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CA)性脑梗死患者外周血CD4+CD28null淋巴细胞表达的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66例CA性脑梗死,39例颈动脉正常脑梗死患者,32例健康人外周血CD4+CD28null淋巴细胞数量。用B超检查以上人群颈动脉血管内壁粥样硬化情况。结果脑梗死患者CD4+CD28null细胞明显高于对照组:脑梗死组中CA性脑梗死高于颈动脉正常脑梗死组;CA性脑梗死组中,颈动脉不稳定斑块组显著高于颈动脉稳定斑块组和颈动脉IMT增厚组。CA性脑梗死患者的CD4+CD28null细胞表达CD57和CD158h,其中以颈动脉不稳定斑块组表达最高。CD4+CD28null细胞随着脑梗死区体积增大表达增强。结论CA性脑梗死患者CD4+CD28null细胞显著增加,可能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及进展有关。  相似文献   

2.
背景和目的:治疗颈动脉疾病除使用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外,另一个可行的选择为颈动脉血管成形和支架置入术(CA S)。除了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外,CA S的优点受到颈动脉再狭窄率的影响。方法:在1990年1月至2004年7月间发表的文献中,对基于双功能超声或血管造影术的CA S术后颈动脉再狭窄率(≥50)的所有同级评审研究报道进行系统分析。34个研究中的4185例患者纳入研究,其中对3814例患者的中位随访时间为13个月(极差6~31个月),但定义颈动脉再狭窄的超声标准和低阈值不统一。结果:在这些研究中,使用较低的再狭窄阈值≥50~70时,CAS术…  相似文献   

3.
目的:应用彩色多普勒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并分析血尿酸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对70例老年性高血压患者,进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检测双侧颈总动脉、颈外动脉、颈内动脉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并测定血尿酸、血糖、血脂、肝肾功能。结果:颈动脉粥样硬化组(CA)38例,颈动脉正常组(NC)32例,粥样硬化发生在颈总动脉分叉处32例,占84.22%。CA组与NC组比较,BMI、腹围、TC、LDL-c、Hs-CRP、UA均值CA组大于N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伴有高尿酸血症者所占比例,CA组为55.26%(21/38),NC组为31.25%(10/32),CA组高于N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60,P<0.05)。7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的IMT与TC、LDL-c、UA、Hs-CRP均呈正相关,r=0.376、0.402、0.426、0.237,P<0.01或<0.05;UA与腹围、TC、LDL-c亦呈正相关,r=0.356、0.395、0.403,P<0.01。结论:高尿酸血症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应用彩色多普勒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无创、有效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8(MMP8)与颈动脉粥样硬化(CA)的相关性.方法 检测38例颈动脉粥样斑块存在患者及32例正常对照组MMP8、C反应蛋白(CRP)、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乳酸脱氢酶(LDH)水平.结果 CA患者外周血中的MMP8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00),MMP8与CRP呈正相关(r=0.536,P=0.001).结论 MMP8水平与CA斑块的发生存在相关性,是检测CA的潜在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5.
周琳 《中国现代医生》2011,49(24):60-61
目的分析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AICD)患者代谢综合征(MS)对颈动脉粥样硬化(CA)的影响。方法对124例观察组AICD患者及100例对照组健康人群行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检查颈动脉,比较两组CA与MS的发生率及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斑块指数。将观察组分成有CA的A组及无CA的B组,分析两组MS的患病率以及MS和其单一组分危险因素与CA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MS与CA发生率、IMT、斑块指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年龄与MS、高血压、糖尿病、三酰甘油增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增高及总胆同醇增高的发生率均高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CA相关的危险因素依次为MS、高血压、糖尿病、年龄、LDL—C增高、TG增高、TC增高、吸烟(P〈0.05)。结论AICD患者MS及CA发生率高,MS是CA的独立危险因素,其各单一组分危险因素均增加CA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刘永贵 《微创医学》2014,(5):595-597
目的探讨血管重建术对颈动脉严重狭窄患者认知功能的变化情况,并进一步研究作用机制。方法将颈动脉严重狭窄的107例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治疗组(血管重建)54例和对照组(药物治疗)53例。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 CA)和搭火柴测验(Stick Test)对患者手术不同时期的认知能力进行综合比较。结果手术前治疗组和对照组的Mo CA总分、Stick Test评分等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Mo CA总分、Stick Test评分等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术后1周Mo CA总分、延迟回忆、注意力、Stick Test评分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和6个月Mo CA总分、延迟回忆、注意力、Stick Test评分等方面评分上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动脉狭窄会造成认知功能降低,血管重建术可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血管内超声(IVUS)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的诊断和血管内介入治疗的价值.方法 本院超声检查显示颈动脉狭窄住院患者17例进行选择性颈动脉造影术(CA)和颈动脉IVUS检查,通过IVUS检查了解病变斑块性质与特征及计算病变血管最大狭窄程度,并对这两种检查结果 进行比较.在IVUS指导下支架植入,并观察支架植入前后血管形态学改变.结果 CA检测发现狭窄血管21处,偏心性狭窄9处,向心性狭窄12处;IVUS检测发现狭窄血管22处,偏心性斑块17处,向心性斑块5处.病变最窄处血管直径狭窄率IVUS所测值显著高于CA,分别为(66.9±11.2)%与(53.5±12.4)%,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艾(P<0.05).病变最窄处血管面积狭窄率IVUS所测值显著高于CA,分别为(89.2±12.9)%与(76.1±13.1)%(P<0.05).颈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CAS)治疗20处血管病变,支架植入均获成功.结论 对于CA显示的狭窄病变,IVUS能更准确地判定管腔形态、病变性质及狭窄程度,更有效地指导和评估支架植入.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磁共振管壁成像(MR-VWI)技术评价症状性颈动脉斑块易损特征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7月~2022年7月在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够例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在入组后完成双侧颈动脉MR-VWI检查。对入组对象进行颈动脉狭窄分级,比较不同分级患者斑块易损特征,相关性分析颈动脉斑块易损特征与卒中量表神经功能(NIHSS)评分的关系;比较症状侧与非症状侧斑块负荷水平[最小管腔面积(Min LA)、平均管壁面积(Mean WA)、最大管壁厚度(Max WT)、管壁体积标准化指数(PWV)、不同斑块成分[富脂质核(LRNC)、出血(IPH)、钙化(CA)、纤维帽(FCR)]及其大小差异。结果 轻度、中度和重度颈动脉狭窄患者分别有32例、37例和29例。随着颈动脉狭窄分级增高,Min LA水平不断降低,Max WT、PWV水平和NIHSS评分不断升高;CA、LRNC、IPH、FCR发生率逐渐增加(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NIH SS评分与Min LA呈负相关(r=-0.704),与Max WT、 PWV呈正相关(r=0.719、0.565)。症...  相似文献   

9.
赵耀东  李蔚 《中原医刊》2009,(21):41-42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肾病(oN)患者颈动脉(CA)内中膜厚度(IMT)与粥样斑块形成的临床相关性。方法对46例DN患者、42例2型糖尿病(T2DM)患者、42例正常对照组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测。结果DN患者颈动脉斑块检出率84.8%,高于T2DM组的71.4%(P〈0.05)和正常对照组的38.1%(P〈0.01)。结论DN患者更易形成颈动脉斑块,两者具有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应用彩色多普勒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并分析血尿酸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对70例老年性高血压患者。进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检测双侧颈总动脉、颈外动脉、颈内动脉及颈动脉内膜一中层厚度(IMT),并测定血尿酸、血糖、血脂、肝肾功能。结果:颈动脉粥样硬化组(CA)38例,颈动脉正常组(NC)32例,粥样硬化发生在颈总动脉分叉处32例,占84.22%。CA组与NC组比较,BMI、腹围、TC、LDL—C、Hs—CRP、UA均值CA组大于N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伴有高尿酸血症者所占比例,CA组为55.26%(21/38),NC组为31.25%(10/32),CA组高于N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Х^2=4.060,P〈0.05)。7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的IMT与TC、LDL—C、UA、Hs—CRP均呈正相关,r=0.376、0.402、0.426、0.237,P〈0.01或〈0.05;UA与腹围、TC、LDL—C亦呈正相关,r=0.356、0.395、0.403,P〈0.01。结论:高尿酸血症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应用彩色多普勒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无创、有效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1.
背景:尽管颅外颈动脉疾病的自然病史已被系统地研究,但有关大脑中动脉(M CA)疾病病程的有用资料却非常有限。方法:作者对102例连续的明显M CA狭窄或阻塞患者(男性67例,女性35例,平均年龄为61.9岁)进行观察研究,所有患者通过经颅多普勒和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证实。其中46例患者在  相似文献   

12.
脑卒中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超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脑梗塞、脑出血和非脑卒中3组患者颈动脉多普勒超声显像(DUS)检查,发现颈动脉粥样硬化(CA)性率分别为70%、63.3%和36.7%,各组病变程度较轻,但脑梗塞组病变程度相对较重,脑出血组CA阳性率与脑梗塞组相似,但斑块积分低于后者(P<0.05).结果提示我国中老年人CA发生率较高,只是病变程度较轻,与同侧脑梗塞密切相关;脑出血患者虽CA病变较轻,但发生率亦高.  相似文献   

13.
背景与目的:新近一些非侵入性颈动脉成像研究确定对动脉内膜切除术的不恰当决策与传统动脉造影术(CA A)相比使用率高,但是已发表文献的结果存在不一致。CA A通常被认为是颈动脉成像的金标准,部分是因为血管造影狭窄程度是缺血性卒中的强预测因素并有助于动脉内膜切除。然而,关于不同CAA类型或狭窄表现的数量和性质的预测力变化程度的资料,目前鲜有报道。方法:分析2名独立观察者对967例连续患者测量狭窄的结果,这些患者在欧洲颈动脉外科试验(ECST)中随机接受单纯内科治疗。确定与血管造影技术、狭窄表现的数量和性质,以及2种独立测量方…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心脑血管危险因素同型半管氨酸、纤维蛋白原、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与气虚血瘀证脑卒中患者脑梗死面积及其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5年1-6月本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50例,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 CA)评估认知功能,采用颈动脉彩超检测颈动脉IMT值,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全自动凝血分析仪检测血浆纤维蛋白原(FIB),机械系统动力学自动分析法(ADAMS)测量脑梗死面积,观察并比较结果。结果:颈动脉彩超资料结果显示,患者以颈动脉硬化为主(硬化+斑块,108/150),其中Mo CA评分在颈动脉正常者和颈动脉硬化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斑块形成组与颈动脉正常组、颈动脉硬化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认知功能正常组颈动脉IMT、Hcy、FIB与认知功能损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颈动脉IMT、Hcy、FIB在不同程度的脑梗死面积中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常规检测颈动脉IMT值、Hcy、FIB,有助于早期辅助预测气虚血瘀型脑卒中患者的危重程度及对认知功能的影响,对改善脑卒中患者的预后及认识功能水平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5.
背景与目的:关于日本人群中冠状动脉疾病(CA D)患者颈动脉狭窄的患病率尚不清楚。方法:将632例因疑似CAD而接受冠状动脉造影术的连续患者纳入本研究。在接受冠状动脉造影术之前,对所有患者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以筛查颈动脉狭窄。将狭窄面积>50%或最大收缩速度>200cm/s定义为颈动脉狭窄的影像筛查标准。结果:超声检查发现124例(19.6%)颈动脉狭窄患者,冠状动脉造影发现433例CAD患者。具有0支、1支、2支和3支冠状动脉分支的CAD患者合并颈动脉狭窄的患病率分别为14/199(7%)、18/124(14.5%)、28/131(21.4%)和64/178(36.0%)(P<0.0001),CAD合…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采用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研究单侧颈动脉重度狭窄患者脑血流自动调节功能(CA)。方法 以2015年1月至2017年2月在北京电力医院行全身麻醉手术的3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15例单侧颈动脉重度狭窄患者为狭窄组,15例无颈动脉狭窄患者为对照组,两组患者性别和年龄相匹配。在稳定的全身麻醉状态下,同时记录脑组织氧饱和指数(TOI)和平均动脉压,计算相关系数r,根据r值判断CA状态。结果 狭窄组患者狭窄侧与非狭窄侧的TO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6.52±6.50比65.23±4.50;t=0.93, P=0.368),狭窄组狭窄侧与对照组同一侧的TOI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66.52±6.50比64.22±3.87;t=1.18, P=0.248)。狭窄组狭窄侧和非狭窄侧的r值分别为0.36±0.12和0.17±0.11,狭窄组狭窄侧和对照组同一侧的r值分别为0.36±0.12和0.13±0.08。术前3个月内,狭窄组15例患者中,5例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2例有脑梗病史。将r值为0.342作为评估CA异常的判断点时,其敏感性为0.625,特异性为0.909。结论 在正常血压波动范围内,单侧颈动脉重度狭窄患者狭窄侧的脑血流和血压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背景与目的:应用支架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CAS)是进行颈动脉狭窄再通治疗时除动脉内膜切除术外可供选择的另一种方法。保护性CAS目前被用来预防远端栓塞。弥散加权M RI(DW I)是评估静息性脑缺血最敏感的方法。本研究旨在评估应用保护性CA S时脑栓塞的发病率以及保护性CAS相对于非保护性CA S是否能够减少静息性脑缺血的发生率。方法:52例高度内部狭窄并且接受CAS的患者,其中30例患者采用保护性CA S(a组),22例患者采用非保护性CA S(b组)。采用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和D W I序列,在术前和术后对所有患者新产生的静息性脑损伤栓子数量进…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男性2型糖尿病(DM)患者动脉粥样硬化(AS)与血清中铁蛋白(SF)水平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86例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T2DM患者中,46例颈动脉粥样硬化(CA),40例无颈动脉粥样硬化,分析血清SF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并分别比较两组间各相关指标有无差异,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1)颈动脉病变组SF水平显著高于颈动脉正常组(P0.05);(2)通过Spearman相关分析表明,T2DM患者血SF水平分别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甘油三酯、糖化血红蛋白、胰岛素抵抗指数等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高密度脂蛋白呈显著负相关(P0.05),与体重指数、尿酸、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等无显著相关性。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各主要危险因素行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铁蛋白、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糖化血红蛋白进入回归方程。结论:SF的升高可能预示着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颈动脉狭窄患者支架置入术(CAS)与认知功能的相关性。方法:纳入2014年10月1日-2016年4月10日本院住院的颈动脉狭窄患者36例,均经DSA检查明确诊断,狭窄程度50%,对患者进行一般情况评估。23例患者行CAS治疗(CAS组),13例患者给予药物保守治疗(对照组)。所有患者在治疗前,治疗后6、12个月进行Mo CA评分。结果:CAS组患者治疗后6、12个月Mo CA量表总分及视空间与执行功能、注意力、延迟回忆力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P0.05),对照组患者认知功能改善不明显(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6个月认知功能显著改善,主要体现为视空间与执行功能、延迟回忆力的改善(P0.05);治疗后12个月CAS组Mo Ca量表总分、视空间与执行功能、命名能力、注意力、延迟回忆力较对照组均明显改善(P0.05)。结论:对于狭窄程度50%的颈动脉狭窄患者,颈动脉支架置入术能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尤其是视空间与执行功能、注意力、延迟回忆力。  相似文献   

20.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对65例≥60岁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2型糖尿病患者(T2DM+CA组),行血清内脏脂肪组织源性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vaspin)测定,并与63例无动脉粥样硬化2型糖尿病患者(T2DM组)、55例止常对照者比较。T2DM+CA组血清vaspin水平明显低于T2DM组:(0.23±0.13)与(0.41±0.16)μg/L,P〈0.01],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者[(0.63-4-0.11)μg/L,P〈0.01,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冠示,高敏感C反应蛋白、稳态模型评估胰岛素抵抗指数是影响vaspin的独讧危险因素。提示低血清vaspin水平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牛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