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甘薯黑斑病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概述了甘薯黑斑病致病菌的生物学特性、危害症状、致病机理,甘薯对黑斑病的抗性鉴定、抗性遗传特点和防治方法,并展望了甘薯黑斑病的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2.
甘薯黑斑病目前仍是北方薯区甘薯生产中的主要病害,特别对一些食用的敏感品种,甘薯黑斑病的危害远高于其他病害,而薯苗黑斑病的传播是其主要发病途径。通过对硅酸钠施用量、有病症无病症盖土和盖土灌根等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施用硅酸钠能有效的防治黑斑病,50 g/m2硅酸钠有病症盖土灌根处理能有效的减少甘薯黑斑病的发生。为甘薯黑斑病的防治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牛甘薯黑斑病中毒是由于牛吃进一定量有黑斑病的甘薯后,发生以急性肺水肿与间质性肺泡气肿、严重呼吸困难以及皮下气肿为特征的中毒性疾病,俗称牛喘气病、牛喷气病。病因本病主要发生于种植甘薯地区。由于甘薯块根多汁,在收获或贮藏保存时期,如条件不好、方法不当,极易感染黑斑病,使其侵害甘薯局部成为黑色斑块,周围组织成为褐色,煮熟后有苦味。甘薯黑斑病的有毒成分主要是翁家酮与甘薯酮,对牛可引起肺水肿和肺间质性气肿等病变,导致窒息死亡。当牛食入有黑斑病的甘薯块根过量时,就会引起中毒;用经加工处理的有黑斑病的甘薯渣喂奶牛,也会使…  相似文献   

4.
黑斑病是甘薯生产上的重要病害,选育抗黑斑病的甘薯品种是防治黑斑病的重要途径之一。黑斑病抗性鉴定是甘薯抗病育种的基础,然而目前采用的甘薯黑斑病抗性鉴定方法仍存在不足,尤其是病原菌的纯化和准备。利用甘薯液体培养基对黑斑病菌进行扩大培养,成功接种苏薯8号和华东51-93并致病。采用该培养方法连续2年对苏渝303等8个品种进行黑斑病抗性鉴定,鉴定结果较为稳定一致,能有效反映甘薯品种对黑斑病的抗性水平。该培养方法科学高效,操作简单,不易污染,从而可为甘薯抗黑斑病品种选育提供高效精准的抗性鉴定方法。  相似文献   

5.
<正>甘薯黑斑病多发生于冬季甘薯贮藏或春季种薯育苗时期,本病为饲喂患黑斑病的甘薯所引起的一种中毒病,主要发生于牛,有时也见于猪。1预防注意事项预防牛黑斑病甘薯中毒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在收获甘薯时,尽量勿擦伤表皮,贮藏时,地窖应干燥密封,温度控制在11℃~15℃。其次,染黑斑病的甘薯、甘薯苗、甘薯干及其副产品,严禁饲喂家畜。特别是病甘薯不能作种用,加强饲养管理,有效防止甘薯黑斑病的传染。2因病施治家畜发生中毒时,高度呼吸困难和皮下气肿,  相似文献   

6.
<正>甘薯黑斑病多发生于冬季甘薯贮藏或春季种薯育苗时期,本病为饲喂患黑斑病的甘薯所引起的一种中毒病,主要发生于牛,有时也见于猪。1预防注意事项预防牛黑斑病甘薯中毒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在收获甘薯时,尽量勿擦伤表皮,贮藏时,地窖应干燥密封,温度控制在11℃~15℃。其次,染黑斑病的甘薯、甘薯苗、甘薯干及其副产品,严禁饲喂家畜。特别是病甘薯不能作种用,加强饲养管理,有效防止甘薯黑斑病的传染。2因病施治家畜发生中毒时,高度呼吸困难和皮下气肿,  相似文献   

7.
《现代农业》2006,(7):9-9
牛甘薯黑斑病中毒是由于牛吃进一定量有黑斑病的甘薯后,发生以急性肺水肿与间质性肺泡气肿、严重呼吸困难以及皮下气肿为特征的中毒性疾病,俗称牛喘气病、牛喷气病。病因本病主要发生于种植甘薯地区。由于甘薯块根多汁,在收获或贮藏保存时期,如条件不好、方法不当,极易感染黑斑病,使其侵害甘薯局部成为黑色斑块,周围组织成为褐色,煮熟后有苦味。甘薯黑斑病的有毒成分主要是翁家酮与甘薯酮,对牛可引起肺水肿和肺间质性气肿等病变,导致窒息死亡。当牛食入有黑斑病的甘薯块根过量时,就会引起中毒;用经加工处理的有黑斑病的甘薯渣喂奶牛,也会使…  相似文献   

8.
甘薯黑斑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当耕牛误食一定量的罹患黑斑病的甘薯后,就会引起中毒,称为耕牛甘薯黑斑病中毒。在基层工作中曾治疗多例耕牛甘薯黑斑病中毒症,并取得较好的效果。现将诊治情况综述于下:  相似文献   

9.
王健 《云南农业》2009,(11):14-14
牛黑斑病甘薯中毒又称霉烂甘薯中毒,是牛采食一定量黑斑病甘薯后发生以急性肺水肿与间质性肺气肿、严重的呼吸困难以及皮下气肿为特征的中毒性疾病。笔者就该病的发生及诊治情况简述如下。1病原和病因 黑斑病甘薯的病原是甘薯长喙壳菌、茄病镰刀菌、瓜哇镰刀菌等,这些真菌寄生在甘薯的虫害部位和甘薯的表皮裂口处,  相似文献   

10.
介绍甘薯黑斑病的发生症状、发病条件,提出了一系列的防治措施,以为甘薯黑斑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以南薯88等12个抗感黑斑病品种为材料,通过甘薯黑斑病室内抗性鉴定,确定其抗感病程度。通过DNA提取、酶切、PCR扩增、凝胶电泳等系列程序摸索和优化,建立了甘薯黑斑病的AFLP分子标记体系。并用该体系找到了与甘薯抗黑斑病紧密相关的特异性DNA片段,对该片段克隆、测序后发现该DNA片段由320个碱基组成,为进一步分析该片段的特异性和灵敏性为甘薯抗黑斑病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现在广大农村,甘薯是猪的主要饲料之一,但甘薯储藏不当,就会引发黑斑病的入侵,造成甘薯腐烂、变质,俗称烂红苕。熟喂或生喂感染黑斑病的甘薯都有可能导致猪中毒,给养殖户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现将2013年10月16日一农户饲喂的6头猪甘薯黑斑病中毒病例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牛甘薯黑斑病中毒是由于牛吃进一定量有黑斑病的甘薯后,发生以急性肺水肿与间质性肺泡气肿、严重呼吸困难以及皮下气肿为特征的中毒性疾病,俗称牛喘气病、牛喷气病。病因本病主要发生于种植甘薯地区。由于甘薯块根多汁,在收获或贮藏保存时期,如条件不好、方法不当,极易感染黑斑病,使其侵害甘薯局部成为黑色斑块,周围组织成为褐  相似文献   

14.
<正>牛甘薯黑斑病中毒是由于牛吃进一定量有黑斑病的甘薯后,发生以急性肺水肿与间质性肺泡气肿,严重呼吸困难以及皮下气肿为特征的中毒性疾病,俗称牛喘气病、牛喷气病。1病原和病因甘薯黑斑病的病原性真菌除长喙壳菌外,还有茄病镰刀菌、爪哇镰刀菌等,甘薯软腐病、甘薯象皮虫病等也可导致本病。本病主要发生于种植甘薯地区。由  相似文献   

15.
甘薯黑斑病人工接种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试验对甘薯黑斑病接种方法的影响因素,发病条件,对接种用薯块的要求和抗菌,感病标准品种的设置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并根据研究结果提出甘薯黑斑病采用薯块接种时,正确和规范的甘薯黑斑病鉴定操作规程及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6.
胡江苗 《农技服务》2010,27(2):233-233
甘薯黑斑病又称甘薯黑疤病,已成为我国甘薯产区危害普遍而严重的病害之一,家畜食用后常发生中毒。从牛食用病甘薯后的发病症状、诊断和治疗方法等方面对牛黑斑病甘薯中毒的治疗进行了论述,并介绍了在基层畜牧兽医工作预防该病的体会。  相似文献   

17.
可溶性硅对甘薯苗期黑斑病抗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明确硅对甘薯苗期黑斑病抗性的影响,以胜利百号(Triumph 100)薯苗为材料,用不同浓度的硅酸盐溶液预处理5 d后接种甘薯黑斑病菌,每24 h调查薯苗的发病情况.结果表明,硅能够延长甘薯黑斑病的潜伏期,显著降低发病率与病情指数,减轻其对薯苗的危害,提高甘薯苗期对黑斑病的抗性.  相似文献   

18.
甘薯黑斑病是甘薯生产上一种重要病害,发生普遍,我国各甘薯产区均有发生。甘薯黑斑病在甘薯整个生育期和贮藏期都可发生,主要危害薯苗和薯块。薯苗受害,多在茎基部白色部分产生黑色圆形或近椭圆形的病斑,病斑稍凹陷。  相似文献   

19.
甘薯黑斑病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尹国艳 《安徽农学通报》2011,17(20):66-66,95
甘薯黑斑病的发生受到温湿度、品种抗性及机械损伤等影响,生产上应通过建立无病留种地、培育无病种苗、高剪苗、轮作及做好收贮工作以预防和防治甘薯黑斑病。  相似文献   

20.
在甘薯表层,常寄生甘薯黑斑病真菌,使病薯局部干硬,上有黄褐色或黑色斑块,味苦。黑斑病甘薯已发现有甘薯酮、甘薯醇、甘薯宁、4-薯醇等多种毒素,这些毒素耐高温.甘薯经煮蒸烤和制酒发酵等处理,都不易破坏毒素。牛吃了这种甘薯后,常发生中毒。该病多发生在10月至次年5月。尤以2—3月发生较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