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根 《河南化工》2014,(5):45-47
从反应温度控制方面阐述UNIPOL聚乙烯工艺冷凝态模式的原理;反应由干法操作切换进入冷凝态操作模式的方法主要有:提高露点温度和反应负荷;降低反应温度和循环气量。其中提高露点温度和反应负荷是最主要也是最常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本文考察了在聚乙烯热氧化反应中,反应条件对氧化产物的最大无卡咬负荷值P_B值的影响,并测定了热氧化产物的摩擦磨损特性。 采用热氧化聚乙烯为基础的高分子润滑剂分别作复铜钢管件的引伸加工、复铜钢板的冷轧加工和国产5.6mm运动弹表面涂层均取得了比较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黄小玲 《应用化工》2011,40(8):1348-1353
研究试图通过引发剂与马来酸酐实现高密度聚乙烯和木粉间的反应增容,以改善木塑复合材料的热性能和力学性能。利用双螺杆挤出机同步实现了高密度聚乙烯与木粉的均匀混合、马来酸酐与高密度聚乙烯的接枝和接枝共聚物与木粉表面羟基的界面反应。通过扫描电镜观测了复合材料冲击断面的形貌,测试了复合材料的负荷变形温度和力学性能。分析了引发剂活性和挤出温度对复合材料反应增容的影响。结果表明,用中等活性的过氧化二异丙苯与马来酸酐增容后,复合材料木塑两相间的结合情况明显改善,负荷变形温度、拉伸强度、弯曲强度、缺口冲击强度和断裂伸长率明显提高;而高活性的过氧化苯甲酰与马来酸酐对复合材料的增容效果不佳。用过氧化二异丙苯与马来酸酐增容时,挤出温度升高,马来酸酐的最佳增容用量前移。  相似文献   

4.
针对气相法线型低密度聚乙烯(LLDPE)装置的生产特点,分析指出生产负荷波动的主要原因有:催化剂、原料组分、反应温度控制参数以及与反应相关的其他系统设备故障的影响。并提出相应措施:控制催化剂活性、控制催化剂的加入量、优化反应温度的控制参数。从而确保了气相法LLDPE装置的平稳运行。  相似文献   

5.
针对MTO烯烃分离后的乙烯产品中氧含量高、水含量高的质量问题,分析了乙烯产品中微量组分含量高,聚乙烯装置反应活性差,装置负荷及产品质量的影响,提出了气液相干燥器吸附水含量、反应气压缩机段间冷却器消漏、氧含量调整等措施,不断提高乙烯产品质量。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低密度聚乙烯为试样,在不同温度,不同负荷条件下,测定其熔融指数。用实验数据验证了聚乙烯熔融指数与温度、负荷的关系。提出在一定的温度、负荷范围内,熔融指数可以用:来表示。用电子计算机对实测熔融指数进行处理。实测数据和回归理论计算值证明了;温度对聚乙烯熔体的流动行为指数n会产生影响,且负荷(即剪切速度)对粘流活化能E_η也有影响,这种相互的影响及程度表现在上述方程中的系数B。图1;表5个;参考文献3篇。  相似文献   

7.
由聚乙烯裂解氧化制氧化聚乙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高分子聚乙烯热裂解、氧化两步反应 ,制备低分子量氧化聚乙烯。考察了反应条件对各步反应的影响 ,给出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与分子量之间的关系曲线  相似文献   

8.
《工业催化》2007,15(7):61-61
2007年3月,中国石化扬子石化公司针对聚乙烯装置进口催化剂活性不足、粉末堆积密度低等影响和制约生产负荷的瓶颈问题,与北京化工研究院密切合作,对由北京化工研究院最新研制开发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催化剂BCE在聚乙烯装置上成功进行了工业化试验生产,各项指标合格,生产负荷得到稳步提高。  相似文献   

9.
功能化聚乙烯树脂研制成功中科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研制成功一种功能化聚乙烯树脂 ,该产品拓宽了聚乙烯树脂粘结剂的用途 ,使之能应用于金属、陶瓷和玻璃等材料。该研究采用预辐射和反应挤出方法 ,所制备的聚乙烯树脂既保留了原树脂的性能 ,又增加了反应性、功能性和极性等附加性能 ,主要技术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科研人员解决了功能化聚乙烯制备过程中交联反应的关键技术 ,独立研发的“功能化聚乙烯及其制备方法”已申请国家专利并获得了授权。此外 ,他们研制出的聚乙烯树脂经长春高祥特种管道有限公司在钢网复合增强塑料连续输油管上应…  相似文献   

10.
氧化聚乙烯的合成工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云 《塑料工业》1991,(4):42-45
介绍以低分子量聚乙烯次品为原料,在催化剂作用下直接氧化合成氧化聚乙烯的方法。研究了催化剂类型和用量、空气量、反应温度等因素对反应的影响。由实验结果表明,一种过渡元素的羧酸盐TA是较理想的催化剂,用量为聚乙烯重量的0.8%;增加空气的通入量能明显提高聚乙烯催化氧化反应的速度;反应温度以控制在130~140℃为宜。文中并对催化氧化反应的机理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全密度聚乙烯装置冷凝态过渡过程中产生静电的问题,分析了影响冷凝态的各项因素,讨论了快速进入冷凝态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通过改变负荷调整的速度,提前提高异戊烷含量,调整循环气压缩机导向叶片开度,提升反应温度等操作条件,可以有效的过渡冷凝态,避免静电的产生。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不同类型平行同向双螺杆挤出机的螺杆元件对聚乙烯熔融接枝马来酸酐的影响。通过对不同螺杆元件类型对聚乙烯接枝反应的研究,发现聚乙烯接枝率随着剪切强度增加而增加,螺杆元件的分散和分布能力决定了聚乙烯接枝反应的反应程度,并制备出接枝效率高、粘接力高和晶点少的接枝物,可应用于多层共挤吹膜领域。  相似文献   

13.
正一种生产聚乙烯的系统和工艺本专利提供了用于生成聚乙烯的系统和方法。一种方法包括用甲烷和氧气进行第一反应以产生第一产物;与第一产物进行第二反应以产生第二产物;从第二产物分离组分;从第二产物返回乙烷,并与第一反应同时进行反应;进行第三反应以生产包括聚乙烯和排气甲烷的第三产品;并将排出的甲烷返回到第一反应的进料中。USP9834624,2017-12-05中密度聚乙烯组合物本发明涉及一种中密度聚乙烯组合物乙烯-α-烯烃共聚物。该  相似文献   

14.
熔融法聚乙烯蜡接枝马来酸酐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熔融法聚乙烯蜡接枝马来酸酐的工艺过程和影响反应的主要因素。以丙酮为溶剂,将MAH和聚合引发剂配成溶液滴加反应,引发剂和MAH的质量分数各为12%,反应温度165℃左右,接枝率可达15.6%。经红外谱图分析证明聚乙烯蜡与马来酸酐发生了接枝反应。在热熔胶的制备中,发现使用接枝聚乙烯蜡比使用未接枝聚乙烯蜡的粘接强度(PVC/木材)提高了约90%。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高密度聚乙烯进行釜式热裂解实验,研究高密度聚乙烯的热裂解行为,计算动力学反应参数,建立了聚乙烯热裂解的集总动力学模型,并讨论了反应温度及反应时间对模型的影响,对预测产品产率及分布起到指导性作用。  相似文献   

16.
硅烷交联法是制造交联聚乙烯管材的主要方法。用该法生产交联聚乙烯管材包括熔融接枝反应和水解缩合交联反应,这两种反应直接影响交联管的性能,本文分析了影响这两种反应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硅烷交联聚乙烯电缆料抗预交联添加剂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韩宝忠  李长明  彭涛 《塑料科技》2002,(2):19-21,33
研究了抑制硅烷交联聚乙烯电缆料预交联反应的方法。测试不同储存时间下的硅烷接枝聚乙烯的熔体流动速率和硅烷交联聚乙烯电缆料在挤出机中停留不同时间后挤出物的表面状况、凝胶含量等。实验结果表明,抗预交联添加剂SRA能有效地抑制硅烷接枝聚乙烯在储存和挤出加工过程中的预交联反应,提高硅烷交联聚乙烯电缆料的挤出加工性。  相似文献   

18.
反应挤出硅烷交联聚乙烯热收缩管坯的研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反应挤出是制造硅烷交联聚乙烯热收缩管坯的新技术,在190~230℃下反应挤出可交联聚乙烯管材,管材在沸水中8~12h完成交联反应。HMWLDPE是制造热收缩管的主体树脂,引发剂对硅烷接枝聚乙烯反应的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19.
通过分析反应管振动、开停工及生产牌号转换循环载荷、正常服役期间的压力和温度波动、伺服脉冲阀动作脉冲载荷以及乙烯超温分解反应等因素对超高压聚乙烯反应管自增强残余应力松弛的影响。指出乙烯超温分解是导致超高压聚乙烯反应管自增强残余应力松弛的主要原因,并给出了反应管外壁腐蚀损伤机理和夹套管的失效模式。提出了防止超高压聚乙烯反应管自增强残余应力松弛的对策,并指出应采取在制造过程中尽量消除反应管残余拉应力、改善冷却水水质及优化夹套管结构等措施,来有效防止腐蚀损伤的发生和提高夹套管冷却水的有效流动性,从而保证了超高压聚乙烯反应管安全、可靠、长周期的运行。  相似文献   

20.
扬子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塑料厂与研究院通力合作,研制开发了氯化聚乙烯专用料,并于8月中旬在聚乙烯生产装置上成功工业化试生产出氯化乙烯专用料,开发了高密度聚乙烯新品种,满足了市场需求。氯化聚乙烯是由高密度聚乙烯粉料与氯气进行取代反应制得的一种高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