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目的:探讨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对2002—01/2008—05收治的8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2例保守治疗,6例手术治疗,平均切除肠管200cm。住院死亡1例,1例遗留短肠综合征。结论:早期抗凝和及时恰当的手术是改善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患者预后的根本措施,局部溶栓可提高疗效,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2.
刘洪涛 《临床医学》2011,31(6):60-61
目的探讨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4年至2009年收治的9例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行手术治疗7例,保守治疗2例,平均切除肠管200 cm,住院死亡1例。结论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早期诊断,早期抗凝和及时手术是改善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患者预后的根本措施。  相似文献   

3.
总结我院2002年6月~2011年5月收治的8例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与治疗经验。所有病例均经手术证实。均行了肠切除吻合术,治愈5例,死亡3例。正确认识本病,早期诊断,准确把握手术时机,适时剖腹探查,妥善处理并发症方能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4.
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的病情观察与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袁颖  张秀萍 《国际护理学杂志》2006,25(12):1005-1006
目的探讨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MVT)的病情观察与护理措施。方法对我院2000~2005年收治的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患者15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过积极的治疗和恰当的护理措施,6例行抗凝治疗后腹痛缓解出院,4例行手术治疗后再给抗凝治疗治愈后出院,2例为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并发小肠坏死自动出院,2例因术后再次并发血栓形成且全小肠坏死而再次剖腹探查术后死于中毒性休克。1例行保守治疗无效死亡。结论早期诊断、早期抗凝治疗和恰当的手术方案是改善肠系膜血栓患者预后的根本措施,同时积极有效的观察、护理对患者康复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邢佳  李英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9(17):4172-4173
目的:探讨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acute mesenteric venous thrombosis,简称AMVT)的临床观察和护理。方法:对北京友谊医院1980-10/2008-06确诊的27例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7例AMVT患者,18例手术治疗,死亡7例;9例溶栓治疗,死亡1例,总病死率29.6%(8/27)。结论:早期手术、溶栓和临床护理可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MVT)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对1985年1月-2000年9月收治的14例MVT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前3例确诊,11例误诊。1例行抗凝治疗,病情缓解出院,13例手术治疗,术后死亡3例,2例遗留短肠综合征。结论:MVT缺乏特异性症状和体征。腹部X线、B型超声波、彩色多普勒、CT、MRI有助于诊断。肠系膜血管造影有特异性诊断意义。手术治疗必须正确判断切除肠管的范围。使用抗凝药物是预防和治疗MVT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7.
总结21例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行手术治疗的护理。护理重点为术前密切观察腹痛性质、部位及消化道症状,做好术前准备;术后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及腹部体征、引流液性状,做好抗凝治疗护理及基础护理。21例中死亡4例,3例术后48 h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1例突发脑出血死亡;1例术后出现黏连性肠梗阻,经2次手术后治愈;16例术后症状不同程度缓解。  相似文献   

8.
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3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分析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特点,探讨其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1例患者中,急性组19例,36.8%患者有肢体血栓性静脉炎或肺栓塞史,均以腹痛为首发症状,并进行性加重,57.9%患者出现腹膜刺激征,68.4%出现腹水征;13例患者经腹部CT或选择性血管造影检查确诊,CT检出率83.3%;93.3%患者血浆D-二聚体升高;手术治疗13例,抗凝治疗6例,病死率15.8%,复发率21.1%,2例死亡.慢性组12例,均无急腹症表现,经腹部CT检查确诊,66.7%患者出现上消化道出血.结论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是一种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病死率高的疾病,腹部CT检查对早期诊断有重要价值,及时手术、抗凝治疗可以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9.
单长波  陶文静 《实用医学杂志》2007,23(21):3404-3406
目的:报告1例肺血栓栓塞症合并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病例并结合文献复习,分析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的原因。方法:回顾性研究1例肺血栓栓塞症患者治疗过程中发生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的病例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肺血栓栓塞症与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均属于静脉血栓栓塞症,有共同的易患因素,两者可合并存在。结论:对于肺血栓栓塞症患者如出现腹痛、腹腔内出血情况,应警惕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所收治的3例病人资料,并结合文献资料进行讨论。结果3例病人全部经剖腹探查确诊为原发性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1例手术后死亡,1例手术后复发血栓形成再次手术后有短肠综合征。经治疗后2例痊愈出院。结论掌握本病特点,根据肠梗阻、血性腹水、腹膜炎体征等可确诊,尽早手术治疗,术中开始用抗凝治疗,术后预防复发等措施,能有效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脑胶质瘤术后下肢静脉血栓的预防和护理。方法术后采用早期肢体活动,应用下肢抗血栓压力带,气压式血液循环驱动治疗和足浴盆泡脚的护理治疗方法。结果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减少为3.5%,较Mark组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明显降低。结论脑胶质瘤患者术后早期采取预防措施可以明显降低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的比例,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及早康复,临床上必须重视脑胶质瘤术后下肢静脉血栓的预防和护理。  相似文献   

12.
腹腔镜手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预防及治疗方法。方法:对8例腹腔镜手术后出现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7例保守治疗,1例行左下肢深静脉取栓术。并根据临床资料进行分析讨论。结果:8例深静脉血栓患者通过治疗,均达到临床治愈。结论:下肢静脉血栓为严重并发症,腹腔镜手术后所致气腹时更易发生。预防此并发症方面,降低气腹压,术前选择病例及术中体位,手术时间及术后早期活动;抗凝药物的使用均有重要意叉。  相似文献   

13.
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19例诊治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AMVT)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19 例AMVT的临床资料.结果:19均表现为中~重度腹痛,其中恶心、呕吐17例,便血10例,腹胀2例.血常规和腹部X线平片检查均未见明显异常,13例行彩超检查,11例行腹部CT扫描均提示异常.本组15例经手术治疗、4例经B超和CT扫描明确诊断.18例治愈,其中15例手术治愈,2例行外周静脉溶栓,1例经肠系膜上动脉行介入溶栓;1例合并胰腺癌和恶病质者放弃治疗后死亡.本组并发短肠综合征、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各1例.结论: 彩超和CT扫描早期确诊AMVT后应立即行适当抗凝、溶栓治疗或手术治疗,术后配合抗凝可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4.
阎友芬  李赞 《现代护理》2007,13(14):1312-1313
目的探讨对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的观察和护理,为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提供有效依据,减少并发症,使患者早日康复。方法对22例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要求护士要充分掌握抗凝治疗、AMVT导管溶栓治疗、病情观察、饮食及并发症的护理要点。结果22例患者通过手术、抗凝溶栓治疗和护理后均全愈。结论早期诊断,早期抗凝、及时恰当的手术,尽快对因治疗、准确细致的观察及护理是改善AMVT患者预后的根本措施。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对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的观察和护理,为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提供有效依据,减少并发症,使患者早日康复.方法 对22例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要求护士要充分掌握抗凝治疗、AMVT导管溶栓治疗、病情观察、饮食及并发症的护理要点.结果 22例患者通过手术、抗凝溶栓治疗和护理后均全愈.结论 早期诊断,早期抗凝、及时恰当的手术,尽快对因治疗、准确细致的观察及护理是改善AMVT患者预后的根本措施.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acute mesenteric venous thrombosis,AMVT)的诊治要点,分析误诊误治原因.方法 对我院收治的1例AMVT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本例因转移性右下腹痛就诊,病初按急性阑尾炎予手术治疗,术中发现大部分小肠淤血、发绀并广泛坏死,肠系膜上静脉见条索样血栓,明确诊断为AMVT,行肠切除术后患者恢复良好,后因肠管局部缺血并发肠瘘,经再次手术并抗凝治疗痊愈.结论 AMVT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早期诊断困难,病死率高,尽早明确诊断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肠系膜缺血性疾病的诊治体会,分析误诊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4-01/2007-12收治14例肠系膜缺血性疾病所致肠梗阻患者的诊治经过。结果:本组患者均经手术证实为肠系膜缺血性肠梗阻。其中术前明确诊断者2例,术中诊断明确者12例,术后死亡5例。结论:肠系膜缺血性疾病的病情发展快,早期诊治困难,误诊率和死亡率高。  相似文献   

18.
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性缺血性肠病临床病理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性缺血性肠病的临床表现、病理形态特征、治疗及预后。方法 对3例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性缺血性肠病进行临床、病理学分析,并复习文献。结果 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性缺血性肠病少见,早期症状不明显,后期表现为腹痛、休克,临床给予手术切除坏死肠段并用抗凝药物治疗。结论 缺血性肠病症状无特异性,易误诊,早期诊断、早期手术是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急性肠系膜血栓形成的诊断及不同程度肠缺血坏死的手术方式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西京消化病医院消化外科2011年8月~2015年3月收治的18例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并肠坏死患者的诊治经过。结果其中9例患者行肠切除肠吻合术,5例患者行肠切除+空-回肠端侧T型吻合+远端回肠残端造瘘术,2例患者行肠切除+近端造瘘+远端造瘘置入营养管术,1例患者行肠切除+近端造瘘远端关闭术,1例患者仅行开关腹术。18例患者中,除一例自动出院外,其余均康复出院。6例患者于6~9个月后行造瘘还纳术。随访有1例发生短肠综合症。结论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在临床上较为少见,症状隐匿,易延误诊治;对于急性肠系膜血栓形成肠坏死的患者,应早期手术切除坏死肠管,剩余肠管可一期吻合或肠切除+空-回肠端侧T型吻合+远端回肠残端造瘘术,术后早期积极抗凝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诊治急性肠系蚌静脉血栓形成的有效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80-2001年8月间收治的19例急性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和方法。结果:2005年前诊治12例中有5例死亡,2005午后行不同长度肠切除术+外周抗凝治疗不经肠系膜上动脉插管,持续应用尿激酶溶治疗,7例病人均存活。结论:急性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应尽4诊治,选择性肠系膜上动脉造影,并留置导管持续给予溶栓治疗是具有诊断与治疗双重作用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