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研究有自杀意念的女性海洛因依赖者的情感及人际关系。方法 根据SCL-90中的自杀意念变量将样本分为无自杀意念组与自杀意念组,根据吸毒方式分为静注、烫吸两组,根据性别分为男、女两组。用SPSS11.0软件包对一般情况调查表进行频数分析,对有自杀意念以不同方式吸毒的男、女吸毒者的90项症状进行t检验。结果 烫吸组有自杀意念的性别间90项症状比较,女性有43项症状比男性严重(P〈0.05)。结论 有自杀意念、烫吸方式吸毒的女性海洛因依赖者与同组男性比较有明显的情感障碍及人际关系不良。  相似文献   

2.
精神疾病患者自杀意念和企图与血清胆固醇水平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精神疾病患者有无自杀意念和企图与血清胆固醇水平的关系。方法:各种精神疾病的住院患者87例,均伴有严重的自杀意念或企图,入院时测定血清胆固醇水平,部分患者于自杀意念或企图消除时作第二次测定。以无自杀意念和企图的同期住院精神疾病患者50例为对照,以t检验比较各种差异的显著性。结果:有自杀意念或企图的患者,血清胆固醇水平入院时均显著低于病情好转时。入院时有自杀意念或企图组血清胆固醇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第二次测定结果则与对照组相仿。结论:血清胆固醇水平可能作为预测自杀的参考,但可否作为其生物学指标,则有待商榷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强制戒毒者当前自杀意念的发生情况,探讨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通过晤谈获得各种信息,并进行量表评定。结果:强制戒毒者当前自杀意念的发生率为33.3%,其焦虑、抑郁和生活事件紧张分均高于无自杀意念组。结论:强制戒毒者当前自杀意念的发生率较高,与生活事件和焦虑、抑郁情绪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伴自杀意念抑郁症患者的脑活动特征及其与抑郁严重程度、自杀意念和自杀危险的关系。方法运用比率低频振幅方法对30例伴自杀意念、22例不伴自杀意念抑郁症患者和21名正常对照的静息态功能磁共振图像进行比较,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项(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 17-item,HAMD-17)评估抑郁症患者的抑郁严重程度,Beck自杀意念量表评估抑郁症患者的自杀意念和自杀危险,并分析伴自杀意念抑郁症组与不伴自杀意念抑郁症组差异脑区的比率低频振幅值与抑郁症严重程度、自杀意念和自杀危险的关系。结果伴自杀意念抑郁症组左侧枕上回/枕中回、右侧枕中回/枕下回fALFF值高于对照组(P0.05,AlphaSim校正),不伴自杀意念抑郁症组左侧枕中回fALFF值高于对照组(P0.05,AlphaSim校正),伴自杀意念抑郁症患者左侧枕中回、右侧枕中回fALFF值高于不伴自杀意念组(P0.05,AlphaSim校正)。伴自杀意念组左侧枕中回(r=0.366,P=0.046)、右侧枕中回(r=0.513,P=0.004)fALFF值分别与HAMD-17总分呈正相关,与Beck自杀意念量表相关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伴自杀意念抑郁症患者的双侧枕中回脑功能存在异常,但本研究未发现这种异常脑功能活动与Beck自杀意念量表的自杀意念和自杀危险因子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精神障碍患者中自杀意念与失眠的关系。方法选取559例住院精神障碍患者,采用Beck自杀意念量表评估自杀情况,以ICD-10中失眠症诊断标准诊断失眠症,采用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评估睡眠质量。分析有无自杀意念精神障碍患者失眠症发生情况,及失眠和自杀意念的相关性。结果受试者中32例有自杀意念。自杀意念组与非自杀意念组失眠症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1.3%vs.10.1%,χ~2=13.55,P0.01);自杀意念组PSQI评分高于非自杀意念组(9.16±4.75 vs.5.56±3.71,t=5.24,P0.01)。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示PSQI评分与自杀意念相关联(OR=1.21,95%CI:1.12~1.32,P0.01)。结论精神障碍患者自杀意念与失眠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初中生自杀意念与个性特征的关系.方法 采取整群方便抽样方法抽取山东省某地区1815名全体在校学生作为研究对象,使用Beck自杀意念量表中文版和艾森克个性问卷儿童少年版对研究对象进行了调查.结果 初中生自杀意念检出率18.18%.有自杀意念者在神经质、精神质、掩饰性三个人格维度上的得分较无自杀意念者高(P<0.01),而内外向维度得分则低于无自杀意念者(P<0.05).自杀意念强度得分与精神质、神经质及掩饰性呈正相关,与内外向得分呈负相关.结论 初中生的自杀意念与个性特征具有密切关系.不健康的个性特征可能是自杀意念产生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7.
自杀意念危险因素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杀意念是自杀的高危因素,自杀意念在人群中的危险因素错综复杂。本文按照社会人口学因素,生物学因素,躯体、心理疾病因素,社会环境因素以及自杀活动五个方面对自杀意念的危险因素进行了综述,并对自杀意念形成机制研究进展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究住院抑郁症患者自杀意念的影响因素.方法 招募66例住院抑郁症患者,根据Beck自杀意念量表将其分为有自杀意念组(40例),无自杀意念组(26例),采用17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Beck绝望量表、生存理由量表中文版对两组患者进行评估.结果 ①有自杀意念组患者的抑郁评分显著高于无自杀意念组患者,有...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初中生卷入欺负行为者的自杀意念与个性特征的关系。方法 整群抽取山东省两所中学的初中生,采用初中生欺负问卷、自杀意念自评量表(SIOSS)和艾森克个性问卷(EPQ)进行问卷调查,回收有效问卷830份。结果不同类型欺负卷入者自杀意念检出率和自杀意念得分均存在明显差异(P〈0.05);欺负卷入者EPQ各因子中神经质、精神质总体评分自杀意念组均高于无自杀意念组(P〈0.05),内外向、掩饰性均低于无自杀意念组(P〈0.05);有无自杀意念与EPQ各因子中内外向和掩饰性均成负相关(P〈0.05),与神经质和精神质均成正相关(P〈0.05)。结论 个性特点是初中生不同类型欺负卷入者自杀意念的内在易感因素,个性内倾和高神经质等与卷入欺负的初中生自杀意念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初中生自杀意念的个体易感因素及其影响路径.方法 对1 815名初中生进行调查,筛选出具有自杀意念者共330名,利用路径分析探讨了初中生自杀意念的个体易感因素.结果 影响初中生自杀意念的因素包括抑郁焦虑情绪、神经质、精神质、内向性、对自杀者态度、对自杀性质认识、对自杀者家属态度、情绪孤独、社交孤独、入睡困难、白天精力不足等,他们对自杀意念产生既有直接影响也有间接影响.结论 个体易感因素不仅直接影响自杀意念产生,而且还会通过中介变量对自杀意念产生间接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在医学生中探讨气质性乐观、生活事件与自杀意念的关系.方法 采用自杀意念自评量表以及乐观问卷、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对两所医学院校的800名临床医学专业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①应激事件对医学生的自杀意念水平有正向预测作用,应激事件越严重,学生的自杀意念水平越高;②气质性系观对应激事件与自杀意念之间的关系具有调节作用.结论 气质性乐观是负性生活事件与自杀意念之间的调节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儿童青少年双相障碍(PBD)抑郁发作患者自杀意念与SLC6A4基因甲基化 的关系。方法 选取 2020 年 12 月至 2022 年 12 月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临床心理科住院的 43 例 PBD 抑郁发作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自杀意念自评量表(SIOSS)评估患者的自杀意念,将总分≥ 12 分且掩饰因子得分< 4 分的患者纳入有自杀意念组(n=29),将总分< 12 分的患者纳入无自杀意念组 (n=14)。采用 Methprimer 软件对SLC6A4基因启动子区进行甲基化岛预测和甲基化引物设计,将提取好 的DNA经亚硫酸盐转化后进行PCR扩增和焦磷酸盐测序,确定甲基化的CpG位点和甲基化率。比较两组 患者SLC6A4基因不同位点甲基化的差异,采用 Spearman 相关分析基因甲基化与自杀意念的相关性。 结果 基因甲基化检测结果显示,两组患者SLC6A4基因甲基化的位点包括 CpG1、CpG2.3、CpG4、 CpG5.6位点。有自杀意念组与无自杀意念组患者CpG1、CpG2.3、CpG4位点的基因甲基化率比较[48.28% (14/29)比 8/14、96.55%(28/29)比 14/14、20.69%(6/29)比 6/1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0.297、0.494、2.306; P> 0.05)。有自杀意念组患者的 CpG5.6 位点基因甲基化率高于无自杀意念组[68.97%(20/29)比 5/14],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4.289,P< 0.05)。相关分析结果显示,PBD 抑郁发作患者的 SIOSS 得分与 SLC6A4基因甲基化CpG1位点、CpG2.3位点、CpG4位点不存在相关性(r=-0.244、-0.210、-0.281;P>0.05); 与甲基化 CpG5.6 位点呈正相关(r=0.312,P< 0.05)。结论 PBD 抑郁发作患者的自杀意念与SLC6A4基 因甲基化 CpG5.6 位点有关,为明确其自杀意念的发生原因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青少年自杀意念的现状及自杀意念与生活事件、自尊水平的关系.方法 采取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长沙市和湘潭市2836例青少年学生,采用自制一般情况问卷、自杀意念问卷、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和自尊量表进行调查.结果 青少年自杀意念的检出率为23.4%.有无自杀意念两组在生活事件量表各因子及自尊水平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自杀意念的危险因素包括女性、单亲家庭、家庭经济差、家庭暴力、负性生活事件以及低自尊水平.结论 青少年自杀意念的产生与负性生活事件、不良家庭环境、低自尊水平有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14.
中学生自杀意念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7,自引:1,他引:26  
目的:探讨中学生自杀意念的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为心理干预措施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随机、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乐昌市3所中学的518中高中生,用症状自评量表、艾森克人格问卷、防御方式问卷、应对方式问卷进行调查。结果:有20.7%的中学生有不同程度的自杀意念;女性、独生子女、单亲家庭的自杀意念发生率显著高于男性、非独生子女、核心家庭及传统大家庭;有自杀意念组的心理健康水平低,采用不成熟防御方式及消极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留守儿童的自杀意念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应用自杀意念自评量表、友谊质量量表、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量表对南京的4所中小学4~6年级及初1~初3的1 087名中小学生进行测查,比较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自杀意念出现率,分析留守儿童在自杀意念、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友谊质量间关系及留守儿童自杀意念的影响因素。结果:回收有效问卷954份。自杀意念出现率留守儿童(10.3%)与非留守儿童(10.7%)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留守儿童中,自杀意念组(54名)与无自杀意念组(468名)间,年级(即年龄)、离异家庭及父母在外工作时间项目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留守儿童的自杀意念与友谊质量总分及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各维度呈负相关(P0.05或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家庭亲密度不满意度及友谊质量评对自杀意念有显著的预测作用(P均0.001)。结论:留守儿童自杀意念的出现率与非留守儿童相似;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及与同伴的友谊质量是其自杀意念及其强度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6.
某部新兵自杀意念的心理社会相关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新兵自杀意念的心理社会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应用自编的自杀意念量表、艾森克个性问卷、简易应对方式问卷、防御方式问卷、社会支持评定量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症状自评量表、自杀态度问卷,对某部889名新兵自杀意念的心理社会相关因素进行了非条件logistic回归及通径分析。结果心理健康状况是自杀意念最主要的直接影响因素,负性生活事件通过心理健康状况微弱地间接作用于自杀意念,并起“扳机”作用;人格特征通过应对、防御、支持等中间变量对自杀意念产生直接或间接作用。结论人格特征、负性生活事件和心理健康状况,三者依次递进有机结合产生自杀意念。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初中生自杀意念的现状及自杀意念与家庭环境特征、负性生活事件的关系.方法 采用自杀意念自评量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家庭环境量表及一般情况调查问卷,调查济南市初中生共830人.结果 初中生年自杀意念检出率10.7%,且随着年级的增高呈上升的趋势(P<0.05).有无自杀意念两组在生活事件量表及家庭环境量表各因子上有显著性差异(P<0.05).自杀意念的影响因素包括:学习压力因子、受惩罚因子、其他因子、亲密度、知识性、独立性、矛盾性及道德宗教观.结论 初中生自杀意念的发生与不良的家庭环境、负性生活事件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重性抑郁障碍患者中自杀意念的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使用贝克自杀意念量表(Beck scale for suicidal ideation,SSI)对155例重性抑郁障碍患者评估有无自杀意念,并使用自制的一般资料调查问卷收集人口学资料,使用17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17)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对患者进行自杀意念影响因素的评估。结果 重性抑郁障碍患者自杀意念的发生率为49.7%(77/155),有自杀未遂史的患者为17.4%(27/155)。相对于非汉族患者,汉族患者自杀意念更强(P0.05);相对于无自杀未遂史患者,有自杀未遂史患者自杀意念更强(P0.05);与无自杀意念组比较,有自杀意念患者的HAMD总分、焦虑/躯体化因子分、认知障碍因子分、阻滞因子分更高(P0.05)。路径分析结果表明,抑郁(β=0.22,P0.01)、自杀未遂史(β=0.41,P0.01)和疑病(β=-0.21,P0.01)对自杀意念具有直接预测作用,焦虑(β=0.08,P0.01)和疑病(β=0.07,P0.01)皆通过抑郁对自杀意念起间接作用。Bootstrap BC中介效应检验显示,抑郁在焦虑对自杀意念的影响中起完全中介作用,在疑病对自杀意念的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结论 重性抑郁障碍患者自杀意念的发生率较高,有自杀未遂史和抑郁情绪严重程度是自杀意念主要的危险因素,在自杀预防工作中要多关注有自杀未遂史和严重抑郁情绪的患者。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农村未遂自杀者再自杀意念的发生率及其相关因素。方法以乡镇卫生院近2年的抢救记录为调查线索,共完成74例自杀未遂者的调查,对其再自杀意念进行评定,并用SDS和FES对其抑郁症状和家庭环境进行评估,收集其一般资料。结果74例自杀未遂者中有48例(64.86%)有不同程度的再自杀意念,48例有再自杀意念者的SDS得分(42.42±7.64)明显高于26例无再自杀意念者(33.58±9.52)(t=4.35,P<0.001),有再自杀意念组的家庭亲密度、成功性、文化性、娱乐性和组织性均较无再自杀意念组差,家庭矛盾性较对照组突出。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影响自杀未遂者再自杀意念的主要危险因素为:家庭成功性、SDS总分和家庭矛盾性。结论64.86%的自杀未遂者在其后的一段时期内仍存在不同程度的再自杀意念,而且再自杀意念主要与患者的家庭环境和患者的抑郁症状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生命价值观、完美主义水平与大学生自杀意念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74例在读大学生,分别进行生命价值观、完美主义、大学生自杀意念评价,根据自杀意念评价阳性与否分为两组,比较两组年龄、性别、年级等基本资料差异,线性回归法分析生命价值观与完美主义的相关性,并绘制生命价值观、完美主义水平与自杀意念的ROC曲线。结果 174例大学生中有自杀意志者27例,占15.52%,有无自杀意念者比较在性别、年级、独生子女、家庭环境、居住地、完美主义评分及生命价值评分存在显著差异(P0.05);完美主义与生命价值显著负相关,R2=0.894;完美主义预测自杀意念ROC曲线下面积0.908,最佳截断值92.5,此时敏感度1.000,特异度0.639,生命价值预测自杀意念ROC曲线下面积0.901,最佳截断值73.5,此时敏感度0.959,特异性0.815。结论生命价值观与完美主义水平存在负相关关系,两者均与自杀意念存在一定相关性,提示可通过矫正不良生命价值观及过于激进完美主义降低大学生自杀意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