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鼻腔鼻窦部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免疫表型及其与EB病毒(EBV)感染的关系.方法 收集57例鼻腔鼻窦部NHL标本.进行免疫组化、EB病毒原位杂交及PCR检测.结果 57例中44例为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其中大部分为NK细胞肿瘤(EBV /CD56 ),少数为细胞毒细胞亚型(EBV /CD56-).B细胞淋巴瘤11例,以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最多见.仅见2例外周T细胞淋巴瘤,非特殊型.结论 虽然鼻腔鼻窦和鼻咽同属上呼吸消化道,但鼻腔鼻窦部NHL以鼻型NK/T淋巴瘤最多见;鼻咽部则以成熟B细胞淋巴瘤占多数.鼻型NK/T细胞淋巴瘤可分为两种亚型:即NK细胞来源和细胞毒性T细胞表型.B细胞淋巴瘤中仅有2例Burkitt淋巴瘤及1例髓外浆细胞淋巴瘤呈EBV感染,T细胞淋巴瘤未发现EBV感染.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广州地区鼻咽及鼻腔鼻窦淋巴瘤的免疫表型。方法 复习及统计淋巴瘤临床病理资料,收集121例鼻咽及鼻腔鼻窦淋巴瘤标本,作一系列免疫组化及EB病毒(EBV)原位杂交检测进行研究。结果 鼻咽、鼻腔鼻窦非霍奇金淋巴瘤(NHL)分别占结外NHL的9.93%(67/675)和7.70%(52/675)。67例鼻咽NHL中B细胞性淋巴瘤占68.66%,而80.77%(42/52)的鼻腔鼻窦NHL属于T细胞和NK细胞肿瘤。B细胞性NHL以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多见。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均有EBV感染,分别占鼻咽、鼻腔鼻窦T细胞和NK细胞肿瘤的61.90%(13/21)和95.24%(40/42)。82.50%(33/40)鼻腔鼻窦NK/T细胞淋巴瘤属于NK细胞肿瘤(EBV+CD56+),而61.54% (8/13) 鼻咽部的则为细胞毒性T细胞表型(EBV+CD56-)。结论 广州地区鼻咽及鼻腔鼻窦NHL较西方多见。鼻咽以B细胞淋巴瘤多见, 而鼻腔鼻窦则以T细胞和NK细胞肿瘤占绝大多数。NK/T细胞淋巴瘤100%EBV阳性。鼻腔鼻窦NK/T细胞淋巴瘤以NK细胞肿瘤占绝大多数,而鼻咽者则以细胞毒性T细胞表型稍多见。目的 比较广州地区鼻咽及鼻腔鼻窦淋巴瘤的免疫表型。方法 复习及统计淋巴瘤临床病理资料,收集121例鼻咽及鼻腔鼻窦淋巴瘤标本,作一系列免疫组化及EB病毒(EBV)原位杂交检测进行研究。结果 鼻咽、鼻腔鼻窦非霍奇金淋巴瘤(NHL)分别占结外NHL的9.93%(67/675)和7.70%(52/675)。67例鼻咽NHL中B细胞性淋巴瘤占68.66%,而80.77%(42/52)的鼻腔鼻窦NHL属于T细胞和NK细胞肿瘤。B细胞性NHL以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多见。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均有EBV感染,分别占鼻咽、鼻腔鼻窦T细胞和NK细胞肿瘤的61.90%(13/21)和95.24%(40/42)。82.50%(33/40)鼻腔鼻窦NK/T细胞淋巴瘤属于NK细胞肿瘤(EBV+CD56+),而61.54% (8/13) 鼻咽部的则为细胞毒性T细胞表型(EBV+CD56-)。结论 广州地区鼻咽及鼻腔鼻窦NHL较西方多见。鼻咽以B细胞淋巴瘤多见, 而鼻腔鼻窦则以T细胞和NK细胞肿瘤占绝大多数。NK/T细胞淋巴瘤100%EBV阳性。鼻腔鼻窦NK/T细胞淋巴瘤以NK细胞肿瘤占绝大多数,而鼻咽者则以细胞毒性T细胞表型稍多见。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不同部位和不同类型恶性淋巴瘤患者EBV感染情况.方法 收集恶性淋巴瘤标本90例,其中鼻腔/鼻咽淋巴瘤30例,肠道淋巴瘤30例,浅表淋巴结淋巴瘤30例.组织病理学诊断为非霍奇金淋巴瘤(NHL)68例,霍奇金淋巴瘤(HL)22例.应用多种抗体标记T淋巴细胞(CD3、CD45RO、CD56)和B淋巴细胞(CD20、CD79α)、免疫组化染色(Supervision二步法).采用EBV寡核苷酸探针(EBER)确定EBV在恶性淋巴瘤细胞中的存在.结果 NHL EBV感染阳性率(42.6%)略高于霍奇金淋巴瘤EBV感染阳性率(27.3%),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0.05).鼻腔及鼻咽部NHL的EBV感染阳性率(66.7%)高于肠道NHL(23.3%)和浅表淋巴结NHL(25%)(P<0.05).肠道T细胞淋巴瘤EBV感染阳性率(50%)高于肠道B细胞淋巴瘤EBV感染阳性率(16.7%,P<0.05).结论 不同类型和部位淋巴瘤患者的EBV感染率存在不同.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西宁地区居民鼻腔NK/T细胞淋巴瘤中细胞毒蛋白的表达及其与EB病毒(EBV)感染的关系.方法 以西宁地区和西安地区鼻腔NK/T细胞淋巴瘤各55例石蜡标本为研究对象,同部位B细胞淋巴瘤20例为对照,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CD45RO、CD3、CD20、CD56、TIA-1确定肿瘤细胞的免疫表型.采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EBV编码的mRNA(EBER).结果 西宁地区55例鼻腔NK/T细胞淋巴瘤中CD45RO阳性55例(100%),CD3阳性50例(90.9%),TIA-1阳性36例(65.5%),CD56阳性30例(54.5%),EBER阳性50例(90.9%);西安地区55例鼻腔NK/T细胞淋巴瘤中CD45RO阳性55例(100%),CD3阳性52例(94.5%),TIA-1阳性32例(58.2%),CD56阳性33例(60%),EBER阳性35例(63.6%);两地CD20均阴性.20例面部B细胞淋巴瘤中CD45RO、CD3、TIA-1、CD56均阴性,CD20均阳性,EBER阳性2例(10%).结论 西宁地区鼻腔NK/T细胞淋巴瘤中EBV感染率明显高于西安地区,提示EBV感染与西宁地区鼻腔NK/T细胞淋巴瘤的相关性更强.TIA-1对NK/T细胞淋巴瘤的标记有很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但无地区性.  相似文献   

5.
莫祥兰  周祥祯  黄振录 《广东医学》2012,33(20):3105-3107
目的 探讨成熟T和NK细胞淋巴瘤与EB病毒(EBV)感染的关系.方法 用原位杂交法检测184例成熟T和NK细胞淋巴瘤EBER(EBV编码的小RNA)表达情况,统计不同类型成熟T和NK细胞淋巴瘤与EBV感染相关性.结果 184例成熟T和NK细胞淋巴瘤EBER阳性率为69%,EBER表达与组织学类型和发生部位有关(P <0.001),不同类型淋巴瘤EBER表达率不同: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ENKCL)为100%,EBER阳性细胞数超过30%;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AITL)为83%,阳性细胞数不到10%,阳性细胞多为反应性B细胞;外周T细胞淋巴瘤,非特殊型(PT,NOS)为40%;肠病相关性T细胞淋巴瘤(EATL)为28%;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ALCL) ALK+为18%.结外成熟T和NK细胞淋巴瘤EBER表达率显著高于结区的(P<0.01),两组EBER阳性细胞及其分布也不同.结外EBER表达率为81%,阳性细胞多为肿瘤细胞,阳性细胞多超过30%;而结内者表达率为43%,阳性细胞多为母化的肿瘤细胞或反应性B淋巴细胞,阳性细胞不到10%.结论 结外成熟T和NK细胞淋巴瘤发生与EBV感染密切相关,而结内成熟T和NK细胞淋巴瘤EBV感染可能为继发感染.检测肿瘤组织EBER表达有助于成熟T和NK细胞淋巴瘤的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上呼吸道NK/T细胞淋巴瘤的病理及免疫表型特征,探讨EB病毒(EBV)感染和上呼吸道NK/T细胞淋巴瘤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7例上呼吸道NK/T细胞淋巴瘤中有关免疫表型CD20、CD3、CD79a、细胞毒颗粒相关抗原-1(TIA-1)、CD56、CD45RO、颗粒酶B(Granzyme B),以此确定上呼吸道NK/T细胞淋巴瘤细胞免疫表型及EBV潜伏蛋白(LMP-1),原位杂交技术检测EBV编码的RNA(EBER 1/2)。结果:CD3、CD56、CD45RO、Granzyme B阳性表达率达100.0%,EBER阳性表达率达87.2%;LMP-1阳性表达率为40.4%。结论:感染EBV与上呼吸道NK/T细胞淋巴瘤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中线T细胞淋巴瘤(MTL)的免疫表型特征及其与EB病毒(EBV)感染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1例MTL组织CD45RO、CD3ε、CD56、CD20、TIA-1、Granzyme B以及EBV潜伏膜蛋白(LMP-1)的表达,原位杂交技术检测EBV转录产物RNA(EBER1/2)。结果:①CD45RO阳性41例(100%),CD3ε、TIA-1阳性25例(60.98%),Granzyme B阳性22例(53.66%),CD56阳性21例(51.22%),CD20全部阴性。②EBER1/2阳性29例(70.73%),LMP-1阳性17例(41.46%);NK/T细胞淋巴瘤(21/25)明显高于外周T细胞淋巴瘤(8/16)的EBER1/2阳性表达(P<0.05)。结论:MTL以NK/T细胞淋巴瘤为多见,EBV感染与MTL关系密切,EBV感染率与MTL的免疫表型有关,EBV感染在MTL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王娟红  黄高昇  王哲  冯骥良  杨国嵘  郭英 《医学争鸣》2006,27(18):1708-1710
目的:探讨组织蛋白酶D(CD)和E-选择素(E-selectin)在鼻NK/T细胞淋巴瘤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1例鼻部非霍奇金恶性淋巴瘤CD45RO,CD3ε,CD20,CD79α,CD56和TIA-1的表达;EBER原位杂交法检测EB病毒感染情况,根据最新WHO分类及诊断标准诊断鼻NK/T细胞淋巴瘤;对完全符合诊断标准的21例鼻NK/T细胞淋巴瘤和10例鼻咽增生淋巴组织活检标本,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CD和E-选择素的表达.结果:鼻NK/T细胞淋巴瘤间质中组织细胞CD阳性信号的表达明显高于增生淋巴组织组(t=39.12,P=0.000);E-选择素表达于血管内皮细胞,鼻NK/T细胞淋巴瘤与鼻咽增生淋巴组织中E-选择素平均血管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88,P=0.497).结论:鼻NK/T细胞淋巴瘤间质中CD的表达明显增高,与该肿瘤高度侵袭性相关;E-选择素与鼻NK/T细胞淋巴瘤恶性生物学行为无直接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鼻腔鼻窦的非霍奇金淋巴瘤 (non Hodgkin’slymphoma ,NHL)的临床特征、免疫表型及与埃 巴二氏病毒 (Epstein Barrvirus ,EBV)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 40例鼻腔鼻窦NHL的临床特征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了免疫表型 ,以原位杂交技术检测T细胞淋巴瘤的EBV情况。结果 鼻腔鼻窦NHL临床上多以鼻阻、涕血为首发症状 ,确诊则主要依靠病理组织学形态。鼻腔鼻窦NHL的免疫表型显示T细胞来源占 90 0 %( 3 6/4 0 ) ,B细胞来源占 10 0 %( 4 /4 0 )。T、B细胞淋巴瘤EBER检出率 75 0 %( 2 7/3 6) ,B细胞淋巴瘤EBER检出率 2 5 0 %( 1/4 )。结论 鼻腔鼻窦NHL发病与多因素有关 ,其临床特征缺乏特异性。鼻腔鼻窦NHL多来源于T细胞 ,EBV对鼻腔鼻窦NHL的感染可能与细胞的免疫表型无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广西地区鼻NK/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及与EB病毒(EBV)的关系.方法:筛选鼻NK/T细胞淋巴瘤89例,观察形态学及免疫组织化学特点;同时,应用手工显微切割挖取小片肿瘤组织,用PCR方法检测EBV的潜伏膜蛋白-1(LMP-1)基因序列.结果:本组52例(58.43%)的患者其肿瘤组织内有凝固性坏死,37例(41.57%)有血管中心性浸润,18例(20.22%)有血管破坏;本组有36例(40.45%)的患者其瘤细胞呈多形性特点.免疫组化阳性率CD2为84.26%,CD56为95.51%,GranzymeB为84.26%.用手工显微切割联合PCR检测LMP-1基因,NK/T细胞淋巴瘤阳性率为69.66%,与鼻咽癌中检测结果60.0%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而与B细胞性淋巴瘤5%、鼻咽部慢性炎黏膜组织1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NK/T细胞淋巴瘤是广西地区较常见的淋巴瘤亚型,瘤细胞呈多形性特点,常伴有凝固性坏死、血管中心性浸润和血管破坏.最典型的免疫表型是CD2、CD56和GranzymeB阳性.LMP-1基因在鼻NK/T细胞淋巴瘤中的高检出率,提示EBV可能对该淋巴瘤的发生、发展起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EBER1/2、LMP—1在鼻腔非霍奇金淋巴瘤(NHL)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链霉素抗生物素-过氧化酶连接法(SP法)检测CD45RO、CD3e、CD20、TIA—1、粒酶B确定肿瘤细胞免疫表型,原住杂交(In situ hybridization,ISH)方法检测EB病毒(EBV)编码的RNA(EBER1/2)、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EBV潜伏膜蛋白(LMP—1)。结果29例鼻腔NHL中,CD45RO阳性29例(100.00%),CD3e、TIA—1、粒酶B阳性19例(65.56%)CD20全部阴性;EBER1/2阳性率为79.62%(23/29),LMP—1阳性率为48.28%(14/29)。结论EBV与鼻腔NHL密切相关,EB病毒在鼻腔非霍奇金淋巴瘤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重要作用,EBER1/2原住杂交检测及LMP-1免疫组化检测可作为鼻腔非霍奇金淋巴瘤组织学诊断的辅助依据。  相似文献   

12.
权小英  张智慧   《四川医学》2019,40(4):334-339
目的根据2008版WHO造血淋巴组织肿瘤分类标准,探讨淋巴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四川省肿瘤医院诊治的2148例淋巴瘤,分析其临床病理学特征。结果①非霍奇金淋巴瘤2085例(97. 07%),霍奇金淋巴瘤63例(2. 93%)。其中B细胞淋巴瘤1600例(76. 74%),T/NK细胞淋巴瘤485例(23. 26%)。非霍奇金淋巴瘤中前五位分别是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1171例(56. 16%),结外NK/T细胞淋巴瘤(鼻型) 295例(14. 15%),滤泡淋巴瘤103例(4. 94%),套细胞淋巴瘤97例(4. 65%),结外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83例(3. 98%)。霍奇金淋巴瘤以结节硬化型最常见33例(52. 38%)。②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最常见结外部位为扁桃体169例(14. 43%),结外NK/T细胞淋巴瘤最常见结外部位为鼻腔255例(86. 44%)。结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是非霍奇金淋巴瘤最常见亚型,结节硬化型是霍奇金淋巴瘤最常见亚型。扁桃体是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最常见结外部位,鼻腔是结外NK/T细胞淋巴瘤最常见结外部位。  相似文献   

13.
《陕西医学杂志》2018,(2):212-214
目的:探讨EB病毒感染和NK/T细胞淋巴瘤免疫表型的相关性。方法:选取病理科NK/T细胞淋巴瘤25例存档的蜡块,另选取鼻咽反应性增生淋巴组织20例作为对照。运用免疫组织化学链霉素抗生物素-过氧化酶连接法,原位杂交检测EBV编码的RNA(EBER1/2)。结果:25例均有一定程度的炎性细胞浸润,凝固性坏死,多形性淋巴样瘤细胞弥漫或散在分布,主要为中等细胞及大细胞,有血管中心性浸润12例;CD20阳性0例,CD45RO阳性25例(100.0%),CD56阳性21例(84.0%),CD3阳性25例(100.0%),粒酶B阳性22例(88.0%),T细胞内抗原1(TIA1)阳性25例(100.0%);EBER1/2阳性21例(84.0%),LMP-1阳性12例(48.0%),EBER1/2、LMP-1均阳性12例(48.0%)。20例反应性增生淋巴组织EBER1/2、LMP-1阳性均为0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B病毒感染和NK/T细胞淋巴瘤免疫表型显著相关(r=12.562,P=0.002),EB病毒感染可能在NK/T细胞淋巴瘤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改良EBER原位杂交技术在鼻咽肿瘤病理诊断中的应用。方法收集不同组织学类型的80例鼻咽组织进行改良EBER原位杂交检测,统计分析EBER表达情况。结果 80例鼻咽组织中EBER总体阳性率为53%(42/80),其中鼻咽黏膜慢性炎伴良性淋巴组织增生(NBLA)阳性率为12%(2/17)、未分化型非角化性鼻咽癌(NPC)阳性率为100%(29/29)、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阳性率为4%(1/24)、结外NK/T鼻型淋巴瘤(ENKL)阳性率为100%(10/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EBER原位杂交操作简单,杂交时间短,稳定性好,准确性和灵敏度高,能为鼻咽肿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MMP9在黏膜NK/T和成熟T细胞淋巴瘤的表达及其与EBV感染的关系.方法 用免疫组化SP法和原位杂交法检测59例黏膜NK/T以及成熟T细胞淋巴瘤MMP9和EBER表达情况,统计MMP9表达与EBV感染的关系.结果 黏膜NK/T和成熟T细胞淋巴瘤MMP9和EBER阳性率分别为83.05%和72.88%,EBER阳性率与组织学类型有关(P<0.01);MMP9和EBER表达与临床分期和生存期均无显著性关系(P>0.05),MMP9表达与EBV感染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黏膜NK/T和成熟T细胞淋巴瘤发生与EBV感染密切相关,它可能通过间接上调MMP9等癌基因的表达而促进肿瘤的发生和发展.防治EBV感染有助于预防淋巴瘤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6.
鼻/鼻型NK/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病理和免疫组化测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鼻/鼻型NK/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病理和免疫组化特点。方法 收集44例发生于鼻腔及口腔的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用免疫组化染色(S-P二步法)标记CK、LCA、CD3、CD20、CD45RO、CD56和CD79a抗体。结果 20例为鼻/鼻型NK/T细胞淋巴瘤.占45.45%(20/44)。免疫标记瘤细胞LCA、CD3(胞浆)、CD45RO、CD56全部阳性表达;不表达CK、CD20、CD79a。结论 鼻/鼻型NK/T细胞淋巴瘤是一组发生于结外.具有独特临床表现、病理组织形态的淋巴瘤,免疫组化检查在其诊断和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7.
肖海波  王淑华 《海南医学》2008,19(6):137-139
目的根据WHO(2001年)淋巴瘤的新分类标准,对湖南湘西地区淋巴瘤的病理类型及分布特征进行探讨。方法收集我院已病理诊断的200例恶性淋巴瘤(ML),复习其组织学、免疫组化标记和临床特点,按WHO新分类标准进行了重新评估。结果200例中有5例为误诊,确诊195例中霍奇金淋巴瘤(ML)12例(6.2%),非霍奇金淋巴瘤(NHL)183例(93.8%),183例NHL中发生于淋巴结者40.4%,结外占59.6%。分型B细胞肿瘤63.9%,T和NK细胞肿瘤32.8%;前5位最常见类型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L)、鼻型结外NK/T细胞淋巴瘤(NK/T-L)、MALT型结外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非特殊型外周T细胞、滤泡性淋巴瘤,共占NHL的74.3%。结论我国湖南湘西地区,结外淋巴瘤的比率超过结内,NHL以DLBL和NK/T-L为最多见。NK/T-L和外周T细胞淋巴瘤的发病率较西方国家高,但滤泡性淋巴瘤和B小细胞淋巴瘤的发病率较西方国家低。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鼻咽部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疗效及预后。方法分析32例鼻咽部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资料,32例鼻咽部非霍奇金淋巴瘤接受放疗和(或)化疗。结果治疗后CR 18例,PR 10例,PD 4例,有效率(CR+PR)87.5%。第1年死亡8例,T/NK细胞淋巴瘤占62.5%、有B症状占53.1%,3年生存率为71.9%(23/32),5年生存率为59.4%(19/32)。存活5年以上的病例均为无B症状,低、中度恶性及Ⅰ、Ⅱ期病例,B细胞淋巴瘤占37.5%。化疗加局部放疗占78.1%。结论高度恶性、T/NK细胞、有B症状者预后较差,分期越早预后越好,化疗加局部放疗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淋巴结鼻型NK/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病理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淋巴结鼻型NK/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表现、病理组织学特点,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LCA、CD3、UCHL1、CD20、CD79a、CD56,TIA-1、Granzyme B和原位杂交方法检测EBER在淋巴结鼻型NK/T细胞淋巴瘤中的表达情况。结果:3例淋巴结鼻型NK/T细胞淋巴瘤病理学组织学改变表现为淋巴结结构破坏,瘤细胞多形性,中等大小至大细胞弥漫浸润,其中2例有大片坏死。LEA、CD3、CD56、TIA-1、Granzyme B免疫标记及EBER原位杂交阳性表达率100%。结论:淋巴结鼻型NK/T细胞淋巴瘤根据特征性的病理形态学改变、免疫表型特点及EBER原位杂交阳性能准确诊断。  相似文献   

20.
姚建慧  施乐娟  陈向平 《海南医学》2012,23(18):136-137
NK/T细胞淋巴瘤(NK/T-cell lymphoma)是一种罕见的、特殊类型的结外原发性非霍奇金淋巴瘤(NHL),其瘤细胞大部分来源于外周NK细胞,少部分来自NK样T细胞,有特定的免疫表型和基因型,其与人类疱疹病毒(EBV)感染高度相关。按照原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