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保健食品》2008,(4):55-55
龋病是口腔内科的常见疾病。我国龋病发病率为50%。近年来,龋病已被WHO列为危害人类健康的第3大疾病。龋齿主要是由变链菌等致龋菌黏附在牙面形成菌斑,在有碳水化合物存在时产酸脱钙,引起牙体组织缺损,形成龋洞并波及到牙髓及根周组织,出现剧烈牙痛、局部肿胀及头痛、发热、颌下淋巴结肿大等系列感染症状,严重影响进食、咀嚼等消化功能,并可进一步发展成为心、肾等疾病的慢性病灶。  相似文献   

2.
王俪沄 《饮食科学》2001,(12):57-57
人们往往只注意到雪白的牙齿对美的重要作用,而忽视了牙齿的保健以及对健康的重要意义,牙齿是衡量健美的重要标志之一,要想有一副健美的牙齿,就要保持牙齿的坚固,整齐,洁白,美观,防止龋牙的发生,除了不要食过酸,过甜的食物和保持口腔卫生等习惯外,在饮食上应吃些富含钙,磷质和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C的食物。  相似文献   

3.
邓向雷 《饮食科学》2009,(10):16-16
引起便秘的原因有很多.但饮食结构不合理是便秘产生的主要原因。高脂肪、高蛋白、高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已成为年轻一代的饮食主体,而这些食物中的维生素、矿物质、纤维素等营养成分极不均衡或严重缺乏。五谷杂粮远离城市的饮食主食谱.粗纤维在我们的肠道中成了稀缺的营养物。正因为粗纤维少之又少.便秘成了城市工作群体的流行病症。  相似文献   

4.
粮食和龋病     
通常讲龋齿就是“虫牙”,但在现代医学研究证明,龋病并非虫蛀,而是与细菌有关,但并非所有的细菌都能致龋,最主要的致龋菌是变形链球菌,其次为血链球菌、诞链球菌、乳酸杆菌等。这些细菌都需要食物  相似文献   

5.
牛津杯法检测植物乳杆菌HCS03-001发酵上清液体外抑菌效果。构建大鼠龋病模型,通过用蒸馏水、洗必泰、实验菌株上清液和菌悬液分别处理大鼠口腔,检测变异链球菌水平、Keyes记分值和龋齿降低率,评价不同处理方法对大鼠口腔内变异链球菌繁殖情况的影响及对龋病发生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HCS03-001发酵上清液对致龋菌变异链球菌抑制效果明显,抑菌圈直径可达25.97 mm。与蒸馏水组对比,各实验组大鼠口腔内变异链球菌的水平均有不同程度降低,对大鼠龋病的发生与发展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该菌上清液和菌悬液对光滑面牙本质龋效果显著(龋齿降低率分别达到77.47%和87.36%)。因此,植物乳杆菌HCS03-001能够抑制大鼠口腔内变异链球菌的代谢繁殖,可有效防治大鼠磨牙龋病的发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6.
办公室上班族一般每天都对着电脑,长期对着电脑对我们的眼睛伤害是很大的,会导致眼睛干涩、视力下降。通过饮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电脑族的视疲劳,我们来看看对上班族眼睛有益的一些食物。保护上班族、电脑族眼睛的8种食物。1.菠菜含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粗纤维、钙、磷、铁、胡萝卜素、核黄素等,它不仅是营养价值极高的蔬菜,也是护眼佳品。2.西红柿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碳水化合物、有机酸及少量的蛋白质。因带酸性,所以有保护维生素C的作用,烹煮过程中不易破坏。  相似文献   

7.
一.肝脏的敌人 从根本上说.身体的健康与否跟食物之间的关系最是密切。专家认为:喜欢高脂、高糖和高碳水化合物饮食的人最容易患上脂肪肝。食物为我们每天的脑力和体力劳作提供能量,过量摄人或者消耗不足就容易造成脂肪堆积。如果不首先管好自己的嘴巴.丰富的食物摄入反而成了健康的敌人。  相似文献   

8.
在现代社会生活中,人们十分讨厌闻到一阵阵的蒜臭、烟臭、酒臭以及病理性与生理性引起的口臭。口臭是口腔中排出的臭气物质的总称。口腔中臭气物质有胺类、醇类、硫化合物、脂肪酸等。 口臭可以分为生理性口臭、病理性口臭和饮食或嗜好物产生的口臭等三种。生理性口臭是由体内代谢物和分泌物的质与量发生了变化引起的;病理性口臭是由口腔内齿垢、牙缝中残留食物腐败引起的,此外,牙病和消化系统以及呼吸系统疾病也会产出口臭;饮食  相似文献   

9.
糖尿病是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长期作用而导致的一种全身性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是胰岛素分泌绝对不足或相对不足而引起的以持续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不合理的饮食和不科学生活方式是糖尿病主要诱因。在对抗糖尿病的治疗中,饮食治疗是最基本的治疗手段。根据糖尿病的特点及症状,利用食物交换份法为患者制定科学合理的营养食谱,为糖尿病患者提供饮食指导。  相似文献   

10.
饮食与健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饮食与健康一直是人们永恒的话题。我国在三千多年前,从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年代开始就有了关于饮食的论述,如在我国最古老的古籍《黄帝内经》中就有关于饮食和养生的记载,如“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等记载和《内经·灵枢篇》以来关于各种食物分为“温、凉、寒、热”四性和“酸、辛、苦、咸、甘”五味和各种食物的归经、主治的论述。在科学高速发展的今天,饮食作为一种科学文化,越来越受人们重视。但是怎样吃得更科学且更有益于健康呢?众所周知,食物是人类的营养源泉,人类所需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类、矿物质、维生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