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多数开关量信号以DC24V作为电源端,少数开关量信号以DC220V作为源端。实际工作中,DC220V串入DC24V二次寄生回路的问题常有发生。本文详细介绍了一起因串电导致直流接地故障的分析与处理。  相似文献   

2.
面对日益拥堵的城市交通,城轨列车因其舒适快捷等优点已成为城市居民出行的首要选择,而合理的接地设计是城轨列车安全运行的可靠保障之一。通过对地铁车辆不同类型接地方式的分析,针对某地铁进行了接地方式的改进,将DC 110 V接地装置直接接到车底转向架上,从而使DC 110 V接地装置和DC 1 500 V接地装置分开,并在车体与汇流排之间引入接地电阻。减小了高压回路与低压回路的公共阻抗,同时减小了通过车体的回流电流。最后通过现场测试验证了改进接地方式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3.
1故障现象2004-03-09T16:00,梅县发电厂3号发电机(双水内冷的125MW机组)在正常运行,当运行值班人员例行检查时,发现发电机转子绝缘监测装置的正极对发电机大轴电压为60V,负极对发电机大轴电压为120V,两者相差较大。而正常情况下,发电机励磁电压为190V,正对轴和负对轴的电压相差很小,大约都是90V左右。从现象上看很有可能是发电机转子(正极)发生了一点接地故障。2故障检查(1)依据以前的经验,如果接发电机大轴的碳刷沾上了较多的油污,或接地碳刷固定不良,都有可能造成转子电压正负对大轴电压不平衡的现象。我们首先将接地(大轴)碳刷进行清…  相似文献   

4.
在部分TCL液晶彩电的主板(又称数字板)上,其24V降为12V的DC—DC转换块为MP1593。该芯片底部有接地焊盘.拆的时候要注意加热,焊接时一定要把接地焊盘焊好,否则芯片是不工作的。  相似文献   

5.
特高压变电站低压侧首次采用110 k V电压等级,且该电压等级首次采用中性点不接地运行方式,讨论了特高压变电站110 k V中性点不接地系统设计方案。110 k V电压互感器为无熔断器运行,为消除系统谐振需采取防止110 k V设备接地故障及提高电容器组三相合闸同期性的措施。特高压变电站低压侧采用双母接线,单相接地信号原理较超高压变电站有所改进。分析了南阳站110 k V系统单相和两相接地故障的电气量特征,论述了特高压变电站110 k V系统发生接地故障时的检查处理方法。特高压变电站内相互独立的中性点不接地系统较多,且分属不同的电压等级,分析了不同系统间接地故障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城市配电网中电缆线路的大范围使用,导致10 k V配电系统的电容电流急剧增加,单相接地故障及其引起的相间短路故障也越来越多。近年来,中性点经小电抗接地方式在500 k V,220 k V及110 k V电压等级电网中取得了良好的应用。为了克服现有中压配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的问题,研究了电缆出线为主的10 k V配电网在中性点经小电抗接地方式下的故障特性,通过仿真和结果对比,提出了电缆为主的10 k V配电网中性点经小电抗接地的优势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作为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ModularMultilevelConverter,MMC)的一种,钳位双子模块(ClampDouble Sub-module,CDSM)型MMC具有直流故障自清除能力。但基于CDSM-MMC的光伏直流接入系统,在直流故障特性等方面与其他类型MMC构成的直流系统存在较大差异。为此,首先分析了联接变压器不同接地方式下的电容放电回路,阐述了直流故障对交流侧的影响。其次,在CDSM故障闭锁情况下,划分了MMC换流器端单极接地和极间短路时的故障阶段,建立各阶段的等值模型并求解。阐述了DC/DC换流器及光伏电源对极间短路故障回路的影响,并对DC/DC换流器侧的暂态过程进行了分析。最后,在PSCAD/EMTDC中建立基于CDSM-MMC的光伏直流接入系统模型,验证了分析结果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8.
新型低压直流供电系统不同于传统的交流供电系统,为明确该系统的电气安全性能,参照IEC的相关标准,给出了直流电击的室颤电流计算公式,制定了直流电的安全阈值曲线,给出了直流安全电压。在此基础上,分析对比了基于整流装置的DC220V、DC311V系统各接地形式的电击防护性能。结果表明,直流电比交流电更具安全性,负极接地的直流TT系统在保障电击防护性能的同时,也满足了可靠性与绝缘监测灵敏性,是未来民用建筑直流供电系统更适宜的接地形式选择。  相似文献   

9.
低压直流双极供电系统的接地型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民用低压直流供电系统的接地型式和电气安全问题,分析基于直流微网、电压平衡器的直流双极供电系统的接地故障参数,利用Matlab/Simulink软件构建DC?190 V系统进行验证。在此基础上,讨论各接地型式的供电连续性、电击防护性能与保护设备要求。与传统交流220 V供电系统的对比表明:低压直流供电系统在电气安全方面有较明显的优势;直流TT系统在配备剩余电流保护器的情况下,其供电连续性和电气安全性能可以得到很好兼顾,相较直流IT和直流TN系统而言,更适合作为该类含有电压平衡器的直流双极供电系统的接地型式。并给出了保证其电气安全的接地电阻取值范围及保护装置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10.
谭润源 《电世界》2007,48(4):34-34
1 故障现象 2004年3月9日16时,我厂的3号发电机(双水内冷的.125MW机组)正常运行。运行值班人员在例行检查时,发现发电机转子绝缘监测装置的正极对发电机轴电压为60V,负极对发电机轴电压为120V,两者相差较大。正常情况下,发电机励磁电压为190V,正极对轴和负极对轴的电压相差很小,大约都是90V。从现象上看很有可能是发电机转子(正极)发生了一点接地故障。  相似文献   

11.
解决了镇海联合循环电厂PG9171E型燃气轮机启动时因气动执行器前减压阀故障而威胁燃机的运行和安全生产的问题,介绍相关的故障诊断方法及经验.  相似文献   

12.
张钢 《浙江电力》2011,(12):53-55
由于设备的老化及技术的发展,一些较早使用的控制系统、PLC等面临着系统的升级问题。分析了镇海联合发电有限公司燃机-蒸汽联合循环机组的汽机控制系统改造过程中方案选择、系统优化、工程实施阶段遇到的典型问题,并给出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3.
燃气轮机磁电式转速传感器信号转换电路设计与仿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燃气轮机控制中,磁电转速传感器信号不适于后端数字电路直接处理。本文根据磁电式转速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充分考虑了燃气轮机控制系统的工作环境,设计了一种安全、有效、耐用的转速信号转换电路,并利用工业标准工具Pspice软件,模拟燃气轮机的4种工作状态,加入控制系统的环境噪声,对电路的各个模块进行了全工作状态仿真。仿真结果表明该电路设计在燃气轮机全部工作状态下均能正常工作,并对噪声有良好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4.
朱亚清 《广东电力》2002,15(1):31-33,58
对韶关发电厂10号机组的汽轮机数字电液控制系统(DEH)中的“汽机阀门严密试验”逻辑结构进行了详尽的分析,指出其设计上存在的错误,并对其逻辑进行了相应改进,消除了原设计中存在的事故隐患,保证了机组安可靠运行。  相似文献   

15.
基于燃气机组和电转气(P2G)装置的含风力发电的电-气互联系统正快速发展,电网故障和机组自身故障造成的风电机组失效给互联系统的安全运行带来了较大的风险。目前,关于电-气互联系统的运行调度较少计及系统存在的风险,而燃气轮机和P2G装置的控制策略给系统风险带来的影响不可忽略,独立电力系统中的调度方法难以直接应用于电-气互联系统。为此,基于电-气互联系统的运行特性及风机失效风险,建立了考虑P2G的电-气互联系统的风机失效风险指标,并基于该指标建立了以风机失效风险最小、燃煤机组煤耗成本最少的多目标优化调度模型,以权衡系统运行过程中风险与煤耗成本之间的矛盾。算例结果表明,所提的多目标风险调度模型能够有效降低电-气互联系统的运行风险,提高风电的消纳能力。  相似文献   

16.
An automated process control system is developed and commissioned at Russia’s first thermal power station equipped with combined-cycle plants built around small-capacity gas turbine units. The automated process control system is made as a unified direct digital control system constructed using the SIMATIC PCS7 PS software system and local control systems integrated into it.  相似文献   

17.
简单介绍华能天津IGCC电厂发电工艺流程,介绍低热值燃气轮机的启动过程,针对发电厂燃机在冬季工况下出现的启动失败情况,从燃机点火气系统、进气系统、燃油系统以及燃烧器等方面分析了可能存在的问题并进行排查确认,结合存在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最后配合调整燃机启动参数来优化风燃配比,达到优化燃机启动的目的,为冬季工况下机组启动提供有力保障,同时为国内低热值燃机故障处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镇海发电厂200MW火电机组燃烧控制系统的改造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详细介绍了镇海发电厂 200MW机组自动化改造中燃烧控制系统的设计特点及其系统构成。  相似文献   

19.
宋顺利  章禔 《中国电力》2016,49(6):39-42
统计表明,DLN 2.0+燃烧系统故障是9FA燃机运行中最频率的故障。介绍 了GE公司9FA燃机DLN 2.0+燃烧系统的结构及其设备在机组启动、运行和停机过程中的动作时序,列举了出现在该系统的燃气泄漏试验失败、辅助关断阀(FSV)故障、速比阀(SRV)故障、清吹故障的原因分析及处理过程,并提出了改进措施。实际应用表明,采用改进措施后,故障率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20.
GE公司的9F级燃气轮机是目前国内新建联合循环机组中燃机的主力机型,其控制系统采用GE公司配套的新一代燃机控制系统MARKVI。对燃机的主要控制功能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包括转速/负荷控制系统、温度控制系统以及干式低NO燃烧控制系统等。可为今后燃机的调试、运行和维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