料液比1:15、乙醇浓度为64%,所得醇提物得率(10.00±0.26)%,该狭叶荨麻醇提物中活性物质含量总酚(160.77±0.01)mg/g、总黄酮(366.85±0.05)mg/g、原花青素(7.81±0.01)mg/g、皂苷(516.76±0.04)mg/g、生物碱(2.01±0.02)mg/g。在优化条件下进行了提取,分别采用抗坏血酸(Vc)、双氯芬酸钠作抗氧化、抗炎阳性对照,对所得狭叶荨麻醇提物进行总还原力、清除DPPH·、清除·OH及抑制透明质酸酶、抑制白蛋白变性活性评价。该狭叶荨麻醇提物总还原力高于Vc,且量效关系比Vc更明显(p0.001),EC50为0.04 mg/m L;清除DPPH·、清除·OH活性比Vc好,IC50分别是0.02 mg/m L、1.87 mg/m L;抑制透明质酸酶、抑制白蛋白变性活性与双氯芬酸钠相近,IC50分别是2.43 mg/m L,0.31mg/m L。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短瓣金莲花的抗氧化活性部位。方法:将短瓣金莲花药材依次用石油醚、乙酸乙酯、95%乙醇、60%乙醇、30%乙醇和去离子水提取,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对不同溶剂提取部位的黄色素、总黄酮和总酚含量进行分析,并测试各提取部位对羟自由基(•OH)和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DPPH)自由基的清除作用以对其抗氧化活性进行研究。结果:短瓣金莲花石油醚提取部位的黄色素含量最高,为(11.37±0.07 )mg/g;而60%乙醇提取部位总黄酮和总酚含量最高,分别为(213.21±1.12)mg/g和(121.75±0.58) mg/g,95%乙醇提取部位次之,分别为(200.47±0.65)mg/g和(105.19±0.61)mg/g。石油醚提取部位清除•OH能力最强,半抑制浓度(50% inhibiting concentration,IC50)为92.77 mg/L;95%乙醇提取部位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最强,IC50为10.14 mg/L,60%乙醇提取部位次之,IC50为10.70 mg/L。结论:短瓣金莲花清除•OH能力与黄色素含量呈正相关性,而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与黄酮和多酚含量呈正相关性;短瓣金莲花的石油醚和95%乙醇提取部位是最佳的抗氧化活性部位,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6.
黄晓冬 《食品科学》2011,32(11):43-47
以聚酰胺吸附-硝酸铝显色法测定龙眼核水提取物、95%乙醇提取物、丙酮提取物、乙酸乙酯提取物等4种不同极性提取物的总黄酮含量,同时采用管碟法、最小抑菌浓度(MIC)法测定比较4种提取物的抗菌活性,并测定评价在二苯代苦肼自由基(DPPH自由基)体系、羟自由基体系、超氧阴离子自由基体系及抗脂质体过氧化体系中各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95%乙醇提取物的总黄酮含量最高,为(3.90±0.12)%,其抗菌活性也强于其他3种提取物,在质量浓度100mg/mL时,对大肠杆菌、普通变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藤黄八叠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菜软腐菌、甘蓝黑腐菌7种菌的抑菌圈直径均达15mm以上,对各菌的MIC均≤100mg/mL;在不同的自由基体系中,4种提取物均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清除作用相对较弱,但对清除DPPH自由基、清除羟自由基、抗脂质体过氧化均表现出较强的效果;以清除率达50%时所对应的样液质量浓度IC50作为指标比较发现4种提取物对3种自由基的的抗氧化作用由强到弱依次是水提取物、95%乙醇提取物、丙酮提取物、乙酸乙酯提取物,其中水提取物对这3种自由基的IC50分别为0.20、0.15、2.69mg/mL。可见,龙眼核的95%乙醇提取物适宜作为植物源抗菌剂,水提取物则适宜作为植物源抗氧化剂以深度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7.
黄花倒水莲不同极性部位抗氧化和降血糖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究黄花倒水莲醇提物的不同萃取物的抗氧化和降血糖作用。采用95%乙醇制备黄花倒水莲提取物,通过有机溶剂萃取法对其进行纯化,分别得到石油醚部分、乙酸乙酯部分、正丁醇部分、氯仿部位和水相部分;采用Folin-Ciocalteu法分别测定其多酚含量,采用NaNO2-Al(NO3)3法分别测定其黄酮含量;通过ABTS法、DPPH法、羟自由基法、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来评价黄花倒水莲的体外抗氧化、降血糖活性。结果显示,黄花倒水莲醇提物中多酚、黄酮含量丰富,经萃取分段后乙酸乙酯萃取物中多酚含量最高,可达(483.9±0.8)mg/g,石油醚部位黄酮含量最多高达(53.1±0.57)mg/g。黄花倒水莲醇提物及各萃取物均表现出很好的抗氧化能力。ABTS总抗氧能力显示乙酸乙酯部位抗氧化活性最强,其对羟自由基,DPPH自由基清除率远高于阳性对照VC,此外其对α-葡萄糖苷酶具有较强的抑制活性(IC50=(0.064±0.013)mg/mL),其作用强度远高于阳性对照阿卡波糖(IC50=(0.867±0.032)mg/mL)。因此,黄花倒水莲各部位均有抗氧化,降血糖作用,乙酸乙酯部位最佳,可能活性成分为多酚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18.
研究七种常见水生蔬菜不同部位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以及对油脂抗氧化的效果。采用ABTS自由基清除法、DPPH自由基清除法检测菱角、芡实、莲藕、水芋头、茭白、荸荠和慈姑不同部位的醇提物、水提物的抗氧化活性,烘箱法测定对菜籽油过氧化值的影响。在30种提取物中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较强的三种提取物IC50值分别为:芡实壳醇提物(0.03 mg/mL)芡实壳水提物(0.04mg/m L)=菱角壳醇提物(0.04mg/m L);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较强的三种提取物Trolox含量分别为芡实壳醇提物(1.42g/g)芡实壳水提物(1.41 g/g)菱角壳醇提物(1.15 g/g);添加0.1%浓度的五种提取物第7 d的POV值分别为23.86 meq/kg、24.06 meq/kg、23.53meq/kg、24.43 meq/kg、22.40 meq/kg,五种提取物的油脂抗氧化效果均不如0.1%浓度的BHA。30种水生蔬菜提取物中,芡实壳和菱角壳的醇提物、水提物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最强,芡实壳醇提物、水提物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最强;芡实壳水提物、芡实壳醇提物、菱角壳水提物、菱角壳醇提物以及藕节醇提物对菜籽油有一定抗氧化的效果,但效果弱于相同剂量的BHA。  相似文献   

19.
以黄色洋葱皮为原料,分别利用70%甲醇、70%乙醇和70%丙酮作为提取溶剂进行多酚类物质提取。测定提取物中的总酚含量、总黄酮含量并研究其抗氧化活性(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以及铁还原能力)。研究结果显示:利用甲醇作为提取剂所得的多酚类物质提取率最高(12.35%),并且提取物中总酚和总黄酮含量最高,分别为83.17、34.31 mg/g。同时,甲醇提取物对DPPH自由基和ABTS自由基的半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0.059和0.031 mg/mL,低于抗坏血酸而高于乙醇提取物和丙酮提取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