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包盛中 《规划师》2006,22(7):72-74
城市规划权的分配历来是各方利益博弈的焦点.我国现行的城市规划制度没有能够很好地处理城市规划权中各项权限的配置问题,亟需明确城市规划分权的原则,以加强对城市规划实施的监督,限制城市规划管理实施中的自由裁量权,平等保护各利益主体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2.
城市规划运行过程中的控权论和程序正义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7  
郑德高 《城市规划》2000,24(10):26-29
城市规划政策主体在其行为过程中是一种经济人的角色 ,它们都是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传统的以行政权力机关为规划政策主体的理论受到质疑 ,制定城市规划政策需要各类主体的参与 ,需要对城市规划行政权力机关实行控权 ,在我国实行控权主要是要防止行政官员滥用权力 ,而不是削弱行政权力 ,需要通过一定的程序实现规划政策的公平与正义。  相似文献   

3.
建构基于空间利益调控的城市规划政策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法律法规、政策、行政体制赋予城市规划部门的权域是空间开发调控权。城市规划作为公共政策,其政策功能就是调控空间开发活动中的利益。建构包括国家规划政策指引、区域性规划政策和地方城市规划政策的政策体系。本文借鉴国外经验,结合中国实践,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次进行城市规划政策工具和政策平台的创新。  相似文献   

4.
建立在现代产权制度基础之上的城市规划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何明俊 《城市规划》2005,29(5):9-13
从政府的作用和现代行政法的角度出发,从现代产权制度和公共利益的角度,初步分析利益主体的物权、相邻权,政府的发展权、征用权、对财产的公共管理。提出建立在产权制度之上的城市规划应是在私有产权和公共利益之间形成平衡的城市规划机制,以保护产权、维护相邻权、公平配给发展权、合理确定征用权的法律依据。建议城市规划的制度建设要走向公平、公正、公开,并将公共利益与产权的维护有机地统一起来。  相似文献   

5.
国家征收是主权国家行使公共管理的必要手段,国家征收权作为处理公共利益和私人利益冲突的行政权力,其实质是国家对私人利益的侵犯,但其前提是必须以公共利益为目的并对受侵犯方作必要补偿。在国家发展进程中,对"公共利益"的判断并不是静止的,不同的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对"公共利益"有不同的解释与诉求。中国当下正处在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期,城市的规模扩张和更新是城市规划领域的首要任务,《物权法》的实施更迫使政府在实施城市规划中必须依法动用国家征收权。动用国家征收权实施城市规划,需要廓清什么是城市规划中的"公共利益",寻求对城市规划中的"公共利益"的司法解释;出台国家征收法,树立国家征收的法律权威;解决城市规划中公共利益和私人利益冲突,必须遵循程序正义与司法终裁。  相似文献   

6.
王德福 《规划师》2005,21(3):13-15
规划许可应实施听证程序,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应对利害关系人的“重大利益”进行明确限定、以直接送达为优选听证又书送达方式,保护利害关系人未申请听证时的陈述权、申辩权,整理申请材料,依据听证笔录做出许可决定。  相似文献   

7.
屠李  张超荣 《规划师》2013,(9):99-103
我国城市规划实践的综合化和社会利益格局的多元化使得城市规划相关制度亟待改革,城市规划审批制度就是其中之一。研究在理清我国现行城市规划审批制度特点及内在缺陷的基础上,对城市规划审批过程中相关利益主体的利益诉求进行梳理,进而提出多元利益诉求下城市规划审批制度改革的方向:规避内在缺陷,规划审批制度需向公共政策的本质回归;灵活应对多元利益诉求,规划审批制度须紧密围绕行政管理主线优化。  相似文献   

8.
城市规划意味着多方利益的再分配,由于利益主体力量的悬殊,其中处于弱势一方的私人利益的保护显得极其重要。目前应通过健全城市规划的程序、确立城市规划的损失补偿制度和完善城市规划救济制度来加强对私益的保护。  相似文献   

9.
城市规划中四类利益主体剖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吴可人  华晨 《城市规划》2005,29(11):80-85
认为我国现行的城市规划机制主要涉及四类利益主体,分别是地方政府、开发商、社会公众和城市规划师,而目前城市规划上产生的问题实质上多体现在上述各方面之间利益的冲突。提出为了响应健康城市化的号召,引导城市规划向着良性发展,需要从我国的国情出发通过相应的利益政策调整和机制创新,构建有利于协调各主体之间利益关系的城市规划机制。  相似文献   

10.
城市规划具有相对稳定性和一定的变化性,而城市规划的调整,必然会给一定的利益主体带来利益上的损益,因此,需要研究城市规划调整所引起的利益冲突的特点和具体情形,平衡好各种利益群体的关系,从而促进和谐城市的构建.  相似文献   

11.
城市规划对城市土地价值产生巨大影响,这部分利益的分配与社会公平和效率息息相关。城市规划利益还原是指正义地分配城市规划带来的土地利益改变。本文首先对城市规划利益还原的概念内涵进行界定,指出它与土地增值利益还原研究在范围与内涵上的重合和差异。接着,对功利主义、社会公平及平等主义视角下的分配正义原则在城市规划利益分配上的应用进行辨析,综合考虑不同原则的局限性与适用性,以平等主义的正义理论为主要依据,提出城市规划利益还原的公平原则和效率原则。公平原则指受益者负担,受损者得到补偿的原则,该原则下土地权利人应将其增值收益进行社会共享;效率原则指为了追求效率而忍受的不平等要以实现最不利者的最大利益为目标,即需要满足社会公众对土地增值利益的共享与土地改良间接收益之和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12.
城市规划部门利益化的市场化矫正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菁  刘冰洁 《规划师》2015,(4):16-21
城市规划作为提供公共物品、保障公众利益的社会政策,具有公共性的内涵。而现阶段的城市规划在编制、审批和实施的过程中,部门利益影响地方政府行为的现象屡见不鲜。研究基于维护公共利益的原则,以规避城市规划编制和管理过程中的部门利益化为目的,通过分析部门利益化的驱动因素,发现单一利益主体或集团的利益导向是公共利益缺失的主要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以市场为导向的矫正措施。  相似文献   

13.
试论城市规划中的公共利益   总被引:57,自引:10,他引:47  
石楠 《城市规划》2004,28(6):20-31
就空间论空间的思维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市场化、多元化的社会经济进程,城市规划必须研究空间背后的社会利益机制,所有的城市规划工作实际上就是围绕着利益问题进行的,城市规划是协调社会不同利益的一种工具,城市规划的目标就在于实现公共利益的最大化,公共利益应该始终是城市规划师的基本价值观的核心内容。但是城市规划并不能自动地实现公共利益,为此需要克服来自几个方面的自利性影响。城市规划学科的研究领域不仅应该在空间上拓展,更应该在学科领域上加强交叉,尤其是注重对于决定土地与空间利用模式的利益关系的研究,应该逐渐向政策科学转变,在实际工作中应该重视规划中的利益诉求机制的建设和规划行业的职业道德建设,以及社会公益用地范围的界定。  相似文献   

14.
公众参与城市规划的理性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邵诏亚 《规划师》2006,22(6):77-79
维护自身利益是公众参与城市规划的基本要求.若由于缺乏良好的公众参与平台,导致弱势群体应得利益受到损害,城市规划也就失去了公平公正的基石.城市规划公众参与制度应当具有"易用性"和"可靠性",这样才能推动公众把参与城市规划的"心动"转化为"行动".  相似文献   

15.
论文通过对目前社会利益分化的分析,探讨一种基于公共利益的城市规划策略。通过城市规划利益明晰化、市场化、制度化来适应和谐城市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王勇  李广斌 《规划师》2009,25(2):56-61
维护公共利益是城市规划的本质要求.通过城市规划中利益主体博弈分析,指出,地方政府利益膨胀而得不到有效遏制是城市规划背离公共利益指向的根本原因,也是城市规划非市场缺陷的根源.认为,城市规划非市场缺陷是政治制度设计的缺陷,超越了城市规划自身改革的范畴;纠正和防范城市规划非市场缺陷的关键是"社会权利"对"政治权力"的制衡,权利的社会回归可以实现公众角色由关注"规划过程"到控制"规划结果"的转换.  相似文献   

17.
鉴于高层楼盘"围攻"城市公共开放空间的现象不断出现,首先讨论与眺望权相联系的民事法律关系及理论,分析城市景观的资源价值及其配置方式.进而提出,在市场经济利益主体多元化的条件下,城市规划工作要有清晰的财产权益意识并关注"景观眺望权"的经济意义,同时还要改进和完善规划的编制和管理方法.  相似文献   

18.
针对城市发展对城市规划管理提出的新要求,从城市规划管理实践出发,通过一则项目管理案例的分析,对城市发展利益主体的属性和行为特征展开了讨论.城市规划管理通过规则制定调控利益主体的土地使用和空间资源利用行为,并将其纳入城市发展的整体框架,为城市规划管理理念、方法的变革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9.
宗跃光 《规划师》2008,24(4):12-16
城市规划作为调整和分配城市空间利益的公共规则,其本质是协调城市空间利益的公平合理分配.在合作博弈条件下,城市规划引导空间资源分配应遵循边际综合效益极大化原理,维护社会公平,保障公共安全和公众利益,构建和谐城市空间.  相似文献   

20.
在一些城市发生的采光、通风及“景观权”“眺望权”纠纷和侵犯业主共有权案件,近年来出现了向行政案件转化的趋势,行使规划管理职权的规划主管部门经常被列为被告。《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以下简称《物权法》)已自2007年10月1日起施行,作为城市规划管理部门,应充分认识到城市规划是对空间资源的配置,不可避免地要涉及土地、房屋等的财产关系,而《物权法》对城市规划的思维体系、操作模式等将有相当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