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疆尼勒克县首次发现伊犁田鼠感染多房棘球蚴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1999年10月11-22日在新疆尼克县境内科古琴山南坡孟玛热勒林场进行野生动物度调查时,捕获并解剖野生伊犁田鼠916只,其中7只自然感染多房棘球蚴,感染率为0.76%,其中3只有发育完全的原头节;4只为发育不完全的雏囊可见完整角质层和生发层。但无原头节。伊犁田鼠体仙查获的多房棘球蚴为该绦虫中间宿主的一个新记录。  相似文献   

2.
舟山市地处浙东北海岛 ,东经 12 1°30′~ 12 3°2 5′,北纬 2 9°32′~ 31°0 4′,属亚热带海洋性气候 ,年平均气温 16 .70℃。境内共有耕地 31.2 1万亩 ,其中 5 0 %种植水稻。全市辖 4个县 (区 ) 92个乡镇 ,总人口 984 2 16人 ,丝虫病流行区为 76个乡镇 ,流行区人口6 82 0 34人。市内为班氏、马来丝虫病混合流行区 ,主要传播媒介为致倦库蚊 ,次为淡色库蚊、中华按蚊和海滨伊蚊 ,蚊媒自然感染率为 3.97% (195 4年 )。全市在防治前 (195 6年 )微丝蚴阳性率为 7.6 7% ,丝虫病患病人数 37784人 ,其中微丝蚴血症者 310 2 3例 ,晚期丝虫病患者…  相似文献   

3.
武平县地处闽、粤、赣 3省交界之处 ,北纬 2 4°2 8′~ 2 5°2 9′,东经 115°49′~ 116°2 4′之间 ,属亚热带海洋季风气候区 ,年平均气温在 17~ 2 0℃之间 ,无霜期 2 75 d左右 ,年降雨量在 16 0 0~180 0 mm之间 ,年相对温度为 5 9%~ 80 %之间。全县总面积为2 6 30 km2 ,其中高山和丘陵面积占 82 % ,河谷盆地面积占18%。全县设 17个乡镇 ,2 14个行政村 ,总人口为 36 4310 (1999年底人口数 )。 195 8年首次普查 ,人群微丝蚴平均感染率为4.2 4% (5 6 70 / 1336 42 )。经过多年的防治 ,1975年以村为单位微丝蚴阳性率为 0 .0 8% ,达到基本…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查石渠县啮齿类动物构成及其棘球蚴的感染状况,为当地的棘球蚴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15年7-8月在四川省石渠县云波沟设置4个间距为500 m的样方(0.25ha2)捕捉啮齿类动物,通过形态学方法进行物种鉴定,采用分子生物学技术检测啮齿类动物棘球蚴感染情况。结果共捕获啮齿类动物368只,其中高原鼠兔占19.0%(70/368),长尾仓鼠占0.5%(2/368),青海田鼠占74.2%(273/368),白尾松田鼠占5.4%(20/368),肢体残缺无法分类鉴定的田鼠占0.8%(3/368)。啮齿类动物DNA检测棘球蚴感染率为4.9%(95%CI:2.7%~7.1%),其中多房棘球蚴感染率为0.3%(0-0.8%),石渠棘球绦虫感染率为4.6%(2.5%~6.8%),未检测到细粒棘球蚴感染的个体。t检验显示4个样方中青海田鼠的捕获数均显著多于高原鼠兔(t=-3.431,P0.05)。χ~2检验显示高原鼠兔和青海田鼠石渠棘球蚴感染率显著高于多房棘球蚴感染率(χ~2=值分别为14.578和7.515,均P0.05),兔形目动物棘球蚴感染率显著高于啮齿目动物棘球蚴感染率(χ~2=4.850,P0.05)。结论在石渠县青海田鼠和高原鼠兔是主要啮齿类物种和棘球蚴的主要野外中间宿主。在包虫病的防治中应加强对这两种物种的检测,控制棘球蚴病的传播。  相似文献   

5.
额敏县位于新疆北部地区 ,东经 83°2 4′~ 85°10′,北纬 4 6°0 9′~ 4 7°0 3′。全县人口超过 13万 ,属半农半牧县。人间包虫病流行和野生动物感染棘球蚴的相关说明本县包虫病流行较为严重。为掌握本县中小学生包虫病患病情况 ,我站于 2 0 0 0年 9~ 12月对额敏县城镇部分中小学在校学生进行了腹部 B超专项包虫病筛查 ,现报告如下。1 内容与方法1.1 对象 :以额敏县城镇及农村中小学生为调查对象 ,共调查9776人 ,其中男生 4 94 6人 ,女生 4 830人 ,年龄为 6~ 19岁 ;城镇学生 7175人 ,农村学生 2 6 0 1人 ,包括汉族、哈萨克族、维吾…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石渠县啮齿类动物构成及其棘球蚴的感染状况,为当地的棘球蚴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15年7-8月在四川省石渠县云波沟设置4个间距为500 m的样方(0.25ha2)捕捉啮齿类动物,通过形态学方法进行物种鉴定,采用分子生物学技术检测啮齿类动物棘球蚴感染情况。结果共捕获啮齿类动物368只,其中高原鼠兔占19.0%(70/368),长尾仓鼠占0.5%(2/368),青海田鼠占74.2%(273/368),白尾松田鼠占5.4%(20/368),肢体残缺无法分类鉴定的田鼠占0.8%(3/368)。啮齿类动物DNA检测棘球蚴感染率为4.9%(95%CI:2.7%~7.1%),其中多房棘球蚴感染率为0.3%(0-0.8%),石渠棘球绦虫感染率为4.6%(2.5%~6.8%),未检测到细粒棘球蚴感染的个体。t检验显示4个样方中青海田鼠的捕获数均显著多于高原鼠兔(t=-3.431,P<0.05)。χ^2检验显示高原鼠兔和青海田鼠石渠棘球蚴感染率显著高于多房棘球蚴感染率(χ^2=值分别为14.578和7.515,均P<0.05),兔形目动物棘球蚴感染率显著高于啮齿目动物棘球蚴感染率(χ^2=4.850,P<0.05)。结论在石渠县青海田鼠和高原鼠兔是主要啮齿类物种和棘球蚴的主要野外中间宿主。在包虫病的防治中应加强对这两种物种的检测,控制棘球蚴病的传播。  相似文献   

7.
郴州市位于湘南 ,东经 112°4′~ 114°10′,北纬 2 4°5 4′~ 2 6°5 1′,原属马来、班氏丝虫病混合流行区。 1980~ 1986年 ,各县(市、区 )先后经省卫生厅、卫生部组织考核 ,确认达到基本消灭丝虫病标准。为巩固其防治成果 ,在桂阳县、资兴市和苏仙区进行了病原学、血清学和蚊媒监测。1 内容与方法1.1 病原学监测 选择原微丝蚴率较高 ,防治工作较薄弱的村为监测点 ,1周岁以上人群为对象 ,于 2 1:0 0~ 0 2 :0 0每人取耳垂血 12 0 μl涂成两张厚血膜 ,常规染色镜检 ,对微丝蚴血症者进行密度计数 [1 ]。1.2 原微丝蚴血症者复查 对象…  相似文献   

8.
西藏那曲地区1997年和1999年碘缺乏病监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那曲地区位于西藏的北部 ,其西北隶属昆仑山脉 ,北和东止唐古拉山 ,东部过昌都属横段山系 ,南至冈底斯山和唐古拉山 ,西属藏北高原羌塘荒漠区的一部分 ,全地区位于东经 83°5 2′~ 95°0 2′,北纬 2 9°5 4′~ 36°36′,总面积 4 3万 km2 ,人口 36万多 ,年人均收入约 190 0元 ,以牧业为主 ,少量兼有农业。地貌特点是群山起伏 ,沟谷纵横 ,中山 ,丘陵 ,平原 ,盆地 ,沼泽交相分布 ,平均海拔约 4 5 0 0 m,气候寒冷 ,干燥 ,年均有 6个月为冰雪封冻期 ,年均降水量 4 5 0 mm以下 ,蒸发量大于降水量的 5~ 10倍 ,昼夜温差极大。全地区共有大小盐湖…  相似文献   

9.
1975—1999年云南剑川动物鼠疫流行状况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云南剑川鼠疫自然疫源地于 1975年被发现 [1] ,位于东经 99°4 0′~ 99°55′,北纬 2 6°15′~ 2 6°4 5′,面积约16 0 0 km2 ,海拔 2 2 0 0~ 4 0 0 0 m,属滇西北横断山高山峡谷地带 ,植被以针叶林、阔叶林和灌木丛为主。 1975~ 1999年 ,为掌握该疫源地动物鼠疫的流行规律 ,进而制定科学的防制措施 ,我们进行了长期系统的动物鼠疫流行病学调查和监测 ,现报告如下。1 宿主1975~ 1999年 2 5年间共捕获动物 10 8110只 ,隶属 4目 13科 30属 51种 ,其中大绒鼠 336 0只 ,占31.0 8% ,齐氏姬鼠 310 2 3只 ,占 2 8.70 %。此两种鼠为该疫源地优…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降低流浪犬密度对小型哺乳类动物棘球蚴感染情况的影响。方法于2016年4月—2020年6月,采取聘请专业捕犬人员或由公安部门搜捕流浪犬等办法在石渠县全县范围内全年搜捕流浪犬并进行集中管理(实施安乐死)。2015—2020年,每年1次从石渠县境内的国营牧场驾车至尼呷镇(乡)(行驶距离130.5 km),沿公路观察两侧视野范围内的流浪犬,记录沿途流浪犬数量。按流浪犬数量(只)/行驶距离(km)计算流浪犬密度。分别于2016年7月、 2020年7—8月,于石渠县俄多玛、温波、宜牛、虾扎、尼呷、蒙宜、格孟等乡(镇)捕捉小型哺乳类动物,现场剖检获取脏器带回实验室,取疑似棘球蚴病灶组织提取基因组DNA, PCR扩增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1 (cox1),测序并在GenBank中进行BLAST比对以明确棘球绦虫虫种。根据PCR检测及测序比对结果计算小型哺乳类动物棘球蚴感染率。率的95%置信区间采用ClopperPearson精确法进行计算,感染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进行分析。结果 2016年4月—2020年6月,石渠县全县累计搜捕并集中管理流浪犬41 446只,每年集中管理流浪犬数量分别为26 570、 4 377、 5 656、 4 100、 743只。2015—2020年,石渠县的流浪犬密度分别为0.80、 0.04、 0.06、 0.04、 0.05和0.05只/km。2016年7月,共捕获小型哺乳类动物261只,其中鼠兔192只,田鼠69只。PCR检测结果显示,棘球蚴阳性14只,其中田鼠8只,鼠兔6只;田鼠多房棘球蚴感染率为11.6%(8/69, 95%CI:5.1%~21.6%);鼠兔多房棘球蚴感染率和石渠棘球蚴感染率均为1.6%(3/192, 95%CI:0.3%~4.5%)。2020年7—8月,共捕获小型哺乳类动物270只,其中田鼠223只,鼠兔47只,PCR检测结果显示,田鼠多房棘球蚴感染率为0.5%(1/223, 95%CI:0~2.5%);鼠兔未检测到棘球蚴感染。2020年石渠县田鼠多房棘球蚴感染率较2016年显著下降(P 0.01),鼠兔多房棘球蚴感染率及石渠棘球蚴感染率均有所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流浪犬具有重要流行病学意义的多房棘球蚴病流行区,控制流浪犬可显著降低田鼠多房棘球蚴感染率。  相似文献   

11.
温州市位于浙江省东南部 ,北纬 2 7°0 3′~ 2 8°36′,东经 119°37′~ 12 1°18′。全市总面积 11784 km2 。原有 11个县 (市、区 )流行丝虫病 ,流行区人口 4 398910人 ,占全市总人口数的6 9.2 6 % ,各县 (市、区 )平均感染率为 0 .2 2 %~ 11.75 %。永嘉县为班氏丝虫病流行区 ,文成、泰顺两县为马来丝虫病流行区 ,洞头县是以班氏丝虫为主的混合感染区 ,乐清等 7个县 (市、区 )是以马来丝虫为主的混合感染区。中华按蚊和致倦库蚊分别是马来丝虫和班氏丝虫的主要传播媒介。经过防治 ,人群微丝蚴感染率从 195 6年的 5 .5 6 %降至 1987年的…  相似文献   

12.
重庆市位于长江三峡库区腹地 ,东经 10 5°15′~ 110°10′,北纬 2 8°~ 31°4 5′。总面积为 82 0 0 0 km2 。1997年设为直辖市 ,辖 4 0县 (市、区 ) ,人口 30 6 0万。东南多为山区 ,西北多为丘陵。海拔 1980 m,最低为 195 m。年平均气温 18℃ ,降雨量110 0 mm。为间日疟流行区 ,偶有输入性恶性疟。传疟媒介有嗜人按蚊和中华按蚊。2 0世纪 70年代 ,中华按蚊区疟疾流行已控制。嗜人按蚊区疫情波动不定。经过大量的媒介调查试点研究 ,80年代中期采取了灭蚊措施 ,自 1993年后疟疾年发病率降至 1 以下。1997~ 2 0 0 0年监测结果报告如下。1…  相似文献   

13.
长白山区莱姆病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莱姆病是由伯氏蔬螺旋体 (Boreliablrgolorfer i)引起的一种人兽共患病 ,其传播媒介主要是自然界几种近缘硬蜱。由于人们对该病认识较晚 ,特别是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 ,难以与有关疾病相区别 ,因此误诊率特别高。为摸清吉林省莱姆病分布情况 ,我们首先对长白山脉四个地区中 7个有代表性的林场、6个自然屯和 3所学校及两所医院正常人血清 ,进行媒介蜱源和人群血清抗体调查 ,其结果如下。1 调查内容与方法1 1 调查地点 选择在东经 12 6°31′~ 12 9°36′ ,北纬 4 2°7′~ 4 3°2 1′ ,海拔 2 0 0~ 150 0m。每个调查…  相似文献   

14.
抚州市位于江西省东部 ,东经 115°35′~ 117°18′,北纬 2 6°2 9′~ 2 8°30′,全市辖 11个县 (区 ) ,2 2 5个乡 (镇 ) ,2 0 0 1个行政村 (居委会 ) ,均有丝虫病流行 ,人口为 2 998911人 ,其中 6个县为马来丝虫病流行区 ,5个县 (区 )为丝虫病混合流行区。防治前各县 (区 )微丝蚴率为 11.78%~ 36 .6 4% ,平均为 2 3.96 %。经过反复查治 ,1980~ 1987年各县 (区 )先后经卫生部及省级考核 ,达到基本消灭丝虫病标准。 1981~ 1999年各县 (区 )相继开展了病原学和蚊媒监测。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 内容和方法1.1 横向监测1.1.1 病原学监测…  相似文献   

15.
宁夏盐池县长爪沙鼠鼠疫自然疫源地位于东径 10 6°0 3′~10 7°39′,北纬 37°0 5′~ 37°10′,地处鄂尔多斯台地向黄土高原过渡地带 ,海拔 130 0~ 16 0 0 m。疫源地多为荒漠草原、固定、半固定及流动沙丘丘陵景观。该地为典型的大陆性气候 ,10年降雨量平均为 2 79.3mm。本次调查目的是为了掌握该疫源地主要宿主与次要宿主的种群分布及鼠疫动物病流行规律。1 材料与方法材料为弓形夹、板夹、白面油饼。应用一日弓形夹法和五米夹线法。2 小型啮齿动物数量监测2 .1 长爪沙鼠数量调查 :长爪沙鼠在当地数量多 ,分布广 ,为该地之优势种群…  相似文献   

16.
且末县位于新疆塔里木盆地南缘 ,北纬 35°40′~ 40°1 0′,东径 85°2 5′~ 87°30′,总面积 1 4 0 2 50 km2 ,属温带大陆性荒漠气候 ,年降水量仅 1 8.6mm,全县总人口数约为 5万 ,少数民族占82 % ,汉族占 1 8%。由于本县地处沙漠边缘 ,居民的居住和饮水卫生条件较差 ,各类传染病不断发生。 1 996年我们对且末县农村少数民族居民进行了卫生知识调查。1 内容和方法在我县 8个乡随机抽取 648位村民进行调查 ,其中 1 5~ 44岁妇女 30 0人 ,1 4岁以下学龄儿童 30 0人 ,农民男户主 48人。在 30 0名妇女中 ,住“干打垒”和土木结构房屋的占 94%…  相似文献   

17.
本文报告 195 9~ 1998年青海高原人与动物多房棘球绦虫感染情况的研究结果。共手术治疗泡型包虫病人111例 ;男性 73例 ,女性 38例 ;其中肝泡球蚴病 10 0例 ,肺泡球蚴病 2例 ,脑泡球蚴病 7例 ,脾泡球蚴病 2例。年龄17~ 74岁 ,成年人最为常见。牧民和农民最多见 ,其他职业少见。普查 370 2人 ,B超诊断为肝泡球蚴病者 2 3人( 0 .6 2 % ) ,EM1 8血清学阳性者 30人 ( 0 .81% ) ,两种方法均符合者 13人 ( 0 .35 % )。调查中间宿主 7种 ,在家养动物牦牛肝脏和肺脏及藏绵羊肝脏发现泡球蚴感染 ,感染率分别为 4.0 9% ( 18/ 384)和 5 .36 % ( 31/ 5 78) ;野生动物黑唇鼠兔的肝脏和肺脏及灰尾兔的肺脏发现泡球蚴的感染 ,其感染率分别为 3.45 % ( 11/ 319)和 12 .5 0 % ( 1/ 8)。调查终宿主 5种 ,在藏犬和藏狐肠内均证实多房棘球绦虫感染 ,其感染率分别为 5 .0 8% ( 3/ 5 9)和 33.33% ( 4/ 12 )。提示青海高原存在多房棘球绦虫的藏犬、藏狐 /黑唇鼠兔、灰尾兔和藏犬、藏狐 /牦牛、藏绵羊两种类型的多房棘球绦虫生活史循环链  相似文献   

18.
广西地处我国南疆 ,低山丘陵遍及全自治区 ,位于东经10 4°2 8′~ 112°0 4′,北纬 2 0°5 4′~ 2 6°2 3′,海拔 5 0 0~ 10 0 0 m,年平均气温 18.0℃~ 2 2 .0℃ ,年平均相对温度 76 %~ 80 % ,年平均降水量 110 0~ 2 0 0 0 mm,南北长 6 10 km,东西宽约 770 km,总面积 2 3万 km2 ,属于南亚热带湿润区[1 ] 。全区总人口为 4 6 0 0多万 ,辖 14个地 (市 ) ,81个县 (市 ) ,大部分地区四季无霜 ,是恙虫病流行的适宜环境。1 流行概况恙虫病 (Tsufsugamushi disease)是一种古老的疾病 ,是由恙虫病立克次体 (Rickettsia tsutsugamushi)引起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新疆察布查尔县多房棘球绦虫流行区中间宿主——小型啮齿类动物的感染和分布情况,确定多房棘球绦虫的中间宿主种类,为当地制定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9年选择加尕斯台乡、琼博乐乡、四师和都拉塔口岸等4个调查点,使用板夹、弓形夹捕捉小型啮齿类动物。根据外形特点并结合头骨形态鉴定小型啮齿类动物的种类。取捕获的小型啮齿类动物疑似感染的肝脏分别进行HE染色及PCR方法扩增并测序确定其感染情况。不同地区和不同种群小型啮齿类动物感染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本调查共捕获小型啮齿类动物595只,经形态学鉴定分属7个种,其中普通田鼠464只、小林姬鼠84只、柽柳沙鼠14只、大沙鼠14只、坦氏鼹形田鼠8只、灰仓鼠6只和红尾沙鼠5只。67份疑似感染的肝脏样品可见多房棘球蚴病灶,HE染色结果显示,病灶组织可见多房棘球蚴原头节;PCR扩增结果和序列比对表明,该67只小型啮齿类动物均为多房棘球蚴感染,总感染率为11.3%。各种的感染率分别为普通田鼠12.8%(57/464)、小林姬鼠3.6%(3/84)、柽柳沙鼠1/14、大沙鼠2/14、坦氏鼹形田鼠2/8、红尾沙鼠1/5和灰仓鼠1/6。普通田鼠的感染率与小林姬鼠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普通田鼠与其他5种小型啮齿类动物之间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4个调查点中,以琼博乐乡捕获的小型啮齿类动物的感染率最高,为12.3%(49/398)。结论新疆察布查尔县所捕获的小型啮齿类动物主要为普通田鼠和小林姬鼠,前者多房棘球蚴感染率最高。  相似文献   

20.
1987年新疆且末县山地鼠疫自然疫源地考察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考察区位于E84°55′~87°40′,N36°55′~37°50′,包括东昆仑山山脉的阿克塔格至阿其克库勒山段和阿尔金山山脉的哈迪勒克山段。考察期间从喜马拉雅旱獭(Marmota himalayana)及其外寄生物中共分离到10株鼠疫杆菌。喜马拉雅旱獭血清的鼠疫FI抗体阳性的检出率为2。12%,牧犬血清的阳性检出率:东昆仑山段为22.2%,阿尔金山段为40.0%。疫点位于E85°17′,N37°08′和E86°50′,N37°30′。阿尔金山段牧犬血清鼠疫FI抗体阳性检出点位于E86°55′,N37°45′和E87°,N37°45′。从而首次判定考察区内存在鼠疫自然疫源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