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4年,河南省济源市轵城镇党委、政府把畜牧业作为富民强镇的重点工程,念好“五字经”促发展,抓实“三件事”强保护,使畜牧业呈现出健康快速发展势头,挑起了农民增收的大梁。全镇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35%,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四成来自畜牧业。一念好“五字经”促发展“扶”:年初镇政府出台了鼓励畜牧产业化发展的奖补政策,镇财政拿出3000吨水泥对畜牧重点村、户进行扶持;利用市政府贷款贴息政策,协调农村信用社向养殖户发放小额贷款1600多万元,为群众解决贴息款130万元。“引”:用培训、参观、激励等方式来引导。举办养殖培训班40…  相似文献   

2.
2011年,河南省济源市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重达到47.8%;农民人均来自畜牧业的现金收入达5847元,占农民人均现金收入的44%。养殖要发展,防疫是关键.济源市畜牧局坚持以动物防疫“平安年、平安镇”建设为抓手,强基础、促规范,带队伍、创机制,抓落实、保平安,着力建设“6342”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机制,保障畜牧业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3.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1号文件”精神,引领甘州区农业转型跨越的方向和畜牧业的发展,甘州区委“1号文件”因地制宜、量体裁衣,全方位推进畜牧业发展,使畜牧业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中的作用日趋凸显。  相似文献   

4.
『一村一品』的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村一品”是指一个县、一个乡或一个村创建一个品牌,实施品牌战略,做大做强产业,增加农民持续增收的能力。在广大农村,畜牧业仍然是农村经济和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陕西省畜牧业“一村一品”的逐步发展,不仅推进了统筹城乡发展,一二三产业互动,而且加速了畜牧业产业由粗放的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发展的飞跃。  相似文献   

5.
《甘肃畜牧兽医》2014,(3):44-45
甘肃省为加快畜牧业健康发展,在以现代畜牧业全产业链试点为契机,进一步强化龙头企业扶持,培育一些养殖规模大、标准化程度高、辐射带动能力强、品牌影响力广的现代畜牧业企业。积极培育和构建新型畜牧业经营体系,大力推进合作经营和企业经营,推广具有代表性的养殖模式。重点推广“中天”肉羊生产模式、“庄园”奶牛生产模式、“康美”肉牛生产模式、“正大”生猪蛋鸡等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6.
陕西省千阳县瞅准“奶瓶子”发展“奶经济”,探索出了一条贫困山区发展县域经济的新路子,使奶畜业成为农民增收最具活力的产业之一。2006年全县实现畜牧业产值2.12亿元.占到农业总产值的46,9%.高出全国36,0%的平均水平。全县人均畜牧业收入达到916.8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42.6%。  相似文献   

7.
主攻猪牛羊“九五”上新阶辛文贵州省铜仁地区确定畜牧业在农业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制订了“九五”期间加快发展的新目标。在近期召开的县长会议上,铜仁行署提出“九五”期未全区畜牧业发展目标:年出栏肉猪170万头,肉牛15万头,羊75万只;肉类总产17万吨,农民...  相似文献   

8.
杨恒东 《中国家禽》2001,23(23):43-46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是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基础。中国政府强调指出,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在“十五”期间要突出抓好的两件大事就是农民增收和粮食安全工作,而畜牧业则是农民增收的主要途径。据统计,2000年农民人均出售畜产品收入为330多元,占农产品销售总收入的34%左右;农民人均收入新增部分有近50元来自畜牧业。有些地方,畜牧业提供的现金收入已占到农民现金收入的“半壁江山”,对农民家庭经营收入增长的贡献率份额已超过30%。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一大特点是广大农村地区结合自身实际,发…  相似文献   

9.
《中国禽业导刊》2005,22(21):20-20
畜牧业是金坛农业的传统产业。近年来,金坛农林局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努力推进畜牧业由粗放型向节约型、单一追求数量向数量和质量并重的方向转变,做大做强做优畜牧业,呈现出“六快”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10.
畜牧业是我市农村传统骨干产业。近年来,畜牧业的快速发展,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经济的持续增长,增加了农民收入,提高了城乡人民生活水平,带动了相关二、三产业协调发展。“十五”期间,畜牧业作为我市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增长点,在加快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收中将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九五回顾 “九五”期间,全市畜牧业长足发展。1999年全市实现牧业产值75亿元(90年不变价),占农业总产值比重近30%,年递增2.3%,农民人均纯收入来自牧业部分505元。一是生产快速发展。1999年,骨干项目猪、禽、羊、兔饲…  相似文献   

11.
畜牧业在“农民增收”中的地位和发展趋向浅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工业的飞速发展,农业发展出现了明显的相对滞后现象,城乡收入差别越来越大,对此中央和各级地方政府早已给予了高度重视,并采取了诸多行之有效的各种措施。并出台了第六个“一号文件”。这是有史以来最成熟、最全面、最及时、力度最大的“一号文件”,它给我国农民增收提供了一个全方位、多渠道的非常适宜的外部环境。现在适宜的外部环境已基本具备,那么畜牧业在促进“农民增收”的系统工程中占有什么位置,怎样提高畜牧业对“农民增收”的贡献率就成了行业内所有人士面临的、不得不解的课题。  相似文献   

12.
《黑龙江畜牧兽医》2007,(3):118-119
从2007年起,吉林省将全面启动畜牧业“6118”行动计划。“十一五”期间,吉林省畜牧业将全力向现代牧业大产业的目标冲刺。到“十一五”末期,畜牧业产值将占农业总产值的50%以上,畜产品精深加工量达到20%以上,农民牧业人均收入将达到1500元,为实现上述目标,吉林省启动了“6118”行动,即深入实施“粮变肉”、畜产品精深加工、乳品跃升、特种经济动物振兴、饲料兽药保障、动物卫生安全6大工程,建设100个大项目,到“十一五”末期,将实现畜产品加工业产值1000亿元、养殖业产值800亿元的目标。  相似文献   

13.
关于“九五”畜牧业发展思路的探讨范克强,顾剑明,任丽(浙江省农业厅畜牧管理局)“八五”期间,在各级党政领导的重视和改革开放的环境下,我省畜牧业有了较大的发展。1995年,全省肉类总产量达到121.24万吨,比1990年的96.13万吨增长26.12%...  相似文献   

14.
2005年,山东省德州市畜牧业实现肉类总产62万吨、蛋类总产33万吨,奶类总产33万吨,奶类总产9万吨,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40%以上,为“十五”德州畜牧业发展划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十五”期间,德州市牢牢抓住有利于畜牧业布局调整、结构优化、产业升级的重要历史机遇,以战略性结构调整和转变增长方式为工作重点,以提升规模化、产业化、现代化水平为主攻方向,采取超常政策措施,迅速把畜牧业推向跨越式发展快车道,并使产业素质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盘点“十五”德州市畜牧业发展,大体经历了“传统式粗放经营、战略性结构调整、蓄势向现代化跃迁“三个发展阶段,实现了“由生产型畜牧业到产业型畜牧业”质的跨越、由“分散饲养到规模饲养、由粗放经营到集约经营”的根本性转变,目前已进入“由传统畜牧大市向现代畜牧强市跨越”的历史新阶段。[编者按]  相似文献   

15.
“九五”期间浙江省发展“一优两高”畜牧业的基本思路吴金先,张火法,范克强浙江省农业厅畜牧管理局“九五”时期是我国实现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换,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接轨,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向现代经济转变的重要时期。根据这一时期的特点,从浙江实...  相似文献   

16.
“扶羊还羊”富山民陕西省丹凤县是秦岭深处的国定贫困县,该县山大林深、草场丰富、劳力充足,发展畜牧业生产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由于种种原因,这里尚有7.9万多农民处于贫困之中,该县扶贫办在大力推广“孟加拉扶贫”模式获得显著成效的情况下,在西北农大驻丹凤扶...  相似文献   

17.
开创“十五”内蒙古畜牧业发展新局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今后5-10年,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时期,笔者回顾和总结了内蒙古“九五”计划执行情况,客观评价了内蒙古畜牧业的发展状况,并提出了“十五”期间的全区畜牧业发展奋斗目标及工作思路,即:继续深化牧区改革,全面完善草原“双权一制”政策;以国家西部大开发为契机,深入贯彻“双增双提”可持续发展战略,进一步加强草原建设,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以畜牧业“种子工程”建设为突破口,全力推进科技兴牧,提高畜牧业生态环境;以畜牧业“种子工程”建设为突破口,全力推进科技兴牧,提高畜牧业经济效益;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源为依托,积极调整优化畜牧业产业结构,转变畜牧业增长方式;继续推动农区畜牧业向纵深发展。  相似文献   

18.
阐述了湟中县畜牧业“十五”成就,论述了该县畜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十一五”期间畜牧业发展措施。认为“十一五”畜牧业要取得较快发展,一要健全“四大”体系(生猪、奶牛、肉牛、肉羊等良种繁育体系,畜禽疫病防治体系,科技培训和实用技术推广应用体系,中介服务体系);二要力争“四个”突破(在奶牛养殖上求突破,在牛羊贩运育肥上求突破,在草业发展上求突破,在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上求突破)。  相似文献   

19.
《湖北畜牧兽医》2009,(4):24-24
巴东县是湖北省恩施州畜牧业遭遇冰雪灾害的重灾区。该县积极贯彻落实州委、州政府关于“种植业损失畜牧业补”的决策与部署,形成了大灾之后大抓畜牧业的局面,灾后重建呈现“四快”、“四实”。  相似文献   

20.
面对入世的挑战,如何把最有竞争力的畜牧业做大、做活、做强?河南省林州市的做法是:实施健康工程找准卖点,扶持龙头企业瞄准亮点,发展特色养殖把握富点,着力打造“入世型”畜牧业。林州市是全国瘦肉型猪基地市(县),又是河南省养鸡大市(县)。近年来,该市充分发挥资源和市场优势,把强力发展畜牧业作为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来抓,坚持以发展猪、鸡生产为重点,兔、牛、鹿、特种养殖多业并举的原则,大力推广先进实用的畜牧养殖新技术,积极发展规模养殖,狠抓特色畜牧乡镇和畜牧示范小区建设,有效地促进了产业升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