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MMPs-TIMPs与肝癌转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肝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对人类健康威胁极大。肝癌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是肿瘤的局部浸润和远处转移,而肝癌细胞对基底膜(basement menbrane,BM)的侵袭是导致肿瘤生长、浸润及转移的重要因素。BM的主要成分是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因此,肝癌细胞能否突破ECM是肝癌细胞局部浸润和远处转移的关键。ECM的降解是个极为复杂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膀胱肿瘤转移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许多调节机制,其中细胞外基质(ECM)与膀胱肿瘤转移的关系极为密切.ECM主要包括胶原、非胶原糖蛋白(如纤维连接蛋白和层黏连蛋白)、弹性蛋白、蛋白聚糖及氨基聚糖.肿瘤细胞对ECM的黏附与降解是膀胱肿瘤转移的重要过程.研究膀胱肿瘤细胞与ECM的相互关系是肿瘤转移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本文综述了细胞外基质在膀胱肿瘤浸润转移过程中的作用机制及其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糖基化终产物对大鼠肾脏结缔组织生长因子的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糖基化终产物(AGEs)对大鼠肾脏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表达及细胞外基质(ECM)合成的影响。方法将Wistar大鼠随机分成4组:正常对照组(Con)、单纯大鼠血清蛋白组(RSP)、糖化血清组(AGEs)和氨基胍组(AG)。尾静脉注射AGE-RSP6周后,采用RT-PCR、免疫组织化学和蛋白质印迹杂交等方法检测AGEs对大鼠肾皮质TGF-β1和CTGF的mRNA和蛋白质表达及ECM蛋白成分表达的影响。结果与Con及RSP组比较,AGEs组肾小球系膜细胞增生,ECM红染区增大。AGEs组大鼠肾皮质TGF-β1和CTGF的mRNA和蛋白质表达均明显上调(P<0.01);TGF-β1和CTGF免疫组化阳性表达部位主要位于肾小球;肾小球ECM蛋白成分胶原(Col)Ⅳ和纤连蛋白(FN)合成也增多(P<0.05)。AG组上述所有变化均减轻。结论AGEs能明显诱导大鼠肾皮质CTGFmRNA和蛋白质表达增强,并使ECM蛋白成分合成增多。AGEs可能通过诱导CTGF表达上调引起ECM合成增多。  相似文献   

4.
肝素酶及其抑制剂在肿瘤转移中的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阻止肿瘤细胞扩散与转移的细胞外基质和基底膜屏障 ,主要由结构蛋白 (包括胶原蛋白、层粘蛋白与玻璃体结合素等 )和糖氨聚糖 2种成分构成。糖氨聚糖的主要成分是硫酸乙酰肝素蛋白多糖(heparansulfateproglycan ,HSPG) ,HSPG主要由 1个核心蛋白和数个与之共价连接的线性硫酸乙酰肝素 (heparansulfate,HS)侧链组成。在过去十几年中 ,有关肿瘤转移机制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底物为结构蛋白的一些蛋白酶 (如基质金属蛋白酶、胶原蛋白酶和半胱氨酸蛋白酶等 )上 ,而对以糖氨聚糖为底物的肝素酶(hep…  相似文献   

5.
细胞外基质(ECM)在维持正常组织结构与功能,及细胞生长、分化过程中起非常重要作用.肿瘤细胞的生长、侵袭及转移,必须通过基质成分的改变及破坏得以实现.而MMPs(martrix metalloproteinase)与T1MPs (tissue inhibitor ofmetalloproteinase)是维系ECM平衡关系之酶系,在肿瘤侵袭转移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C-erbB-2和P53基因产物在实验性人大肠癌裸鼠移植瘤和转移瘤中的表达,通过对人大肠癌细胞株HT29(低分化腺癌)和Lovo细胞株(未分化癌)进行BALB/C裸鼠脾内接种,分别制成人大肠癌裸鼠移植瘤和肝转移瘤模型。应用快速免疫组化法分别检测裸鼠移植瘤和转移瘤中C-erbB-2和P53基因产物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人大肠癌可出现多基因表达产物变化,P53蛋白在两种细胞株接种后的移植瘤和转移瘤中的表达虽有一定的变化,但无统计学意义。C-erbB-2基因产物在两种细胞株接种后的移植瘤及转移瘤中的阳性表达率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05,P<0.001)。结果提示:P53基因突变可能发生在癌转移之前,而C-erbB-2基因产物变化可能与癌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12-脂氧化酶(12-LO)对系膜细胞血管紧张素(Ang)Ⅱ1型受体(AT1R)表达的影响。方法 用AngⅡ刺激正常和12-LO基因敲除小鼠肾系膜细胞后,观察p38 MAPK活性和细胞外基质(ECM)蛋白的变化。用12-LO的作用产物12(S)-HETE刺激的系膜细胞转染12-LO基因的系膜细胞和采用显微切割法从正常和12-LO基因敲除小鼠肾脏提取的肾小球来观察AT1R的表达。采用RT-PCR和Western印迹分别检测目标基因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 AngⅡ的刺激可诱导正常系膜细胞p38 MAPK活性和ECM蛋白表达增高。然而,AngⅡ的刺激不能诱导12-LO基因敲除小鼠系膜细胞p38 MAPK活性和ECM蛋白表达升高。剂量依赖性和时间依赖性实验结果表明12(S)-HETE刺激可引起系膜细胞AT1蛋白水平增高,且AT1R mRNA水平升高有统计学意义(P < 0.01)。敲除肾小球内12-LO基因可有效地降低AT1R mRNA的表达(P < 0.01),转染12-LO基因至系膜细胞使AT1R蛋白和mRNA的表达明显增多(P < 0.01)。结论 12-LO可上调系膜细胞AT1R的表达。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差异表达新基因的免疫原性,探索其在肿瘤免疫学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新基因BQ135232进行分析,初步了解其基本性状;构建表达载体,转染真核细胞,并提取表达产物;表达产物冲击肿瘤患者DC,活化自体淋巴细胞,然后与自体肿瘤细胞共培养,观察杀伤效果.结果 新基因BQ135232位于第12号染色体上,其上有一个开放阅读框架(ORF),编码192个氨基酸肽链--BQ-ORF,BQ-ORF上有2处特异性抗原表位.成功构建表达载体pcDNA3-BQ-ORF-GPI,转染CHO/dhfr-细胞系.经G418,MTX筛选阳性克隆细胞株,提取表达蛋白产物.以提取表达蛋白产物冲击膀胱肿瘤患者体外培养DC,活化自体淋巴细胞,在与白体膀胱肿瘤细胞共培养体系中,可观察到肿瘤细胞变性、坏死.结论 新基因BQ135232表达蛋白具备一定的免疫原性,有可能成为肿瘤生物学治疗的一个新靶点.  相似文献   

9.
TIP30/CC3基因和肿瘤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Tat作用蛋白30(TIP30/CC3)基因是近年来由国外学者首先发现的一种与肿瘤转移抑制相关的基因,该蛋白编码产物TIP30/CC3(Tat interacting protein 30)蛋白是一种分子量为30kDa的转录共分子,其本质是一种丝氨酸、苏氨酸激酶,以细胞辅助因子为个体的具有活化并增高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HIV-1)转录,可特异性地提高HIV-1增殖调节蛋白Tat的转录。TIP30基因具有抑制肿瘤转移、促进肿瘤细胞凋亡、抑制肿瘤血管形成等作用。TIP30基因在评价肿瘤的预后及基因的靶向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Qin HM  Han HF  Xu T  Sha GZ  Liu L  Peng YG  Ren TC 《中华外科杂志》2008,46(10):772-775
目的 利用小分子干扰RNA(siRNA)表达质粒转染HTB-94软骨肉瘤细胞,观察其在人体软骨肉瘤细胞HTB-94中对肿瘤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 设计并合成高泳动家族性别决定基因9(Sox9)siRNA,将其转染HTB-94肿瘤细胞,观察肿瘤细胞的Sox9基因的mRNA和蛋白表达、生长曲线和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Sox9 siRNA的插入片段测序结果与合成的siRNA结果一致,Sox9基因的mRNA和蛋白表达降低,HTB-94肿瘤细胞的生长繁殖受到抑制,细胞凋亡增加.结论 Sox9 siRNA表达质粒可以通过稳定转染HTB-94肿瘤细胞,抑制Sox9基因的mRNA和蛋白的表达,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繁殖,同时使肿瘤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羟基磷灰石纳米粒(nHAP)在肝细胞癌中的作用以及可能的机理。方法复习近年来关于nHAP对肝细胞癌作用的文献并进行总结。结果作为一种新型纳米粒子,nHAP主要通过抑制肝癌细胞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和端粒酶基因的表达以及增加细胞内Ca2+浓度,从而抑制肝癌细胞DNA的合成,最终抑制肿瘤细胞的分裂和增殖;另外,nHAP可通过影响肿瘤组织中Paxillin和P130cas的表达、降低肿瘤组织微血管密度、多药耐药基因蛋白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从而抑制肿瘤细胞的分化、转移;最后,nHAP可通过调节bc-l2及bax蛋白表达,从而诱导肿瘤细胞的凋亡。nHAP与常用化疗栓塞药物联合使用可以增强药效,延长药物作用时间,减少毒副作用。结论 nHAP可抑制肝癌细胞分裂、增殖、分化、转移并促进其凋亡。联合化疗药物使用可增强药效和减少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12.
尿激酶型血浆纤溶原激活物 (uPA)不仅在肿瘤细胞降解细胞外基质 (ECM)的过程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而且与细胞分裂、粘附和迁移等过程密切有关。研究表明 ,干预肿瘤细胞uPA表达或阻断其作用通路 ,对肿瘤的生长和转移均有抑制作用。本文就uPA合成抑制剂及其在肿瘤治疗中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 ,由于发现细胞外基质 ( ECM)成分与细胞的生长和分化等生命活动密切相关 ,使 ECM成为细胞生物学和发育生物学研究的热点。纤维粘连蛋白 ( FN)作为 ECM的重要组成成分 ,也受到发育生物学界的重视。本文主要从 FN的分子结构、受体以及与生殖相关的生物学功能作一综述 ,着重论述 FN及其它 ECM成分与着床相关因子之间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多种癌基因产物是信号传导系统组成成分。癌基因在肿瘤细胞形成、增殖和转移中起重要作用。APC基因是家族性多发结肠息肉的遗传易感基因,在许多肿瘤中都有突变。APC和MCC同属新近发现的抑瘤基因。本研究采用Northern杂交法对30例人肝细胞肝癌(HCC)中APC/MCC表达进行研究。结果显示:HCC癌组织中有21例表达APC,有19例表达MCC;HCC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APC/MCC表达无显著差异(P>0.05),HCC癌组织中APC/MCC表达和HCC临床特征间无显著相关。由于APC/MCC在成人某些特定细胞中才能表达.所以HCC中APC/MOC的表达说明APC/MCC在HCC发生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5.
KiSS1是另一种新近发现的与肿瘤转移有关的肿瘤转移抑制基因,定位于染色体1q32~q41,由四个外显子构成,基因产物是G蛋白结合受体的内源性配体,KiSS1多肽能明显抑制肿瘤细胞的化学趋向性和侵袭性,并限制肿瘤细胞的迁移蠕动功能,表达于正常心脏、肝、肺、骨骼肌、肾组织和胰腺,而且在胎盘和脑观察到了高的表达。KiSS1基因对人类肿瘤转移有抑制作用,调节癌细胞的生长信号,调节肿瘤的生物行为方面有潜在的作用,KiSS1表达的缺失与肿瘤进展和临床结果相联系,而且其表达率提供了预后信息,对识别预后差的患者有预见性的价值,通过对其进一步研究,将为人类肿瘤的早期诊断、设计合理可行的治疗手段和转移的干预性治疗提供重要的线索和依据。  相似文献   

16.
Intersectin( ITSN)作为一种细胞衔接蛋白,在不同组织中呈差异性表达,主要作用于信号通路中的效应分子,存细胞胞吞胞吐及信号转导过程中起着桥梁和纽带的作用[1].ITSN1基因及其产物的过表达会抑制神经细胞的内吞作用,这可能与唐氏综合征(DS)的病理机制有关.ITSN与神经退行性疾病及肿瘤等疾病存在潜在相关性,ITSN1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EGFR)协同能够激活细胞内特殊信号通路,导致肿瘤细胞发生转移[2].因此,全面了解ITSN蛋白的功能对于进一步了解相关疾病的发病机制及预后有重要意义.现就ITSN在其相关信号通路中发挥的作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7.
尿激酶型血浆纤溶原激活物(uPA)不仅在肿瘤细胞降解细胞外基质(ECM)的过程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而且与细胞分裂、粘附和迁移等过程密切有关。研究表明,干预肿瘤细胞uPA表达或阻断其作用通路,对肿瘤的生长和转移均有抑制作用。本文就uPA合成抑制剂及其在肿瘤治疗中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8.
目的:明胶酶(包括MMP-2和MMP-9)在恶性肿瘤转移扩散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探讨运用胞内抗体技术通过胞内抗体与明胶酶结合,阻断明胶酶向细胞表面的分泌,对恶性肿瘤细胞侵袭转移抑制的效果.方法:构建可在真核细胞内质网表达抗明胶酶抗体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ER.scFv,瞬时和稳定基因转染,Western blot 检测基因表达,免疫沉淀实验检测胞内抗体与靶蛋白结合情况,明胶酶谱检测明胶酶的分泌,用相关方法观察细胞体外运动、侵袭和增殖.结果:ER.scFv抗体基因在PG细胞内表达,能与靶蛋白MMP-9特异性结合,对PG细胞明胶酶分泌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ER.scFv胞内抗体对PG细胞体外Matrigel侵袭有抑制作用,抑制率为76.3%(P<0.05),对PG细胞的体外迁徙没有影响.在体外增殖实验中,稳定表达ER.scFv的PG细胞在Matrigel的增殖受到明显抑制.结论:内质网滞留型胞内抗体技术可以在蛋白加工、分泌这一关键通路中抑制肿瘤细胞明胶酶的活性,进而抑制与明胶酶直接相关的侵袭和增殖,在肿瘤基因治疗中具有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ΰ�����ת�Ƶķ��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肝癌细胞要完成转移这一复杂的过程是肝癌细胞本身的生物学特性、宿主微环境和全身状态的改变共同作用的结果。1 肝癌转移基因和转移抑制基因  肿瘤细胞自身与宿主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 ,受多种基因调控 ,肝癌转移基因的激活和转移抑制基因的失活均可诱发肝癌细胞转移表型的改变而导致转移的发生。免疫组化发现p5 3蛋白的阳性率在有转移的肝癌为 85 7%(12 / 14) ,无转移肝癌为 43 75 % (7/ 16 ) ;有血管侵犯的肝癌为 10 0 % ,无血管侵犯者为 6 6 7% ,并与肝癌病人的生存期密切相关[1~ 3] 。mdm2基因的表达与 p5 3基因突变相关 ,二…  相似文献   

20.
双调控溶瘤腺病毒介导超抗原SEA基因靶向膀胱肿瘤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构建携带SEA基因的选择性增殖腺病毒,体外实验观察SEA基因的表达及其刺激淋巴细胞对肿瘤的杀伤功能.方法 构建一种由端粒酶(hTERT)和缺氧反应元件(HIF)双重启动的携带SEA的选择性增殖腺病毒,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SEA在肿瘤细胞内mRNA表达,免疫荧光定位SEA表达于肿瘤细胞,Western blot测定蛋白表达,显微镜下动态观测淋巴细胞与肿瘤细胞共培养.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白细胞介素(IL)-4分泌.结果 琼脂糖电泳252 bp处可见清晰条带;免疫荧光及Western blot用考马斯亮蓝染色显示在27 kDa附近可见蛋白清晰表达;淋巴细胞与肿瘤细胞共培养12、24、48 h实验组肿瘤细胞明显少于对照组,ELISA检测IL-4分泌量实验组均高于对照组(t=2.585 P<0.05).结论 携带SEA基因的选择性腺病毒成功构建并表达目的基因,证明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