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3 毫秒
1.
摘 要 目的:探讨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浓度变化在慢性前列腺炎发生、发展及疗效评价中的意义。方法:用ELISA法测定60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直肠指检前的血清PSA浓度,与正常组30例对照,并对比慢性前列腺炎治疗前后患者血清PSA浓度的变化。结果:慢性前列腺炎组和对照组的血清PSA浓度分别为(1.6±0.3)和(0.5±0.2)μg.L-1, 两组间有极显著性差异(t =11.68,P<0.01);45例慢性前列腺炎治疗有效者,治疗后血清PSA浓度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而15例治疗无效者,血清PSA浓度较治疗前下降不明显(P>0.05)。 结论:慢性前列腺炎时血清PSA浓度明显升高,经治疗随着炎症的消失,PSA浓度可逐渐恢复正常,PSA浓度可作为慢性前列腺炎疗效评价的指标之一。关键词 慢性前列腺炎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中图分类号:R697.44 文献标识码:A  相似文献   

2.
乳腺癌是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的常见妇科疾病,寻找新的生化标志用于提高诊断能力、制定治疗方案是乳腺癌研究中优先考虑的问题之一。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rostate-specificantigen,PSA)是一种丝氨酸(ser)蛋白酶,主要由前列腺往状上皮细胞卢生和分泌。妇女体内某些组织知乳腺亦发现能产生少量PSA,且存在个体差异。目前所知,血清中PSA分子形式有两种:a:游离态(Free)PSA,F-PSA,33kDa。b:与al型抗胶凝乳蛋白历(alantichymotrypsin)结合,PSA-ACT,100kDa。PSA在临床上已用于前列腺癌的鉴别、诊断及预后监控。过去…  相似文献   

3.
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检测在慢性前列腺炎分型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在慢性前列腺炎(CP)临床分型中的意义。方法对本院门诊诊治的110例CP患者按照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分类标准进行分类,选出Ⅱ型、Ⅲa型和Ⅲb型,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后。4~8周检测tPSA水平,并设健康对照组;对各型CP患者tPSA水平和每型CP患者治疗前后的tPSA水平进行比较,选择t检验,使用SPSS11.5统计分析软件。结果(1)Ⅱ型、Ⅲa型和Ⅲb型CP患者的PSA值与对照组相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O.05),说明CP患者存在着PSA的升高;(2)Ⅱ型患者与Ⅲa型、Ⅲb型相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规范治疗后,Ⅱ型CP患者的PSA水平下降明显(P〈0.05),而Ⅲa型CP患者的PSA水平无明显下降。结论PSA水平在区分Ⅱ型和Ⅲa、Ⅲb型CP患者方面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但如何确定恰当的PSA值来进行区分,尚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已成为前列腺癌诊断及观察的一种有用标志物,然而也发现在一些非前列腺癌患者血清中PSA含量也增高。如细菌性前列腺炎及良性前列腺增生。最新研究表明:PSA与血液中其它蛋白如α-抗磨蛋白(A1ACT)、α2-巨球蛋白(A2MG)形成复合物,因而PSA作为男性前列腺癌大规模筛选的工具,必须排除其它因素对血清PSA含量的影响。本文作者测定了419例非前列腺癌的感染者血清中PSA以及急性期反应物包括C-反应蛋白(CRP)、α1-酸性糖蛋白(A1AG)、α1-抗胰蛋白(A1AT)、α1-抗糜蛋白(A1ACT)和α2-巨球蛋白…  相似文献   

5.
急性病患者前列腺特异抗原测定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是Hara等于1966年发现,其作为一个新的肿瘤标志物,在前列腺癌的筛选、分期及疗效监测等方面有着重要意义。然而血清中PSA浓度的增加在非前列腺癌疾病中也可观察到,如良性前列腺增生。近年的研究结果表明,血液中存在有PSA与抗糜蛋白酶(a;-ACT)、a。一巨球蛋白(az-MG)等结合的复合物’“。本文从不同年龄急性病患者血清内PSA浓度、。。-MG和急性时相反应蛋白(APR)含量等方面进行了研究,进一步观察PSA在临床方面的应用。l材料与方法1.l材料:1997年及月~9月,共检测241例(年龄20~86岁)…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肾功能及透析治疗对慢性肾脏病(CKD)患者血清癌胚抗原(CEA)、糖蛋白抗原199(CA199)、糖蛋白抗原125(CA125)、甲胎蛋白(AFP)、前列腺特异抗原(PSA)和游离前列腺特异抗原(fPSA)水平的影响。方法:根据内生酐清除(Ccr)水平将232例非透析CKD患者分为Ccr≤25ml/min组,25ml/min〈Ccr(=50ml/min组和Ccr≥50ml/min组,比较各组肿瘤标记物水平,对其中的男性患者亦接上述方法分组,比较各组PSA和fPSA水平。结果,CEA和CA199水平在不同Ccr组间有显著差异,相关分析显示其血清水平均与Ccr呈负相关,而CA125、AFP、PSA和fPSA水平在各组间无显著差异。结论;在肾功能减退严重的CKD患者中,根据血清CEA、CA199和CA125水平诊断相应肿瘤时,其假阳性率较肾功能正常及轻度损害者增高,而AFP、PSA和fPSA的特异性与正常人群相同。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患者接受α-受体阻滞剂和5α-还原酶抑制剂联合药物治疗后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水平与患者年龄和前列腺体积(PV)的关系。方法60例门诊BPH患者测定血清PSA值,经直肠前列腺B超测定PV。结果血清PSA水平与年龄、PV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079,0.726,P值分别为0.549,0.000。结论BPH患者经过前列腺药物联合治疗后,血清PSA与PV存在正相关性,而与年龄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前列腺癌内分泌治疗前后血PSA变化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进展期前列腺癌(PCa)患者内分泌治疗前后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测定PCa患者内分泌治疗前和治疗后3、6、12、24个月血清PSA。【结果】治疗后3个月与治疗前相比血清PSA下降明显。治疗后6个月达到PSA谷值。【结论】血清PSA可作为判断PCa内分泌治疗效果的标准,血清PSA再次升高(〉4 ng/mL)提示肿瘤发展为非激素依赖性前列腺癌,是预测生存率的一个独立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测定血清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PSA)、游离特异性抗原(F—PSA)及PSA密度(PSAD)的变化规律,结合超声引导下经直肠前列腺穿刺活检术,探讨PSA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男性患者共148例行血清PSA的测定,并行经直肠超声引导下的前列腺活检术,根据病理诊断结果将患者分为前列腺癌组、前列腺增生组及慢性前列腺炎组,并对各组数据予以统计分析。结果前列腺癌组T—PSA、F—PSA及PSAD值均显著高于前列腺增生及前列腺炎组,比较不同T—PSA浓度与前列腺癌发生率的关系表明,T—PSA〉10ng/ml时其前列腺癌的发生率显著高于4ng/ml〈T—PSA及4ng/ml〈T—PSA〈10ng/ml组,而前列腺增生和前列腺炎组间无显著差异。F/T—PSA比值在各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血清T—PSA与F—PSA值在高危前列腺癌人群筛查中具有极大实用价值,实施经直肠超声引导下的组织活检术应作为确诊前列腺癌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10.
前列腺特异抗原是诊断前列腺癌最敏感有效的血清学肿瘤标志物,现就其检测方法及临床应用的最新进展概述如下。前列腺特异抗原(Prostatespecificantigen,PSA)是继前列腺酸性磷酸酶(PAP)后又一种前列腺特异的血清学肿瘤标志,并较PAP更敏感,更特异。早在1966年,Hare等就从人精浆中分离出PSA,当时主要应用于法医学鉴定,并命名为γ-糖浆蛋白(γ-Seminoprotein,γ-Sm)。1979年,Wang等从人的前列腺组织成功地予以分离,随后广泛应用于临床泌尿学科,并演绎出PSA密度(density)、PSA周转率(velocity)、PSA/γ-Sm比率…  相似文献   

11.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PSA)游离PSA(FPSA)作为前列腺癌(PC)和前列腺肥大(BPH)的过筛试验,对于早期诊断,疗效观察有着重要意义。FPIA方法检测TPSA,FPSA即可初步分析前列腺患者血清中PSA,FPSA含量。实验结果表明,PC及BPH患者血清的TPSA,FPSA浓度均可增加,但其两者之间的鉴别诊断可用游离PSA与总PSA(F/T PSA)比值判断。认为测定血清中的TPSA,FPSA为早期快速准确诊断PC,BPH提供简便方法。  相似文献   

12.
两种抗原比值在前列腺疾病诊断中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PSA)、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F—PSA)及F—PSA/T—PSA(F/T)比值的变化在良性与恶性前列腺疾病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CLIA)检测37例前列腺增生(BPH)、32例前列腺癌(PCa)患者血清T—PSA、F—PSA含量并计算F/T比值。结果当T—PSA在4~10μg/L之间时,前列腺增生和前列腺癌患者中T—PSA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PSA浓度与F/T比值呈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同时检测T—PSA和F-PSA,计算F/T比值,可弥补在诊断前列腺疾病的传统检验中单纯测定TPSA的不足,尤其对T—PSA在4~10μg/L之间的诊断“灰色区”更有鉴别诊断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并比较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PSMA),前列腺跨膜上皮抗原(STEAP)和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在不同前列腺病变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比较PSA、PSMA、STEAP对前列腺癌诊断和鉴别诊断的意义。方法:采用ABC三步法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用PSMA、STEAP和PSA单克隆抗体对42例前列腺癌(PCA),19例前列腺上皮内瘤(PIN),50例前列腺良性增生(BPH)组织进行染色。结果:STEAP、PSMA在前列腺癌组织中明显高表达,PSA则在前列腺良性增生组织中高表达,组织PSMA、STEAP对前列腺癌的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PSA。结论:STEAP、PSMA是较PSA更具有特异性的前列腺癌瘤标,可望取代PSA成为诊断前列腺癌的新型瘤标,STEAP、PSMA二者在前列腺癌免疫治疗方面,尤其是STEAP,在前列腺癌免疫治疗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PSA、PSAD、f/tPSA在早期前列腺癌诊断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PSA密度(VSXO)、游离PSA/总PSA比值(f/tPSA)在诊断早期前列腺癌(PCa)中的价值。方法对640例患者行前列腺穿刺活检,其中PSA〈4.0ng/ml者36例为直肠指诊及直肠超声可疑者。病理诊断为415例良性前列腺增生和225例前列腺癌,利用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患者血清中的PSA、游离PSA(fPSA),利用经直肠超声测定前列腺体积,并计算出f/tPSA及PSAD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PCa组患者血清的PSA、PSAD明显高于前列腺良性增生(BPH)组(P〈0.01),f/tPSA明显低于BPH组(P〈0.01),但当血清PSA为4—20ng/ml时,两组患者PSA没有明显差异(P〉0.05)。以PSA〉4.0ng/ml、PSAD〉0.15、f/tPSA〈0.18为临界值可明显提高对PCa诊断的特异性,特别是当血清PSA为4—20ng/ml时对提高临床诊断更有意义。结论联合测定PSA、fPSA并计算f/tPSA及PSAD对诊断PCa具有明显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系统评价研究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low frequency 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LF-rTMS)对脑卒中后失语症(post stroke aphasia,PSA)患者语言功能的干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WanFang)、维普数据库(VIP)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关于rTMS治疗PSA的随机对照试验,文献检索时限限定为从建库至2020年11月。由2名研究员独立按照纳入、排除标准筛选文献,并完成提取数据,核对数据和质量评价等过程,最终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以及相关结果展示。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1篇随机对照试验,共纳入301例PSA患者。试验组干预措施为:常规言语康复训练结合LF-rTMS,对照组干预措施为:常规言语康复训练结合LF-rTMS假刺激。分析结果显示:相较于对照组,经LF-rTMS治疗后,试验组听理解评分(SMD=0.37,95%CI(0.07,0.67),P=0.02)、复述评分(SMD=0.36,95%CI(0.09,0.64),P=0.01)、命名评分(SMD=0.40,95%CI(0.17,0.63),P=0.00007)均显著提高(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总结已有相关研究,LF-rTMS治疗对改善PSA患者的语言功能具有明显的效果,对于听理解、复述、命名能力均有显著改善效果。但总体样本量较小,仍需大样本、多中心、以及科学规范化的高质量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完善LF-rTMS治疗PSA患者语言功能的疗效验证。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超声引导下注射凝血酶治疗医源性假性动脉瘤(pseudoaneurysm,PSA)的疗效。方法高频探头引导20G细针穿刺,对经股动脉穿刺介入诊治冠状动脉疾病术后的PSA患者30例,注射凝血酶栓塞治疗(UGTI),彩色超声动态观察瘤体内血栓形成情况,凝血酶总用量不超过200U,直至血栓形成;术后监测同侧远段动脉搏动和患者全身状况。结果30例行UGTI的医源性股动脉假性动脉瘤患者,瘤内血栓形成迅速,治愈率100%;所有患者无动脉栓塞发生。结论该法治疗PSA简便、安全、有效,可作为临床治疗PSA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7.
前列腺癌(PC)是老年男性的主要常见恶性肿瘤之一而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是对前列腺癌监测和评估的重要指标。虽然PSA水平在前列腺癌明显增加,但在前列腺其他良性疾病也会增高,所以单凭血清PSA水平变化对PC的早期诊断、预后判定是不够理想的。近年来的研究犤1、2犦认为,PSA在血清中以多种形式存在,其主要与蛋白酶抑制物形成复合物,但还有少量未结合的PSA即游离PSA(fP-SA),其比值对区分前列腺增生(BPH)和PC有非常重要意义。为此,我们采用化学发光技术对153份血清标本进行了血清fPSA,PSA测定并求出比值…  相似文献   

18.
张艳  姚敏  周凯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3,34(24):3345-3346
目的 探讨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游离前列腺特异抗原(FPSA)值变化幅度对前列腺癌诊断的价值.方法 对65例PSA结果增高的患者进行抗菌药物治疗(左氧氟沙星静脉滴注1周).治疗前后均检测PSA、FPSA,65例患者均进行前列腺穿刺活检.分析治疗前后PSA、FPSA参数的变化幅度与穿刺确诊阳性的关系.结果 抗菌药物治疗1周后,59例PSA、FPSA下降,治疗前PSA水平为(7.60±1.21)μg/L,治疗后为(5.71±1.5) μg/L;FPSA治疗前水平为(0.97±0.16)μg/L,治疗后为(0.81±0.15)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穿刺病理检验的阳性患者与阴性患者数分别为8例和57例.治疗后未下降6例,其中病理穿刺阳性的1例.下降幅度大于10%者21例,其中病理穿刺阳性者3例.下降幅度在10%~30%之间者18例,其中病理穿刺阳性者2例.下降幅度在30%~50%之间者14例,其中病理穿刺阳性者2例.下降幅度在50%以上者6例,病理穿刺结果全为阴性.结论 PSA、FPSA异常患者经抗菌药物治疗后,其变化幅度对前列腺癌有辅助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前列腺癌患者中代谢综合征(metabolicsyndrome,MS)发病情况并探讨MS与前列腺癌发病风险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1月1日至2010年9月1日我院收治的203例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患者年龄、身高、体重、前列腺体积、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水平、血压、空腹血糖、甘油三酯及总胆固醇水平、病理结果、Gleason评分等指标,其中171例(84%)采用雄激素阻断治疗(androgendeprivationtherapy,ADT),观察患者随访治疗期间血压、空腹血糖、甘油三酯及总胆固醇水平。结果在初次确诊的203例前列腺癌患者中,166例(81.77%)患MS,其中糖尿病患者44例(26.50%),高血糖症患者29例(17.68%),高血压患者114例(68.67%),高胆固醇或高甘油三脂患者84例(50.60%)。非MS前列腺癌患者37例(18.22%)。MS前列腺癌患者的体重指数(BMI)、血糖、前列腺体积及PSA水平与非MS前列腺癌患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年龄及Gleason评分在两组前列腺癌患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访治疗期间153例(90.05%)患MS,其中糖尿病患者49例(32.02%),高血糖症患者38例(24.8%),高血压患者105例(68.62%),高胆固醇或高甘油三脂患者86例(56.22%)。非MS患者18例(10.53%)。MS发生几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结论本研究发现大多数前列腺癌患者同时罹患MS,MS前列腺癌患者较非MS前列腺癌患者的BMI、血糖、前列腺体积升高,PSA水平降低,可能影响前列腺癌早期诊断和治疗,增加漏诊率。接受长期ADT治疗的前列腺癌患者中M8发生率明显增加,大大增加了其患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血清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PSA)、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FPSA)和游离与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比值(F/T比值)对前列腺癌(PCa)和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的诊断和鉴别诊断的意义。方法使用Beckman Coulter公司Access全自动免疫分析仪,以微粒子酶免疫分析法(MEIA)分别检测经临床确诊的33例PCa、157例BPH患者及150例正常体检者血清中T—PSA、F-PSA,并计算F/T比值。结果PCa组和BPH组的T-PSA、FPSA及F/T比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Ca组和BPH组分别有6例及57例患者TPSA值在4.00~10.00ng/mL范围内,此时T—PSA、F-PSA无显著性差异,但F/T比值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一般来说,T-PSA、F-PSA及F/T比值能较好地诊断和鉴别诊断PCa与BPH,但当T—PSA值在4.00~10.00ng/mL范围内时,T—PSA及F-PSA不能作为鉴别诊断依据,必须结合F/T比值才能更好地鉴别诊断PCa与BP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