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HSK)在感染性角膜病中发病率、致盲率居首位。因其病情严重、病程长、易反复、复发机制复杂等特点,成为了近年来学者们所关注的研究热点。西医主要以抗病毒药物和手术医治本病,但疗效及抗复发方面效果有限。中医药治疗,在改善患者症状体征、提高视力、降低复发率及减少副作用等方面有独特优势。而中西医结合治疗具有有效率高、病程短、复发率低等优势,因此,中西医结合有望成为未来临床治疗HSK的主要趋势。主要对近年来HSK的复发机制,中西医对HSK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中药解毒明目方抗鼠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HSK)复发的作用。方法:治疗组使用中药解毒明目方灌胃,对照组用0.9%氯化钠注射液灌胃。两组均经紫外线B光照射诱导HSK复发,观察小鼠相关症状、体征和角膜发病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HSK复发小鼠的主要指标流泪和角膜浸润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间HSK的复发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解毒明目方清热解毒,健脾益气,明目退翳,可以降低HSK的复发,减轻炎症反应的程度。  相似文献   

3.
中西医结合治疗单疱病毒性角膜炎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herpes simplex keratitis,HSK)是当今世界上危害严重的感染性致盲性眼病之一,居角膜病致盲首位,已成为眼科临床重点研究、探讨的课题之一。常规抗病毒药物对HSK治疗有一定疗效,但对复发病例疗效较差, 故许多学者力图从中医中药角度挖掘有效治疗方药,中西医结合治疗HSK已显示出其优越疗效,受到眼科界高度重视,本文将近三年来中西医结合治疗单疱病毒性角膜炎研究进展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单纯疱疹性角膜炎(HSK)是极易复发的眼病之一。我科自1998年以来,用干扰素注射液联合《玉屏风》方对减少HSK的复发,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中医治疗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嘉立 《四川中医》2011,(12):34-36
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是当今世界上危害严重的感染性眼病之一,是严重致盲性眼病,居角膜病致盲首位。因此,如何早期控制HSK的发生发展、预防复发是日前急待解决的问题。近年来中医治疗HSK的研究取得了一定进展,初步展示了中医药在治疗HSK方面的独特优势,本文就此内容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杨晓波 《时珍国医国药》2012,23(8):2067-2068
单纯疱疹性角膜炎(herpes simplex keratitis,HSK)的课题研究多年来一直困扰着眼科医生,HSK属于中医聚星障的范畴,也是经常会遇到的比较厉害的感染性角膜病之一,严重时可能造成失明的后果,在角膜病致盲的病例中占63.2%.最近几年,HSK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实验及临床研究表明,HSK病人的机体细胞免疫功能比较差是造成病毒易活化、出现复发的关键因素[1].治疗一般使用无环鸟苷滴眼液,部分或者全身使用免疫增强剂干扰素和胸腺肽等是当下临床惯用的治疗办法.为了寻找中药治疗HSK的办法,现对2010年2月至2012年2月我院收治的单纯疱疹性角膜炎患者60例68只眼应用复方中药滴眼液与无环鸟苷滴眼液治疗的效果对比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herpes simplex keratitis,HSK)是眼科临床常见眼表疾病,以其高复发率、高致盲率而严重地损害视功能。随着抗生素及皮质类固醇的广泛应用,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目前尚无彻底治愈及杜绝复发的方法。而西医对HSK的治疗以化学合成的核苷类抗病毒药物为主,但由于此类药物易产生耐药性,临床应用效果欠佳,尤其对反复不愈的HSK疗效更不理想,故许多学者力图从中医中药挖掘有效的治疗方法和药物,而玉屏风散就是其中一种。现就本病复发及玉屏风散治疗方面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中药超声雾化眼浴治疗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HSK)的临床效果。方法:将96例HSK患者平均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48例55眼。对照组采取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联合清热解毒中药超声雾化眼浴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P<0.05)。治疗组视力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与治疗前(P<0.05)。治疗组HSK复发3例(6.3%);对照组HSK复发9例(18.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超声雾化眼浴治疗HSK疗效显著,操作简便,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视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益气解毒中药对复发性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Herpes simplex keratitis,HSK)患者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IFN-γ、IL-18的影响,进一步阐明益气解毒中药抗HSK复发的的免疫学机制。方法收集复发性HSK患者160例,根据患者的就诊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80例、对照组80例(奇数为治疗组、偶数为对照组)。两组在年龄、性别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治疗组予黄芪桂枝口服液联合0.15%更昔洛韦眼用凝胶局部点眼,对照组予0.15%更昔洛韦眼用凝胶局部点眼,14天为1个疗程,给药2个疗程;观察所有患者临床总有效率、平均住院日,复发情况,并随访1年(失访率<20%)。通过流式细胞仪测定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变化;ELISA法测定治疗前后IFN-γ、IL-18的变化。结果 (1)治疗组:治疗前后相比CD3、CD4明显升高(P<0.05),CD8下降,CD4/CD8明显升高(P<0.05);(2)对照组:治疗前后相比CD3、CD4、CD8、CD4/CD8均无明显变化(P>0.05);(3)治疗组IL-18、IFN-γ含量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1)。对照组:IL-18、IFN-γ含量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益气解毒中药抗复发的机理之一是通过激发体内CD4+淋巴细胞活性,促进IL-18、IFN-γ的分泌,增强自身抑制HSV活化的能力而降低HSK的复发率。  相似文献   

10.
在感染性角膜病中,发病率最高的是单疱病毒性角膜炎(HSK)、角膜溃疡。由于病毒的潜伏和复发,溃疡的形成,病灶的迁延不愈,致使HSK发病率很高,致盲率居首位。临床采取局部抗病毒及自体血清联合治疗,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针灸疗法对中风后遗症患者的抗复发作用。方法 :将 1 0年内用针灸治疗与相同时间内西医脑系科运用药物治疗的中风后遗症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 ,对其存活率、死亡率尤其是复发率进行观察。并对复发的诸多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 :针灸疗法治疗中风后遗症患者复发率为1 1 2 8% ,药物组复发率为 2 9 45 % (P <0 0 5 )。结论 :针灸疗法能有效预防中风后遗症患者的复发。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比研究两种方案,即复发因素干预方案,与中成药+复发因素干预方案,干预胃食管反流病(GERD)复发的有效性及差异性。方法:筛选门诊GERD复发病例,且辨证符合气滞湿阻证或胆胃不和证的患者60例,分为药物组和对照组,经相同初始治疗8周后,分别给以上述两种方案干预复发,随访半年,比较两组患者的半年内复发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的半年内复发率,药物组由治疗前的86.7%降至14.8%,对照组由治疗前的76.7%降至36.0%,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经本次治疗干预后,药物组半年内复发率(14.8%)低于对照组(3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方案均能明显降低GERD患者的半年内复发率,中成药+复发因素干预方案优于单用复发因素干预方案,在辨证分型的基础上,胃宁茶与胆胃宁均可有效参与干预GERD复发。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普胃丸(PWP)对胃溃疡(GU)复发过程中大鼠胃组织中表皮生长因子(EGF)及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表达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6组,即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模型未复发组、模型复发组、奥美拉唑组、PWP组。采用醋酸烧灼法建立大鼠慢性GU模型,并于造模第90 d,ip白细胞介素-1β(IL-1β),诱导大鼠GU复发。在溃疡复发后48 h测定各组大鼠GU复发率,HE染色法观察胃组织形态改变,并分别采用免疫组化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胃组织中EGF和EGFR的表达。结果:普胃丸组溃疡复发率为12.5%,明显低于模型复发组(P<0.01);HE染色显示普胃丸组复发溃疡处再生黏膜较模型复发组厚;普胃丸组EGF和EGFR的平均阳性密度分别为107.65±18.47、91.66±4.27,平均光密度值分别为149.98±16.11、85.18±3.94,其值明显高于除奥美拉唑组外其他各组(P<0.01)。结论:普胃丸可通过增加胃组织中EGF和EGFR的表达来降低溃疡复发率。  相似文献   

14.
普胃丸对胃溃疡复发大鼠胃组织VEGF和bFGF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普胃丸(PWP)对胃溃疡(GU)复发过程中大鼠胃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表达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6组,即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模型未复发组、模型复发组、奥美拉唑组、PWP组.采用醋酸烧灼法建立大鼠慢性GU模型,造模24 h后备组大鼠ig给药,奥美拉唑组大鼠3.6 mg·kg -1,1次/d,PWP组大鼠40 mg·kg-1,1次/周,其余各组每天给予等量蒸馏水.于造模第90天,除模型未复发组外,其余各组大鼠均ip白细胞介素-1β(1L-1β)1 μg·kg-1,诱导大鼠GU复发.在溃疡复发后48 h测定GU复发率,并分别采用免疫组化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胃组织中VEGF和bFGF的表达.结果: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和模型未复发组均未见溃疡复发,模型复发组溃疡复发率为83.3%,PWP组和奥美拉唑组溃疡复发率分别为11.1%和33.3%,明显低于模型复发组(P<0.01);模型复发组VEGF和bFGF的平均阳性密度分别为127.03±13.47,122.40±23.17;平均吸光度分别为126.78±13.62,121.16±20.09,其值较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和模型未复发组高(P<0.01),但明显低于PWP组和奥美拉唑组(P<0.01).结论:PWP可通过增加胃组织中VEGF和bFGF的表达来降低溃疡复发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健胃愈疡颗粒(JWYY)对愈合和复发胃溃疡大鼠胃黏膜炎症反应及核因子-κB(NF-κB)蛋白及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改良Okabe醋酸涂抹法复制大鼠胃溃疡模型,腹腔注射IL-1β致溃疡复发, 观察愈合和复发胃溃疡的病理组织学改变,测定再生黏膜炎症细胞密度及NF-κB蛋白及mRNA的表达。结果:JWYY 能改善溃疡愈合质量,显著降低溃疡复发率、减低再生黏膜炎症细胞密度,抑制NF-κB蛋白及mRNA的活化和表达量。结论:JWYY可能通过抑制NF-κB的活化减轻炎症反应发挥其促溃疡愈合及抗溃疡复发的活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克霉唑栓联合乳酸菌阴道胶囊治疗复发性念珠菌性阴道炎(VVC)的临床疗效,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意见。方法:选取2011年10月至2013年3月所收治VVC患者9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纳入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乳酸菌阴道胶囊;分析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复发情况。结果:经治疗后,随访1年,对照组48例患者中,共有18例复发,其复发率为37.5%;观察组48例患者中,共有8例复发,其复发率为1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克霉唑栓联合乳酸菌阴道胶囊治疗VVC,疗效显著,且可有效防止阴道菌群失调,提升阴道抗感染能力,降低复发率,提高预后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消瘾汤联合羟喜树碱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疗效。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组为中药组(消瘾汤联合膀胱灌注羟喜树碱)及对照组(单纯膀胱灌注羟喜树碱),每组各60例。观察2组在术后1、1.5及2年时膀胱肿瘤复发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2组1年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1.5年和2年复发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5)。治疗后2组在改善膀胱灌注后尿频、尿急、恶心及尿常规异常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发生低热和血尿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未发现骨髓抑制等其他不良反应。结论消瘾汤联合羟喜树碱可以降低膀胱癌术后复发率,并能减少膀胱灌注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CO2激光联合咪喹莫特乳膏和胸腺五肽预防尖锐湿疣复发的疗效。方法:选择149例尖锐湿疣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单纯CO2激光治疗,B组:在A组基础上给予患处外涂5%咪喹莫特乳膏,C组:在B组基础上给予胸腺五肽肌注。结果:A组复发率54.2%,B组复发率30.8%,C组复发14.3%。A组和B组,B组和C组,A组和C组差异有显著性。结论:CO2激光联合咪喹莫特乳膏和胸腺五肽预防尖锐湿疣复发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9.
徐国升 《中医临床研究》2010,2(14):59-59,61
目的:对使用中医药治疗慢性胃炎进行研究。方法:于2008年10月至2009年10月共收集病例90例,治疗组45例,对照组45例。对照组使用吗丁啉治疗,治疗组给予中医药治疗。结果:治疗过程中,对临床痊愈的患者(治疗组23例,对照组16例)进行了随访,调查治疗后6个月内的复发情况,治疗组复发率8.70%,对照组复发率56.25%。结论:中医药治疗慢性胃炎取得满意疗效,治疗、抗复发效果和副作用均都具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阿拉瑞林预防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术后复发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收集2008年3月—2010年12月天津市美中宜和妇儿医院收治的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OEC)患者54例为研究对象,行腹腔镜下囊肿剔除术,并于术后第1次月经的第一天给予注射用阿拉瑞林150μg/d,肌肉注射,连续5d,每4周为1个周期,连续6个周期。以同期单纯腹腔镜下囊肿剔除术的OEC患者50例为对照。通过查阅病史,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复发时间、累积复发率和累积生存率。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2.59%、78.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平均复发时间(24.69±3.69)个月,对照组为(18.65±1.25)个月,两组复发时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患者累积复发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累积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阿拉瑞林能够提高OEC患者腹腔镜下囊肿剔除术的临床疗效,延长复发时间,减少复发率,具有重要的预防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